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师道

张希孟临时改变了主意,不谈具体的内容,而是转而讲师道,在场众人,又岂能不知道为了什么!

刘三吾老脸铁青,齐泰、练子宁等人也都看着王湖切齿咬牙。

天下第一学堂,竟然出来了这么个玩意?

公然谄媚张相公,还跑去打伞,当着这么多学生的面前,简直把师道尊严踩在了脚底下,丢了大人。

张希孟来济民学堂,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弄得张相改变计划,开始讲师德问题,这事必定会传遍天下,尤其是复旦学堂,他们肯定会笑话济民学堂的,到了那时候,可怎么办啊?

这些人简直恨死了王湖,一双双看向他的眼睛,简直要把他给生吞活嚼了。

至于王湖,此刻已经是万念俱灰,一团浆糊。

给张相打伞,虽说谄媚了一些,但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毕竟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张相公这种官中的极品!

以往有尚书、侍郎、布政使过来,也都是如此,怎么就行不通了?

到底是自己不顾师道尊严,还是张相吹毛求疵?

王湖想不明白,他只觉得自己这辈子,大约是完蛋了。

www .тTk án .c o

彻底毁了,一言定生死,一语断是非。

这就是张希孟的恐怖之处!

“我今天要谈师德问题,大约要讲两个方面,师从何来,师教何事……我们济民学堂汇集了八方名师,每一位老师皆是饱学之士,经历十年寒窗苦读,有着过人之处,通过层层考核选拔,才能进入学堂,教导学生。”

“但是大家伙想过没有,放眼天下,能有多少人可以读书?我可以粗略告诉大家伙,在元廷治下,真正的读书人,大约之后百分之一,如果把识字的都算上,也不过百分之三。就是只有这么点人。”

“大明治下,由于多年矢志不渝的兴学,不断的投入,以江西等地为例,识字率能接近两成,其他省份,也能突破百分之五。看起来提升了不少,但依旧是五个人里面,才有一个读书人。”

“这个比例告诉我们,读书人是很珍贵的,稀少的,是国家的宝贝。说到了这里,是不是讲,读书人就高人一等,应该颐指气使,予取予求呢?这就是过去两千年,我们犯的错误,把读书人抬到了一个过高的位置上,甚至出现了站在百姓头顶的士大夫群体,这是惨痛的教训,我们不可以重蹈覆辙!”

“为了培养这些读书人,朝廷每年要花费多少钱呢?仅仅去岁国库开支,就是八百二十万贯宝钞,这笔钱不算民间捐赠,不算地方投入,也不算盐场,税卡,内帑的专项支持……更不算为了供养一个读书人,一个家庭要付出的心血钱财。”

“以去年为例,我们的军费开支是七百五十万贯,这里面同样不包括一些军屯开支,还有债券收入……但不管怎么样讲,花在教育上的钱,比军费要多,这是确定的。”

张希孟讲到了这里,突然一笑,“不少人推崇的宋朝,号称养士,他们的开支比例又是如何呢?仅仅是军费一项,就占了国库支出的七成,如此看来,到底是谁更看重士人,谁更在乎教化大业,似乎需要重新审视了。”

“说到这里,我想有些人就该明白了我的意思,读书人还是非常稀少的,而每一个读书人,都是朝廷倾尽全力,民间耗费心血,是我们这个国家,尽心尽力,供养出来的。是大明朝造就了读书人,不是读书人凌驾于大明朝之上!”

“每一个读书人,应该对国家怀有一份感恩之心,对百姓怀有一份责任!老师乃是读书人中的表率,于国于家,该怎么做,才能表率天下,才能对得起花在自己身上的钱财心血,才能对得起那些对自己有期待的普通百姓?难道国家要花钱培养一群谄媚小人吗?难道百姓想看到,自己掏空家底儿,供养的天之骄子,是个寡廉鲜耻,欺上媚下之徒吗?”

“师德二字,不光是一个老师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是你自己的事情。而是上至朝廷,下至百姓,共同的要求!既然享受了国库岁入建立的学堂,既然拿了百姓血汗变成的俸禄,你们就该符合天下对你们的期望!这也是我在很多立法的时候,专门提出来的,老师犯错,要加倍,加几倍惩罚!别人关十年,老师就要砍头,别人流放,老师就要剥皮楦草!”

“不要把尊师重教,当成理所当然,更不要觉得天下百姓欠你们的。尤其是对待学生,更不能如此!”

“天地君亲师,很多人把师徒混同父子,这其实是欺人之谈,背后的意思无非是要像对待亲爹一样,对待老师,对老师唯命是从。这是非常荒唐的想法。老师教了学生什么东西,对学生有多大的恩情,能比父子还亲?”

张希孟道:“讲到了这里,就涉及到了第二个问题,老师教学生什么……我以为老师教给学生的,是前人对这个世界的总结,是对天下至理的认识,是知识,是学问……这东西是老师一个人的吗?”

