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鲁国大明灭亡对局势的影响

鲁监国朱以海被俘,重臣路振飞被杀,首辅张煌言逃亡,崇明岛被攻占,鲁国大明势力星散,鲁国灭亡。

张强看着这让人瞠目结舌的结果,震惊的半天回不过神来。

朱元璋这是造了什么孽,他的后人被杀的被杀,被俘的被俘,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国家势力,就这么荒唐的被消灭了。

这比曾经不可一世的闯王李自成的死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谁会想到令崇祯大明灭亡的罪魁祸首李自成,纵横二十年,祸害了多少大明百姓的李自成会死在一个小小的九宫山的一个小吏手中。

然而历史和生活就是和你开了这么一个玩笑。

而穿越者的蝴蝶翅膀也和历史开了玩笑,历史上朱以海不是这么窝囊的被俘的,人家好赖抗争了那么长时间,最后好像隐居了,真相没有人知道。

现在呢?

朱以海被洪承畴俘虏了,以洪承畴的秉性,这朱以海不死一要脱层皮,以清军的秉性,或者皇家对皇家的一贯做法,对方都死绝了才是最好的。

所以朱以海的命运已经注定了。

对比先前死的更加荒唐的永历桂王,他多活了半年多吧。

永历桂王的死实在是国人和汉人的耻辱,也很荒唐。

不管怎么说,南明的两个朝廷被消灭了,现在还有大义名义的就只剩下一个南明国,隆武南明这个朝廷了。

估计隆武朱聿健做梦现在都会笑醒,因为他的两个竞争者都被消灭了,他可以自豪的对外界说,快奉我为皇帝吧,我躲在华夏军身后,我最安全,我最后可能,你们看清楚形势,我才是复国的最好人选,你们的皇帝。

当然大部分人不会鸟他,他的影响也只有西南一隅。

这需要他去做工作,拥有大义名分,现在最起码何腾蛟会抓住这个机会,因为何腾蛟最善于玩这种投机的把戏了,隔着华夏军地盘,隆武朱聿健即便想要拿他怎么样,也得绕过云贵州的穷山恶水,几个月才能和他通信一次。

即便隆武想要拿他也得他的部下们答应啊,总之有很多不便。

大明的交通条件,以及大明幅员辽阔的地盘使得这种鲁国灭亡的消息,费了半个月才传到张强这里,费了一个月才传到了南明国哪里,而传到其他地方就更久了,估计没有大半年,远在西南边陲或者更远的大清国盛京一带,甚至蒙古一带都得半年时间。

走华夏军势力范围内,是不用想了,自从隆武南明和华夏军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僵硬以来,华夏军就封锁了所有的通道,除了商队,其他的一切平民和军队想要通过华夏军的领地进行调动和信息传送,对不起,抓住当间谍处理。

这不只是走路那么简单,还有洪承畴善于消息封锁,善于利用别人不知道的消息的时间策划进一步的行动。

这一段时间,他频繁的发出命令,调动兵力,很快就消化了鲁国大明的十万之众的陆军和水师部队,派遣施琅,黄梧,黄汉等熟悉水战的清军将领接管了鲁国的水师,派遣冯铨带领一部分清军将领收编了鲁国的兵力,连恐吓,带威吓,带收买,很快就把鲁国的兵力收为己用。

清军多了三万战斗力不小的水师部队,近七百条战船,其中郑成功送给鲁国的一百多条五百料的广船,三十多条八百料的大福船,五十多条五百料的大福船,以及八十多条三百多料的中型福船,一百八十条一百多料的广船和小型福船,还有各种蜈蚣船,乌篷船,商船,十来条泰西人哪里缴获的有些年头的二三百料的克拉克战船。

还拥有了山寨华夏军的海战队,陆战队等六千水师海上和陆上都可以战斗的水师兵马。

七万被屠杀幸存下来的鲁**队,这些兵力,有两个建制完整的鲁国山寨华夏军的乙级野战旅,一万八千多新军兵力,一个山寨华夏军的骑兵旅四千五百人。

其中一个建制完整的野战旅可是从华夏军哪里买来张煌言用来组建朝廷的禁卫军的,他和朱以海都很看重的野战旅,那可是从华夏军哪里买了正统的华夏军金改1火绳枪,同时里面还有装备了四千支金改2火绳枪的精锐团两支部队。

