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气的高丽

辛盹的恳请,让在场几位官员都颇为心动,尤其是刘伯温,姚广孝,还有龚伯道,这仨人都堪称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尤其是龚伯遂,他还是大元朝的官吏,对于藩国众多深有体会。

怎么形容落国呢?

如果把本土看成母公司,那么落国就是下面的子公司,稍微懂点企业经营的都知道,一味扩张,弄无数的子公司,吃成一个大胖子,并不一定带来最丰厚的利润,恰恰相反,有时候还可能赔钱。

放在落国上面,情况还可能更糟糕。

毕竟企业经营,背后还是有法律保证的。

落国情况可不一样,当地的管理层,是真的可能联合起来,废掉母公司的股东代表的……也就是发动叛乱,杀死总督,夺了鸟位。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么听之任之,要么就出兵讨伐。听之任之,大约就失去了控制,出兵讨伐,就要考虑长途出兵,耗损钱粮,还有当地山川环境,烟瘴问题。再有当地民风,能否一战成功。

如果迁延日久,损兵折将,还能不能坚持下来……

即便一切都顺利,事后估算,也可能赔钱。

这一点放在殖民时代也是一样的。不要以为殖民地就一定唯唯诺诺,予取予求,毫无还手之力。

事实上凭着自身实力,拖死超级大国,或者反向那羊毛,瑞光宗主国的例子,也不是没有。

众所周知,印度是大英王冠上的明珠,虽然大英的明珠,比某些写手拖欠的更新还多,但是印度绝对是含金量最高,亮度最强的明珠,

为什么会如此呢?

就是从这里赚到的钱多,付出的代价最小!

大英从印度这里赚到了多少呢?

拿数字来说,或许并不能真正反应印度的价值……反正大英靠着从印度掠夺来的财富和人力,敲开了另一个东方大国的国门,并且捞得盆满钵满。

借力打力,属实是让大英玩明白了。

这也就解释了为啥失去了印度,大英迅速变成了带嘤,没办法,最好的工具人,补血包没了,游戏继续不下去了。

其实这个道理,放在落国上面,情况更加明显,

毕竟大明的大缺大德,无论如何,跑死一万匹汗血马,也是赶不上大英一根脚指头。所以大明对待落国,几乎是必定会赔钱的。

强盛的时候,还能花钱买面子,维持朝贡体系,等到财政困难,也只能避之唯恐不及。

这就是历代的现实。

偏偏张希孟提出了对外战略,主张建立起华夏秩序

他的这一套东西,说出来冠名堂皇,义正词严,

但要真正落实,并不容易。

到目前为止,只有琉球一个

所幸花云终于从琉球身上拿到了钱,让人看到了希望,不至于当大冤种,不然都会有人怀疑张希孟的能力的。

还是那句话,想要顺利控制落属,并且榨出油水,还不让地方大乱……非大智大勇,大缺大德者不能为之。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辛盹的出现,让几个人都看到了希望。首先这个人仰慕张希孟,也主张均分田亩。

这一点就决定了他能成为大明的工具人。

其次,他已经得罪了高丽的权贵,只能靠着大明支持。

这时候在他身上花一点,花不了多少。

就能获得一条忠心默歌的好犬,以此敲开高丽的大门,简直不要太好!

刘伯温屁股欠了欠,姚广孝的三角眼也瞪圆了,他们几乎就要出言答应。

偏偏张希孟笑道:“高丽还不是正式的落属,你这次奉王命而来,谈这些,是不是超出了人臣本分?"

辛吨一怔,他万万没有料到,张希孟竟然会这么说!

自己过来,请求大明支持,铲除国内豪强,这肯定不是高丽国王的意思。他超出人臣本分,甚至勾结大明,出卖高丽……这个罪名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的,

只是张希孟身为大明之臣,能说出这话。

确实让人赞叹,这位鲁王殿下,当真是仁义道德君子,人品无双,天下少有……不愧是让自己五体投地的男人,当真是自己的偶像!

想到这里,辛盹忍不住伏身跪倒,“张相公在上,小僧知道,确实不合时宜。只是高丽百姓太苦了。这些年元朝不断勒索,国中豪强压榨,百姓民不聊生,每年都有上万人被逼致死,恳请张相公,务必以苍生为念,救救高丽百姓吧!小僧恳请相公了!"

说完,辛盹匍匐地上,磕头作响,涕泗横流。

张希孟怔了怔,“辛吨,你有爱惜百姓之心,果然是好的。可事情涉及到两国之间,不是三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你先回馆驿,好好休息,要是想在应天走走看看,也可以安排人满足你的要求,可以了,你回去吧!"

张希孟直接下了逐客令,让人把辛吨带下去,

回头之际,刘伯温等人就忍不住了,“张相,我们不明白,为什么拒绝辛吨,莫非张相公有更高妙的办法?"

张希孟哈哈一笑,“伯温先生,我问你,如果咱们给辛吨提供支持,让他去高丽均田,事情会怎么样?"

刘伯温一怔,随即道:“张相,莫非伱担心辛吨不可靠?不能吧,我看此人还算志诚!以大明的兵力,还不足以让高丽就范?"

张希孟笑声更大,“伯温先生,我看你是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

“刻舟求剑?"

张希孟点头,“你以为能在大明做的事情,在高丽也做的!"

