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编山东红巾

毛贵的表态,确实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包括张希孟在内。

毕竟几十万人马,一省之主,岂是随便能舍弃的?

可以归降,但是完全放弃权柄,却是千难万难,但他到底走出了这一步,当世豪杰之中,该有毛贵一份!

拿得起来,放得下去。

这才是大丈夫!

张希孟面上带笑,却又略有迟疑,所谓将心比心,毛贵能做出这样选择,固然难得,但是朝廷也不能就此夺了人家的权柄,总要有个说法才是。

张希孟想了想,把目光落在了刘伯温身上,“先生,你去准备几个上好的菜肴,就让孔府的厨子做,他们手艺好,我想跟毛平章好好谈谈心。”

刘伯温多聪明啊,哪里不知道张希孟的用意,立刻答应。

他走了之后,就剩下两个人。

张希孟一笑,“毛将军,首先,你的举动深明大义,是帮了朝廷大忙,我必定要向主公请旨嘉奖,这一点你不要推辞。”

毛贵闷着头,似乎有意推辞,可张希孟这么说,他又不好多言,只是双手依旧插在一起,心绪复杂。

张希孟又道:“毛将军,我要说的第二点,山东红巾,抗元有功,这一次为了策应中原决战,也是立下大功。这是谁也不能无视的。你想辞官,接下来山东红巾要怎么处置,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毛贵一怔,他万万没有料到,张希孟会如此直接。

“张相,我,我还是不要说了,一切能按照官军整编,在下就已经很满意了。”

一句话,终究是暴露了毛贵的内心。

从毛贵来讲,他早就意识到了韩宋的路走不下去,作为韩宋东路军的山东红巾,也需要彻彻底底改革,脱胎换骨,洗心革面,重新开始。

可问题是下面的人不是那么想的。

其实很多人还是不服气的,或者说不甘心。

他们甚至想占据山东,画地为王,名义上听朱元章的,但实际上自己做主。

甚至还有些人,希望迎接小明王到山东,重建大宋……

这种提议别说毛贵不能答应,就算是韩林儿也不敢接。

好不容易当成了普通人,再陷进去,就真的十死无生了。

毛贵对这些心知肚明,他更清楚,如果长此下去,非出事不可。不光他自己,包括山东红巾,都会成为大明的叛军,到了那时候,玉石俱焚,天崩地裂,谁也没有好下场。

不如自己干脆一旦,抽身退步,然后狠心将这些人马交给朝廷,让张希孟全权处置,他就什么都不管了,来一个眼不见心不烦。

只是话虽如此,毕竟是出生入死的老兄弟,又哪里能真正割舍放下?

被张希孟一问,还是说出了心里话。

随后毛贵干脆直说了,“张相,我知道以当下的情形衡量,山东红巾将领有不少不够资格,没法编入朝廷的兵马。但是这里面又有不少不想离开军中,除了打仗,也不会别的。还有些人,干脆就是贼心不死,贸然遣散了,后患无穷。我,我也是很为难。”

张希孟颔首,笑道:“毛将军,如果你不说这话,或许对你未来更好。”

毛贵无奈苦笑,正要说话,张希孟却补充道:“可不说这话,就不是毛贵了。”

听到这话,毛贵万分感动,人贵在知心,张相确实有宰相肚量,洞察人心,能替别人着想,古君子不过如此。

“张相,在下很想知道,这几十万山东红巾,你打算怎么办?”

张希孟道:“山东红巾肯定要缩编,这是母庸置疑的。从里面选拔出五万八千精锐,调朱文正担任前军都督府副都督,由他统领。”

毛贵眼前一亮,目前明军有五军都督府,其中除了朱英之外,徐达,胡大海,常遇春,冯国用,都是当世名将,无论战功,还是资历,都无可挑剔。

属于明军诸将的第一梯队。

而接下来谁能往前走一步,成为第二梯队的,就很值得玩味。

老将之中,吴祯,花云,唐胜宗等人都有希望,后来归附的诸将当中,邓愈,傅友德,丁普郎,也是各有千秋。

但是究竟谁能更上一层楼,还不好说。

可张希孟却给出了答桉,这人是朱文正!

而且他即将统领的还是由山东红巾改编过来的兵马。

可以说这个安排,很是微妙,毫无疑问,山东军团即便改编妥当,也是不如那几个老牌军团的。

偏偏又要体现出重视来,山东军团在未来北伐中,又有着特殊价值。

综合方方面面考虑,提拔在陕州立下大功的朱文正,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他年纪轻,符合山东军团的定位,前面又统领改编过的蒙古兵,经验丰富,能力上绝对可以胜任。

加上又是朱元章唯一的侄子,地位特殊,显示了对山东军团的重视。

很难找出第二个人选了。

当然了,张希孟不会直接让老朱任命朱文正的。通常情况下,他都会推举三到五个,然后让老朱挑选。

在经过天子深思熟虑,选择出最合适的人选,充分体现出天子的智慧……完美!

这种小技巧他通常是不会和别人分享的,但是毛贵情况特殊,必须让他放心,张希孟也就干脆交给底儿给他,让他放心。

“挑选出这些将士之后,剩下的人,愿意回乡耕田的,可以比照朝廷将士,授予两倍土地。耕牛,种子,房舍,甚至是妻子,都会想办法,保证回去之后,成家立业,安居幸福。”

毛贵连忙道谢,“张相仁慈,在下感激不尽。只是,只是还有些人……”

张希孟笑道:“我知道,其实你担心的就是这些人,他们人数不多,但却是军中骨干,都手握一点权力,资历又老,脾气也倔,很不好摆弄……在以前,我们改编兵马,这些人不是被扔到战俘营,就是给卡察了,你怕我们会这么对待他们?”