“显然不是,这是古圣先贤,无数才智之士,总结出来的。是传承千百年,恰巧到了你的手上而已。作为一个师长,该做的是什么?是把这些东西,继续传承下去,以至于发扬光大,推陈出新,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由此可见,学生向老师请教,学习知识,不是祈求老师垂怜,也不是老师可怜你,才肯教导……说到底,这些知识学问,是天下公器。掌握公器的老师,该理所当然地传承下去。如果以手中的知识为要挟,挟持学生,不当牟利……这和贪官污吏有什么区别?这就是公器私用,这就是贪赃枉法!老师不讲师德,绝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律法的问题,我希望所有老师,也包括未来即将成为老师的年轻人,能够明白这里面的关节,尤其不要一时疏忽,自己毁了师道尊严!”

张希孟侃侃而谈,他这番话,已经堪称利刃匕首,刺向了在场许多老师,让众人脸色骤变,不由得低头沉思。

张希孟讲的有道理吗?

或许吧!

其实张希孟讲的最根本的东西,还是将知识和学问定为公器,公者,天下人共有!

作为一个老师,理所当然要把知识学问,传播出去。学生从你这里得到了学问知识,并不需要感激老师什么,只要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这一番道理,等于将还残存的师徒纲常,彻底否定。

果然,张希孟做事,向来是布局深远,一箭多雕。

而且他的高度,也让他可以站在重定纲常的立场上,要求所有老师。

这可比单纯的胡萝卜加大棒厉害多了。

你们敢胡来,可是有国法制裁的。

刘三吾听在耳朵里,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当初在崖山,朱元璋祭告天地,就有阐发君臣大义的味道,等于是告诉天下人,他这个朱皇帝,和前面的皇帝都不同了。

天子如此,臣子如此,如今就连老师的定位也不一样了。

恍惚间,一个全新的天下,再造乾坤!

还真是大不相同了。

其余老师,有人震惊,有人落寞,有人犹疑踟蹰,不一而足。

但是在场很多学生,

高年级的,如方孝孺,他听得格外认真,自己很快也要去当老师了。

到底要怎么对待学生,或许今天张相讲的话,就给他指明了出路。

至于张庶宁,他从很早就有心当老师,放着王爷世子不当,要去当教书匠,是不是太没出息了?

张庶宁一度怀疑,老爹会答应吗?

可是直到今天,张庶宁似乎明白了什么……原来在老爹的眼里,一个好的老师,要肩负起这么大的责任!

没错,在张庶宁的眼中,这些所谓的要求,不是什么负担枷锁,而是证明老师神圣的光环。

教导英才,传承学问,繁荣国家,壮大文明!

这就是师道真谛!

谁还敢说老师不如王爷世子尊贵!

张庶宁渐渐握紧了拳头,眼睛炽热地看着讲台上的老爹,这个父亲,是可以让他骄傲一生的男人!

而此刻的张希孟,还在继续讲,“我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没有回答,知识学问到底是是什么?我以为这里面至少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对我们人世的研究,王朝兴替,人情世故,经济民生,社会百态。其二,则是我们生存的这一方天地。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星辰罗列,周天运行,有什么规律!大海苍茫,辽阔无垠,海中有什么奥秘!万千兽类,形态各异,蹿行山野之间,它们又是如何存活?雨雪风霜,春种秋收,又靠着什么力量只配……”

张希孟不断提出问题,学生当中,夏知凤突然瞪大眼睛,傻傻看向台上,她已经愣住了……前面讲的师德问题,夏知凤只觉得有些道理而已。

可是这些内容,却是句句直戳她的兴趣点,很多问题,她翻阅那么多书,也找不到答案。

就在夏知凤以为没戏的时候,张希孟的这番话,却让她惊喜交加,难道张相公能给自己想要的答案?

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变,从教育开始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头第八百一十八章 为了咱们家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织毛衣的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战斗准备第五百二十六章 张相公出马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标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养第八百六十章 我们应该反思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帅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为父第三百一十一章 张相是个大好人第四百六十六章 总动员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六百二十四章 划分行省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艺第四百二十六章 铁矿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动天下第六百七十九章 张庶宁的群贤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来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准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夺一城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无敌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七百二十章 杨宪倒台了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盘棋第四百九十章 一对难缠的君臣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八百七十九章 开国旧事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三十七章 优势在我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骥伏枥第七百一十三章 来自张希孟的报复第三百四十四章 丧子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华天夏地大明朝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软的张希孟第二十二章 势不可挡的朱重八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写书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进步奖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乡的味道第一百二十七章 馒头能破城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书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营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三百三十二章 冲突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带货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处罚第八十八章 粮长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个技术活儿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兴起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门生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二百三十七章 赘婿噬主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标的教育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个公国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后的柱石第十七章 炮战又赢了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三百零七章 吃面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七百零七章 愤怒的张希孟第四百二十一章 广而告之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庆生第九百零一章 大兴土木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学习大明第六百四十八章 辽东大捷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学习大明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虏大元皇帝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后的忠臣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两桌客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七百八十八章 还是儿子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们不是饭桶第三百零七章 吃面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东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称帝了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税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这个考验我?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七百二十四章 还是张先生懂咱第二十三章 真龙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