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二章 火器学院

辽东全复,朱慈炅也应该摆驾回宫了,至于后金的问题,朱慈炅就交给孙承宗这个修碉堡的专家处理了,同时他还对宣府、大同、蓟州和辽东一线的防御作了相应的调整。

孙承宗统帅关宁军、辽东军、东江军、定辽军四个军团,驻扎在辽海卫、铁岭卫、关宁城、定辽右卫一线,对付后金,层层推进,把堡垒修向建州。

卢象升统帅天雄军和边军第一军团,驻扎在宣府、大同、蓟州、山海关一线,对付蒙元,以防御为主。

孙传庭率领秦军回陕西,总督西北五省剿贼事宜,也以防御为主,保住各行省中心城市就行了。在这方面朱慈炅就开始阴那些蛀虫了,他其实早就收到奏折,贼寇已经开始在河南境内流窜了,他偏偏就把孙传庭派回陕西,而不是在河南剿灭贼寇主力,他就是要等贼寇把河南的蛀虫收拾的差不多了,再去进剿。

至于禁卫军第一军团和禁卫军第二军团自然是随驾回京城,他准备把史可法的禁卫军第二军团调往天津卫那边的新城驻防,因为现在战舰图纸已经有了,造船就可以提上议事日程了。

想到这个造船,他就想起了人才培养的问题,现在徐光启、毕懋康、宋应星他们的工作量可以说已经达到极限了,再没余力帮他来管造船的事情了,但是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别人负责他又不放心,那么就只能先培养人才,把他们从繁重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专门负责管理,这样就轻松多了。

要培养人才就要推广西学,现在大明还是儒学的天下,来硬的肯定是行不通的,只有先使劲捧儒学,然后把西学做为一个补充提出来,这样才不会引起那些‘大儒’们的反感。

所以,一回到京城,朱慈炅便开始发起舆论攻势。现在吴梅村已经是通政使司的一把手通政使了,朱慈炅

首先,辽东收复了,这么重大的胜利自然是要使劲宣传,《新京报》开始连篇累牍的宣传辽东的胜利。这可以说是近百年来大明取得的最大胜利,上百万人的大战,只有开国时期才有过,这次大明竟然打败了蒙元和建奴的联军,收复了整个辽东,整个大明立马沸腾了,大明百姓开始疯狂庆祝,简直比过年节还热闹。

趁着这股热潮,《新京报》有开始宣传火枪和火炮在这次大战中的关键作用,可以说大明能一改颓势,大败蒙元和建奴联军靠的就是火枪和火炮,这个本来就是事实,再加上夸张的手法,火枪和火炮简直成了神器,一时之间整个大明都在议论这两种神器。

然后,重点来了,火枪和火炮介绍完,马上来了一期特刊,大部分文章都是赞扬儒学了,同时发布的还有一份圣旨,大意是皇上要全力推广儒学,并招各地童生若干,由朝廷出资,免费教授个地十岁以下孩童《三字经》和《千字文》,童生的待遇差不多可以养活一家四五口人。在这些文章中间还****去一篇工部招收童生学习火枪和火炮制造技艺的文章,大意就是工部火枪和火炮生产有点跟不上大明军队的扩充速度,想扩大生产,特招一批童生来管理生产,虽然没有品级,但也算是工部的官员,待遇比教授《三字经》和《千字文》的童生还要高一倍,但前提是必须学会火枪和火炮的制造原理。

这下整个大明都轰动了,要知道看报的可大部分都是童生,毕竟秀才名额有限,差不多是百里挑一,举人更是,差不多是千里挑一,进士更是精贵,差不多是万里挑一,剩下九成九都是童生。

这些童生没有功名不能当官,这书其实就等于白读了,各行各业该干嘛继续干嘛,虽然养家糊口没什么问题,但从事的毕竟是普通的贱业,跟有功名的人跟本就没法比。现在朝廷要请他们去教书,这性质就不一样了,再怎么说也是为朝廷办事,也算是一种高贵的行业了,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至于去工部任职那就更不得了了,没有品级那也是官员啊,官员在大明可是最高贵的职业,地位是其他行业压根就没法比的!而且还是去学制造火枪和火炮,那可是神器,神器是一般人能造出来的吗?

所以,报名教书的多于牛毛,报名去工部的更是比牛毛还多,朱慈炅自然不可能招这么多人,开玩笑几百万人,那工资他都负担不起。怎么办?考试呗。

当然,这不是科举考试,想去教书的总要能背《三字经》和《千字文》吧,而且每句的意思总得懂吧,定个日期,简单的考考就行了,随便挑几段,默写;在随便挑点句子,释义,就这么简单,要这都打不了满分,那就不要去误人子弟了。然后再由礼部来个面试,主要是看品行和外貌,起码也得有个为人师表的样子才行,流里流气、歪瓜裂枣的别把小孩都教坏了。

至于工部的官员那就严格多了,不但考四书五经还考算术,四书五经是基础,算术是重点,两样考完合格了,再统一由工部官员面试,面试主要是要看你有没有格物致知的头脑了,如果是书呆子,那就对不起了。还要看年龄,三十岁以上的就算了,等培养出来了,差不多也要退休了。

结果,教书先生招了几万人,工部却只招了一千人,那些教书的就不说了,推广儒学并不是目的,只是附带的,主要目的还是要堵住那些‘大儒’的嘴,工部这一千人可就不一样了,那是真要当人才来培养的。

于是京城里多了个奇怪的学堂,名字叫什么大明火器学院,当然,这只是个暂时的名字,以后西学推广开了,估计就得改名为大明理工学院什么的了。至于学院里的教授,朱慈炅只能咬牙给几个亲信加担子了。

