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我都是为了大明啊

虽然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朱棣听到一门大炮就要1000斤青铜的时候,表面平静的同时,内心早就翻涌起来——大明缺铜啊!

“这炮耗费铜料如此之多,殿下,下官有一事不明,为何不用铁料制造呢?”

没等朱棣继续询问,文官的队伍之中有一位官员站了出来,提出了他的疑问。

朱高煦转过身去,定眼一看,却是掌管户部事物的郁新,心中一下子就了然了。

户部顾名思义,就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相当于后世的民政、财政两部,一听到这大炮耗费那么多的青铜。

深知大明实际情况的郁新,当然要提出自己的质疑了!

朱高煦对着他微笑的点点头,这也是洪武朝的老人了,也是因为建文二年就因病回家休养,这才没有被自己老子给清算了,并且等到自己老子当了皇帝之后,更是召他掌管户部事物,能力是非常出众的。

“这事,实不相瞒,段时间内还做不到这种地步,除非是那种大将军,不过郁户部放心,本王已经命人开始研制了,相信你的想法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朱高煦摊了摊手,一脸无奈的说道,若是有那技术条件,谁还会用“钱”去造炮啊,有钱也不是这么烧的啊!

他说的话也不是纯粹的忽悠在场的众人,朱高煦已经吩咐庞富贵,命他选择一些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了,不过真的想要成为现实的话,冶铁技术不得到长足进步的话,依然会很难!

不同于燧发枪,炸膛了除非是很倒霉了,否则是很难死掉的,但是这大炮却是不同了,万一质量不过关的话,那绝对要死人的,而且到时候死的还不是一个两个的。

真的要是发生了炸膛事故,绝对是一死就是一窝,发生过几次之后,相信再大胆的士兵也不敢去操炮了,这对军队的影响可是非常重大的。

“多谢殿下为下官解惑!”

郁新也不是迂腐之辈,听到朱高煦给出的解释之后,想了一下就认同的点点头,拱手之后就再次回到了文官的队列之中。

本想着看好戏的别有用心之辈,看到是这个结果,不由得在内心之中叹了口气,大失所望。

“那这和你去云南有什么关系?”

朱棣也是明白了其中的关节,还是忍不住的开口问道,难道是……

“父皇……”

朱高煦扭头看了下四周,欲言又止的说道,他很想解释清楚,但是这种场合实在是有点儿不合适,外人太多了,而且也不好从老子手中捞点便宜……

看到朱高煦的样子,朱棣当然明白自己的儿子是何想法,他也是明白,是自己有点儿心急了,这里的确不适合说这些。

点点头,开口道:“好了,此事容后再议,先看看这大炮吧!”

听了朱棣的决定,在场所有竖着耳朵的人,不由的都是非常失望,尤其是那些文官们,他们还准备搅合一下呢,在场之人也都不是瞎子,对于朱棣的感情流露,他们分辨的还是很清楚的。

很明显,现在陛下是不愿意让汉王园服封国的,但是这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当然要加把劲,把汉王赶紧给支走了。

这时候,沈老六带着所有的大炮,已经来到了观礼台的前面,整齐的静静肃立着,配合着黑漆漆的炮口,很是震慑人心,让人不敢造次,就连呼吸都不自觉的慢了起来。

等到朱棣打头,一大圈官员呼啦啦的跟着,很快就来到了炮阵跟前。

使了个颜色,沈老六会意的命令家丁们把所有的藩国使节都挡在了最外围,这种神兵利器,即使他们不是短时间内能够仿造的,朱高煦依然不会让他们太过近距离的接触!

能够让他们远远的看着,就是泼天大恩了,还想怎么地啊?

朱棣摆摆手,示意他们免礼,所有的注意力很快都被摆放的整整齐齐的大炮吸引住了。

跟在他身后的朱高炽,被朱高燧搀扶着,看到朱高煦跟了上来,知道不是说话的时候,给了他一个感激的眼神,刚才他是真的有点儿吓到了。

毕竟,从某些方面来说,自己的嫌疑实在是最大的。

朱高煦不以为意的笑了笑,他这可不是要让他哥承情的,去云南是他早就已经决定了的!

很自然的搀扶着大哥的领一个胳膊,小声的说道:“大哥,你又不是不知道,小弟可是早就给你打过招呼的。京城虽好,却不是我久待着之地啊!”

一旁的朱高燧,也是听到了他的声音,不由得脸色奇怪的看了他一眼!

其实,他之所以能够留在京城,还真的是脱了他二哥的福,有他在前面顶着,朱高燧也就不需要在这方面考虑了。

不过,如果朱高煦真的被恩准了去云南的话,他在京城可也是待不了多久的。

相比繁华的金陵城,彰德府有什么好玩的,他才不想要去那里呢。

不行,如果老二真的去云南的话,他得好好的琢磨一下了,到时候可不能被他连累了,还是金陵城好啊!

朱高炽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不过流露出来的感情,却是让人不得不动容!

