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杨宪倒台了

朱元璋一句话,将办案大权交给了李善长。

老李欣然躬身,接下了旨意。

“请上位放心,老臣必定竭尽全力,一查到底,把朝中的蠹虫,一扫而光!”

李善长虽然声音不高,可是有些人听来,已经比炸雷还要响上几分。

这位隐忍这么多年,终于要爆发了!

最先意识到此事的人,竟然是徐达!

能统领三军的人,智商自然不低,以往徐达多领兵在外,对于朝政显得有些笨拙,可是这几年基本没什么大战,年青一代完全可以扛起来,徐达在京的时间也多了起来。

渐渐的,徐达也有了一点心得体会。

大明这个朝局,其实挺有趣的。

老朱圣君雄主,自然权柄无限,但却也因为权柄太大,所以老朱也不是随便使用,这点光从锦衣卫调动的频率就看得出来。

同样的,张希孟先是去济民学堂,接着又是去了北平,他一心讲学,虽然谁都知道张相是万万得罪不起的,但毕竟张希孟离着大家伙越来越远,到底不必时刻放在心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朱升病重返乡,据说到了弥留之际,加上在几年前,就已经去世的贾鲁……原本在李善长和诸位后起之秀中间的缓冲地带消失了。

朱升这种份量的老臣,不但能压制后辈,还能跟朱元璋说上话,同时又在张希孟和李善长之间,扮演一个特殊的角色。

总而言之,有他在,虽然暗流涌动,互相争斗,但一切都还可控,也不会弄到台面上,让彼此下不来台。

但是随着朱升离去,张希孟在外讲学,朝中就只剩下李善长一个老臣,另外还有杨宪、胡惟庸等等有志中年。

其实事情到了这一步,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要么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赶走李善长,大家伙平分中书省,这左相的位置,你老李坐了这么久,也该让出来了!

要么就是李善长仗着高超的手段,充沛的经验,先把试图挑战他的小崽子们弄死几个,杀鸡骇猴,稳住他的地位,从此之后,呼风唤雨,更胜从前。

从现在看来,无疑是走上了第二种情况,老李抢先出手了。

看样子他是打算借着水师的案子,除掉杨宪。

解决了御史台,他老李也就去了一块心腹大患。

徐达默默盘算着,依旧什么都没说。

很显然,他一个武臣,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什么说话的余地。

等着从奉天殿出来,徐达打算回府,令他讶异的是,常遇春竟然跟了上来。

“喝点酒吧,我这一肚子的酒虫都要造反了。”

徐达看了看一脸憨厚的常遇春,也只能点点头。

他们到了徐达的府上,下人准备酒菜,常遇春偷眼看了看徐达,忍不住道:“你跟我说说,到底是怎么能这么沉稳?这回到底会怎么样?”

徐达看了看他,淡淡一笑:“不管朝局怎么变化,你都是太子殿下的老丈人,未来的国丈,你害怕什么?”

常遇春苦笑道:“我是不在乎,但下面那些人已经忍不住了。别的事情倒还是次要的,水师今后要何去何从,总该有个章程吧!咱们好歹也是朝中国公,还在五军都督府挂着职位,这水师是不是要划到咱们的手下?要是这样的话,五军都督府只怕要改名了?叫水陆军大都督府?”

徐达脸上带着淡淡的笑,说实话,没人能做到无欲无求。

哪怕常遇春这种地位的,也不能免俗。

而且就算常遇春不想要,下面人也会撺掇。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们还远远没有到顶,正想往上爬呢!

徐达略沉吟,就说道:“水师确实肥差!他们船大,装得多。咱们想要装个上千匹绸缎,就要好些马车,一路走过去,谁都看得见。就差在脑门上贴上字,说咱们不干净了。水师没事,他们把货装到船舱下面,行驶在茫茫大海上,根本没人查,想查也查不到。走私发财,中饱私囊,简直不要太容易。”

常遇春连连点头,“是了,就是这个理儿,水师的油水足,不像咱们,苦哈哈似的。过去都是廖家和俞家大发利市,看他们赚钱,着实有人羡慕,同样都是给大明效力,怎么就肥了他们?”

徐达呵呵一笑,“我说老常,这是你说的,还是下面人讲的?”

常遇春一愣,连忙道:“自然是下面那些王八羔子说的,我又没嫌自己的命长!”

徐达这才点头,“我也不妨把话说明白了……吃亏享福,本就在一念之间,他们水师占了这么长时间的便宜,捞的脑满肠肥,现在的报应到了,老天爷要收人了!李善长出手,奔着御史台去,为了坐实杨宪的罪名,廖永忠和俞通海也不会有好下场,他们的家人,部下,都逃不过。眼瞧着,就能看到人头滚滚的时候。我就想不明白,明明都是死路一条,怎么还有人前赴后继,想要拿自己的脑袋,试试国法的厉害?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常遇春一阵愕然,他低下头,反复思量。

这才道:“前后十多年啊,金山银海,那种极品日子,谁不想过?下一次彻查,还不定什么时候,先让他们过一把瘾儿,也就是了!而且还有人琢磨着,我贪的少点,或者干些时候,捞点肥的,就抽身退步。这样一来,就算下次出事了,也未必牵连到我。”

徐达哼道:“一言以蔽之,就是心存侥幸,对吧?”

常遇春稍微迟疑,也点了点头,“人人如此,很难免俗啊!”

徐达顿了顿,又道:“常兄,你是不是也存了侥幸的心呢?”

此话一出,整个气氛都尴尬了两分。

常遇春的大黑脸有些发烧,变成了无奈的紫红色,过了好半天,他才道:“我,我推了他们上去,日后出什么事情,都是他们自己的造化,我懒得管的。”

徐达淡淡一笑,果然如同他想的这样。

“老常!我说两句话,你有兴趣听吗?”