同时还有装备有从华夏军哪里买来的南明国仿制的金改1火绳枪,以及淘汰下来的葡萄牙火绳枪,西班牙火绳枪,等一系列的华夏军缴获自泰西人部队的火绳枪武装的一个半建制完整,半冷兵器部队的新军部队,这是正在建设中的鲁国新军第三野战旅。

这支部队是丙级部队,七千五百人的部队,如今这些精锐部队都被洪承畴给收编了。

这可是整整四万部队啊。

洪承畴高兴异常,马上从各个镇军里面抽调将官控制了这三支新军部队,并且抽调兵力,补充完整了这三支部队,同时从这三支部队里面抽调了投靠而来的军官和士兵一部分人,再从别的新组建的新军镇部队里面抽调士兵和心腹,完成了第四支新军镇部队的整编任务。

洪承畴的新军镇可是以华夏军的近卫旅的编制一万一千人为模板定制的,加上了清军带军的习惯,增加了冷兵器部队,还有满清监军部队,一支新军镇清军部队,编制下来达到了一万三千多兵力。

这下他拥有了总共二十四支新军镇部队,把原先张强用各种手段害的他分出去的兵力都差不多补充回来了。

原先他有二十八支新军镇部队,总共三十二万兵力,后来经过调整以后,这些部队按照现在的编制能达到三十七八万,不过他没有那么多编制的部队,新组建的新军部队武器不缺,但战斗经验缺乏,加上可用的人手不断的被清军调走,一共调走了他十三支新军部队。

这十三支新军部队,四支被朝廷要走了,多尔衮为了增强他在满清朝廷里面的控制权,也是为了制衡洪承畴,他一建立新军,就把新军最精锐的四支新军部队抽调走了,后来陆续抽调部队给豪格,济尔哈朗,莽古尔泰,孔有德,调走了大约有五十万新军和清军部队,所以现在他总共有老的新军镇部队十五支,新编新兵部队五支,加上这四支得自鲁国明军的部队,有二十四支部队了。

由于编制的扩大,他的二十四支新军镇部队反而比以前二十八支新军镇部队兵力更加多了,由于十五支老的新军镇部队经过三年的训练,不断加强,不断同华夏军的长江防线的部队进行一些小规模的战斗,骚扰,偷袭和反偷袭,这十五支新军火器部队,其实在战斗力上完全不逊于华夏军两年前组建的那十七支正规的野战旅作战部队的战斗力。

鲁国大明这次灭亡对时局的影响,对洪承畴这支清军部队实力的增强可以说是飞跃式的,跳跃式的,可谓影响巨大。

鲁监国朱以海被俘,重臣路振飞被杀,首辅张煌言逃亡,崇明岛被攻占,鲁国大明势力星散,鲁国灭亡。

张强看着这让人瞠目结舌的结果,震惊的半天回不过神来。

朱元璋这是造了什么孽,他的后人被杀的被杀,被俘的被俘,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国家势力,就这么荒唐的被消灭了。

这比曾经不可一世的闯王李自成的死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谁会想到令崇祯大明灭亡的罪魁祸首李自成,纵横二十年,祸害了多少大明百姓的李自成会死在一个小小的九宫山的一个小吏手中。

然而历史和生活就是和你开了这么一个玩笑。

而穿越者的蝴蝶翅膀也和历史开了玩笑,历史上朱以海不是这么窝囊的被俘的,人家好赖抗争了那么长时间,最后好像隐居了,真相没有人知道。

现在呢?

朱以海被洪承畴俘虏了,以洪承畴的秉性,这朱以海不死一要脱层皮,以清军的秉性,或者皇家对皇家的一贯做法,对方都死绝了才是最好的。

所以朱以海的命运已经注定了。

对比先前死的更加荒唐的永历桂王,他多活了半年多吧。

永历桂王的死实在是国人和汉人的耻辱,也很荒唐。

不管怎么说,南明的两个朝廷被消灭了,现在还有大义名义的就只剩下一个南明国,隆武南明这个朝廷了。

估计隆武朱聿健做梦现在都会笑醒,因为他的两个竞争者都被消灭了,他可以自豪的对外界说,快奉我为皇帝吧,我躲在华夏军身后,我最安全,我最后可能,你们看清楚形势,我才是复国的最好人选,你们的皇帝。