努努嘴,示意他父皇就在前方,先不要说话,三兄弟很老实的跟在朱棣的身后。

把手放在犹热的青铜炮身上面,朱棣有点儿不敢相信就这么点的炮口,就能够把那么雄伟的城墙给轰塌了,这让他不由得想起了朱高煦以前不经意的一句话:工匠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以前的时候,他还不是很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觉得是朱高煦在胡言乱语。

但是,这段时间以来,工匠们创造的望远镜、燧发枪,到现在的火炮,甚至他现在天天要乘坐的四轮马车,无一不在阐述着这句话的意义。

转过头来,朱棣深深的看了一眼并排而立的三兄弟,很快就转过身继续抚摸着炮身。

对于老子的这个动作,就连朱高煦都是一脸的雾水,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煦儿,这东西既然是你命人制造的,那么接下来,就由你给朕以及在场的诸位,讲解一下了!”

终于把炮身摸了一遍,朱棣对它的喜爱真的是溢于言表,只要不瞎都能够看出来的,转过身来扫视一圈众人,对着朱高煦开口道。

“是,父皇,那而成就献丑了,这么大炮,现在还未正式命名,儿臣斗胆,等到此炮定型生产之后,还请父皇亲自命名!”

朱高煦小心的放开搀扶着大哥的双手,对着皇帝老子请求道。

本来,他想直接说叫做“永乐大炮”是不是可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到这青铜大炮真的定型生产之后,绝对会随着大明的扩张,而名扬世界的。

只是,那么多人,他怕万一拍错了马屁,不好收场!

“哈哈,小事一桩,朕准了!”

朱棣抚摸着胡子,哈哈一笑就答应了下来,看起来他的心情真的很不错。

“儿臣多谢父皇恩准,接下来,儿臣就有关火炮的知识,给父皇还有在场的诸位简要的讲解一下。首先,这么青铜火炮,是由……”

朱高煦来到大炮的一旁,用手指着炮身,巴拉巴拉的开始讲解起了,当然很多东西他都是一句带过,想要从他口中得到其中关键,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别说有那么多藩国的使节在场,就是在场的文武百官,谁敢保证他们都是忠于大明、忠于陛下的?

就在朱高煦简略而略带夸张的讲解下,这场可以说是“青铜大炮”的产品发布会,总算是圆满的落下了帷幕,达到甚至是远远超出了朱棣的目的。

来的时候,还有些趾高气扬的某些使节成员,回去的时候各个都想霜打了的茄子!

怎么就只是过了一个清晨,他们就觉得这个世界变得那么陌生,难道真如那汉王所说,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悄然离去了?

……

乾清宫,朱棣挥挥手,黄俨就赶紧带头退了下去。

等到殿中只有他们父子三人的时候,朱棣一脸笑意的说道:“好了,现在可以说了吧?”

朱高煦抬头看了眼大哥,收到一个随时准备支援他的眼神,朱高煦这才来到朱棣的跟前。

缓缓地说道:“禀父皇,儿臣之所以要去云南,一方面嘛,儿子我现在已经被您老人家封了汉王了,老是留在京城的话,也不是个长久之事。”

看到朱棣依然是一脸的微笑,朱高煦内心之中轻轻的松了口气。

接着继续说道:“自从父皇您老人家把云南封给儿子之后,你也知道儿子手头比较紧,我也听说这云南自古以来就是矿产丰富,于是就拍了些人前去调研。前段时间,我这里收到了他们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括东川﹑昭通二府﹐发现了大铜矿!”

朱高煦装作一脸不好意思,给自己找了一个符合现在自己人设的理由。

蒙元统一云南之后﹐驱使漏籍户开采铜矿。天历元年(1328)课铜两千余斤﹐是全国唯一铜课。明初行官矿制﹐年产不足万斤。

这些都是有迹可循的,又不是他胡诌的,完全说得通。

其实真的原因还是后世,全国自驾游乱窜的时候的记忆,那些清朝的铜矿遗址,他可是记忆犹新的,虽然相差了几百年,但是这矿又没有长脚,会跑了。

有了朱高煦给圈出的大概范围,那些被派出去的相关方面的精英,若还是找不到的话,朱高煦这汉王可不是白当的。

“你这话当真?”

朱棣也不坐着了,站起来之后,盯着朱高煦的眼睛问道。

要知道,随着宝钞的滥发,没有足够的贵重金属做作为保证金,即使朱棣刚刚登基才两年,但是宝钞的币值和最初发行时相比,已经贬值了十数倍,可以说若不是靠着严苛的律法禁止金银交易,这宝钞早就要完蛋了。

这一切,归根到底就是贵重金属的不足,他也知道铜钱好,币值稳定,但是到现在他都没有铸造铜钱,难道是因为他不想吗?实在是没有足够的铜料啊。

自古以来,华夏大地上的贵重金属,不知道有多少又被重新归于了大地……

“父皇,您就放心好了,在这事上面,我敢向您立下军令状,绝无半分虚言!”朱高煦一脸自信的说道。

他还清晰的记得,当时和他一起游玩的那个当地那个小姐姐的话,若不是靠着她们那里的铜矿,清朝早就被推翻了,这也是为何他记忆那么深刻的原因!

