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九百七十二章 父与子

“城中不太平?”陈贞慧愣了一下,旋即问道,“是和虎字旗有关?”

南京城一直都没有什么大事发生,要说最近有什么不太平,只有今日虎字旗使臣进城一事。

陈于廷看着自己的儿子,决定透露一点什么,便说道:“朝堂上对与虎字旗议和的事情争论不决,有一些人不希望议和。”

“父亲是说朝堂上会有人对虎字旗的使臣动手,迫使和谈的事情失败!这么做的话,一定会引来虎字旗的报复。”陈贞慧面露惊骇的看着自己的父亲。

父亲的话犹如一柄大锤,砸碎了他原本对朝堂的认知。

他能想到朝堂上会有人不希望与虎字旗和谈,但无论如何没想到居然有人想要对虎字旗的使臣下黑手。

这完全与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相背离。

看着自己长子三观受到冲击的模样,陈于廷轻哼了一声,道:“就算动手也未必一定要由自己亲自动手,大清的那个范文程可还在城内,为了他们大清,他绝不会眼睁睁看着虎字旗与大明和谈成功。”

“父亲您对与虎字旗和谈的事情怎么看?”陈贞慧看着自己的父亲。

听到这话的陈于廷迟疑了一下,才道:“虎字旗是贼寇出身,窃据大明半壁江山,但贼性难改,迟早与大明必有一战。”

“父亲既然猜到虎字旗与大明之间早晚会有一战,为何还要同意让虎字旗的使臣来南京,莫非父亲也支持除去虎字旗的使臣?”陈贞慧问道。

陈于廷摇了摇头,说道:“虎字旗使臣能够到来,是因为朝中有人希望议和,不再与虎字旗开战,为父虽然不喜虎字旗,但也觉得当前不是与他们开战的时机。”

陈贞慧越听越糊涂。

能够听出来自己父亲想要议和,但又不愿意议和,十分的矛盾。

“父亲,对于虎字旗和大清,您觉得大明应该与谁结盟?”陈贞慧问道。

闻言的陈于廷摊开桌上的宣纸,拿起笔在上面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形,然后用手一指宣纸上的圆形,说道:“这三个圈代表着大明,虎字旗,大清,三方势力。”

说着,他在中间的圈里用笔写了一个虎字,同时说道:“中间这个圈就是虎字旗,在其两边的便是大明和大清。”

说完,又分别写了一个明字和清字。

陈贞慧低头看了看宣纸上的三个圈,不解的看向自己的父亲。

“处于远交近攻的策略,大明最好的结盟对象是大清。”陈于廷用笔划了一道线,从下方把代表大明和大清的两个圈给连在了一起。

陈贞慧皱起了眉头,道:“父亲的意思是希望大明可以与大清结盟,要是这样,父亲为何还支持虎字旗使臣来南都?”

“远交近攻是一个很好的对外策略,自古以来历代诸侯王朝都是在这么做。”陈于廷说道,“可这个策略唯独在宋朝最为失败,以至于宋朝不得不偏安一隅,甚至最后亡了国,你可知这是为何?”

这么简单的问题陈贞慧张口便道:“因为宋朝太过弱小,他们需要的是和弱者结盟去对抗强者,而不是与最强者结盟去对付比自己强的弱者。”

“说的对了。”陈于廷说道,“当时的宋朝想着收复燕云之地,选择了与实力最强的金国合作,后一次又想着要灭了金国来洗刷当年带给宋朝的耻辱,又选择了与最强者的蒙古人合作。”

这一次不等问,陈贞慧主动说道:“弱者与强者合作,当强者解决了潜在的威胁,这个弱者就会沦落成为强者下一个要收拾的目标。”

“没错。”陈于廷说道,“现在的大明就是这个弱者,不管与谁合作,最后都只会沦落为强者将会解决的对象。”

陈贞慧眉头紧锁的说道:“父亲您是不是太过忧虑了,大明再怎么说也曾是最强大的那个,怎么会是最弱的那个,就算担心也是别人担心大明吞并了他们。”

大明是一统的王朝。

虽然虎字旗一时兵锋厉害,但大明仕林中许多读书人依然看好大明,就算大明将来不能北上收复失土,仍然有半年江山在手,哪怕像南宋一样,也能有百年的国运。

陈于廷见自己长子对大明如此有信心,忍不住轻哼了一声。

他道:“你久在南都,对北边的事情了解不多,就先说这个大清,大明握有两京十三省的时候,就在辽东接连吃败仗,每年耗费大量的抢粮在辽东,可最后还是让辽东大片土地落入大清的手中,从这一点看,大明在面对大清的时候并不占优势,甚至还有一些弱势。”

