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九百六十五章 五省通衢

“不行,他不行。”

李树衡在听到杨远推荐的人选后,立即出声阻拦。

闻言的杨远扭身面朝李树衡说道:“洪亨九地位高可以大明的人放心,更相信咱们是真心与他们的结盟,而且洪亨九与东林党熟识,他去了南京还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人脉,对于与大明结盟有好处,不管从哪方面看,他都是合适的人选。”

“正因为他地位太高才不合适。”李树衡说道,“他一个巡抚去了南京,山东怎么办?虽说曲阜孔家又被咱们收拾了一次,可山东那个地方,还是有不少人暗中对虎字旗不满,山东需要洪亨九这样的强势巡抚坐镇,稳定那里的局面。”

虎字旗对于读书人没有了大明的那种优待。

触碰到了利益的事情,往往都不是那么好平息,变法为什么总是十分困难,因为变法代表着血流成河。

一句官绅一体纳粮,可是杀得人头滚滚,不然又怎么可能顺利的推行下去。

虎字旗依靠着强势的武力打破一个又一个藩篱,可还是有不少读书人思念大明旧朝,这与武力强弱无关,而是人性。

杨远没有和李树衡争,而是目光看向刘恒。

洪亨九到底适不适合派往南京去和谈,只有刘恒能够决定。

刘恒目光从舆图上收了回来,说道:“就让洪亨九去吧,山东的事情可以交给他下面的人盯着,要是只靠一个巡抚才能镇压住山东,那么山东的官员就算不是全部都不合格,也是大部分人都不合格。”

“属下也是怕洪亨九去了南京会出事,他加入咱们以后,得罪了不少明国的官员,尤其是一开始的时候,明国那边的人都以为他死了,后来知道他投靠了咱们,让很多明国的朝廷成了一个笑话。”李树衡解释道。

闻言的刘恒点点头,嘴里说道:“树衡哥你担心的不适合没有道理,但我相信洪承畴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去了南京以后怎么办,而且有着虎字旗给他做靠山,明国那些人不敢乱来,外情局的人也会保护他,遇到危险也会护着他回来。”

“主公都安排好了,属下没什么意见了。”李树衡不再反对。

刘恒道:“这件事就以军政司的名义命他去往南京和谈,同时再给水师那边发一道命令,命水师从松江府的入海口进入内陆,给明国一点震慑。”

