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科就是一个文人清流中的活招牌,之前或许还有人以他被囚禁为借口在外面准备搞一下串联。
准备再次向老朱发难,可是自从尹科在刑部大牢里面见过胡图以后。
现在的尹科摇旗呐喊,奔走相告,呼朋唤友一起口诛笔伐,当然是针对胡图的,以及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的。
有了尹科的发声,朝堂上的清流迅速的聚拢在他的麾下。
这让老朱很满意,这还像那么回事。
不枉费老子对你的良苦用心。
“雨浓,你说以尹科一人之力,真的能让清流迅速归心,投入到《洪武大典》的编纂工作中吗?”
“皇上,尹科虽官职不高,不如勋贵元老们,但是他在年轻人中很具有号召力,现在他已经召集了年轻一辈的清流文人们,就连国子监的学子们对他都崇拜有加。
相信他能给皇上扫清大部分的绊脚石。
可是还有一些资历比较高的清流文人,他的影响力就有限了。
臣以为,如果刘伯温刘大人能够出面发声的话,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老朱看了看郑长生,微微的摇了摇头:“雨浓,恐怕你还不知道,刘伯温的身体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恐怕时日真的不多了,太医回来禀告说,那日大朝会之后,回府当即就呕血不止,差点没一命呜呼了。
如果不是太医赶到及时,替他针灸止血,还真难说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郑长生心里五味杂陈,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后,不经意之间这个世界已经悄然的发生了许多变化。
别的不说,就拿刘伯温来说,本来他应该早就离世了的,可是到现在依然健在,也不知道这对于刘伯温是好还是坏。
一个经常被病痛折磨的人,以现在的医疗条件治不好的人,就这么一直的拖着他,无疑这是很残忍的。
“雨浓,随咱去看看刘伯温吧,时间不多了,也就这一两天了。”
老朱说的很伤感,也很痛心。
毕竟君臣一场,相交几十年,就算是个小猫小狗的也有感情了不是?
何况刘伯温可不是小猫小狗,那是大明的大功臣,老朱能有今时今日之地位,离了刘伯温这是不可能的。
刘伯温清流之领袖也,虽然他打心眼里看不上朱元璋这个放牛娃出身的人,但是他能够审时度势,当时的条件下能够得天下,能够结束国内战乱的人,唯有朱元璋一人。
是以,他出山辅助老朱得了天下。
可是尽管这样,作为读书人的领袖,清流中的清流,他依旧是瞧不上老朱以及老朱手下的那些勋贵们。
文人治国,这是几千年来的规矩。
可是老朱治国不拘一格,再加上人才不够用,故而使用了大量的武人从政。
以至于弊案丛生,屡有勋贵坏法之事的发生。
刘伯温很苦恼,是以,在他的带领下,御史台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时有弹劾送交老朱的案头。
为国为民之心,也算是对苍天可表了。
不过随着他的病情反复,最近几年很少出现在朝堂之上了。
自从他卧病在床以后,御史台有点变了味道了。
胡图掌权,原本刘伯温针对不法事的弹劾,变成了有针对性起来。
淮西勋贵,武人群体,都成了他们可以纠弹的对象,而文官队伍中的害群之马,他们反而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了。
而尹科正是刘伯温看到目前的情况后,而刻意培养的一个后起之秀,用来牵制胡图,以免他在御史台一手遮天。
可是很明显,尹科是个刚正不阿的人,但是也是一个很单纯很善良的人,很容易被误导被蛊惑。
这次他就被利用了一把,还差点把小命搭上。
如果不是老朱清楚的知道尹科是刘伯温培养的在御史台里的继承人的话,估计早就硬起手腕剪除之了,还用得着让郑长生出面劝说?
刘伯温和老朱这一对君臣,可以说是相爱相杀的典范了。
明明知道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可是就跟赌气似的除了公事以外没有任何的一句私人交谈。
人真的是很矛盾的一个聚合体。
这就跟两个彼此相爱的人似的,明知道你这样做,对方会生气,可是就赌气,就偏偏要做给对方看。
彼此折磨,永无宁日。
虽然这个比方或许不太妥当,但是大致的就是这个意思。
刘伯温是躺在病榻上见老朱和郑长生的。
他想挣扎着起来跟老朱见礼的,可是老朱拦住了他。
并未让他以君臣之礼相见。
老朱长长的叹口气:“伯温呐!没想到你病得这么重,咱来晚了,咱应该早点过来看你的。”
刘伯温在贴身护卫王大龙的帮扶下,身后垫了一个枕头,在床上坐了起来。
沙哑的喉咙说。:“皇上,老臣恐命不久矣,本想着等身体好些了,再去主持律师台的工作。
可是没想到就这么一病不起,现在的御史台,已经不是老臣当初的初衷那样了。
想必皇上也早已经看到了这一点。
都怪老臣的身体不争气,不然的话,现在的情况绝对不是这个样子。”
老朱很动情地拉着刘伯温的手,哽咽了。
郑长生就站在老朱的身后,老朱的肩膀和后背都在微微的颤抖着。
他知道老朱在极力的忍耐自己内心的悲痛。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朱、刘二人的关系绝对不是表面上所展现出来的。
世人皆知,老朱对刘伯温虽然重用但从来不交心。
可是世人的眼光难道真的对吗?
