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币制2

银行便以现在新币数量不足,临时用这些纸钞替代,一个月之后如果他们没有把这些纸钞花出去的话,就可以拿来兑换,只是一个过渡措施,各地官府出面担保,并且派人维持秩序。

人们将信将疑之下,虽然很不放心,但是想到这纸钞也是当今圣上承诺过有效的东西,现如今于孝天在民间声望很高,可以说是为普通百姓做了大量实事,颇受底层百姓拥戴的,而且第一批领到纸钞的也是当兵的和那些地方官吏们,他们拿着纸钞在市面上购物,市面上商家奉命不敢不收。

所以人们也就捏着鼻子先兑换一点试试再说,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开始兑换了一些纸钞,然后有些人赶紧拿去花掉这些纸钞,试试看能不能买来东西,商家不敢不收,收了之后,也赶紧在规定时间跑去银行兑换成新币。

这个试验的过程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于孝天甚至为了推行纸钞,把旧币兑换的时间延长了半年,让百姓们有更充足的时间来验证这些纸钞的货币价值。

另外于孝天下旨,各地官府在收取税负的时候,以后全部收取这种纸钞,暂时不收取那些金属新币,以此来强力发行这些纸-币,建立起纸-币的货币信用。

老百姓试验来试验去,发现这些纸钞似乎没他们想的那么不堪,拿到市面上去可以跟那些金属币一样,买来东西,而且不会因此降低币值,官府也公开收税的时候,收取纸钞,完全可以抵用新币。

特别是商家们,更是小心,他们多次试验,发现收取的纸钞确实可以拿到银行兑换出新币,渐渐的也就放心了下来,当然推行新币的时候,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有藏钱的习惯,拿到新币之后,并不急于使用,而是储藏了起来,使得大量新发行的新币,很快就沉淀在了民间,无法进入流通领域。

这就造成了新币在市面上流通量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于孝天也想了很多办法,但是坚持一条,那就是确保这些币值不会出现问题,国有银行必须要有足额的银子储备,而不能擅自超发货币,保持货币的稳定性,特别是发行的纸-币的稳定性。

人们习惯性的把新币留在手里面储存起来,把纸-币尽快的花出去,这么一来就加速的纸-币的流通性和流通量,时间一长,纸-币的币值始终被强有力的支撑着,渐渐的纸-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信任,于孝天相信时间一长,只要保持住纸-币的币值,迟早老百姓会渐渐的习惯于使用纸-币,而不再使用那些金属币。

金属货币虽然保值更好,但是毕竟沉重,不容易携带,随着商业流通越来越快越来越大,南来北往的商旅携带纸-币要比携带金属货币方便得多,各地兑换业务也都全部统一,逐渐的纸-币肯定可以成为市面上流通货币的主力,迟早会把金属货币挤成辅币,只是这需要一个过程罢了。

另外于孝天还下旨,禁绝任何私人钱庄或者钱号钱铺私下兑换新币,规范他们的业务行为,并且要求他们在大中国有银行之中,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方能继续营业,省的他们发生挤兑事件之后垮台,造成民间的混乱。

总之新货币政策的推行,也完善了大中的货币制度,虽然现在推行起来还有困难,但是新货币政策还是得以推行了下去,这对于以后工商业发展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那些工部户部之下花钱的地方,全部都开始使用纸-币,来取代金属货币,还有那些国有工商业以及于孝天原来私有的皇家企业,现如今也最先接受纸-币的交易。

最最关键的还是纸-币推行之后,官方对于纸-币的态度,以前大明发行的宝钞,因为贬值剧烈,到了老百姓手中之后,却无法使用宝钞缴纳税负,连官府都不肯收的宝钞,肯定就立即失去了信用,故此大明时期发行的宝钞,很快便变成了废纸。

