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第二章 南洋明商

把军舰开到南洋去操练,顺便把大明的商人带到果阿去开拓海外市场,这些当然都是我们的崇正皇帝朱慈炅的主意。有人要问了,军舰都造出来了还练什么练,还做什么生意,还不赶紧开到宝岛去把荷兰人收拾了!

打自然是要打,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并不是脑子一热,说开打就开打,孙子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可以说关乎着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当然要考虑周全再开打,不说别的,有一个事情就必须搞清楚:

郑芝龙归附大明之前可是兵强马壮,比后面郑成功继承的那点人马强了一倍都不止,大明水师都不是他的对手,只能一再安抚,他为什么不去占据宝岛当土皇帝,反而要跑回来依附大明呢?

还有,郑成功在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就在小金门起兵抗清了,为什么一直到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才跑去收复宝岛呢?

这个问题朱慈炅一直觉得很奇怪,他在过年那次就试探过郑芝龙,结果郑芝龙在喝的迷迷糊糊,自得不已之际都只说了句:“在东南沿海荷兰人都要惧他三分。”

这句话的意思要看怎么理解,脑袋发热,癫狂无比的人会理解为,荷兰人算个鸟啊,连郑芝龙都怕,这会儿超级战列舰都造出来了,收拾他们不是轻松无比。

如果思虑周全一点的人就会想,郑芝龙都在吹牛逼了还只敢说在东南沿海荷兰人都要惧他三分,三分是多少,那只是客气的说法,说白了就是人家不会主动来招惹他,但人家也不怕他,在东南沿海都这样了,那么在海外呢,在南洋呢,荷兰人到底有多强大!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连荷兰人什么情况都没搞清楚,朱慈炅自然不敢贸贸然跑上去跟人家开战,其实他这次把军舰开到南洋去操练,带大明的商人去开拓海外市场只是附带的,主要还是想去查探一下,荷兰人在南洋地区到底有多大的实力。

荷兰人在这个时期到底有多强大呢?说他们有海船上万艘那并不是在夸张,准确的说应该是:荷兰人现在有战舰和商船一万五千多艘!而大明崇祯年间,正是荷兰人最强盛的时候,这会南洋地区什么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甚至是英国人都被他打得屁股尿流。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对这段时间的南洋争夺战斗都没有详细的记载,只是简单的某年某年荷兰打败西班牙海军,占领某地;某年某年荷兰打败葡萄牙海军,占领某地;某年某年荷兰打败英国海军,占领某地。

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没有详细记载可以理解,被人打的屁滚尿流,丑啊!

但作为胜利方的荷兰人也没有详细记载就有点令人费解了,如果结合后面的英荷大战和法荷大战大概能猜出一点端倪,相对于那两场大战,这边的小规模战斗简直不值一洒,可能荷兰人觉得这点小事不值一提,所以就懒得记录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英荷大战和法荷大战才是真正决定海上霸权的关键战役,在南洋,纯粹是荷兰在欺负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而已!

郑成功为什么能在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收复宝岛?因为那个时候荷兰几乎所有的战舰都回去跟英国还有法国争夺海上霸权去了。

从1652年道1780年,荷兰和英国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足足打了一百多年,期间历经了四次英荷大战,而且第三次英荷大战的时候法国也参战了,与英国一起,海陆夹击荷兰,但那次获胜的竟然还是荷兰!

要知道英国1652年就有超级战列舰120艘了,其他战舰、武装商船更是无算荷兰竟然能跟他们打一百多年,而且中间还有法国在一旁虎视眈眈,时不时扑上来咬荷兰几口,荷兰等于是以一国之力硬抗了两大列强一百多年,实力之强可见一斑。

1580年到1670年这段时间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特别是大明崇祯年间(公元1627年到1644年),荷兰是当时世界公认的海上霸主,这个时候要与荷兰开战,还真的瞅准时机,一个不好,就会引来荷兰的无敌舰队,到那时,大明就算打赢了,估计海军力量也消耗的差不多了,海外殖民地就不用想了,海上霸主更不用想了,英法崛起的速度绝对会远超大明。

其实,朱慈炅并不知道荷兰有这么凶猛,他只是抱着谨慎的心态,小心行事而已,毕竟能被称之为海上霸主那肯定不是一般角色,看都不看一眼就直接开打,那是二货行径,作为一个思维正常的人,朱慈炅自然不会犯二。

他不犯二,荷兰人会犯二吗?

五百多艘大船在南洋一带穿梭,荷兰人自然不可能看不见,但是他们同样也不想轻启与大明的战争,一言不合就开打在国与国之间是不存在的,更何况双方现在还没有一言不合呢,在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之前,他们也只是观望而已,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南洋舰队所有远洋大船顺利抵达果阿,侯世禄和罗四维自然是喜出望外,就连孔德德和施维拉也亲自跑到果阿,前来迎接。

孔德德和施维拉为什么这么积极呢?施维拉积极还说的过去一点,毕竟他的家族还代理着大明的奢侈品贸易呢,只要是大明的高官他都想巴结一下。

孔德德这么积极就有点奇怪了,他堂堂印度总督,现在治下的殖民地更是达到了将近一百万平方公里,可以说已经是葡萄牙最大的几个封疆大吏之一,一个盟国的舰队来了,他有必要这么积极吗?

其实他也是没办法,他所占领的地方是大,但是基本上都是落后的土著和刚起步的封建王朝,工业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他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种地和挖矿。

挖矿没什么好说的,金矿挖出来直接就是金子,不用去卖,已经是钱了;铁矿那玩意要不是施维拉要还账,他挖都懒得挖。

所以,现在他的殖民地能卖钱的也就粮食和香料了,香料好说,直接卖到欧洲去就行了,紧俏的很。粮食就麻烦了,欧洲列强到处都是殖民地,谁会缺粮食啊,运到欧洲去也没人要,怎么办?

