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养兵

朱元璋一口气封赏了二十七位文武重臣,这里面毫无疑问以鲁王太傅张希孟为首,最后一位是宣宁伯曹良臣。

很显然,这份名单是不齐全的,在应天的中书省文官没有纳入其中。

冯国用的西北军团,汤和的西南军团,甚至包括朱英的岭南军团都没有得到封赏。

其实这些人还好说,他们都必定会得到,只是等待凯旋,再举办一次就是了。

但是有几个人也没有得到,这就有趣了,比如李文忠,比如蓝玉,还有朱文正。

这俩年轻人论起功绩,绝对够个侯爵,但朱元璋就是那么吝啬。

“李文忠,你知道咱为啥没给你不?”

李文忠慌忙躬身道:“陛下,臣年纪轻轻,想要建功立业,有大把时间,自不必急于一时。”

老朱轻哼了一声,“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就因为你是咱的外甥。”

这老朱够直接,一下子把李文忠都弄不会了。

既然是你的外甥,难道不应该更加优待吗?

老朱叹道:“咱也想封赏你,可你既然是咱的亲戚,咱就不能拿普通人的标准衡量……总而言之,你还要立更多的功劳,更大的功勋……你服气吗?”

正因为是朱元璋的亲戚,所以就要付出更多。

李文忠稍微沉吟,就拜倒道:“回陛下的话,臣年纪轻轻,能够领兵出战,多半还仰赖陛下庇护!这个出身,已经给了臣太多便利,臣唯有加倍立功,才不负陛下栽培提携。”

朱元璋脸上含笑,“说得不错,回头你把这话讲给尚在临清的朱文正,既然是咱的亲戚,就别指望咱优待你们!恰恰相反,咱要更加严格!”

朱元璋一句话,让李文忠悚然,也让群臣悚然。

其实大封功臣的时候,很难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像张希孟,徐达这几位,还都好说,但是那么多侯爵,谁在前面,谁在后面,其实很难说得清楚的。

另外还有几个伯爵,为什么不能是侯爵?

彼此之间,为了排名先后,打起来都有。

朱元璋故意把侄子和外甥排除在外,就是给诸将一个提醒,你们要是不满意,就瞧瞧这两个人!

他们功劳不比你们少,又是咱的亲戚,他们尚且没有受封,你们还有什么说的?

至于蓝玉,他也没有得到爵位,这小子可不是老朱的亲戚!

“咱记得当初张先生为了了解元军的虚实,派你到小明王麾下。你也不负所托,探查道路,同察罕决战之时,立下大功。按理说,咱应该给你个爵位……可咱到了这里,又改变了想法。”

朱元璋猛然起身,伸手向北指去!

“你们看看!”

一声大喝,群臣齐齐北望。

“那是哪里?是塞外之地,是大漠草原……是大元龙兴的地方!元皇帝逃出大都,跑去了上都苟延残喘!咱们这一次北伐,只是拿回了大都,还有那么多地盘没有归附,更没有犁庭扫穴,直捣黄龙!元廷余孽尚在,几十万大军,虎视眈眈。”

朱元璋陡然改变语气,豪宴也从欢天地喜,变得肃然起来。

这就是天子一喜天下笑,帝王一怒风云变。

“咱封赏功臣,那是不得不赏,不能不赏!他们辅佐朕,从一介布衣,到君临天下。有创业之功,有恢复华夏之功!”

“但是咱想告诉大家伙,接下来还有更大的功绩等着大家伙。勒石燕然,封狼居胥。开疆拓土,壮大华夏。他成吉思汗,能够横行万里,灭国四十。时至今日,西域之外,尚有不计其数的蒙古藩王属国……他们能做到的事情,咱没有理由不行!”

老朱感叹道:“咱听闻成吉思汗小时候也很苦,他父亲被仇人毒死,前后数年颠沛流离,同母亲兄弟,艰难求生。一家人只有几头牛马。咱扪心自问,他能脱颖而出,打出一个蒙古盛世,确实不易,堪称一代天骄。只是咱觉得,论起苦难,咱早年经历,只怕还在他之上,咱今后的功绩,也必远超过他!”

朱元璋扫视着群臣,既有那些已经受封的,还有没有受封的。

“你们谁能为大明的卫青、霍去病,谁能做大明的班定远……咱虚位以待!谁能灭元廷,收复西域,横扫蒙古诸国,一个冠军侯,咱也是舍得给的!”

老朱这几句话说完,蓝玉的眼珠子都瞪圆了,呼吸急促,血液拼命往头上涌。

简直要了命了!

他在张希孟身边时间不短,霍去病的战绩自然是知道的,而且冠军侯这个爵位有多重,他也是心知肚明。

只怕就算姐夫的郑国公,也比不上啊!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武将的巅峰,男人的浪漫!

这才是大丈夫该有的追求。

哪怕明知道朱元璋可能是画大饼,但是蓝玉,还有许许多多的将领都不可抑制地中毒了。

这个位置着实太好了,燕山绵延,渤海波涛。

来自辽东的风,扑面而来。

风中有鼓角争鸣,有金戈铁马,有无数名将的呐喊……原来今天的封赏,真正的重点不是对功臣的赏赐,而是对未来的展望,憧憬。

山高海阔,英雄辈出。

我辈少年,自当奋马扬鞭。

朱元璋举起了手里的金杯,“来,咱们同饮此杯!”