“属下去安排。”李树衡领命。

作为军政司副司长,军政司的命令自然不会瞒着他,而且有很多命令更是会经过他的手下发下去。

两道命令从京城分别送了出去。

送往山东的命令要更快一些到达了洪承畴的手中,而送去水师的命令稍稍晚了一些,同时还要调动水师去往松江府,中间需要时间,自然也就更慢一些。

洪承畴接到军政司命令的时候,自己也是吓了一大跳。

没有想到虎字旗突然会与大明和谈,而且出使和谈的人还是他这个大明曾经的叛臣。

不过,命令就是命令,他不得不遵守。

好在命令上并没有要求他立刻前往南京,而是命他等候从京城出发的使臣队伍,等到使臣与他会合后,再一同前往南京。

趁着使臣队伍还未到来的空隙,洪承畴开始安排起山东的各项事宜。

作为从大明投靠过来的降臣,能够越过不少虎字旗老人成为山东巡抚,他自己已经很满意了。

但他也知道,自己能够成为巡抚更多的是机缘巧合,完全是因为虎字旗能够独当一面的高层人员不多,这才令他捡了这个便宜。

不过,他虽然对巡抚的职务很满意,但不代表他一辈子都只做到巡抚这个品级,如果有机会,他还是想要更进一步,做虎字旗更高的官。

山东就是他将来有机会进入中枢的根基,所以他不希望自己去南京的这段日子,导致山东出现什么问题,从而牵连到他未来的官运。

半个多月过去,出使大明的使臣队伍终于来到了济南府。

之所以这么晚才到,并非路上耽搁了半个多月,而是因为需要等一等水师,所以从京城出发时就比较晚,到山东自然也就更晚了。

出使的队伍到了济南,洪承畴需要随出使队伍出发。

临行前他把各项事情叮嘱到山东的州府官员,这才安心的上路。

就算这样,每次经过山东某个州府的时候,他还会重新叮嘱当地的主官几句。

山东本就与江南接壤,而此时的江南还没有被划分成为几个省份,所以江南所占区域还是很大的。

虎字旗出使大明的队伍从徐州进入江南。

与满清的偷偷摸摸从辽东来到南京不同,洪承畴所率的出使队伍从一开始就大摇大摆的招摇过市,完全没有隐藏行踪。

所以一进入徐州地界,立刻被当地官府发现,派了人把洪承畴的队伍截停。

徐州与山东接壤,勉前也算得上是敌国边地。

来到徐州做官的明国官员,大部分都是不得势的官员。

毕竟徐州这么重要的位置,一旦虎字旗大军南下,很大可能会选择对徐州动手,所以明国没有官员乐意来徐州做官。

哪怕一些原本在徐州做官的官员,只要有后台,都会想办法若能够后台把自己安排去其他地方做官,为此多花一些银子都愿意。

因为虎字旗兵事强劲,徐州的官员不敢对洪承畴这一行人如何,反而小心翼翼的招待着,同时派人给南京那边送信。

在南京的回复传回来之前,洪承畴一行人被请到了徐州府城。

在徐州府,洪承畴一行人并没有被限制自由,去什么地方也没有人阻拦,只是出门的时候必须有人跟随。

徐州地处几省通衢,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繁华之地。

在这里来往的行商之多,几乎比得上边地的互市了。

洪承畴来到徐州后,只在驿馆里休息了一天,便带着人出门来到徐州的大街上,开始领略起徐州的风土人情。

(本章完)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第二千三百二十四章 使者的份量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谋划虎字旗第二千一百二十二章 定计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争吵第三百四十五章 魏忠贤退还东珠第六百二十五章 暗怀心思的王心一第二千七百四十七章 盼新朝第二千一百七十七章 大军进城第二千五百八十九章 天家有亏第八百五十四章 杨国柱兵至大同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梁家在行动第九百章 报官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密函第二千六百七十七章 叔侄二个的选择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城门前的偶遇第八百一十四章 威胁巡抚第二千五百三十九章 汉将们的小心思第三千零一章第二千一百零六章 各有算计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伏击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逃命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消息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恼火第二千九百五十六章 史可法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好处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遇代王府长史管家第五百三十二章 巡抚大人的买卖第二千三百四十三章 女人的战争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巡抚和总兵的谋划第八百二十章 退银子第八百七十八章 劝说第二千七百八十章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第七十八章 铁场闹事第二千零二章 活不下去的佃户第六百七十八章 自立之心第七百二十五章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建奴来青城的目的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八百里加急第一百零七章 官军溃败第二千三百九十七章 御奴对策第二千零九十五章 渡河第二百六十七章 养‘肥羊’第四百二十章 草原危机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 阿敏的小心思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对付虎字旗的黑手第二千五百七十五章 莱州的决战第二千九百六十章 说服第二千五百四十二章 外情局的手笔第六百一十五章 桥断了第九百七十四章 劝说第二千七百九十一章 不见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关宁马军第二千七百九十八章 再次逃得一命的范文程第二千四百二十六章 兵驻聊城第七百八十三章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神武卫第四百八十章 大木第一百五十三章 徐大少爷去东山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辽东来人第二千五百四十五章 莽古尔泰退让第二千八百九十章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来合作的大金第五百六十二章 战败第二千七百零五章 派关宁军送死第七百七十七章 被困第二千一百三十九章 担惊受怕的陈县令第二千九百八十四章 官兵上门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拔营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第二千五百一十六章 几个大贝勒的不满第一百七十三章 虎蹲炮能不能打到山坡上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第九百一十五章 刘巡抚的态度转变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第五百八十六章 宗室之死第六百二十章 抓去见官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第六百九十一章 坎坎塔达到板升城第九百八十七章 停战第五百六十五章 弓箭手对火铳手第二千六百四十三章 说服代善第二千六百六十六章 和温体仁商量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虎字旗的支持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充作边军粮饷的税银第二千零九十章 出城费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弓箭手第二千三百三十一章 拼杀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 镇长吴桐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第二千八百五十一章 争吵第七百六十七章第一千零三十章 收拾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进攻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凶悍的夜不收第二千七百三十七章 换岗第二千六百零九章 拦截退兵第二千二百一十四章 孔氏族人上门第二千八百零五章 上门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