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

在张庶宁区区九年的人生里,他见过的大场面很多,知道的大人物更多,可他唯独不知道,人心可以险恶到什么地步!

这不是单纯的善恶好坏,是非对立,而是明明身为你的亲戚,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却要强迫你,做你不愿意的事情。或者干脆说,拿你的终身幸福,换自己的好处。

有这样的亲戚吗?

或许很多吧,但是张庶宁却没有真正经历过……他的老爹根本不认原来的张家人,父亲这边被屏蔽掉了。

江楠也是个铁面无私的,舅舅江柯,他只恨自己不如妹妹,生怕被人嘲笑,连张家的门都不愿意进。

至于姥姥姥爷,他们早就把家里的生意安排出去了,一心照顾外孙。

别说骨肉至亲,就算是朱英那种,硬是塞个朱春过来,就已经把张庶宁气得怒火中烧了,哪里还敢玩得更过分?

毕竟有张希孟在,难道连九族都不要了?

只不过说来讽刺,整个大明朝,越是顶尖儿的人物,就越知道张希孟的恐怖,相反,到了民间,有人知道张希孟是个好官,有人知道他有很大的权柄。

但是张希孟三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却没有多少人能说得清楚。

就比如夏知凤这位二姨,自从夏知凤的娘死后,她不大搭理夏知凤父女了,主要是夏老爹很轴,不太会经营,也没什么钱,指望不上。

双方只是在年节,偶有往来,但也基本上不欢而散。

可就在不久前,夏知凤以超高的成绩,考入济民学堂,引起了二姨的注意。

主要是二姨家的儿子,已经在蒙学混了七年,还没有顺利毕业,比正常学制多了两年,而夏知凤竟然提前了一年半结束。

而且还考入了最好的济民学堂小学,这还不打紧儿,夏知凤在入学没有多久,又跃升了一个年级,跟张庶宁同班了。

一个女孩,连续越级,聪明异常,深受很多人喜欢。

张希孟没来之前,夏知凤已经小有名气了。

二姨听说了之后,就把儿子带过来,想要求夏知凤帮忙辅导,最起码先从蒙学毕业,别那么大个子,还跟一群小孩子混。

结果那一次夏知凤不在家,去张庶宁那里抄书,是夏老爹见得他们娘俩。

夏老爹看了看,一肚子不高兴。

“凤丫头很忙,每天都要去抄书,我这个当爹的都看着心疼。要是他不会,我出钱,请个能教他的,别来烦我们家凤丫头。你这个儿子,七岁进的蒙学,比别人都晚,现在已经十四五了吧?凤丫头还小,在一起不好。”

夏老爹直接回绝了,那么一个庞然大物,让凤丫头给他补课,想什么呢!

二姨娘俩被赶走了,夏老爹觉得自己占理。

可是二姨却委屈坏了……一点亲戚情义不讲,会读书怎么滴?跟抓了贼王似的?还真成了枝头的凤凰?

二姨是个媒婆,她这一张臭嘴,四处去说,暗戳戳败坏夏知凤的名声。

只是夏家父女并没有过多在意……偏巧这时候,夏老爹代表华夏书坊去了应天,帮忙跑生意,随后张希孟又来。

在学堂讲学,收夏知凤为徒。

成为张相门徒,学堂上下,无不羡慕,谁都知道,夏知凤现在和真正的凤凰,也差不多了。

张相弟子,几乎是能和大明公主比肩的,十足的枝头凤凰。

但是还是那句话,刘三吾这些人明白其中的份量,夏知凤的二姨却是不知道。

她只知道夏知凤这丫头还真巴结上了大人物,可以瞧不起别人了。

看到夏家过得好起来,简直比她掉进十八层地狱还让她难受。

结果二姨就四处去说,夏知凤娘死得早,她这个二姨忙前忙后,帮了那么多忙,跟她亲妈也差不多了,结果丫头交了好运,竟然忘了她这个二姨,真是让人寒心。

话传来传去,就变了味。

成了韩二姨和夏知凤情同母女,什么事情都能做主……

一天傍晚,有人捧着一个盒子,到了韩二姨的家,直接拿出了一万贯!

够吗?

不够再加!

只要能促成亲事,要多少有多少!

韩二姨也傻了,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立刻心怦怦乱跳。

就算夏知凤飞上了枝头儿,也未必会给她这么多钱!

韩二姨想了再三,凭着她多年媒婆的经验,还真想出了一个馊主意。

那就是生米煮成熟饭。

反正夏老爹不在家,她是夏知凤的二姨,娘家这边的亲戚也不多,她能说了算。

以亲戚的身份,给夏知凤保媒,趁着夏老爹不在家,收了定亲的礼物,这事情就成了一大半。

对方也不傻,夏老爹不在家,这事能行吗?