但是大中朝在发行纸-币之后,却始终坚持稳定纸-币币值,官府也摆明态度,但凡缴纳税负的时候,以收取纸-币为主,这使得老百姓才会彻底放心下来,既然这些纸钞官府认,那么久没有问题,大不了花不出去的时候,给官府交税用就是了,所以对于纸钞的信誉问题,也就不再那么担心了。

如此一来,纸-币的推广也就渐渐的推行了下去,开始初步建立起了纸-币的货币信用,使得越来越多的百姓愿意使用或者接受这些纸-币。

可以说在大中朝建立之后,于孝天忙的是不亦乐乎,不停的废止前朝留下的各种弊政,推出各种新政,使得大中朝的发展开始迅速的进入到了一个快车道之中,坐火箭一般的开始发展。

随着吏治的清明,使得原来官场浪费和贪墨情况受到了极大的遏制,也为大中朝的财政支出,节省了大量的资金,于孝天在推行各种新政的同时,也开始将余钱大量的投入到了各地的基础建设之中。

其中兴修水利工程,在崇祯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各处经常泛滥的河道,在这些年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了修缮,而且由地方官府牵头,在农田之中,也大力修建各种水利设施,北方农田之中,则大量的打井。

为此于孝天还着令工部,利用现有的技术水平,亲自设计了一种新式的打井的畜力打井机械,用来取代以前完全靠人力开挖打井的方式。

古代打一口井出来,是相当费力而且相当危险的事情,基本上全靠人力朝地底下挖,直到挖出水为止,期间经常塌方,把挖井的人给活埋在下面,打井是个绝对冒险的行业,搞不好就死人,而且耗费很大。

但是新式的畜力打井机械,却可以让打井这种事情变得简单一些安全许多,这为北方农业抗旱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使得北方农业发展的时候,抗旱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当然这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像这样的小事,于孝天也都在始终关注着,不断的在推行新的政策。

而且为了以后大力发展工商业,在基础设施方面,他立国登基之后,开始大力兴修道路,以前大明年间的官道,因为年久失修,缺乏维护,加之修路技术的限制,使得各地官道的情况非常非常恶劣。

许多官道长年累月的行车,加之缺乏维护保养,简直就成了一条条深沟,不下雨的话上面是厚厚的浮土,下雨的话就成了一条条水沟,根本无法行人或者行车。

于是于孝天在朝中开玩笑照搬了后世的一个口号,那就是要想富先修路,把道路先修好,那么各地就能更快的富裕起来。

至于修路的资金,他下旨让户部想办法拨发,先从北方开始,采用他在台湾岛上的那些修路的方式,先期资金不够,就挑选主要的官道进行修筑,然后随着以后财政状况越来越好之后,再开始修筑更多的官道。

至于修路的人力,则在各地就地征发,但是工程只能选在农闲时候开工,在农忙时候必须停工,只允许在五十里之内征发民夫进行修路,不得长期占用民夫在工地劳作,另外也不许各地官府,让民夫自备口粮,就算是不给民夫发放工钱,起码也要供应他们在工地做工时候的粮食供应,让他们吃饱干活。

虽然这么做老百姓赚不到钱,但是作为商业意识很差的普通百姓们,在农闲的时候,闲着也是闲着,虽然闲着的时候,吃得少吃的不好,一天两顿总是免不了的,就算是只喝粥,也是要吃自家的粮食的。

现在官府征发他们在农闲之时去修路,虽然他们要付出劳动,但是这段农闲的时间里,他们却可以在筑路工地上,免费吃饭,不用吃自家的粮食,这就为他们自家节省了一些粮食,这比起前朝时候,官府动辄征发劳役,还要他们自己出粮,已经让他们感到待遇相当不错了,就算是付出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仅仅是一天可以在工地上吃两顿饱饭,也已经让他们很是满足了。