常遇春慌忙点头,“你说,你的主意多,我听你的!”

徐达深吸口气,“我的一句话,是咱们谁也不能心存侥幸,就算以你我的功劳,真到了那时候,也未必保得住项上人头!自己不体面,就没人给你体面!”

常遇春浑身一震,略沉吟之后,用力颔首,“对,是这么个理儿!”

“这第二句话,我想问问常兄。水师这副样子,有没有办法杜绝?”

“杜绝?”常遇春怔了好一会儿,无奈道:“这可不容易啊!”

徐达笑道:“那就是说,还有办法了?”

常遇春想了半晌,这才道:“我也不敢说一定能杜绝弊端,但我琢磨着,兵归将有这事必须改了。不然什么都没用。在海上航行,更要讲究军规,要有严格的典章制度……对了,咱们现在不是设立武学了吗!你看看,要是弄个水师学堂,所有将领都从学堂提拔。再配合其他衙门的官吏,比如外务部的,互相监督。然后港口码头,也要严格起来……许是能减轻不少。总之不会像现在这么猖狂!”

徐达哈哈大笑,“老常啊,不愧是水里的蛟龙,陆上的猛虎……你说说,给上位这个建议,不比你抢几个水师的位置,来得更好吗?”

常遇春瞠目结舌,过了好一会儿,连忙起身,向徐达施礼。

“徐帅,俺老常服了!你这话才是金玉良言,你救了我啊!”

常遇春连连施礼,心里总算有了谱。

水师要怎么改,还真是需要仔细思量。

就在他们两位权衡的时候,李善长可是不客气,他以领办的名义,要求杨宪这位御使大夫跟他形影不离,同吃同住,一起办公。

好家伙,等于一下子将杨宪从御史台弄到了中书省。

别看只是这一个小动作,却是老辣至极。

离开了老巢的杨宪,几乎一下子就成了废物。

他想上奏朱元璋,请求返回御史台办公,但别管老朱答应不答应,李善长都不会给他机会。

随后老李更是派出了心腹陈宁,接任御史中丞,署理御史台日常事务。

这下子事情更糟了,杨宪的手下,纷纷猜测杨宪已经倒台了。

一时间人心惶惶,乱成一团。

就在陈宁到达御史台的第二天,就叫出去两位御史,他们当初调查过刘炳之死,根据他们的回报,刘炳是正常死亡。

现在旧事重提,到底是怎么死的,该有个结论了!

毒害朝廷御史,那可是夷三族的大罪!

值得一提,是锦衣卫过来,把人带走的。

这下子人心大乱,杨宪的亲信惶惶不可终日。

御史台这么多人,也不可能铁板一块,那些昔日被杨宪压制的人,也开始动了起来。

有人私下里找到了陈宁,向他举发。

“大人,杨宪这家伙看起来清廉,但其实都是假的,他在扬州有一处别院,离着水师码头不远,眺望长江,十分富丽堂皇,私藏的金银数量,十分骇人!至少有一百万两以上!”

“这么多?”陈宁惊呼道:“你可要知道,诬陷朝廷命官,可不是小事情啊!”

此人咬了咬牙,“大人,这些金银只是暂存,杨宪祖籍山西太原府,他往老家运送的金银,只怕还要更多!”

陈宁知道了这个消息,丝毫不敢怠慢,赶快去见李善长。

他把老李请出来,甩开了杨宪,单独向老李密报。

“现在要不要行文山西,把杨宪的家给抄了?”

李善长微微思忖,摇头道:“这事情非常重要,但是不能让山西的官吏办。我自有主张,你现在立刻部署人员,去把杨宪在扬州的宅子,给我看管起来,绝不能让他们运走赃银!”

陈宁连忙答应,他转身急忙下去。

李善长稍微思量,立刻提起笔,给张希孟写信,请求他从北平派人过去,协助办理此案。

把信写好之后,这才派人,以八百里加急送去北平。

“张希孟啊,你也别闲着了,看这么长时间戏了,该帮着老哥哥做点事情了。”

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奖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谋反第二百三十七章 赘婿噬主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让皇后太寒酸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来的官制第六百七十三章 鲁王世子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华夏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战张相的弱点!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陈汉覆亡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军的优势第四百零六章 国公第三百九十六章 吴王的请帖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国公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二百四十一章 败得真惨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三百五十章 诈降的人选第六十七章 咱曾经来此要过饭第二百四十一章 败得真惨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军侯的格局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军出击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复兴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八百二十七章 农学家朱元璋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儿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三百五十二章 烧出新乾坤第一百零三章 决策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五百五十五章 壮士十年归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宫,建学堂第九十一章 龙王也低头(五更到)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该退位了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标来了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杯白刃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六百二十章 纪念馆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国公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华夏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营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夺一城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八百一十章 张承天的生意经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为民除乱第二百三十五章 军力加倍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谋反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给百姓的礼物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谁?第二百三十七章 赘婿噬主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贵子第九百零三章 张太师的境界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征之国第七百八十四章 赌上一切的朱标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岭南第七十四章 罗贯中?蒋干!第四百七十三章 张相的好学生第七百九十二章 驸马上门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国法最大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个旧世界第四百二十一章 广而告之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头第七百五十六章 罢相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变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职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圣贤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变,从教育开始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闯关第九百一十章 张希孟的告诫第六十八章 进城不是小事情第四百九十章 一对难缠的君臣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团聚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贵子第三百二十八章 双向奔赴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试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战后总结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国公第八百六十章 我们应该反思第三百二十八章 双向奔赴第八章 名满濠州的朱公子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们是陛下的乡亲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贼土匪的智慧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将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