“父皇,儿臣以为,若是真的如二弟所说的那般,他去云南的话,还真的很有必要!”

得到了朱高煦的暗示,朱高炽只好硬着头皮,拱手说道。

“嗯,太子的话言之有理,这的确是需要人去坐镇当地!”

朱棣把目光转向太子,盯着他的眼睛,缓缓的说道。

他深知,现如今的云南地区,虽然早就被收复了,但是当地的土人不服教化,随时进犯边界,更是不会会有造反起事,屡剿不尽……

为了保证云南的稳定,从他老子那会,就不得不常年保持了几十万的驻军。

还好现在实行的是卫所制,否则的话,单单这几十万的大军,都能够把大明朝给拖死了。

看到老子把目光转向了大哥,背对着朱棣,朱高煦给老大双手竖起了大拇指——大哥,仗义啊!

“父皇,现在不仅仅是铸造铜钱需要铜矿,这大炮更是需要。现在这些铜矿的发现,更是关系到大明的长治久安。父皇,这云南本就是您封给儿臣的封国,于情于理,儿臣都必须前往,请父皇成全!”

朱高煦给了老大一个眼神之后,再次请求道。

等到朱棣把目光看向朱高煦之后,得到暗示的朱高炽,再次开口。

“父皇,儿臣以为,就算是二弟去了云南,也可以经常回金陵看您!”

他很清楚其中的症结所在,实在是朱棣这个老父亲,不舍得自己的儿子离开自己的身边,而且,这也是他真心实意的想法——一个仁字,贯穿了他的一生!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天打雷劈第一百八十三章 归心似箭第一百二十八章 今天就出发第一百章 提前任命第五十二章 缓缓起步第六十四章 约定时间第二百五十九章 行事要低调第九十九章 朱高煦的我感觉大法第二百三十九章 云南沐氏第四十八章 茶与教育第二百二十一章 安南来信第一百四十二章 完成个小目标第二百二十一章 安南来信第二百零七章 绝对有人要害孤第一百三十章 朱高煦的金弹子第一百九十八章 被忽略的问题第二百三十三章 送瘟神第二十四章 邀请第二百七十八章 安南侵犯第五十四章 倔强第一百章 提前任命第二百五十九章 行事要低调第一百零四章 热血沸腾第一百八十八章 七夕节日第一百五十章 王友也怒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全军突击第七十九章 给出保证(求推荐收藏)第八十一章 分享喜悦第一百九十章 迫切第五十一章 尘埃落定第八十四章 焦急等待(求推荐票收藏)第二百三十九章 云南沐氏第二百三十二章 兵分两路第二百三十二章 兵分两路第四十一章 兵部尚书刘俊第一百五十九章 歼灭倭寇斥候第二百五十一章 顺昌伯第二百八十五章 前车之鉴第一百六十六章 亲自击杀第二十九章 阅兵(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让刘杰去吧第二百二十八章 中看不中用第一百一十八章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第一百六十七章 击溃右翼第四十八章 茶与教育第八十八章 不能咸鱼了第十七章 打响第一枪第九十六章 让工匠富起来第十五章 吓死你 (求点收藏推荐)第一百五十九章 歼灭倭寇斥候第三十三章 老子很满意第一百八十四章 得偿所愿第四十六章 工匠们的到来第一百四十三章 寒山寺旁姑苏城第二百八十三章 允忠允诚、至精至爱第十三章 最快三天第六十二章 时间到第九十六章 让工匠富起来第一百三十八章 黑夜出发第二百五十九章 行事要低调第七十八章 别嫌贵第一百六十二章 两军相遇第八章 即刻进宫第二百三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第四十三章 容易满足的百姓(求推荐收藏)第二百二十二章 准备搬家吧第十章 一家人第一百零八章 两人之间的较量第二百八十一章 最大的敌人第九十五章 稍作休整第七十章 主动请缨第一百四十三章 寒山寺旁姑苏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击溃右翼第一百二十一章 捣乱的朱高煦第六十一章 睁眼瞎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高煦必须死第四十七章 全包了(求推荐收藏)第二十五章 简单的方法第一百零三章 紧抱汉王大腿的王友(求推荐收藏)第一百三十七章 可以投入战场了第四十一章 兵部尚书刘俊第一百零五章 朱高煦的皇叔第一百一十九章 机灵鬼沈老六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像个好人呐第二百七十章 拘谨第一百零四章 热血沸腾第二百三十八章 砍瓜切菜第九十三章 准备出发第五十七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二百六十二章 考虑好了吗第二百二十九章 难道……第二百六十四章 给点甜头第二百零二章 朱棣来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完成个小目标第九十三章 准备出发第一百五十八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一百九十章 迫切第九十一章 继续安排第二百七十一章 朱棣教子第二百二十七章 宿命般的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