“这就是你们糊涂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妈不在了,我既是二姨,又是媒人。我就能当半个家。只要你们给的彩礼够多,心意够诚,只要把礼物送过去,那边收下,然后就大肆宣扬,弄得人尽皆知。就算我那妹夫回来,他能怎么办?”

“逼着退彩礼?那是为了什么?莫不是嫌贫爱富,想要另攀高枝?还是觉得彩礼不够,想要更多?不管他怎么讲,都会败坏女儿名声,他要是聪明,就只能认下!”

对面之人皱着眉头,“你这么说也有道理,可这里面牵着张相公,夏知凤是张相公的弟子,万一惹恼了他,后果不堪设想!”

二姨笑得很开心,“你这话就说到点子上了,张相公什么是高,可越是高,就越是没法掺和这种小事情,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个理儿你们不明白?我不妨把话说明白了,我听说了,张相为官清廉,当了他的徒弟,那个丫头也未必给我多少好处。现在趁着刚刚拜师,张相公不好过问太多,我就把事情办妥了,他一个堂堂宰相,还能跟我这个民妇过不去?”

“不过我可要说清楚了……亲事成了,一时还没法成亲,你们可要对那丫头好点,别让她翻脸,这事才能最终定下来!”

来人一阵沉吟,“要怎么办?”

二姨笑道:“这也不难,一个小丫头片子,能有多少见识?你们就给她送礼物,舍得花钱,让她离不了你们,也就是了。不过……你们不会舍不得花钱吧?”

来人连忙摇头,“这可是张相的门人,花多少钱,我们都愿意!韩二姨,你这主意不错,我这里还有五千贯,你好好收着!”

韩二姨眉开眼笑,连忙接过来。

“这么说,咱们什么时候下聘礼?”

来人想了想,沉吟道:“夏家和张相现在的住处,差了不足百步,周围有不少保护张相的人,你们大张旗鼓过去,不会惊动那边吧?”

韩二姨思索再三,她常年走街串巷,也路过那边几趟,她还真想出了一个办法。

“我就找周围的青壮当挑夫,他们都听我的,又不是外人。我们也不带什么兵器,只说是下聘礼,成全好事,随手再送些糖块啥的。你说保护张相的那些人,还能不许我们定亲结婚啊?”

来人想了想之后,连连点头。

还真别说,这帮媒婆,大本事没有,但是歪点子不少,按照她这么办,还真有成功的把握。

不管怎么讲,只要能跟张相的女弟子结亲,攀上张相的高枝儿,多少代价都是值得的。

想想我们少爷,也算是一表人才,相貌堂堂,定亲之后,软语温存,不断送礼,不愁这事成不了。

而且张相看到了我们的诚心,没准也会同意,要是能得到他老人家的准许,那就最好不过了。

事情果然按照韩二姨的预想来了。

她让附近的青壮,挑着彩礼,吹吹打打,往夏家赶来,当真没有遇到什么阻拦,顺利到了夏家。

只是夏知凤的态度,让她措手不及。

这丫头才几岁啊?

怎么就敢不听话?

韩二姨想用连哄带骗的方式,逼夏知凤就范。

结果又突然冒出一个小崽子,也让韩二姨有些恼怒。

她索性拿出了往日里当媒婆,走街串巷,混淆视听,撒泼打滚,无中生有的手段来。

这些办法,对付九成的老实人,已经足够了。

可谁知道张庶宁先是拿出了一块腰牌,接着又说自己是张相的儿子。

那些挑夫可是吓坏了,他们收了韩二姨五倍的工钱,因此格外卖力气。

但如果这是张希孟的儿子,他们可没有这个胆子……尤其是里面还有两个老兵,顿时吓得手足无措,血都凉了。

韩二姨还不服气,“你是张相的儿子,我还是王母娘娘,别信他的,给我抓起来,送去衙门,请官老爷给我们做主!”

但是这一次她的鼓噪不管用了,因为从外面冲过来一群人,手里拿着棍棒,直接就把送彩礼的人给包围起来。

为首的一个人,气喘吁吁,对张庶宁道:“东家,怎么样,没事吧?”

原来张庶宁路过夏家门前,发现有人送彩礼,他感觉到了不对劲儿……但是由于他时常往来,那些暗中的护卫,也只是监视外来的人,对内部的百姓排查之后,确认家世清白,就没有太多限制。

毕竟张相到这里,不想弄得鸡飞狗跳,万民不安。

护卫不在身边,张庶宁就注意到了一个看热闹的中年人……他在华夏书坊打工,是个老兵出身。

张庶宁就急忙跟他说,状况不对,你去找几个人过来。

老兵起初也没什么感觉……二姨是远近闻名的媒婆,挑夫他都认识,送来的彩礼也都是真金白银。

他还以为老夏家的丫头嫁了个好人家,想要喝喜酒呢!

