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娄东二张

黄道周舌战群雄,一经传出,便成为京城百姓热议的话题。

这家伙猛啊,在皇上的默许下,仅凭一张嘴,几乎喷翻了京城所有衙门的大佬!

教育部组建的问题至此就算是差不多了,所有官员一到位,各项工作便可以展开了,朱慈炅也不用去操心了,唯独这个商业部让他头疼。

他为什么头疼呢?因为孙铨不肯应招啊!

他都拍了几封电报到孙家洲了,孙铨就是不来,他也没什么办法。

孙铨为什么不来呢?倒不是他想抗旨,他实在是不能来,因为他在丁忧。

丁忧也就是守孝,泛指官员的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去世以后,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

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期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

这种制度,源自汉代,往往用于拥有官吏身份之人,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守孝三年,貌似有点太蛮不讲理了,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丁忧的道理是什么呢?就是要报父母的恩,因为孩子出生三年内都离不开父母,时时刻刻都需要父母的照料,所以子女长大以后对父母晚年都要尽心尽力,父母去世了做子女的也要时时感念他们的恩情,至少守孝三年。

这不但是孝道,更是对人性本善的维护,父母的恩情是最重最大的,如果连父母的恩情都能忘,你让他爱别人、爱社会、爱国家,那怎么可能。

至于夺情,一般皇帝都很少为之,因为这样有违孝道,就算夺情把人留住,也不一定会有好结果。

像万历朝的张居正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万历五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当时张居正刚掌握权力不久,各项工作刚刚铺开,他当然不愿意就此回家守孝,再加上年幼的万历也十分崇拜他,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夺情!

这一夺,直接夺得张居正自我膨胀,开始从一个贤相转变为一个权臣。

后面万历长大以后,现自己被张居正骗了,从此几乎不再相信任何官员,以致与文官集团离心离德,甚至创下了几十年不早朝的记录。

研究明朝历史的,常有“明实亡于万历”的说法,追根溯源,正是因为张居正在权力与孝道之间的迷惘,造成了万历皇帝性格上的扭曲,以致朝政日非,把大明的元气一点点全消耗光了。

朱慈炅也不敢随便让孙铨夺情,为此,他特意请来了自己的恩师徐光启和师兄陈子龙,征求他们的意见。

这两人也反对让孙铨夺情,以孙承宗的威望,孙铨如果夺情,不知道要面对多大的舆论压力,在世人的口诛笔伐中,他很难专心于工作,还不如找人来替代他。

找谁呢?朱慈炅心中真的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了,要说朝廷事务,不管是什么事,都能找到那么几个合适的人选,唯独商业这块,还真难找到合适的人,因为在传统的思想观念中从商是操持贱业,谁会去研究这个!

徐光启和陈子龙在商业这块倒是有一定的研究,问题这两个都不能去,徐光启就不说了,他已经没这精力了,陈子龙是有精力,但他朱慈炅培养起来接任内阁辅甚至是接内阁总理大臣的,还负担着太子的培养,让他去管商业部,简直是大材小用。

还好,陈子龙恰巧认识这样的人,而且还不止一个,他直接向朱慈炅推荐了两个。

这两个,就是有名的娄东二张,张溥和张采。

朱慈炅对张溥和张采倒是有那么一点印象,很多年前,他微服私访去金陵收拾东林党那帮贪官污吏的时候就偶遇过这两人,当时听说他们组织了什么复社,而且还颇有点声势,他立刻毫不犹豫的把复社的人全部打到西北灾区去了。

看样子,陈子龙应该是在西北遇到了这两人,而且还跟他们比较熟,不然是不会向自己推荐的。

果然,朱慈炅随便一问:”你跟他们很熟吗?“

陈子龙便脱口道:”回皇上的话,微臣是跟他们很熟,微臣刚到西北的时候,他们还只是汾州的知州和介休的县令,但是,整个汾州却在他们治理下商业达,人兴财旺,完全不像是一个灾区的样子。所以,微臣将他们调到了太原府,一个任知府,一个任同知,结果,太原府在他们的治理下很快就有了起色,后面差不多都要赶上奉天府了。所以,微臣斗胆,直接将他们提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的的左右布政使,现在整个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的繁华程度都快赶上南直隶了!“