当然大部分人不会鸟他,他的影响也只有西南一隅。

这需要他去做工作,拥有大义名分,现在最起码何腾蛟会抓住这个机会,因为何腾蛟最善于玩这种投机的把戏了,隔着华夏军地盘,隆武朱聿健即便想要拿他怎么样,也得绕过云贵州的穷山恶水,几个月才能和他通信一次。

即便隆武想要拿他也得他的部下们答应啊,总之有很多不便。

大明的交通条件,以及大明幅员辽阔的地盘使得这种鲁国灭亡的消息,费了半个月才传到张强这里,费了一个月才传到了南明国哪里,而传到其他地方就更久了,估计没有大半年,远在西南边陲或者更远的大清国盛京一带,甚至蒙古一带都得半年时间。

走华夏军势力范围内,是不用想了,自从隆武南明和华夏军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僵硬以来,华夏军就封锁了所有的通道,除了商队,其他的一切平民和军队想要通过华夏军的领地进行调动和信息传送,对不起,抓住当间谍处理。

这不只是走路那么简单,还有洪承畴善于消息封锁,善于利用别人不知道的消息的时间策划进一步的行动。

这一段时间,他频繁的发出命令,调动兵力,很快就消化了鲁国大明的十万之众的陆军和水师部队,派遣施琅,黄梧,黄汉等熟悉水战的清军将领接管了鲁国的水师,派遣冯铨带领一部分清军将领收编了鲁国的兵力,连恐吓,带威吓,带收买,很快就把鲁国的兵力收为己用。

清军多了三万战斗力不小的水师部队,近七百条战船,其中郑成功送给鲁国的一百多条五百料的广船,三十多条八百料的大福船,五十多条五百料的大福船,以及八十多条三百多料的中型福船,一百八十条一百多料的广船和小型福船,还有各种蜈蚣船,乌篷船,商船,十来条泰西人哪里缴获的有些年头的二三百料的克拉克战船。

还拥有了山寨华夏军的海战队,陆战队等六千水师海上和陆上都可以战斗的水师兵马。

七万被屠杀幸存下来的鲁**队,这些兵力,有两个建制完整的鲁国山寨华夏军的乙级野战旅,一万八千多新军兵力,一个山寨华夏军的骑兵旅四千五百人。

其中一个建制完整的野战旅可是从华夏军哪里买来张煌言用来组建朝廷的禁卫军的,他和朱以海都很看重的野战旅,那可是从华夏军哪里买了正统的华夏军金改1火绳枪,同时里面还有装备了四千支金改2火绳枪的精锐团两支部队。

同时还有装备有从华夏军哪里买来的南明国仿制的金改1火绳枪,以及淘汰下来的葡萄牙火绳枪,西班牙火绳枪,等一系列的华夏军缴获自泰西人部队的火绳枪武装的一个半建制完整,半冷兵器部队的新军部队,这是正在建设中的鲁国新军第三野战旅。

这支部队是丙级部队,七千五百人的部队,如今这些精锐部队都被洪承畴给收编了。

这可是整整四万部队啊。

洪承畴高兴异常,马上从各个镇军里面抽调将官控制了这三支新军部队,并且抽调兵力,补充完整了这三支部队,同时从这三支部队里面抽调了投靠而来的军官和士兵一部分人,再从别的新组建的新军镇部队里面抽调士兵和心腹,完成了第四支新军镇部队的整编任务。

洪承畴的新军镇可是以华夏军的近卫旅的编制一万一千人为模板定制的,加上了清军带军的习惯,增加了冷兵器部队,还有满清监军部队,一支新军镇清军部队,编制下来达到了一万三千多兵力。

这下他拥有了总共二十四支新军镇部队,把原先张强用各种手段害的他分出去的兵力都差不多补充回来了。

原先他有二十八支新军镇部队,总共三十二万兵力,后来经过调整以后,这些部队按照现在的编制能达到三十七八万,不过他没有那么多编制的部队,新组建的新军部队武器不缺,但战斗经验缺乏,加上可用的人手不断的被清军调走,一共调走了他十三支新军部队。