可是张庶宁这么一提醒,他也感觉到了不对。

这才连忙离开,去招呼其他的邻居……前面朱英告诉张庶宁,多从济民学堂的家长中,招募工人。

这招管用了,老兵转了一圈,就喊来了几十个人,随后又陆续来了一大帮,他们能不帮自家老板吗?

因此瞬间强弱逆转,张庶宁反而包围了韩二姨。

看到这一幕,张庶宁暗暗松了口气,可他依旧很自责,都怪自己把人想得太好了,才会出现疏忽!

要是身边安排几个人,或者给夏家派几个护卫,就不会这样了。

韩二姨看到了这里,她稍微惊讶之后,竟然笑道:“都是乡亲邻里,谁不知道谁啊?我来给自己的外甥女提亲,大喜的事情,你们掺和什么?想喝喜酒啊?再等几年吧!都散了吧!散了吧!”

她想大事化小,赶快脱身,可张庶宁已经恢复了冷静,他哼道:“我听你说了,让你来说媒的,是一个大官的侄子,有这回事吧?”

韩二姨下意识一愣,“怎么着?当官的还不能娶亲了?”

张庶宁冷笑道:“我怀疑你是受了人的好处,跑着来逼迫亲事!我还怀疑你,胁迫女孩,买卖婚事,你居心不良!”

韩二姨更加吃惊,这小子真敏锐啊!

“你小小年纪,怎么这么恶毒?我是她的二姨,怎么能害她?你不要污人清白!”

“清白!那要查过才知道!”张庶宁将自己的腰牌举起,“瞧见没有,这是勋卫千户官的腰牌!”

张庶宁一转身,对那个老兵道:“你现在就带着人,去这个妇人的家,你知道吗?”

老兵怔了一下,还是点头道:“知道,我都清楚!”

“你现在过去,就去她的家里,立刻查封起来,看看有什么证据没有,赶快告诉我!”

老兵略微沉吟,还是点头,立刻招呼几个兄弟,跟着他走,又叫其他人,都在这里,听从东家号令。

老兵这一走,韩二姨可吓坏了,她收了那么多钱,还有一封书信,万一都落到了这个小崽子的手里,她就麻烦了。

“你,你算什么东西,也敢发号施令,我,我可告诉你,我是替唐家过来提亲的!”

张庶宁连哼都没哼,他懒得多看这个泼妇,把头扭到一旁,很凑巧,他的目光和夏知凤撞到了一起。

一瞬间,张庶宁的脸就红了。

他到底还是个孩子,仓促之间,竟然把最大的秘密,轻易说出口了,此时再面对小伙伴,多少有点尴尬。

夏知凤皱着眉头,仔细打量他,突然道:“你,你长得的确和先生差不多!你真是先生的儿子?”

张庶宁怔了怔,无奈点头,“确实,我,我没想骗你的!”

夏知凤愣了好半晌,突然道:“我,我还担心先生不愿意收下你呢!”

张庶宁无奈道:“他确实不愿意收下我,毕竟我还是太笨了……”

第六百二十九章 请你吃牢饭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时刻第四十六章 平平无奇的张希孟第一百九十五章 刘伯温归心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四百零二章 请孔家做个大元忠臣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四十四章 君智将勇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个公国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营第三百二十六章 抡语来喽第一百八十一章 谁赞成?谁反对?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孙的无为而治第四百零二章 请孔家做个大元忠臣第六百零二章 什么叫洪武大帝啊!第三百一十九章 权柄到手第四百一十章 欢迎投降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网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强鲶鱼效应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亲队伍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们想回家第二十一章 杀出去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们对得起我爹吗?第三百零三章 即吴王位第四十二章 张家老仆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师来投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长的选择第六百一十八章 张相赠诗第四十四章 君智将勇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舍得花钱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处罚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来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第十一章 巾帼胜须眉第一百九十章 讲好朱家军的故事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贵!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六章 论守城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问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九章 论地主豪强的软弱性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们赢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们赢了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温侯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七百二十九章 双赢就是我赢两次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来,不许跪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镇校之宝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题家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养储君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庆生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来买粮的(新年第一更)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还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饮燕山第七百二十章 杨宪倒台了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军的优势第四百五十四章 聪明的孔家人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标之怒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虏楼船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门槛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无敌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坏了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诺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六百三十五章 绣春刀,出鞘第一百一十四章 为继续做人而战第六百零四章 新旧交替第六百八十六章 济民学堂的人样子第二百零八章 撞枪口上了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纪律第二百三十七章 赘婿噬主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三百三十二章 冲突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八百五十八章 种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伤的世界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抢土豆第四百五十九章 强大的后勤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三百零四章 国珍飘零半生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