毛贵脸色难看,只能道:“张相,平心而论,这帮东西里面,如果仔细追查,必然有该杀的罪名,也有可杀的理由。只是,只是生逢乱世,又不幸沦落到军中,他们到底不是元军啊!”

张希孟微微颔首,“虽说功过不能相抵,但有些情况,也不能不考虑……这正是我要说的,毛将军,你看将这些人送去高丽如何?”

“高丽?”毛贵不明所以。

张希孟笑道:“就是交给关铎,让他们在高丽继续抗元。”

这下子可让毛贵惊到了,“张相,这帮人桀骜不驯,在山东还有约束,去了高丽,只怕会肆意胡来啊!”

“怎么,你担心关铎管不住他们?”

毛贵忙摇头,讪笑道:“关铎比我狠多了,他怎么会管不住!只是唯恐他不愿意下手。”

张希孟呵呵一笑,“他愿不愿意,那是他的事情。反正我们也管不着,是吧?”

毛贵再度吃惊,他傻傻看着张希孟,这不就是把祸水引向高丽吗?

张相,也不是那么老实啊!

张希孟呵呵一笑,“毛将军,你可别忘了,元廷在高丽设了征东行省,这些年高丽没少给元廷送妃子太监。祸乱中原,有他们一份。当年脱脱几十万大军之中,还有数万高丽兵马。他们对大元可是忠心耿耿啊!”

毛贵深深吸口气,这些事情他自然是清楚的,只不过毛贵尚有不解,“张相,只是这么做,日后会有麻烦吧,万一人心难以收拾,怨恨大明,岂不是有损上国名望?”

张希孟忍不住哈哈大笑,“毛将军,你真是个老实人,也确实应该去读书了。”

毛贵被说得老脸通红,不好意思道:“张相,我,我自知见识浅薄,惹张相笑话了。”

张希孟道:“毛将军不要在意,有句话叫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自然视高丽为兄弟,也愿意跟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但是总要先渡尽劫波,把该算的账算了,这些年为虎作伥,干了这么多坏事,非但没有惩罚,就此相安无事,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吧?”

毛贵连连点头,简直五体投地。

什么叫读书人,什么叫学问家?

这借口找的……呸,什么借口,就是这么回事!

这一回毛贵彻底放心了……这些将士中间,忠勇可靠的,依旧能从军报国,北伐元廷。

愿意回家种田的,可以返回家乡,有妥善安排。

最后就连刺头儿都有了去处,可以到高丽折腾。

果然是安排的明明白白。

只是苦了高丽,先是张定边和陈理,现在又是山东红巾……接下来还不知道有什么呢!

不过也别怪张相炮制他们,谁让这帮家伙跟着元廷,做了那么多恶事,这也算是恶有恶报了。

毛贵心情大好,从张希孟这里出来,竟然是哼着小曲的。

……

“走啦!该考试去了!”

毛贵带着三个孩子,每人一个竹篮,里面放着笔墨,一人一摞煎饼,就这么走向了考场。

“你们可要好好考试,别给你爹丢脸!”

几个孩子向四周看了看,密密麻麻,人山人海,全都是年轻人,有许多身上都是补丁,十分穷苦,但却不减热情,纷纷前来考试。

孩子们突然担心起来,“爹,这几年我们兄弟读书还是很用功的,张相的主张我们都一清二楚,这场考试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倒是您老,务必保重……考到后面还好,万一落榜,就,就只能给我们当学弟了。”

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个技术活儿第八百五十九章 变法强国第五百九十二章 张希孟的大棋局第七百七十七章 贫家子的胜利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四章 汉高祖如何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无常第七百九十五章 编织情报网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亩,救济斯民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孙染病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抚恤第一百一十八章 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庙祭祀第十七章 炮战又赢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养兵第二百三十七章 赘婿噬主第六百九十九章 济民学堂,救济斯民第二百五十一章 驻守洪都的人选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产和建设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七百九十二章 驸马上门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无敌第五百四十八章 轰轰烈烈的祭祀行动第七百八十四章 赌上一切的朱标第六百九十二章 张相公收徒了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八十八章 粮长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七百三十章 张相的新衣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开两朵第三百五十五章 树碑立传第八百一十章 张承天的生意经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六百四十三章 张相布道第五百六十九章 盐第二十三章 真龙入海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群贤第六百八十六章 济民学堂的人样子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杯白刃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们是陛下的乡亲第四百二十一章 广而告之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营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应天第六百六十六章 布局下一代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霉的朱标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张相学习第七百七十七章 贫家子的胜利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孙的无为而治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学习第七百零七章 愤怒的张希孟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诈李善长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来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学第五百七十二章 赢麻了的朱元璋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织毛衣的第三百零八章 怎么当吴王第三百三十三章 来自张夫子的教诲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开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张希孟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强的朱元璋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为本,日用为道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虏王保保第六百八十章 识字卡第一百一十四章 为继续做人而战第六百二十九章 请你吃牢饭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谋反第三百六十七章 愿意追随咱的,留下第七百六十八章 张太师的亲戚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坏了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学堂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万岁,大明万岁第三百七十章 称帝的第一步第九百零七章 清扫干净第三百四十四章 丧子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写感想了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孙子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脱险了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头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学习大明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赐金笔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编山东红巾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复和州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学生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六十三章 战略大师第六百二十二章 张希孟的财富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传人第三百五十二章 烧出新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