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八百八十二章 多尔衮回盛京

作为从关宁军最后离开的吴三桂,虽然躲过了被围歼的命运,但也因为离开清军的时间太晚,目睹了战场上的整个过程。

因为隔得有些远,让他看的并不是太清楚,但也能分辨出清军败了。

至于冲进战场救人的想法他并没有。

身边统共只有二百来骑,面对虎字旗过万的大军,他深知自己这点人就算是进入了战场也是杯水车薪,与战局无意。

“走,回去。”吴三桂对身边的几个人说了一声,然后慢慢后退。

直到退到看不到战场上的情况,才跑向一个土包后面,牵上放在附近吃草的战马,骑马和那二百来骑会合。

跟随吴三桂一同离开关宁军的那二百来骑,被吴三桂安排在一处偏僻的地方,距离龙骑兵师埋伏的地方足有二十多里路。

回来的时候,营地中已经开始准备饭食。

“立刻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吴三桂一回来,立刻下达离开的命令。

营地距离战场太近,他不敢保证虎字旗那边会不会派出骑兵来附近搜索逃走的清军将士。

一旦被虎字旗的骑兵搜到附近,他这支二百来人的骑兵队伍根本隐瞒不住行迹。

为了稳妥一些,不会遇到虎字旗的兵马,吴三桂带着手下的人往北赶路,准备走远一些在改变方向往东。

而先一步离开的多铎和多尔衮等人,已经先一步来到了漠南那些中立的蒙古部落势力范围,就算吴襄也赶到了插汉河套的一个部落里落脚。

人在盛京的皇太极并不知道草原上的清军情况,但他每日都会看草原上的那张舆图,心中推测着战事的情况。

大清立国后的第一战,不容有失。

而他盛京也没有闲着,安排人拉拢留守在辽东的关宁军将领,想要使这些关宁军将领心向大清,而不是与祖大寿一干关宁军将领抱团与大清八旗军抗衡。

作为皇帝,他手中有太多资本可以使用。

关宁军将领也谈不上对祖大寿有多忠诚,在皇太极许下一些好处后,很快便又关宁军将领倒了过来。

一部分没有立刻倒向皇太极的关宁军将领,也开始两头下注。

被祖大寿留在辽东坐镇的祖大弼,勇武有余,但智谋不足,对于麾下的关宁军将领私下与皇太极接触的事情,丝毫没有发觉。

“主子,鲍承先来了。”鳌拜进来通报。

皇太极抬头往殿门外看了一眼,他道:“把人带进来吧!”

鳌拜退了下去。

很快,汉人出身的鲍承先从外面快步走了进来。

“臣,叩见万岁爷。”鲍承先双膝跪地向皇太极磕头行礼。

“起喀!”皇太极抬头看他一眼。

鲍承先从地上站了起来,恭敬的说道:“启禀万岁爷,臣见了祖大弼麾下的参将何巡道,此人同意加入汉军旗。”

“做的不错,如此一来,祖大弼麾下就没剩下几个人了。”皇太极轻轻点了点头,旋即又道,“等此人加入了汉军旗,就留在你的麾下,做一个三等总兵吧!”

“嗻。”鲍承先应道。

是否加入汉军旗,成为关宁军那些将领是不是要投靠大清的一个标志。

皇太极受够了关宁军独立在大清之外。

Wшw •ttκǎ n •C 〇

当初他收下关宁军,一方面是想要拿下锦州宁远等地,同时大清也能多一支兵马可用。

然而祖大寿和关宁军游离于大清军政体制之外,令他十分不满。

他收留关宁军是为了对付虎字旗,而不是要在大清内部在分裂出一个单独的汉人势力。

熟读三国的皇太极十分清楚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的道理。

七八天过去,多尔衮带着多铎终于回到了盛京。

这一路上他们骑马赶路,几乎很少休息。

胯下的战马累坏了,就从附近的蒙古人手中换取一匹新马继续赶路。

回到盛京的时候,所有人都灰尘扑扑,马背上的人也都七扭八歪,其中有几个巴牙喇兵看上去随时都有可能从马背上掉落下来。

“快,我要见万岁爷。”

多尔衮带着多铎没有回自家住处,直接来到了大清在盛京的皇宫。

两个人都是大清的旗主,地位尊贵。

守门的侍卫见到他们两个后,立刻进到里面去送信。

一直心忧草原上情况的皇太极,在听到多尔衮和多铎回来了,立刻安排人把两个人带到他处理公务的大殿上。

“臣弟多尔衮叩见万岁爷。”

“臣弟多铎叩见万岁爷。”

