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激战山海

建文元年的夏秋注定是一个多事的时节。先是六月秦晋燕三国大战,以秦晋联军的败退而告终,八月初,朝廷却又意外地做出了第一个削藩决定,宁王朱权因擅自统兵离开藩国而被朝廷夺去护兵,军队交由辽王植暂管,宁王朱权改封南昌就藩。

就在天下人对这两件大事的惊叹还未消退之时,又一件大事震动了天下,八月初十,燕王以辽东总兵擅自割据高丽为由,对辽东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燕王朱棣亲率十万大军攻打山海关,同时,他又秘密命另一员大将张玉率五万燕山铁骑出遵化,绕道北面进攻辽东。

一场激战在山海关爆发,在巍峨雄伟的燕山脚下,山海关巍然矗立,高大厚实的城墙上站满了辽东军,约有近万人之多,他们盔甲鲜明,有的拿着弓箭。有的手执火铳、长矛,目光冷冷地注视着城下,各种防御武器布满了城头,数百门新式后膛火炮早已严阵以待。

随着一阵阵进攻的鼓声响起,巨大的云梯轰隆隆地向前推进,在其中夹杂着用马车运载的火炮,在云梯和火炮之后,数以万计的燕军如海潮一般向山海关涌来,他们手执长矛、盾牌,有的拿着弓箭和火铳,每一个人都背着一袋泥土,向城墙奔来,呐喊声响彻天地,这是燕军第一次试探性进攻。

燕军渐渐进入了射击圈,城上的火炮突然咆哮起来,白色升腾,数百颗炮弹一齐飞向燕军,在云梯中、在敌群里爆炸了,云梯碎裂,吱嘎着倒下,惨叫声在爆炸声中回荡,炸碎的肢体和血块乱飞。

但辽东军的火炮并没有冷却,紧接着第二波、第三波的攻势猛烈袭来,开花弹炸裂着、呼吼着,大地在颤抖,大片大片的士兵惨叫着死去,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燕军抵挡不住辽东军的猛烈炮火,开始向后撤退了,潮水退下,淹没了尚来不及发射的火炮,受惊的战马拖着火炮跟在奔逃的士兵后面。

二里外的木制眺望台上,朱棣手执千里眼注视着城上的情形,他的脸色异常阴沉,他已经发现了辽东军的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他们的火炮,他们几乎是在极短暂的时间内连发,根本就没有冷却的时间,这在自己的军队中是不可想象的,他早就听说辽东军发明了一些新式武器,在日本发威,他也几次派探子去打听,却无功而返,辽东军对此保密极严,他们连一件样品都拿不到。

现在他看到了,辽东军发明了新式火炮,长年军旅生涯的朱棣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火炮间隔时间缩短就意味着攻击威力成倍增加。而且对方是相对占优势的防御,这就使他的攻城更加艰难。

“再攻!”朱棣发出了短促的命令,他还要再看看辽东军的其他新式武器。

进攻的鼓声再次震天敲响,三千生力军添加到进攻的队伍中,在简单地列队后,一万多燕军再次如潮水般滚滚而来,他们列成五十队,每一队中都用数架长长梯子,勉强可以抵达高耸的城头,这一次,他们结成了进攻队列,用盾牌打造成一堵堵防御墙。

“轰隆!”燕军的火炮也发威似的怒吼了,数百枚黑漆漆的炮弹砸向城头,他们没有用开花弹,而是用实弹撞击城墙和城门,城墙被砸出了一个个小坑,大片砖皮剥落,但山海关的雄厚抵住了火炮的撞击,这是洪武十四年才修建的雄关,距今只有十几年,它年轻的身躯完全能抵御最猛烈的进攻。

‘砰!’地一声巨响,一个城垛被炮弹击碎,砖石横飞,砸向四周的士兵,最近的两个士兵粹不及防,被砖石击中,皆惨叫一声,蹲了下来,满脸鲜血。立刻有人将他们抬了下去。

不远处,一块碎石落在了李维正的脚下,他轻蔑地一脚踢开,也同样举起了千里眼,他已经找到了眺望台上的朱棣,朱棣也同样地找到了他,两个人相隔两里,竟不约而同地冷笑起来。

李维正在山海关上布置了五卫共三万人,另外,在数里外的海面上,两支宝船舰队近两百艘各种战船也已随时待命,这就是燕军所没有的优势,即使燕军攻陷山海关,辽东军都可以随时把军队投向燕军的背后,事实上他已经知道燕山铁骑将从北面袭击辽东,他已派心腹大将韩文森率领六万军前往御敌,他不会和燕山铁骑正面交锋,只有守住关隘,燕山骑兵就攻不进辽东,另外已写信给朵颜部,让他们守住东面入口,不让燕军从建州杀来,即使燕山铁骑杀进辽东。他也会使用他最先进的武器燧发枪,还有新式火炮来对付燕骑,这还不够,他还有一招更毒的手段。

