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臣权与皇权

第427章 臣权与皇权

武将以兵权倒逼朝堂,以兵锋威慑天下!

这就是正德朝堂现如今的局势!

真正让百官惊惧的是,正德皇帝却不视此武将为祸害为之忌惮乃至打压,反倒是助力其成长,视之为心腹,仗其势为倚仗!

这等情形,纵观青史,亦是前所未有。

如此奇怪得让人难以置信的组合,如今却是压得满朝文武,皆是喘不过气来。

纵使他们智计百出,用尽各种手段,乃至于铤而走险,行大逆之事,试图用粮食要挟正德皇帝退让服软,可谁能够想到那中山侯汤昊不但一战收复了河套,而且还直接击溃了蒙古主力军,生擒了蒙古小王子,携带无敌大势滚滚压下,逼迫得士绅缙绅低头服软。

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被逼急了,又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已经在汤昊脑海里盘旋了许多天了。

他成天参与朝政,其中消息,他自然是一清二楚。

说穿了,正如那些士绅缙绅所说的这般,他们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势的皇帝。

根源还是在于皇权与臣权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如今之局势,在汤昊兵锋的威慑之下,在朱厚照的大刀阔斧之下。

大明朝天子失落多年的皇权,已然要重新崛起!

皇权崛起,随之而来的,必然是臣权的衰落!

历朝历代,皇权与臣权的争斗层出不穷,始终不绝。

干清宫中,汤昊与朱厚照正在闲聊。

“代表臣权的相权,和代表皇帝的君权,二者本来就是互相制衡、互相配合的。”

“比如汉武帝早年时间,窦太后家的外戚们长期把持朝政,汉武帝想要亲政,迫不得已选用自家亲戚担任丞相,以对抗窦太后的外戚势力,比如那赫赫有名的田蚡,就是武帝的舅舅。”

“在田蚡的辅佐下,汉武帝逐渐肃清了朝堂之上的窦氏外戚,等到窦太后逝世,汉武帝就提拔田蚡担任丞相,正式开始亲政,但是不久后田蚡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又是万人之上的丞相,变得愈发嚣张,他利用下辖的十三曹,卖官鬻爵,甚至还代替皇帝行使封赏之权,这就是僭越君权了。”

“随即就是汉武帝与丞相田蚡的明争暗斗,最后田蚡病死,汉武帝对相权极力压制,每隔一段就会换一个丞相,善终者少矣,十三个丞相,有十一个死于非命。”

“这就是最典型的相权与君权争斗!”

汤昊举了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汉武帝跟他舅舅田蚡相爱相杀的故事。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田蚡是因为汉武帝有意提拔才能够继任丞相,可是这厮在继任丞相之后却嚣张跋扈僭越君权,以致于与汉武帝爆发争斗。

朱厚照听得津津有味,这些故事他可是很少听到人提及。

就算那些个大儒名士,也决计不会告诉他朱元璋这些东西。

文人士大夫,就是臣权的主体,他们疯了傻了才会摆明车马地提醒朱厚照,你要抑制相权加强皇权!

所以现在汤昊这么一开口,无异于是一记重磅炸弹,炸得朱厚照心神激荡。

“继续说下去!”

“这可以看做最早的相权与君权之争!”

汤昊舔了舔嘴唇,继续道:“武帝年间,之所以会出现田蚡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相权只集中在一人手里,若是丞相皆能如陈平,那就不会有人想办法削弱相权了。”

“可人与人不一样,谁又能保证自己的丞相一直都会是贤相呢,后世王朝就财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这隋文帝杨坚发明了三省六部制,如此一来再也不会出现一位丞相,只手遮天的情况,三省的长官,就是三位丞相,他们之间,互相监督,谁也不希望对方做大独揽朝政,这样一来,谁也没有能力敢直接和皇权相抗。”

“宋太祖设立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且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以分化丞相权力,不过王安石变法实行以后,三省合并为了尚书省,如此一来,大权又归于丞相独揽,相权再度与皇权抗衡。”

“咱大明是承袭前朝宋制,这相权的问题也就来了,比如明初的时候那杨宪贪腐受贿卖官鬻爵,那也是因为他身为左相拥有决策权、行政权与议政权,所以他的命令下达,就比如最简单的人事调动,六部百司都会觉得这是正常的,又或者说是皇帝陛下的旨意,所以他们不会去深究去质疑!”

“杨宪之后,就是那胡惟庸,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勾结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等结党营私!”

“胡惟庸仗着太祖高皇帝宠信,瞒上欺下,结党营私,为所欲为,操纵着生杀黜陟之大权,最后引来了太祖爷的血腥清洗,杀胡惟庸、废中书丞相,自此相权在与皇权的争斗中宣布彻底失败!”

臣权何来?

一直存在!

