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应物徜徉于西城街头,继续发名片大业,但经寒风吹了吹,脑子更清醒了,登时发现自己问题之所在。
一是自己因为上辈子记忆,对未来巨头李东阳实在太恭敬了。
当今的李东阳地位只是一个文化名流加普通翰林,说好听点就是还在养望,距离以宰辅大学士身份执天下文柄的巅峰期还有十几年,但自己却总是不由自主的李东阳当成印象中的高官大佬去对待。
自己这种错位让李东阳产生了错觉,同时也对自己产生了极大的认同感。
第二问题则是由第一个问题衍生而来的。
李东阳提出和方家联姻,其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只是两个关系不错的同僚之间结个亲而已,京师里这种事数不胜数。
但他方应物却因为看重李东阳,把这桩亲事却当成了一件可以影响未来格局的大事件看待,态度极其郑重,婉拒时表现的极其遗憾。看在李东阳眼里,当然就会觉得自己“意犹未尽”。
此外再加上李东阳喜欢提挈年轻后辈、李东阳和商相公关系不错等因素,结果又叫李东阳不想放手了。
方应物又突然醒悟到,只要再与刘棉花解释明白,别让刘棉花对自己不满,那下面就没自己什么事情了。今后这段时间,将是李东阳和刘棉花角力的时间,谁赢了这一局,他就只能当谁的女婿。
想至此处,方应物忽然轻松起来,也不再纠结了,不用承担抉择重任的感觉也挺不错。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让别人去争罢!
发完了名片,又去拜访过书坊姚先生等几个同乡好友,方应物暂且闲了下来。京师毕竟不是故乡,没有那么多亲朋好友需要拜年。
但是北地风俗毕竟与南国不同,方应物与两房小妾对京师新年气象颇为新鲜,连续两三天都出门游街串巷看热闹。这天午后,方应物领着小妾从外面回来,在门房里迎头撞上了父亲。
方清之皱皱眉头,教训道:“按照昔年惯例,会试第一场是二月初九,距今只有一个月。时不我待,你也该收心读书了。”
父亲说的没错,方应物也不是什么逆反的中二少年,当即唯唯诺诺道:“父亲所言极是。”
方清之又道:“你的春节到今天就算过完了,从今日起你闭门温习经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要出门闲逛了,若外面有什么事情也不要分心了。”
方应物继续唯唯诺诺,“父亲所言极是。”
“去罢!”方清之挥挥手,让方应物回了屋。
大明会试基本模式与乡试相同,只不过乡试在秋季八月举行,所以叫秋闱;而会试在次年开春后二月举行,便称为春闱,几乎就是刚过完春节就要开考,时间很紧张。
书中无岁月,寒尽不知年,一晃半个多月过去了,距离会试开考还有最后十几天,京师气氛陡然紧张起来。这会试可是一项大工程,不仅仅是几千考生的事情,还需要朝廷与两个京县动员大量人力、物力。
但正如方清之所说的,外面一切与方应物无关,他只管读书。
这日,方应物正在屋中复习论语集注,兰姐儿在一旁帮忙。考试题目中,有三道四书题,其中一道必然出自论语,其余两道则从另外三本里选。所以论语乃是重中之重,不能不多复习的。
忽然光线一暗,方应物抬起头,发现父亲站在门口,便开口笑道:“父亲所为何来?莫非是要考校儿子么?”
方清之并不说话,伸手递给方应物一张纸笺,“这是为父刚刚抄来的,你自己看。”
方应物很纳闷,自己家里有什么不能说的?父亲从来不是故弄玄虚的『性』子,今天怎么也这样了?
他接过纸笺,展开细看,却见上面写道:“达贼自去年冬季西入河套,侵扰宁夏、延绥等地方,又数次入大同、宣府边境。奴婢与提督军务王越议定,宣大数十年来无人出外边追杀贼子,料定贼子必然掉以轻心,官军如若挑选精锐,趁虚而入,捣其巢『穴』,破之无疑。
一月十二日,选调京营、大同、宣府官军三万一千员名,自孤店关出兵,昼伏夜行,不动烟火。其时风雪交加,大军不为达贼所察,至十七日到达猫儿庄边界。
当夜将所统官军分为数路出境,奴婢与提督军务王越皆为前驱。行至天明,前哨官军到达威宁海子的地方,探哨亦看见达贼老营......