“总兵大人,燕军攻上来了。”士兵的禀报声打断了他的思路,李维正向城下望去,一队队燕军仿佛巨大的蜈蚣一半,扭动着身躯,向城墙冲来,已经进入了火炮射击区。

“再加子母炮发射!”他一声令下,城上的火炮再次吼叫起来。他们新式火炮也就是历史上的弗朗机,可以更换后膛,不仅射击频率更快,更重要是制式装药,装药量十分精准,避免了炸膛事故的发生,而且辽东火器局又开发出了子母弹,也就是多管火炮,一尊大炮中可以射出五发炮弹,威力更加惊人。

但它唯一的缺点就是射程稍欠,射程稍稍比不上燕军中的大将军火炮,但作为守城,问题并不大,如果有必要,他们也会推出同样远射程的长管大口径火炮。

子母炮的加入使城上的火炮顿时变得更加狂暴起来,铺天盖地的炮弹落在燕军队伍中猛烈地爆炸开来,巨大的响声、龙卷风似的泥屑和血肉、叫人透不过气来的窒息,燕军如同被割稻草般地一片片倒下,盾牌被击穿,楼梯被炸得粉碎,但他们已经对死亡麻木了,数以千计的成群结队的燕军在爆炸的缝隙中穿行奔跑,终于冲到了城墙之下,巨大的楼梯搭上了高达六丈的城墙,训练有素的燕军开始沿梯攀援,在梯子两边,一百多名燕军向上发射毒弩,掩护登城士兵的冲锋,另有数百名燕军士兵合抱着巨大的撞木向大门攻击。

城上的辽东军开始出现伤亡,大多是被毒弩所伤。

但是,这毕竟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投入兵力不足,在城上的辽东军抛下大量的小型震天雷后,数千燕军便被爆炸和火焰吞没了。

..............

入夜,硝烟弥漫在山海关上空,战场上安静下来,第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以燕军死伤七千人而告以结束了,而防御的辽东却仅仅只伤亡二百余人,在靠近城墙约一里宽的地带里躺满了燕军令人恐怖的尸体,几乎没有一具尸体完整,而尸体堆上的火依然在燃烧,战场上充满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焦臭。

城上的辽东军用小型抛石机把一个个用牛尿泡做成的水弹打向尚在燃烧的尸体堆,浇灭了明火,这样,一个时辰后,焦臭味就散发殆尽了。

燕军的大营扎在三里之外,用巨大的栅栏包围,沿大营外围挖了四条深深的沟壑,里面布满了鹿角、毒蒺藜、地雷等等暗器,另有十六座高达三丈的岗哨楼,岗哨楼里士兵们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情况。

此刻,中军大帐里灯火通明,朱棣正伏案写一封信,信是给李维正,信中充满了威胁利诱,先是斥责他不守信用,投靠自己又背叛自己,假如燕军攻陷辽东,他的全家都会化为灰烬,但他又留有余地,如果他现在肯投降自己,与自己合兵一处,共同对付秦晋,甚至一起推翻南方的小朝廷,他就会承诺李维正,他将允许他在高丽称帝,并将辽东也一并划给他管辖,也会默许他进占日本。

这是他做出的最大诚意了,他希望李维正能好好考虑,他甚至不需要他出城投降,只要他把儿子送到北平,就视为他们达成协议了。

写完信,朱棣放下笔不由轻轻叹了一声,如果有一点点希望,他都绝不会饶过李维正,他恨不得将他挫骨扬灰,但是他今天亲眼看到了辽东军的犀利,训练有数,火器威力极大,尤其第二次进攻中他们发射的子母弹,让朱棣真的心惊胆战了,李维正到底还有多少新式武器?

他知道李维正有水路优势,他也看见了海面上密密麻麻的大船,和两艘如小山一般的宝船,他知道即使燕军攻下山海关,他们也会从水路撤离,等自己北上,他们再重新占领山海关,把自己关在辽西走廊上。

而且就算自己攻下辽东,李维正还有高丽,还有山东半岛,自己费钱费粮,死伤惨重,最后得到了可能只是一片白地,这不是他想要的,他不要地盘,他要的是李维正的军队,问题是他能得到吗?

仅仅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他就知道自己可能连山海关都攻不下来,可是要他这么退军,他又绝不心甘。

信已经派人送走了,朱棣背着手慢慢走出大帐,他默默地望着远方黑黝黝的山海关城墙和更远方黑沉沉的燕山,他心中十分沉重,他想起军师道衍劝他不要两面树敌,以免北平面临东西夹击的危险,可他却坚持认为李维正狼子野心,若不早灭,必成后患,现趁秦晋受挫之机攻下辽东,不仅使他兵力壮大,同时也可去除后顾之忧,虽然他找了很多理由言攻辽的必要性,但他骨子里决定进攻辽东的原因却是本来即将属于他的八万精锐大宁军,却被李维正横刀夺走了,令他怒不可遏,他不杀李维正,就咽不下这口气。

而现在,当他发现攻打辽东不易时,他开始反省了,他进攻辽东难道真的是失策了吗?