众将陪着朱元璋,一起畅饮美酒,畅望关山,每个人都是心潮澎湃,情不自禁。

老朱出身寒微,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路走来,已经成为开元功臣,接下来还有更大的功劳,在等着他们。

朱元璋返回了座位,这一番封赏激励下来,自不必说。

随后大家伙频频举杯,高歌畅饮,热闹非凡。

张希孟酒量明显不行,婚礼的时候都没怎么喝酒,但是今天却破例多喝了不少,哪怕只是葡萄酒,他也有点迷糊的意思了。

“徐达,你看当下,要怎么经营燕云之地?你可有想法?”张希孟主动发问。

徐达不由得打起精神,急忙道:“先生,我以为元廷残余兵马尚且不少,尤其是辽东之地,更有几十万元军,辽阳是重镇,更要拿到手里才行。”

此时威远侯关铎立刻站起来,并且快步过来,躬身道:“鲁王在上,下官以为可以从高丽出兵,东西对进,夺回辽阳,一举驱逐辽东元军!”

有这俩人带头,其余诸将纷纷请战,恨不得立刻就领兵杀出去,提刀砍人。

张希孟哈哈大笑,“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从军事上讲,确实如此。可我想问大家伙的是,大都光复了,这么大的一片土地,咱们要怎么守住?”

张希孟又道:“此地可不同于江西,湖广,中原之地。那些地方,咱们只要把均田落实了,百姓组织起来,就能守住地方。在几个关键出,屯驻兵马,也就是了。”

“可这里不行啊,越过燕山,就是不计其数的部落。他们从小长在马背上,骑马射箭,就跟吃饭喝水一样。每到秋冬,生存艰难,便要南下劫掠。屠戮百姓,无恶不作。”

“我们若只是把土地交给百姓,让他们在这里耕种,他们就会成为蒙古骑兵的猎物,遭到杀戮抢劫,根本无法立足。农民没法立足,我们就没法控制这块地方。”

“再有,元皇帝还在上都,元廷残余兵马还在,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的。中原的花花世界丢失了,这些人必定痛彻心扉,要说他们从此精诚团结,我还不信。但是他们不甘心吃苦受罪,想要夺回大都,重新过作威作福的好日子,却是一定的。”

张希孟在诸将中间踱步,分析着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情况。

众人当中,蓝玉突然道:“张相,既然他们不甘心,那咱们就出兵,打得他们心服口服!”

张希孟含笑,“这话说得很对,却也不全面。我们当然要出兵,可问题是如果没有稳固的后方,没有合适的前进基地。全靠着从中原腹地,运输粮草辎重。我们能打几次达仗?我相信你们都是当世悍将,智勇双全,自然不怕元军。可我要问你们,假如你们饿着肚子,几天水米不沾唇,四周都是敌兵,疲惫不堪,走路都能睡着,你们还怎么打?”

“再有,草原如此辽阔,纵横万里。我们派兵过去,如果敌兵远遁,不跟我们交手,仗着马匹众多,要拖垮我们,拖死我们?你们又该怎么办?”

张希孟接连质问,让这帮新鲜出炉的大明功臣们,有些踟躇,确实,如果元军用这种近乎无赖的打法,他们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

徐达斟酌道:“先生的意思是?”

张希孟笑道:“我以为当务之急,咱们需要一支既能打仗,又能种田,一手锄头,一手长刀的特殊兵马。大都周围,百姓已经所剩不多,只靠着南方供应,压力太大。我们必须想办法种出粮食,养活牲畜,自己解决军需的问题。”

“可话又说回来,元军不会放任咱们安心种田,他们必定来破坏,所以我们必须能打硬仗才行!”

张希孟说到这里,答案似乎呼之欲出了。

胡大海站起来,他大声道:“张相,你的意思俺明白了。十年前,俺们多是农夫,十多年来,我们拿惯了刀枪。现在让我们用一只手,重新捡起锄头,这事我们做得来!我胡大海愿意当第一个!”

第七百七十九章 这日子没法过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难的考试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谁?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书成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讲武德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写书第四百八十章 张相立大功第四百零二章 请孔家做个大元忠臣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风破城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三百一十六章 总算第十八章 不屈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诺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国法最大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标请看戏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决断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一百一十章 有后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风破城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伤的世界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为圣贤第二百五十九章 张夫子第四十八章 善长归心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无穷的宣传战第六百二十四章 划分行省第四百九十章 一对难缠的君臣第七十五章 处置第六百章 废了盐运使司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学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统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负少年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饭的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龙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辞子孝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七十三章 罗贯中来访第六十五章 屯田养兵第三百一十六章 总算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二百一十章 杀得好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伤的世界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风破城第八百六十二章 张太师是我叔叔第七百九十二章 驸马上门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惨了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四百九十三章 无懈可击的张相公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鲸落,万物生第三百二十八章 双向奔赴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后的忠臣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三百零四章 国珍飘零半生第一百二十四章 脱脱垮台了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霉的礼部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国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产和建设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二十二章 势不可挡的朱重八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四百八十四章 贾鲁河第四十二章 张家老仆第三百二十三章 脸都不要了第一百章 军中不许赌博(三更求票)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壮矣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溃败第八百六十二章 张太师是我叔叔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五章 知识就是力量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三百五十四章 圣君贤臣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为本,日用为道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许加入华夏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战张相的弱点!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钱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二百三十二章 机会要均等第四百零一章 群贤毕至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时刻第六百二十四章 划分行省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统拖不得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来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养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开两朵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强鲶鱼效应第八百章 债务,老朱背第四百一十章 欢迎投降第三百三十七章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