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军团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1t;/p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t;/p

一曲《凉州词》道尽了西北边疆的壮美风光,同时也道出了戍边将士生活环境的艰苦。&1t;/p

为什么说春风不度玉门关呢?&1t;/p

大抵意思应该是玉门关一带的风要么是干冷的,要么是干热的,没有春风那种暖暖的,温润的,充满生机的感觉。&1t;/p

当然,凉州是西汉到隋唐时期的叫法,在明朝,这里叫陕西行都司,在明朝,西域丝绸之路的要隘也不再是玉门关和阳关,而是更靠近东边的嘉峪关。&1t;/p

这会儿朱慈炅也没有什么哀怨的情绪,春风虽然没吹到嘉峪关,西域各国的使臣却是一个个跑过来了,大明终于继汉唐之后重新掌控西域,这是普天同庆的大好事,朱慈炅自然欣喜不已。&1t;/p

西域各国既已臣服,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派将领去收了他们的兵权,解散他们原来的军队,重新整编成藩属**团。&1t;/p

不管一等藩国,还是二等属国,军队都要交由大明兵部掌控,这才是控制他们的根本,自然马虎不得。&1t;/p

为此,朱慈炅专门招兵部尚书孙元化到嘉峪关,协商西域各**团设置和将领人选的问题。&1t;/p

孙元化根据以往的史料记载和崇正朝历次大战情况的分析,得出一个前人都明白,却没有重视的问题,那就是游牧民族其实是全民皆兵,他们的部落就相当于大明卫所的性质。&1t;/p

要让游牧民族彻底臣服,就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像漠南草原就是个很成功的范例,青壮年全部让他们去开矿赚取生活所需,集中在一起接受大明工部官员的管理,久而久之,他们的野性就磨平了,再也不会去想那些反叛争霸的问题了。&1t;/p

朱慈炅对他的观点十分赞同,如果让他们继续过着屯卫般的游牧生活,等他们人丁兴旺又掌握了火药武器,指不定什么时候又会造反,甚至窥视中原,必须改变他们这种屯卫性质的生活习惯,才能使大明西北稳定。&1t;/p

要把平民训练成屯卫很难,要把屯卫变成平民却简单的多。&1t;/p

要让他们不再到处游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他们集中起来,也就是建城。&1t;/p

其实西域各国人口都不是很多,最多的瓦刺、月即别和哈萨克都只有一百多万人,像叶尔羌和喀尔喀这会儿才几十万人,只要建立几个几十万人的大城,将大部分人口迁移过去,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就行了。&1t;/p

至于怎么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其实很简单,他们辛辛苦苦的四处游牧,不就是为了生存,为了吃饱,为了穿暖,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为了钱。&1t;/p

只要让他们不用游牧也能吃的更饱,穿的更暖,他们的生活习惯就会慢慢改变过来。&1t;/p

说到这个赚钱,朱慈炅随便想想就想出很多办法。&1t;/p

比如让他们种植经济作物,以西域的气候特征这个时候推广粮食种植是有点不现实,但有很多经济作物很适合在这边生长,让吏部调派一批经验丰富的官员过来,将经济作物的种植搞起来,他们赚的钱绝对比游牧的时候多。&1t;/p

有了经济作物,还可以推广初加工,精加工,甚至是商业活动,这样一来,他们赚的钱就更多了,还有几个人会辛辛苦苦跑去游牧,估计到时候请他们去养马,养牛都没几个人愿意去了。&1t;/p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要改变人的生活习惯,需要很长的时间,现在最要紧的还是整编军队,建立藩属**团。&1t;/p

西域各国到底组建多少军团合适呢?&1t;/p

如果按人口比例来算,不管是按东边的东瀛、朝鲜和琉球,还是按南洋的暹罗、东胡和安南的人口比例,他们这么点人口,最多也就能征召两三万人。&1t;/p

但是,西域各国的军队数量却远远不止这个数,他们现在可是都是全民皆兵,随随便便都能拉出十万,甚至是二三十万军队来。&1t;/p

如果按实际数量来算,现在西域四国,月即别、哈萨克、喀尔喀、叶尔羌军队总数加起来最少有五六十万,这么多人马到底整编成多少个军团合适呢?&1t;/p

孙元化最后提议,要改变,就从现在开始,干脆,不管什么月即别、哈萨克、喀尔喀、叶尔羌,只组建一个西域军团,其他多余的人马,全部给他解散了!&1t;/p

这个提议的确很好,但执行起来却有一点难度,喀尔喀和叶尔羌这两个小国可能不会怎么反对,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多少军队,像月即别和哈萨克很有可能会有点不愿意,因为他们原本的军队连二十万都不止。&1t;/p