可自洪武君临天下,臣子如蝼蚁那个时代,则是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太祖朱元璋以开国帝王之威势,压服百官鞭笞天下,即便杀了个血流成河人头滚滚,士绅缙绅也只能忍着受着,最多不过在背后怒骂他是个“暴君”、“独夫”罢了。

洪武时代,是一个君临天下的时代,几乎没有臣权可言。

而建文时代,则是臣权复苏的时代,士绅缙绅再次冒出头来执掌朝政。

之后的永乐时代,燕王朱棣靖难得天下,同为马上天子,大权在握,群臣亦是与蝼蚁无异!

洪熙时代与宣德时代,文武尚且可以分庭抗礼,臣权与皇权稳定在一定的水平线上。

然而盛极必衰,正统时代一场土木之变,武将勋贵损失惨重,连武勋的基本盘京营都落入了文臣缙绅手中,而内阁也在三杨秉政时期,重新凝聚出了相权,凌驾于六部之上,成为相权代表!

而之后,漫漫青史,书写的就是臣权与皇权的斗争!

多少人呕心沥血,才握在手中的权力,才将那一念之间可取人性命,一念之间动荡天下的皇权,关进笼子,关在那幽深的皇宫之中!

现如今……

信国公汤昊却亲手将皇权给放出来了!

可是谁愿意生死尽在他人的一念之间?

谁又愿意从俯瞰众生的执棋者,变成任人驱使,生死尽在一念之间的棋子?!

第279章 主动请缨第301章 兴王朱祐杬第357章 热武器时代第395章 大战序幕起第329章 中山侯失势了第176章 打草惊蛇!地方三巨头!第351章 流放倭国第36章 陈大珰的算计!第217章 汤家异动第251章 鲁王第386章 难题和惊变!第388章 阴谋乍现第407章 骑兵对决!第216章 可笑伎俩第210章 硬闯宫禁第34章 什么叫做内廷大珰!第246章 霸业第307章 朝堂争斗第109章 大司马!立场在九边军民!第151章 天津卫!卖伞的人最希望下雨!第163章 屠!鸡犬不留!第405章 枭雄达延汗第2章 斗恶虎!哪里来的小屁孩?第63章 中兴之主!京营糜烂的真正原因!第341章 朝鲜出兵第338章 坚固堡垒第141章 刮起了一阵风!吹动了士绅的心!第330章 封藩海外第401章 血腥屠戮!第172章 杀人!临清钞关!第119章 搅弄风云!你没有那个胆子!第73章 这一手脏得很!第369章 火炮显威第300章 添丁进口第261章 宗藩新制第128章 退让与妥协!湖广乡党沦为牺牲品!第140章 海权思想!中国成为世界性帝国的机第5章 小皇帝的心思很深啊!第216章 可笑伎俩第57章 立威!你跟莽夫讲什么道理?第9章 皇权半步都不能退!第168章 筹码!学习做一名成熟的帝王!第129章 除夕将至!祖祠搬过来了!第70章 大闹内阁!有本事就不给钱粮!第224章 杨一清第250章 孔氏第205章 阳谋与阴谋!第213章 陈宽出手第93章 弹劾!首辅倒戈!第186章 把柄!可笑的伎俩!第185章 血债血偿!第127章 要么恢复大明律,要么就革除功名!第309章 三侯七伯!第276章 倭国银矿第261章 宗藩新制第75章 感谢元辅大人送来的大礼!第49章 冥府神兵!小皇帝气坏了!第407章 骑兵对决!第285章 九边将种第157章 腥膻之薮!户部都察院集体出动!第215章 削发明志第354章 那是一座什么?第82章 刘瑾起复!不要低估任何一个皇帝!第27章 巨头出手!请诛阉人!第374章 爱买不买不买滚蛋第105章 名声臭了?我莽夫要什么名声?第330章 封藩海外第164章 肃清运司!记住这一巴掌!第4章 你太看得起自己了!第242章 涌动!第291章 卑劣本性第105章 名声臭了?我莽夫要什么名声?第311章 杨一清第289章 屠杀开始第112章 都察院是一把好刀!第390章 河套大战起第401章 血腥屠戮!第351章 流放倭国第142章 天官与首辅!刘希贤的请求!第48章 巨汉之战!降服众将!第174章 抄家!士绅才是王朝最大的毒瘤!第252章 宗藩第220章 御前对质第164章 肃清运司!记住这一巴掌!第283章 办报纸启民智第308章 封赏变故第118章 马踏司马府!本侯要一样东西!第53章 与内阁首辅的对话!第420章 汤家祭祖!第405章 枭雄达延汗第221章 剥离权柄第231章 羞辱第28章 张懋进场!第100章 紧急情况!小皇帝病了!第94章 要么恢复旧制!要么本侯继续查下去!第288章 赤松氏第427章 臣权与皇权第330章 封藩海外第243章 响马!第392章 蒙古勇士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