礼部尚书徐光启更忙了,因为他不但要负责内阁,还要负责礼部,还要教郑成功,还要教两个大班的数学,一天到晚累的跟狗一样,但他却乐在其中。他一直以来都是推崇西学的,只是大明这个大环境,他实在是无能为力,现在皇上却把事情给办成了,他自然是兴奋不已,这一千人可以说是推广西学的希望,更是推广西学的种子,毕生的心愿即将实现,他能不高兴吗。

工部尚书毕懋康和工部左侍郎王徵也更忙了,他们不但要处理工部的事情,还要帮宋应星管理军工厂的日常运转,现在还要到大明火器学院去授课,毕懋康负责的是火枪原理,王徵负责的是机械原理。

还有孙元化,他已经晋升兵部尚书了,这次辽东之战孙承宗可以说心愿已了,皇上也慢慢长大了,懂事了,他也不用再操心了,所以,他直接把兵部尚书的担子给卸了,专心对付建奴。

这兵部尚书的头衔朱慈炅自然是属意孙元化的,袁崇焕有傲娇的毛病,已经被逐渐边缘化了,在朱慈炅的坚持下,这兵部尚书的头衔最后还是落在了兵部右侍郎孙元化身上。

新官上任本来就忙,再加上他还要负责火炮的生产和火炮兵的训练,更是忙的不可开交,但这火器学院他还必须去教,谁叫大明现在就他最懂火炮呢,他不去教火炮原理谁去教。

朱慈炅这几个亲信是累到不行了,但是这个成绩也是显著的,这一千名学员本来就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再加上这些名师的教导,那成绩可谓一日千里。

读过高中的人都知道,有些人文科好,什么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轻轻松松就能打个九十分以上。也有人理科好,数学、物理、化学都不用怎么看书,考试起来也能轻轻松松打九十分以上。当然,也有文科和理科都好的,这种人应该是很少的。

为什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老师会这么大的差别呢?不得不说,这是各人的天赋,有些人天生就文科好,有些人天生就理科好,没有理由,没有原因。

在明朝,如果你有文科的天赋,那么恭喜你,准备当大官吧,金榜题名靠的就是文科。如果你是理科天赋,那么对不起,你可能一辈子都是童生,君不见,在高中,那些数学、物理、化学成绩好的,语文、英语什么的基本上都是惨不忍睹,而这次工部招的这一千人基本上都是这种人。他们考不上秀才并不是因为他们蠢,而是因为他们的天赋在理科不在文科,四书五经什么的,他们十年寒窗也只能学个一知半解,但是学起数学和什么机械原理、火枪原理、火炮原理来,那叫一个快啊,两三个月以后基本上就可以出师了!

这不是夸张,其实他们要学的东西并不多,比如数学,基本上学个加减乘除和几何基础就行了,这些人能通过考试证明他们加减法肯定学的好,这些人能通过面试,证明他们肯定不是蠢人,所以加个乘除和几何基础压根就不算个事。再比如机械原理,并不是说让他们学会怎么设计活塞,活塞已经设计好了,他们只要学会怎么用就行了,还有那么多机床做示例,这对头脑灵活的人来说又有什么难度呢?再比如说火枪原理,并不是让他们去凭空设计一把燧发枪出来,燧发枪样品摆在这里,你只要知道所有零件的功能就行了,这对头脑灵活的人来说就更加不是问题了。

第十二卷 第十四章 巡视东番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卫的赚钱思路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财富惊人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疯狂的龙币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阳城里烹福王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种作战初登场(上)第十四卷 第十四章 商战演练第四卷 第二章 征兵计划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亲王级待遇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峡谷遇袭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旧地换新颜(上)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动员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国国王显犹疑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强干涉第七卷 第三章 风帆战舰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车线路贯南北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来战第二十一章 钢材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黄金海岸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访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军再出征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师凯旋再造宝船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诱敌之计第五卷 第八章 御驾亲征第五卷 第六章 为君之道第八卷 第七章 筹建特区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区第十五卷 第五十四章 水陆并进第十七卷 第十一章 侦骑遇险第九章 明争第五章 牵强附会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开战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将上第九卷 第十七章 争守护主臣全清光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兰开溜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扩京城第六卷 第八章 洋使来贺第十八卷 第四十二章 最终奖励,铁甲战舰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紧急军情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举国上下齐选秀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讲课第七卷 第八章 操练洋军第十卷 第二十章 讲义气身陷重围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复国有望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经纬度坐标第三卷 第二章 汇通天下第五卷 第一章 震惊洋人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六卷 第六十三章 瓦刺覆灭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郑式第十六卷 第三十七章 全力攻城第十四卷 第五章 提高产量第十七卷 第十一章 侦骑遇险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谈进行时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谢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赏)第十卷 第十二章 亲王欧陆载誉归第七卷 第十七章 大败阿三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将至第十六卷 第二章 先进武器第十七卷 第四十五章 战车和坦克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闻风声狼狈逃窜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欢乐喜庆又一年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宝库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龙旗(下)第九卷 第四章 属国科举屠夫鸿儒第七卷 第十八章 经济殖民第十六卷 第二十四章 盛世长安(上)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军团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挥使驾到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达后人第十八卷 第十五章 围魏救赵,假道伐虢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问题第十六卷 第三十七章 全力攻城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筹,列强败走(上)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气第五卷 第一章 震惊洋人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谈进行时第十六卷 第十九章 讨价还价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怀鬼胎第十五卷 第五章 运河之策第三十八章 大胆尝试新战术(下)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辽东全复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机床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战而逃第六卷 第八章 洋使来贺第九卷 第八章 列强订购大明军火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订终身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战遵化下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郑式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战遵化下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战后事宜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进攻果阿第十卷 第十四章 广寒宫中住仙子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来使第二卷 第八章 人渣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启海盗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