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张希孟的大棋局

朱元璋几乎不假思索,就同意了这个提议,将彭早住派去了长芦。只是马皇后稍微迟疑,忍不住道:“重八,就算要任命彭少帅担任长芦盐场提督,你看是不是先给封个爵位,又或者加个参政的头衔?让他进京受赏,这样也好看些!”

朱元璋绷着脸,断然摇头,“妹子,咱知道你的意思,彭少帅当初比咱官大,比咱兵多,他归顺了咱,多少有点无可奈何。但是这些年下来,他也算是忠心耿耿,没有什么差错,几次作战,他都配合极好……”

“那不正应该给他赏赐吗?”

“不!”

朱元璋厉声道:“不行,咱手下文武格局已成,凭白增加他,给低了也是埋怨,给高了又惹恼了徐达他们,不高不低,咱也没有那个合适的位置。既然这样,不如不见!”

马皇后一阵错愕,竟然也是无言以对。

彭早住的尴尬,尚在方国珍等人之上……毕竟那时候朱元璋已经成就了大业,方国珍投靠,也挤不进核心,给个王爵的名头就是了,可彭早住不一样,他这种资历,放眼现存的红巾军老人,几乎都没人能和他抗衡。

这种人存在本身就是尴尬……朱元璋虽然不忌讳出身低微,但是对于当初和郭子兴的龃龉还是不太喜欢被人提起的,偏偏彭早住的存在,就时刻提醒着他,最早创业的尴尬。

朱元璋尴尬,下面人更尴尬,这也是长时间以来,不让彭早住进京,混入文武核心的原因所在。

毫无疑问,老朱是有些无情的,但是这种无情,也不是没有道理。

……

“彭少帅,我酒量不行,你只管随便就是。”张希孟笑呵呵道。

在他对面,彭早住鬓角斑白,抓起酒坛,猛倒了一碗,抓起就喝,几口下去,脸涨得通红,“张相,你这酒好,往后俺就在你的手下混日子了,这酒可要管够啊!”

张希孟微微一笑,“酒算不得好东西,不管到什么时候,适可而止,烂醉可不是什么好事。”

彭早住愣了一下,突然笑道:“我看喝醉了挺好的,晕晕乎乎的,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天。那个诗仙李白不就是喜欢喝酒吗?”

张希孟笑道:“没错,李白是喜欢喝酒,只不过是他那种人郁郁不得志,没法一展抱负,只能借酒消愁罢了。”

“是吗!”彭早住无奈翻了翻眼皮,又猛灌了一口,这才道:“听张相这么一说,我倒是想买一册李白的诗,闲来无事,好好读读了。”

张希孟脸上含笑,给彭早住夹菜,两个人推杯换盏,过了一会儿,见彭早住醉意上来,张希孟才道:“彭少帅,你心里憋屈,自然是有理的。可若是把你调入朝中,不光是陛下为难,就连那些文武都不高兴……你一个人,让所有人都不高兴,又如何立足朝堂?到时候大家伙都想让你去职,陛下又怎么护得了你?”

彭早住端着酒碗,停在了半路,眼珠来回转动,良久之后,无奈苦笑,“是啊,我这人就是碍眼。所以我才想醉死算了!”

张希孟摇头,“你又错了,彭少帅,你是在朝中碍眼,所以我才把你拉到盐场!”

彭早住又怔住了,“张相,你到底是什么意思?不妨直说!俺脑子慢,转不过来。你让俺来管这个盐,不就是养老吗!”

听他这么讲,张希孟都忍不住笑了,“盐铁专卖,那是从汉武帝开始,就定下来的敛财方法。现在铁器专卖已经没了,就剩下一个盐法。这里面有多大的利,你难道不知道?我辛辛苦苦筹谋,让你执掌长芦盐场,这里面的事情,会那么简单吗?”

彭早住绷不住了,他干脆放下了酒碗,俯身凑近张希孟,求教道:“张相,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别跟我打哑谜了,快点说吧!”

张希孟笑道:“我现在已经弄出了晒盐法,虽然尚在改进之中,但成本已经下降到了五分之一。烧柴,铁锅,都省下了。又不用背海水,人工也少了许多,一个盐工,顶得上过去十来家灶户。”

张希孟粗略说了一下晒盐法的好处,随即道:“现在的情况很明白了,只要我们的盐流到市面上……淮东,两浙,甚至是池盐,井盐,都会受到冲击,他们根本就打不过我们。那些旧的盐商,都会被波及到,整个食盐的格局都会被该写!”

“有这么厉害?”彭早住惊问道。

“不只是如此,我还盘算过,食盐捏在手里,作为仅次于粮食的大宗商品,人人需要。我们掌握了食盐,就能扶持车马行,扶持商队,船队,从而把货物贩运掌握在手里。”张希孟又道:“有了货物贩运,接下来就可以针对所有的道路进行改进,连接各处的大路,桥梁,运河,码头,所有关键的节点,都要受到影响。”

“再有,商路捏在手里,沿线的银行,货场,当铺,酒楼,饭庄,还有交易的榷场,会馆,也就都不免要听从我们的号令……”

“等等!”

彭早住听到这里,已经额头冒汗,不寒而栗了。

他傻傻看着张希孟,“那个……张相,我能冒昧问一句,你到底要干什么不?”

把这些东西都捏在手里,你说张希孟想效仿董丞相和曹丞相,都有人相信。毕竟这也太吓人了,难道张希孟真的不满足鲁王,想要高升一步?