各哨官军趁势争先砍『射』,在阵前夺取达贼首领旗纛,达贼方才败退。追奔四十余里,达贼重新聚集对抗。奴婢与王越并合官军,用枪刀弓箭一齐『射』打,贼军再次溃败。
......十九日,奴婢回到大同城,查得本次战役生擒幼男、『妇』女三百七十一名,斩首八百三十七颗,掣夺旗纛十二面,战马两千三百二十五匹,沿途用刀砍死乏马不计其数,盔甲弓箭皮袄鞍仗等项一万五千余件。
又,『乱』军中酋首汗主巴秃猛可、满都海斯琴伪装潜逃,为奴婢身边护卫侍女孙氏识破『射』杀,经达贼口中确认无疑......”
只看得方应物目瞪口呆,脑中像是开了锅似的,一片混沌。
首先,这应该是一封奏折节选,从口气来看,应该是汪太监的大手笔......不过这大手笔也太大了罢!
关注威宁海方向这个主意,确实是他提供给汪芷的,历史上本来就有这么一场著名战役。所以作为线索提供给汪芷,应该能小小满足她的追求军功之心,但是汪芷玩的也太大了罢?
奏折里的战果若不是虚报,好像远超他上辈子看到过的史料记载。不过细想也正常,这次各方面准备更充分,战果大一点也不算奇怪。
其实斩首多几百少几百还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这次汪芷大军怎么把鞑虏可汗巴图猛克和满都海皇后两个历史名人一锅端了,历史不应该是这样啊?
巴图猛克就是北疆史上声名显赫的小王子,是当今黄金家族唯一血脉,而且今后将成为鞑虏的中兴之主,理论上他应该从成化朝一直蹦跶到嘉靖朝的啊。难道是因为鞑虏可汗部族近两年与大明和好,便丧失了警惕『性』,被偷袭到措手不及、生活不能自理?
北虏名义上的可汗小王子一挂掉,黄金家族就算彻底绝嗣了,以后北方形势将会变成什么样,方应物也茫然不知了。穿越以来,这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历史走向大变动,将彻底改变北方边疆未来的情况。
好罢,鞑虏未来的中兴之主挂了,对大明看起来也不像是坏事,再说小王子和满都海的死活和他方应物的生活关系不大。
对方应物而言,更大问题在于——从奏折里看,『射』杀小王子和满都海的功臣,竟然是自己的候选情人孙小娘子?奏折里说,满都海和小王子两个最重要人物化妆逃跑时,被孙小娘子认出来并『射』杀,真的假的?
方应物不由得回忆起被发配到榆林时,在路上曾经遇险,幸亏孙小娘子神『射』吓走了几个达贼哨骑。当时有个达贼首领被『射』掉头盔,『露』出了女人脸孔,据他判断有可能就是满都海王后,莫非孙小娘子那时记住了长相,故而这次阵前能认准了人『射』杀?
而且根据上辈子史料记忆,现在北虏可汗巴图猛克似乎不到十岁,战阵上常与满都海同骑一马,所以不幸被孙小娘子一锅端?
这小娘子学了屠龙技,终于还是派上用场了,但......方应物忍不住苦笑几声,这真是给他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孙小娘子要是被赏个诰命夫人,他还怎么纳为小妾?
方清之重重的咳嗽几声,把方应物从沉思中拉了出来。
方应物又想起什么,“父亲为何将这份奏折给我看?父亲不是说过,叫儿子这几日专心读书,一切外事都不必关注么?”
方清之答道:“此北虏汗主巴什么的,去年刚受朝廷册封为顺义王,如今却被大军偷袭『射』杀......朝廷得到战报,庙堂上已经吵成了一团『乱』麻。”
方应物很无语,华夏之邦还是很讲究名分的,那巴图猛克毕竟顶着大明顺义王帽子。本次威宁海之战到底算是一件不世大功还是边军擅杀封臣,这是个问题。
恐怕也只有汪芷这种人才会胆大包天、不怕争议、不计后果的干出这种事了,不过也有可能是汪芷出兵之前,并不知道是哪支北虏部族住宿在威宁海,误打误撞的遇到了可汗这支。可以想象,汪大太监干出了这等惊天动地的事情,现在必然已经骄傲的鼻孔朝天了。
按下心思,方应物又问:“不过与儿子何干?”
方清之满脸的无奈,“汪太监在奏折里说,你在榆林时便有定策,本次偷袭威宁海也是依你之策而行,所以朝廷叫为父来询问你的意见。”
方编修真搞不懂了,自己这儿子为何总是这般招人眼球?把他关在家里读书,还能有这么大的事情找上门来。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方应物回到座位,一边拿起书卷刻苦攻读,一边说:“一切外面的事情,不必我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