而且在公敌干活,吃的是实实在在的干饭,基本上可以管饱,比起在家喝稀粥要强的太多了,所以老百姓单单只奔着这口饱饭,也愿意去工地上干活。

所以其实这个时代,修筑道路和河道,真正投入的资金并不是非常大,地方官府主要付出的只是一些粮食和一些工具,修筑道路的用料也是就地取材想办法解决,成本并不是很高。

甚至各地还出现了一些原本让每家每户只出一个劳力,到筑路工地上做工,但是一些穷人家为了省下自家的口粮,居然把家里面用不上的劳力都赶到了工地上去干活,只为了工地上免费提供的两顿饭,可以吃饱,还能省下他们自家的口粮,可见得老百姓在这个时代,日子过的还是相当的饥苦的。

就在于孝天登基称帝的第三年开始,也就是承天三年的时候,随着大中朝内地各地局势基本上完全平靖下来之后,于孝天下旨开始扩编海军,让这些年来始终都处于绝对配角的海军终于迎来了他们的春天,开始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之中。

从崇祯十二年底于孝天下令开海禁之后,中国沿海的海上贸易活动就开始发生了井喷式的发展。

大量的商贾开始把资金投入到了通海贸易之中,有人开设工坊生产各种可供出口贸易的商品,也有人把资金投入到了建造海船招募水手出海贸易的投机之中。

这也就带动了整个中国沿海一带的造船业的爆发式增长,原来已经因为大明二百多年禁海政策,导致的中国造船业严重停滞甚至倒退的情况,短短几年间就得到了扭转。

于孝天下旨开海禁,同时也取消了原来对所造船只大小的限制,只要你有钱,船寮也有这技术,想造多大就造多大,但是前提是要结实,能承受住海上的狂风巨浪才行。

第90章 基隆炮作第176章 荷兰船队到了第258章 几省会剿第159章 褚彩老的愤怒第184章 直入珠江口第170章 谈判第136章 送礼第150章 以夷制盗2第282章 钱庄第89章 交易第77章 困坐愁城第172章 天生仇日第203章 一鼻子灰第19章 喽啰第98章 落难之人第118章 燧发手枪第161章 老谋深算2第20章 各方反应第170章 出糗第111章 奖励第76章 还有谁第20章 第一笔军火生意第103章 关公战秦琼第164章 整备战船第90章 动手第127章 善后第129章 推杯换盏第65章 转机第187章 强攻第59章 杀心第2章 钱松的不甘第94章 举措第157章 归家第212章 炮击金门第268章 滚刀肉第136章 岂有此理第128章 一盘散沙第149章 火攻第91章 老子是贼第70章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第40章 大明的财政困局第181章 祭旗出战第39章 逼上梁山第52章 残酷的旖旎第49章 首恶受缚第80章 荒唐一夜第113章 苦逼的皇太极第40章 大明的财政困局第38章 骨肉第281章 猴版军火第45章 震怒第84章 复杂环境第122章 望眼欲穿的望远镜第131章 开打第106章 业务进展第168章 杀鸡儆猴第195章 终于来了第192章 直逼淡水第181章 秉烛夜谈第234章 服软认输第140章 内讧第120章 新船下水第2章 建奴入关第102章 铁腕治国第91章 武力震慑第171章 张虎有请第62章 剿抚不定第259章 抚第148章 小有建树第119章 收编第154章 航海日志第163章 错误第9章 李宜来贺第172章 天生仇日第175章 奉旨南下第167章 误会第220章 威胁第3章 大明走私船第26章 接火第44章 堆积如山第245章 茂盛源复业第152章 弃船第202章 直捣黄龙第5章 炮击莆禧城第64章 怀柔第15章 惊天逆转第255章 工业雏形第140章 技术优势的优越性第73章 奸细第23章 转舵向北第34章 意外发现第49章 卡隆炮2第175章 时机成熟再摘桃子第69章 陈光福的郁闷第29章 立威第6章 成败在此一举第79章 相互觊觎第20章 这样都行第172章 天生仇日第29章 螳螂捕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