多尔衮和多铎进入大殿,见到殿上的皇太极后,立即跪下来行礼。

皇太极打量了几眼两个人的模样,一脸热情的从桌子后面绕了出来,走到多尔衮面前伸手去搀扶,同时嘴里说道:“两位皇弟顺利归来,朕心甚慰,朕心甚慰。”

在外人面前,皇太极做出了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样。

“万岁爷,臣弟有罪,为等大军凯旋便先一步随多铎逃了回来,请万岁爷治罪。”说着,多尔衮一头磕在了地上。

皇太极伸手抓着多尔衮的肩头,里面说道:“老十四你这是做什么,快和老十五站起来。”

多尔衮顺势站了起来,而多铎也跟着一起站起身。

皇太极扭头看向守在殿上的鳌拜,开口吩咐道:“鳌拜,去搬几个座位过来,让老十四和老十五坐。”

“嗻。”鳌拜应了一声,然后让人去准备。

后殿搬来了几个秀墩子,给多尔衮和多铎身后一人放一个, 最后剩下的一个放在了皇太极的身边。

皇太极顺势坐了下来,同时不忘招呼多尔衮和多铎坐。

“给朕说说你们在草原的情况吧!朕这段日子一直担心你们。”皇太极问向多尔衮。

这些日子他一直心忧清军在草原上的情况,现在终于有了知道情况的人回来,忍不住问了起来。

“让万岁爷操心了。”多尔衮欠了欠身,旋即说道,“臣弟无能,回来的时候咱们清军已经开始退兵。”

多尔衮开始诉说起清军在草原上的情况,尤其是关于关宁军的事情,着重在皇太极面前提起。

从关宁军行军在半路上因为抢掠蒙古牧民,耽误了行军速度,又提到关宁军拒绝出兵,致使清军大败,损失严重,不得不退兵。

总之从他的描述中,一切问题都出自关宁军和祖大寿的身上。

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夜幕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来自平户的船第二千八百七十四章 吴家的异心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平叛第三千零三十八章 魏国公的道理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警告第二千二百二十二章 不嫁了第九百六十四章 相邀第五百零三章 逃不掉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造炮匠人第二千六百九十七章 山海关外第六百七十章 汗帐来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书第五百二十九章 追来的队伍第二千二百五十四章 军报中逃出来第六百五十六章 出战第二千九百四十一章 南京镇守太监第四百六十章 张文合二到灵丘第三百一十一章 皇上又驾崩了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杀金人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退兵第八百九十八章 回范家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为了乌纱帽屈服第九百二十八章 找到虎字旗的薄弱点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第八百六十九章 招安使者到大同第七百零四章 海上来船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拔营第二千八百零五章 上门质问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为县尊大老爷分忧第七百一十八掌 针对草原的安排第三百三十六章 范永成上门第四百五十三章 东林智囊第二百二十一章 虎字旗上门第一百二十一章 东山会第一千八百八十章第二千二百六十六章 后退不得的汉兵第二百四十四章 去巡抚衙门告状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明安乌勒吉被杀的消息传回科尔沁第两千零二十七章第四百零三章 范永斗去草原第七百四十五章 冲锋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父子相见第七百一十二章 炮轰皮岛第二千八百二十七章 抓人第二千一百九十七章 交给次子第二千四百二十七章 孔氏来人第一千九百章 议事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村口设伏第八百零二章 溃败第三千零一章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不认账第二千零九十二章 大军到来第二千七百九十五章 再派使臣第八百六十九章 招安使者到大同第八百六十四章 全力一战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伏击第二千四百二十章 厚葬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避之不及第二千二百六十九章 一旁看戏的明堡守军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 阻止第二千三百三十一章 拼杀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上奏第二千七百二十七章 联手第六十二章 范家商队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留下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第二千二百三十七章 怀疑第三千零三章第一百七十五章 内讧第二百六十七章 养‘肥羊’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回京第六百二十三章 新任巡按第二千二百五十三章 私心第二千一百六十三章 退缩第四百七十三章 十八磅炮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 摸黑上岛第三百六十六章 深夜来访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 逃出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 想要做渔翁的朝廷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过河前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受阻第八百一十一章 巡抚大人不见客第两千零二十九章 相见第一千零七十章 面见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老奴的谎言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俄木布洪的求战之心第二千二百三十八章 出识身份第七十七章 东山铁场第九百三十四章 出堡第两千零二十八章 接头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信心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崞县张家第六十三章 平安银子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恨其不争的博格日第七百八十二章 散伙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对田家出手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登莱水师遇袭(上一章是1943章)第八百七十四章 东路游击第二千三百三十六章 错把李鬼当李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