朱慈炅闻言,眉毛一跳,严肃的问道:”那他们那个复社呢?他们不会是靠朋党关系,相互勾连,拆东墙补西墙,将他们的政绩提上来,把他们推上去的吧?“

陈子龙连忙摇头道:”没有,没有,微臣专门跟他聊过,他们早就将复社解散了,用他们的话说,当初成立复社也是因为奸妄当道,朝政日非,所以才把大家聚到一起,商讨救国救民之策。后面皇上一番治理之后,政通人和,百废待兴,他们哪里还有心思去针砭时弊,干脆直接解散了复社,全力搞起地方建设来。“

朱慈炅闻言,饶有兴致的问道:”噢,那他们是怎么把灾区治理的人兴财旺的呢?“

陈子龙了若指掌的道:”这个微臣也了解过了,山西地方本来就有经商的传统,他们到任以后不但鼓励经商,还与商户一起商讨经商的办法,一开始他们是组织商户从北直隶等地就近购买粮食,贩卖酱醋等地方特产;后面灾区的粮食充足了,他们又组织商户到漠南用粮食、布匹,油盐酱醋等生活物资,去兑换皮货,拿回来加工成衣服鞋帽,再贩卖到各省,现在山西的加工作坊和商户简直多如牛毛,平民百姓只要不懒都能混个温饱,勤快点的差不多都家致富了。“

这么厉害,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朱慈炅一拍巴掌,兴奋的道:”好,他们谁对商业更熟一点?“

陈子龙想了想,客观的评价道:”张溥施政能力很强,治理地方是把好手,要说对商业的研究还是张采更强一点。“

朱慈炅直接拍板道:”那好,先调张采来主管商业部,至于张溥,以后有的是位置,不怕他们能力强,就怕他们结党营私,不务正业。“

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宫晚宴第三十八章 大胆尝试新战术(下)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运河开挖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计第十卷 第十九章 剿反贼御驾亲征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杀第九卷 第十六章 夺大名翁婿初登场第三十八章 大胆尝试新战术(下)第十卷 第十六章 多行不义必自毙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动员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谈筹备中第七卷 第二十二章 狂卖军火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拢土著,筹建基地(上)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传捷报第十卷 第二十章 讲义气身陷重围第十八卷 第五十一章 新建港口,开发美洲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阳城里烹福王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产业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军团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来归第十五卷 第九章 改进机床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强干涉第十四卷 第九章 财富惊人第三卷 第三章 商号开张第十四卷 第五十一章 鱼儿上钩第七卷 第四章 铁矿金矿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两面出击第十八卷 第八十章 再请和谈,妄图拖延(上)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来乐土,东胜神州第十四卷 第五十章 引蛇出洞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连续作战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见洋使谈军火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装甲战车攻城战术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十卷 第十四章 广寒宫中住仙子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孙传庭请援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七章 气氛诡异第二卷 第十四章 无奈妥协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风之语者,天朝传说(下)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摊出底牌谈条件第十五卷 第五十九章 侥幸脱逃第十七卷 第五章 打天下易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调动海军,准备支援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战成名惊列强(上)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将至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装备初登场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谈筹备中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灯和热气球第十二章 登基第八卷 第四章 宝岛东番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军云集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壮志展宏图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开发(下)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举排名定前程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兰开溜第四卷 第五章 总督上任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难续的战火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绿洲第十八卷 第六十四章 恐怖大明,飞速备战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辽东全复第十六卷 第二十三章 皇上请客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骗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国王决意投大明第十七卷 第六十八章 热气球定位(下)第十五卷 第五十九章 侥幸脱逃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亲王级待遇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钢铁巨兽,无敌战舰(中)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换战舰第十四卷 第二十六章 合作共赢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郸学步,八面埋伏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门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广西学第十五卷 第二章 收获果实第十卷 第五章 画蓝图天涯变咫尺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内阁负责制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来乐土,东胜神州第九卷 第十五章 谋东瀛父子齐上阵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来使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蛮夷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举再临迎盛事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线战事(五更,感谢T34/85大大打赏。)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册立太子,开发澳洲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轮船第五卷 第六章 为君之道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旷日持久,损耗惊人第十三卷 第十三章 惨烈炮战第十五卷 第五十一章 恐怖的速度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资转运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来归第十六卷 第二十七章 花市灯如昼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访吕宋第十五卷 第二章 收获果实第二卷 第五章 车床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军再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