“不是说明军在辽东已经止住颓势,很快就能反攻收复失土了,解决掉当时的大金。”陈贞慧眉头紧锁的说道。

闻言的陈于廷讥讽道:“所谓止住颓势,只是倚仗袁元素在守住了宁远,阻止住了当时的金兵到达山海关外,后来袁元素一死,锦州城都丢了一次,后来还是金兵主动退出锦州城,才又让锦州城重新落回明军手中,就这样,还被辽东的一些人包装成了大捷,向朝廷要赏。”

“怎么会这样,这与孩儿听到的大不一样呀!”陈贞慧整个人都惊呆住了。

虽然他不相信自己父亲会在这种事情上骗自己,可实在是与他曾经认为的那样大相径庭。

陈于廷冷笑道:“你所知道的那些东西都是别人修饰完故意散播出来,事实真相有时候连太上皇都不知晓。”

“辽东的明军弄出这么大一个虚假大捷欺瞒朝廷,难道朝中就没有人站出来吗?”陈贞慧一脸无法理解的问道。

陈于廷说道:“这种事情就算朝堂上有人知道,又有谁敢说出来,一旦说出事实真相,太上皇未必会相信,甚至还会认为是有人故意找茬,敢说实话的人首先就会得罪太上皇,其次是得罪辽东的上下官员,和朝堂上与辽东有千丝万缕的那些官员,所以哪怕知道了真相也没人敢说,都在故意瞒着。。”

(本章完)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讨要一个说法第二千七百八十六章 虎字旗骑兵到来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 弃城第三百八十六章 草原之行第二百零一章 马匪盯上虎字旗车队第二千一百九十七章 交给次子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不愿当辎重兵第二百三十章 刑房书吏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辞官第六百二十七章 范永斗找上大同巡按第二千一百九十六章 崔王二家的担心第三千零二十一章 需要炮第六百八十二章 相遇第九百九十五章 送银第七百二十八章 辎重营进入草原第二千一百三十九章 担惊受怕的陈县令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继位大典第二千零二章 活不下去的佃户第二千三百七十八章 异心第一千四百八十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土匪第二千零九十二章 大军到来第二千四百二十五章 大军调往东昌府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老和尚第二千七百七十五章 南都建都第二千九百零一章 豪格坚持去盖州第九百零三章 不欢而散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宣府商会的人第八百七十二章 招安的条件第七百八十一章 巴图退兵第二千六百一十四章 僵持第二千九百六十三章 虎字旗也要结盟第四百三十九章 征饷第二千七百六十六章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 来人第八百一十五章 规劝第七百四十二章 拒绝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大军主帅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交代第一百四十六章 商会理事第二千三百九十七章 御奴对策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叫破行踪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战场第二千零六十一章 洛阳城的变迁第两千零四十七章第二千九百八十四章 官兵上门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 虎字旗的弱点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虎字旗大军出现在蒙古大军营地外第二千九百六十八章 姓江的人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第三百五十章 汪文言第二百三十四章 收买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第一千零六十章 呵斥第二千六百八十七章 皇太极惦记山海关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意见不和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坎坎塔达带回消息第二百四十六章 去往天津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六百零七章 突如其来的骑兵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活命第二千七百九十四章 提前溜了的朴判书第一百七十章 大凉山众匪第二千五百五十五章 傅宗龙想动手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转移草原第一千三百章 上蹿下跳的裴顺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雁门三关第二千八百五十二章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初战胜利第二千五百二十一章 顺天巡抚傅宗龙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红毛夷船队来了第一千九百零五章 掀桌子第六百七十九章 用饭第二千三百二十七章 金州城被围第二千五百三十六章 一意孤行的莽古尔泰第四百四十二章 见首辅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雁门关第六百零二章 练兵第二千六百八十三章 几路大军进犯第九百四十六章 内部的矛盾第二千九百四十六章 杨公公施加的压力第二千四百二十九章 鲁王第二千七百四十章第七百三十一章 张三叉的办法第二千二百零五章 临时任务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第二千八百五十三章 心塞的祖大寿第三百八十一章 威胁第八百三十二章 张怀的为难第二千五百章 想进讲武堂第三百零五章 归程遇神父第六百二十四章 热情的巡抚第二千九百七十三章第三百一十七章 司局级第二千三百五十二章 谋划青城第二千二百五十四章 军报中逃出来第三千零四十四章 朱由检的诏书第二千七百二十四章第一百四十五章 推进商会计划第二千七百九十三章 出城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