彭早住越想越害怕,感觉自己上了贼船。

张希孟却是哈哈大笑,“彭少帅,我要是图谋不轨,陛下早就动手了……其实这个方案是我早就酝酿的,依旧筹划了许久,只是眼下才有了执行的机会罢了。”

彭早住稍微冷静些,才请教道:“张相,你到底是打算干什么,能不能透露一二?”

张希孟笑道:“彭少帅,你知道我提过大一统吧?”

彭早住道:“这些年张相的文章,我都是认真拜读的,你说大一统,莫不是南北一体,天下一心?”

张希孟笑道:“那是自然,但货通南北,道路通达,物资运输顺畅,商贸繁荣,税赋公平,也算是大一统的应有之义吧!干脆点说,就是传统的商贾,效率太低,抱残守缺,又挖空心思,逃避税赋,我打算扶持出一批新的商人,取代他们。最起码的,税务部的商税要能顺利收上来,到了今天,咱们的田赋依旧占了半壁江山,这是耻辱啊!”

听着张希孟的话,彭早住渐渐明白过来,摊开张希孟的方案,是个重塑商业结构的宏大构想……

借着食盐运输,规划新的商业线路。

这个线路即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

比如说某些地方的道路不便,官府要负责修理。

如果勒索商贾,私设税卡,盘剥往来……食盐能过,其他的东西也能过,遇到了拎不清的,还想吃一口,就不免掉脑袋。

除此之外,新的商路就是新的机会,原本那些豪商巨贾,靠着大元朝发财,如今还在延续,有些人已经归附大明,却还是有那么一些心怀叵测的。

既然这样,那就不如来一场新的洗牌,趁机让更多的自己人崛起。

这种事情是朱元璋规划不来的,张希孟只能先开始布局,等到水到渠成的时候,老朱想反对也不行了。

彭早住渐渐的听懂了,“张相,俺,俺觉得肩头的担子沉甸甸的,你说到底要扶持什么人,还有,具体该怎么办,我心里没数啊!”

张希孟笑道:“要说扶持什么人,按照我的想法,自然是一些军中的老兄弟,都打了这么多年仗了,不少人也上了年纪,有人解甲归田,当起了农夫,也有人去了中原,又在村社里,替百姓做事。大家伙都不容易。如果不让他们趁机发财,掌握商业,成为主导商货的力量……那些士大夫,豪门大户,富商巨贾,他们的亲族又会回来,毕竟他们就算没了产业,还有眼光胆魄,还有敏锐的嗅觉。”

“彭少帅,我们既是建立一个国家,又是在变革两千年的旧法!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布局深远,不然功亏一篑,人亡政息,大明重新走回赵宋的老路,也不是不可能!”

彭早住傻傻看着张希孟,他是万万想不到,张希孟的布局居然是这样的。

“张相,你,你跟我说这些事情?”

张希孟一笑,“说就说了,只要出了这个门,我是一个字都不认!”

彭早住咧嘴自嘲,“我也不敢污蔑张相啊!”

两个人忍不住哈哈大笑,其实张希孟讲的这些东西,告诉老朱也未尝不可,只不过到了老朱那里,估计他更会喜欢挥舞镰刀,而不是张希孟这种,润物细无声了。

“张相,我确实是怕办不好,别的不说,光是怎么贩卖食盐,我就不明白。”彭早住越发为难,担子太重,他挑不起来。

张希孟笑道:“这个放心吧,我给你准备了一批人。另外我还给你请了一个最最了解食盐生意的人,给你当顾问!”

“谁?”

“不忙,明天你就知道了。”张希孟笑呵呵道。

转过天,彭早住刚刚爬起来,洗漱完毕,手下人就急匆匆来了,“怀王张士诚来了,说是来听从调遣!”

张士诚!

私盐贩子!

还真是个好顾问啊!彭早住大步流星,就往外面跑……

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讲武德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个大日子第二百三十二章 机会要均等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万民一心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玺不如金印第十章 夫人在行动第七百一十七章 锦衣卫出动第六百四十八章 辽东大捷第七百零一章 圣明的老朱第六百八十八章 赶快叫爹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订)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谁?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四百七十四章 刘福通走了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给百姓的礼物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军的优势第四百二十六章 铁矿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军大都督第六章 论守城第二百五十二章 联手李善长第五十四章 杀出来的公道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导下属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驸马第四十一章 收获满满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饭,使朱家的钱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孙之师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为父第四百五十一章 开明的张相公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国家抵债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还债第六百一十一章 会说话的蓝玉第六百二十九章 请你吃牢饭第二百七十二章 胆大包天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单的张相公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帅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导下属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诺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九百零六章 倭国内战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边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战斗准备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过考试了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后起之秀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张相公第三百零七章 吃面第三十八章 大帅丢了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一百七十八章 刘基,你被捕了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带货了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临天下第七百七十七章 贫家子的胜利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张相回京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广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狱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报捷第十一章 巾帼胜须眉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们对得起我爹吗?第二百零八章 撞枪口上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这是一个关于格局的故事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许加入华夏第六百零二章 什么叫洪武大帝啊!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岭南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闯关第一百八十六章 张先生来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会说话的蓝玉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霉的礼部第六百八十章 识字卡第三章 书与画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学习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盘棋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标第二百九十五章 吴王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养储君第一百五十七章 装备碾压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霉的礼部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鹅肉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亩,救济斯民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五百六十九章 盐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该退位了第二百四十章 红烧肉有的是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缘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六百二十章 纪念馆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输了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四百一十四章 岭南工商畅想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万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