不过,既然已经臣服大明,那就由不得他们了,怎么做对大明最有利,自然就怎么来。&1t;/p

朱慈炅考虑了一下,就接受了孙元化的建议,就组建一个西域军团,一次性把他们压服。&1t;/p

这个军团要组建起来难度就有点大了,须得一员得力的将领,而且还必须明军配合,大军压境,他们才会乖乖听话遣散军队。&1t;/p

关于西域军团主将人选,孙元化提供了很多,像什么黄得功、孙祖寿、黑云龙、麻登云等等,这些都是明军宿将,都曾担任过总兵,资历都没什么问题。&1t;/p

要朱慈炅来选,自然是选黄得功,因为他认识啊,当初在金陵将开国元勋后裔、江南士大夫集团和东林党贪腐官吏一网打尽的时候,他可是立了大功的,忠诚度那更是没得说。&1t;/p

原本这样一个认识的将领,朱慈炅早就应该提拔起来了,但他一直在凤阳留守,离京城太远,再加上朱慈炅也忙,竟然把他给忘了!&1t;/p

还好,这次孙元化把他列入了候选将领名单,没得说,就他了。&1t;/p

关于西域军团的人员配置,朱慈炅决定,在月即别和哈萨克各征召四万,在喀尔喀和叶尔羌各征召一万,皆为骑兵,而且师团以上将领全部从明军各正规军团调拨。&1t;/p

紧接着,朱慈炅开始颁布旨意,令黄得功来嘉峪关面授机宜,又令孙传庭和侯世禄调派三个军团进入月即别,调派两个军团进入哈萨克,配合黄得功,先将这两个藩属国的军队整编好。&1t;/p

至于喀尔喀和叶尔羌,直接令他们各选一万精骑赴哈密卫城外听令,其余军队全部解散,如果不听话,后果他们自己想的到!&1t;/p

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达维亚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复国有望第五卷 第十五章 阎王急了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气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阳城里烹福王第十一卷 第七章 开办学院教汉语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三卷 第十五章 两位公子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狼狈逃窜第十卷 第一章 觅良才开科取士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条约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为什么放权第八卷 第七章 筹建特区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装昏君沉迷美色第十八卷 第五十八章 屯卫扩编之五百万户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焕然一新第二十四章 提拔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一卷 第七章 开办学院教汉语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开战第十七卷 第四十五章 战车和坦克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临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请和谈,妄图拖延(下)第二卷 第四章 发威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伤惨重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亚动荡第三卷 第十一章 入不敷出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会面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请和谈,妄图拖延(下)第五卷 第十一章 继续碉堡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门来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怀鬼胎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贼寇赤胆忠心第十七卷 第三十章 推选尚书第十八卷 第七十五章 新型火药,高爆炮弹(中)第十卷 第九章 反贼四出西北危急第五章 牵强附会第十五卷 第五十一章 恐怖的速度第六卷 第十五章 粮草之重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开始,运气逆天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痴心妄想截粮道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战略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枪械第二卷 第十一章 对策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过冰河大明兴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钢铁巨兽,无敌战舰(上)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筹,列强败走(上)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战后事宜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来袭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郑式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卫扩编之两百都司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来袭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终入套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举排名定前程第十七章 实验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袭夺四国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战略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摊出底牌谈条件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穷兵黩武第三卷 第三章 商号开张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势如破竹抵乌山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访吕宋第十六卷 第五十九章 波斯终屈服第九卷 第九章 签订合约军服出炉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两城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务百姓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条约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国国王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机床第十三卷 第十三章 惨烈炮战第十一卷 第三十四章 惊慌失措调兵马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师基地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殖民扩张第十卷 第五章 画蓝图天涯变咫尺第十八卷 第一章 安得猛士守四方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战,列强胆寒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开始,运气逆天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乱象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闯王偷袭反被擒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军攻击更可怕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装昏君沉迷美色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欢而散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强惊惧,再求和谈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惊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传捷报第十一卷 第九章 豪情满怀筑雄城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十八卷 第二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姻缘第十二卷 第四章 推进系统第四卷 第十七章 惊喜不断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