..........

此时李维正并不在城内,而在靠近城一里外的码头上,码头上灯火通明,数百支火把将夜空照得如白昼一般,一艘巨大的遮洋船正停泊在码头上,一千多名士兵正在忙碌地搬运军需物资,一箱箱的炮弹被运下船,一只只捆着稻草的定装火炮后膛搬上了岸,码头上已经堆积如山,而远方海面上,还有两艘满载军品的遮洋船正等待着卸货。

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来,手执一封信道:“总兵大人,燕王有信!”

李维正笑了笑,他上前接过信,把它抖开了,就着火把的光仔细地读了一遍,信中的威胁利诱使他不由冷笑一声问道:“送信人走了吗?”

“没有,还在等大人回信。”

李维正从口袋里取出一支铅笔,随手在信封上写道:“我已派人前往太原送信,辽东久攻不下,秦晋兵又至,殿下将如何?耗费钱粮、损兵折将,可是殿下所愿?朝廷已削宁王藩国,箭已上弦,将不得不再发,北平空虚,可能敌朝廷二十万大军否?”

他把信叠好,交给了亲兵道:“把这封信送回去,并带我口信,战,李维正奉陪,不战,李维正恭送,全在他一念之间。”

......

士兵接信走了,李维正找了一块大石坐下,他自己不由也陷入了沉思,这次他夺宁王之兵,本来以为朝廷会保持沉默,但没想到,朝廷居然会下令削藩,他相信朝廷不会不知道,削藩之令一下,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削藩的正式开始。

看来,朝廷是从秦晋燕三国的冲突中,发现了驱狼吞虎之计并不可行,反而会壮大燕王的力量,他们必然也看出来了,秦晋二王迟早是燕王案上之肉,所以朝廷改变了策略,开始提前动手削藩了,从这次宁王被削藩,就是最好的信号。

那么,朝廷又会怎么个削藩法?是直接啃硬骨头,动秦、晋、燕,还是先捡软的捏?历史上是先捡软的捏,可现在历史已经被改变了,朝廷还会按旧路走棋吗?

李维正心中充满了困惑,他忽然站起身,毅然下令道:“传我的命令给陈万里,可以进军大沽口了。”

............

第123章 意外兼任第191章 燕王来访第178章 潜龙出海(上)第42章 叶家姐妹(下)第84章 蓝玉请罪第291章 内外交困第273章 张翼抉择第113章 巧遇海商第291章 内外交困第263章 道衍远谋第183章 辽王朱植第268章 初抵重庆第295章 远方来客第149章 危机悄现第103章 紫童进门第226章 京都风云(五)第112章 广州立威第158章 各施手段第2章 何去何从第119章 银案收网第127章 出发前夕第98章 各方所谋第295章 远方来客第132章 蓄势待发第247章 燕王二子第52章 王府夜宴(四)第69章 返回故里第76章 走漏消息第145章 蓬莱纷乱第232章 故伎重施第279章 杂剧周报第280章 第二步棋第117章 风云聚合第139章 出使日本(四)第216章 视察台湾(上)第115章 罗家盛宴(下)第241章 反间之计第223章 京都风云(一)第110章 夜遇黑船第160章 燕王军师第181章 初到辽东第232章 故伎重施第142章 出使日本(七)第172章 有容乃大第102章 苏童报信第285章 奇袭关中第129章 软硬兼施第213章 一石二鸟第259章 小露锋芒(下)第112章 广州立威第109章 出发前夕第146章 齐人之福第279章 杂剧周报第21章 决定辞职第16章 雾里观花第293章 燕王之死(上)第133章 消除误会第87章 秦燕之别第37章 公私兼顾第23章 初入京城第131章 宝船起航第102章 苏童报信第52章 王府夜宴(四)第207章 长子优势第268章 初抵重庆第229章 京都风云(八)第163章 最后争斗第271章 眉资大战(中)第67章 保定春色(上)第280章 第二步棋第221章 风云疾变(中)第215章 高丽杂报第72章 发现端倪第223章 京都风云(一)第149章 危机悄现第20章 取舍之间第98章 各方所谋第167章 苏童进门(上)第10章 明月初升第207章 长子优势第230章 京都风云(九)第58章 千里追踪第120章 京城小聚第35章 各路神仙第281章 燕王之怒第259章 小露锋芒(下)第251章 奇袭容城第99章 等待机会第246章 异曲同工第213章 一石二鸟第57章 李善长死第76章 走漏消息第49章 王府夜宴(一)第53章 最后争夺第264章 景隆复出第205章 东征日本(八)第253章 致命错误第271章 眉资大战(中)第218章 高丽内乱(上)第234章 名正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