这十三支新军部队,四支被朝廷要走了,多尔衮为了增强他在满清朝廷里面的控制权,也是为了制衡洪承畴,他一建立新军,就把新军最精锐的四支新军部队抽调走了,后来陆续抽调部队给豪格,济尔哈朗,莽古尔泰,孔有德,调走了大约有五十万新军和清军部队,所以现在他总共有老的新军镇部队十五支,新编新兵部队五支,加上这四支得自鲁国明军的部队,有二十四支部队了。

由于编制的扩大,他的二十四支新军镇部队反而比以前二十八支新军镇部队兵力更加多了,由于十五支老的新军镇部队经过三年的训练,不断加强,不断同华夏军的长江防线的部队进行一些小规模的战斗,骚扰,偷袭和反偷袭,这十五支新军火器部队,其实在战斗力上完全不逊于华夏军两年前组建的那十七支正规的野战旅作战部队的战斗力。

鲁国大明这次灭亡对时局的影响,对洪承畴这支清军部队实力的增强可以说是飞跃式的,跳跃式的,可谓影响巨大。

第四百六十六章 会鳌拜18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得闲第六百二十九章 战争应该这么打第二百七十一章 另谋出路(求订阅,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五章 围城-炮战1四十二章 技能漏洞第九十八章 骑兵败北第五百五十七章 去澳洲还是去南洋第五百六十五章 县咨询局后效第三百三十七章 私产第六百八十一章 暗杀第八百零七章 愚蠢的舰队总兵第三百零九章 小胜一场三百八十四章 香山收复第四百五十五章 会鳌拜7第五十三章 历史还是那个历史第五十八章 制衡第五百三十一章 南明国之难第六百零八章 原来田斌叛变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燧发枪问世第八百六十一章 周边无事专心对付满清第七百八十一章 血与火的考验第七百七十一章 琉球王国出兵第三百零五章 唱一出空城计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防2(求订阅,求收藏,求打赏。)第七百七十一章 琉球王国出兵第八十一章 列阵第五百五十一章 突然打击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明烽火24-逆转8第五十五章 决议偷袭第四十六章 围歼蔺养成部第二百二十二章 支出大于收入2第七百五十章 我们支援你们兵力第三百零八章 先锋遭遇战第一百六十一章 铁模筑炮法2第四百六十九章 会鳌拜21第五百二十六章 水师拆分第十六章 耀武扬威第二百八十二章 思绪第二百七十章 隆武朝危急第五十五章 决议偷袭第九十章 朝议第八百三十九章 清军打过来了第六十章 生死难两全第三百十一章 开花弹诞生第四百四十九章 会鳌拜1第三百二十章 围歼2-屠戮第三百八十章 加强抗清力量第六百六十六章 巨大的利润第一百九十七章 追凶6第六百四十二章 四面埋伏?第八百九十二章 清军的反击2第二百一十六章 副官休伊斯·兹瓦特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明烽火17-逆转1第六十一章 敌人不上当第三百四十五章 隆武南明去向1第三百六十一章 警告第四百九十九章 鲁国灭亡对局势的影响2第五百零九章 潜入第五百四十七章 卡住之后第一百七十一章 伏击4第六百七十七章 回归原位第六十八章 收获2第四百九十七章 军情紧急第五十七章 信任和忠心第八百九十三章 清军的反击3第二百四十五章 让世界乱起来,新的军队调整第四百四十七章 打湖广第四百零八章 完全清除第六百七十七章 回归原位第三百零五章 唱一出空城计第三百八十三章 驿道之便第六百三十九章 死绝第四百一十三章 君臣奏对第七百八十七章 南洋危机1第四百八十四章 反正军最恐怖的一天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成栋的缅甸之战第八百七十八章 失控的琉球王国第四百九十一章 投靠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清不亏第一百四十二章 郑彩末日8第七百九十六章 处理旧舰第二百八十五章 关键人物第四百八十六章 李过投降第一百七十八章 伏击11(破敌)第一百四十二章 郑彩末日8第二百八十三章 支援第一百九十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第八百七十二章 将日本变成我们的东瀛州2第六百五十九章 当上国王的日子第五百零五章 士气低落第一百四十九章 文武联席会议第四百二十七章 南明烽火8第七百一十九章 这边不用管了第八百二十九章 好消息就是好消息1第七百七十九章 二王子起义2第五百五十八章 接收郑成功的遗产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明烽火12—战鹰第三百四十三章 冲突第三百七十六章 原来也是风中败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