他好像听说大明帝国是比较缺粮食的,这会儿大明的舰队来了,他自然是赶紧跑过来看有机会把堆积如山的粮食卖出去不。

施维拉虽然不是印度总督,对打下的土地没有所有权,但毕竟他是出了一大半力的,所以这块殖民地的收入也有他的一半,他自然是更积极了。

施维拉亲自担任翻译和接待负责人,和大明的商人中好一阵交流之后,他算是搞明白了,这些商人主要不是来买东西的,而是来卖东西的,不过他们卖的东西好啊,都是这边缺乏的生活用品,而且价格特便宜,只要盘下来,不愁赚不到钱。

都是好东西啊,要知道在这边一匹布零卖出去能卖将近一两银子,而且还是这边产的粗布,大明的布那叫一个柔软光滑啊,绝对能卖出更高的价钱,甚至他还可以组织商队贩卖道莫卧儿帝国去,那样利润就更高了。

还有像什么瓷器、刀具在这边都是紧俏物资,根本就不愁销路。但问题盘下来需要的钱太多了,那可是将近五百船的货物,就算每条大船只装几十吨货那也是上万吨,最少要几百万两银子,让他一下掏出这么多银子自然是不可能的,他相信孔德德也舍不得花这么多钱来囤货。

怎么办呢?他试探性的提出了以粮食换商品的建议,没想到大部分商人都欣然应允,大明那是真的缺粮食,像大米,京城里是规定一两银子一石,但稍微往西边一点,到了山西就涨到二两了,再往西去价更高,只要他们不怕死。

交易就这样达成了,差不多是一匹布换一石米,孔德德和施维拉笑的合不拢嘴,大明来的商人也笑的合不拢嘴,到底谁赚的多那就不知道了,反正利润都不止一倍。

胡显宗算是长见识了,他没想到大明在海外还有这么大的威望,船一靠岸,两个盟国的总督就亲自跑来迎接了,那可是总督啊,在大明总督可是超一品的大官,相信这盟国总督的职位也低不到哪里去。

更夸张的事情还在后面呢,两个盟国总督中竟然有一个人会说汉语,而且还说的贼溜,甚至还亲自跑过来跟他们谈生意。跟总督谈生意,这种事情真是,真是......太有面子了。

他原本想着一万匹布还要到处找买家,一个月能销出去就不错了,结果人家总督大人一口气把所有人的货全包了,虽说最后商定是用粮食来交换,但那利润,其实比用现银交换还翻了一倍!

望着一车车的粮食被装上船,他这心里别提多激动了,在大明只能卖两千五百两银子的货,在这边一转手直接就变成了一万石粮食,那可是一万两银子啊,他老父亲忙碌了一辈子都没赚到这么多钱,他一次就赚到了!

这南洋的生意简直太好做了,胡显宗决定以后要经常来,等跑熟了直接来这边开个厂,只要赚个十来年他老胡家就发达了!

这次可以说是大明垄断南洋贸易的起点,南洋明商就是从这次开始慢慢发展起来的,几十年后他们中间出了无数富可敌国的大人物,大明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他们居功至伟。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这里暂且就不说了。

wωw ◆t t k a n ◆¢O

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开发(中)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怀鬼胎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溃千里第十五卷 第八章 钻研技术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争相来朝第十八卷 第五十章 开始殖民,目标北美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战舰翻倍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两军对垒决雌雄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发欧陆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强棋子不好当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战后事宜第六卷 第五章 调集兵马第十六卷 第二十五章 盛世长安(下)第十七卷 第五章 打天下易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热火朝天建新城第十五卷 第四十八章 明皇大怒第十八卷 第五十章 开始殖民,目标北美第六卷 第二十二章 禽兽不如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盗覆灭第八卷 第十三章 无耻海盗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惊求和谈第十六卷 第二十六章 商业发展第十五卷 第二十六章 运河通航(五更,感谢所有打赏过的读者大大)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扩京城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临升龙第六章 西伯旧地换新颜(中)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虏上尉第十二卷 第二十三章 法国的公爵第九卷 第十章 斗心机王爷戏总督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终目标第五卷 第五章 堡垒之争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装甲战车显神威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锐初成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轮船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连续作战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开发(上)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银满仓第六卷 第八章 洋使来贺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发欧陆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头筹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风之语者,天朝传说(中)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欧亚铁路,北线贯通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区焕新春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请和谈,妄图拖延(下)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陆军军官学院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杀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热气球定位(上)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序章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乱象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旷日持久,损耗惊人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计第十四卷 第十三章 发展实业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将至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来使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计划第十八卷 第六十九章 横跨美洲,攻击英军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孙传庭请援第六卷 第七章 左轮手枪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机床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车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进理念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门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顿吏治第十七卷 第二章 雪域神犬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点亮长安街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赃陷害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统一货币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临,盟友恭迎第五卷 第十九章 邮局诞生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强惊惧,再求和谈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势如破竹抵乌山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旷世大战第十七卷 第七十七章 装甲战车显神威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强求和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难续的战火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开始,运气逆天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开发(中)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堡垒方能克骑兵第二章 系统任务第十五卷 第二十五章 惊喜不断(四更,感谢T34/85大大打赏)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蛮夷第十章 阉党第二卷 第七章 兵变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断头树下铁头精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区焕新春第十卷 第五章 画蓝图天涯变咫尺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属冶炼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十四卷 第三十四章 直接开打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欢而散,全面开战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旷世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