"那,哪有什么不一样?我以为均分田亩,乃是天下至理!"

张希孟笑道:“这话虽然不错,但也要考虑情况……高丽国小,纵观历史,他们很少发生农民起义,历次改朝换代,都是权臣造反。这就说明一件事……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豪强大族之间,更容易结成同盟,他们彼此同气连枝,同进同退。平时他们可以为了权力,争斗不休,头破血流,但真正到了要命的时候,就会迅速联合起来,没有半点犹豫。"

姚广孝怔了怔,哂笑道:“张相所说,倒是有些像朝中诸公啊!"

张希孟摆手,“这话有失偏朗。咱们毕竟国家太大,四面八方,各地人才辈出。彼此之间,看法也都不尽相同,譬如说这一次,李相公就让我刮目相看,相比之下,高丽的士族大户,勾结更紧密,可以施展的空间更少。如果我没有料错,辛吨应该是四面楚歌,阻力巨大,根本推不动,才想办法来大明求援。"

张希孟淡淡道:"如此情形,我们要支持他,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众人一时愕然,大家伙只见到了好处,却没有看到其中的付出,不得不说,张希孟看问题,还真是与众不同。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给予辛吨除帮助之外的一切支持了。

张希孟倒是没有这么说,因为他还想了解一下情况……张希孟让楚琦去请毛贵,看看外务部了解多少。

很快毛贵就来了,并且告诉张希孟,其实早在五年多之前,高丽就已经展开了变法,高丽国王设立田民辨正都监,任命辛吨为判事……就是主持清理田亩,给穷人发放土地。

彼时他们这么干的目标,还是要驱逐红贼,是为了消灭关锋他们。

可惜的是,在高丽根本推不动,没有几年下来,辛吨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奸贼

为了干掉他,朝臣们丝毫不介意戴上一顶绿油油的帽子。

事情发展到了今天,辛吨跑到大明,请求支持,已经是最后一步棋,如果成功了,一切都好说,如果不成功,只怕他也没法活着回去了。

高丽的情况如此,支持辛吨,能解决问题吗?

就在这时候,竟然有消息从高丽传来……高丽国王已经罢免了辛吨的职位,并且废掉了他使者的身份,另外派遣重臣,前来大明,另外要求立刻将辛吨押回去受审!

又是对英雄的背刺,在这个国度,想要当个好人,还真是不容易,

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刘伯温和姚广孝已经是五体投地,不服不行,张希孟看得就是准确。

“张相,如今辛盹这人,怕是已经成了一枚死棋,用处不大了。"

张希孟却笑道:“伯温先生,这是我刚刚从北平得到的消息,据关铎说,辛吨此人在高丽民间,有着圣人的名号!"

刘伯温又是一怔,“居然如此?"

张希孟含笑,“伯温先生说均分田亩,乃是天下至理,其实从某种角度上讲,也是对的。只是高丽这种地方,百姓的力量太弱了。"

刘伯温沉吟道:“张相,你准备怎么办?"

张希孟一笑,“高丽的情况很明白了,想从内部革新,根本做不到,必须由强大的力量,从外部打破僵局……而这个力量,又不能是我们直接出手!"

刘伯温眼珠转动,稍微思量,也就明白了,

“张相,你是打算让辛吨领兵,杀回高丽,推行变法?”

张希孟大笑道:“没错,他要是愿意,立刻就可以去北平,让蒸王给他提供兵马,招募高丽志士。"

“燕王?他能行吗?"

张希孟笑道:“怕什么?蒸王不行,不还有关铎,还有张定边,还有朱文正,李文忠,胡大海吗!这么多神仙,何候辛吨一个,给他助威,他这福气还小吗?"

刘伯温怔了怔,“可是不小!要让我说,高丽的福气也不小!"

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显神通第四百八十九章 张希孟的为臣之道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营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学第二百五十二章 联手李善长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戏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孙之师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线出击第一百六十章 会师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给你们胆子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给你们胆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开两朵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国家抵债第六百九十三章 请张相为学生复姓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二百九十章 神将常遇春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万第二百九十三章 坚定守住,就有办法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孙伴读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罗网的王保保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七百六十七章 说服朱元璋第四百七十四章 刘福通走了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话,永不过时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团聚第五十七章 声威大振第四十五章 李善长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汉武,唐宗明祖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杯白刃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诗第七百六十八章 张太师的亲戚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请客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圣的张相公第七百六十八章 张太师的亲戚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礼来降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万民一心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三百五十八章 张夫子的战场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标的大讨论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养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们想回家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军侯的格局第六百七十二章 为陛下贺!第六章 论守城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们不是饭桶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胜而归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开工了第八百七十二章 应天上空的眼睛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学堂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书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头上砍去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强的朱元璋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开禁酒令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职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贵子第五百零八章 问道孔夫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张先生来了第七十五章 处置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学生第三百六十七章 愿意追随咱的,留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战后总结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荣誉第一百一十六章 战鼓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难的考试第四百四十章 卷起来的群臣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谢大明皇帝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为民除乱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钱的人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张相公第八百六十七章 华夏大会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妇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一百五十九章 请主公过江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们赢了!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统第二百零四章 大盗现身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抚恤第三百四十一章 这是一个关于格局的故事第六百零八章 门下省崛起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四百二十章 百万银两第一百一十四章 为继续做人而战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为本,日用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