反正这一刻郑长生是不相信的,两个不交心的人怎会如此的动容?
刘伯温瘦如枯骨的手在轻轻地颤抖着。
这一切都落入郑长生的眼中。
“皇上老臣恐怕完不成您的托付了,我的身体我知道,不过老臣即便是走了,心中也是安慰的。
有雨浓这孩子在陛下身边,老臣真的很开心。”
说的刘伯温把目光转向了郑长生。
“雨浓啊!我和你师方克勤,相交莫逆,也算是你的长辈了。
老夫临别之际,有些话要叮嘱与你。”
郑长生看了一眼老朱,老朱微微的点点头。
“长者教诲,晚辈洗耳恭听!”
郑长生躬身施礼,一副聆听教诲的架势。
刘伯温长长的喘了几口气,才开口:“你天生聪慧,幼年时就已经能够,幼年时就已经能够理解你郑家先人的智慧。
如果不是你老师方克勤事先声明的话,你郑家祖祖早都已经查个三代以上了。
可是自从你老师,方克勤说了你的情况以后,我和陛下就已经派人查了你的底细了。
雨浓,你的所有的展现在陛下面前的,都是最纯真的状态。
以后,你所有的重用都是我跟陛下商谈的。
所以,你所有的都不要多考虑。
孩子,你现在的一切都是我和皇上给你安排的。
wωw●ttκǎ n●C ○
不,还有,你老师方克勤,如果不是他的话,老夫不会把你放在心上。
从你一开始踏入朝堂起,我一直把你凡在心上。
包括你一直以来动作。
从第一次你跟克勤老弟说,你的压水泵的事情,然后,克勤老弟就跟我说了。
是我让克勤老弟,把你推荐给皇上的。
后来你的一系列措施,都是秉持你郑家先人的智慧,我也没说什么。
其实你知道你郑家先人的大智慧和我刘家的智慧,有颇多重合之处。
这也是你一直顺风顺水,一往无前的秉持之一。
皇上或许可以理解,我当年的理论,我当年的报复,都是和皇上说明白的哦。
我的思想理念跟你郑家先人的理念殊途同归。
都是以百姓苍生为己念,都是以天下万民为己任。”
额,靠,郑长生真的想不明白了,刘伯温竟然是和自己的理念是一样的。
难道说是刘伯温也是穿越过去的人吗?
这郑长生想不明白,这或许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按照常理来说是不能可能的,郑长生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刘伯温是和自己是一个时代穿越过来的人。
可是,为什么刘伯温要这么说,而且还是说的言之凿凿的,好像托孤似的,把所有的事情都托付给自己了。
这一点是行不通的地方。、
但是刘伯温可是确确实实的这么说了,这让郑长生心里可是犯了嘀咕的。
郑长生作为一个穿越过来的人,可是刘伯温作为一个当代的人物,你这么跟老子说话,这是不是懂的一些天机啊?
如果说以前,郑长生看野史或者听传说,都说刘伯温是神机妙算,说他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这郑长生还有点相信。
但是你让现在的郑长生来相信这个事情,这明显有点扯淡。
别的不说,这当着群臣,君臣所表现出来的印象,这明显就是两个不同的印象。
所有的朝臣都知道,皇上和御史台的左督御史刘伯温,两人之间是不对付的。
这是个人都能够看得出来。
可是现在看来,这明显就是一个谎言。
如果能够从现在的刘伯温和朱元璋之间看出破绽来的话,那真是见了鬼了。
现在两个人,比一个人都要亲,亲的都是一个人了。
因为现在郑长生在现场,刘伯温和朱元璋都在现场,两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眼帘之中。
这要是在看不出两个人之间有鬼的话,那就真的见鬼了。
人,一个心思,一个表情,你就是有再多的心思再多的想法,那总得在脸上有所表示的。
郑长生记得有一个社会学家的言论说明,任何人之间有三种距离,一个是很平常的社交距离,一个是熟人或者朋友之间的距离,另外一个就是亲密人之间的距离。
怎么说的呢,说是社交距离,在相应的空间内,保持在三米以内的距离;要是朋友的距离就会保持在一个了相对认可的距离,也就是两米之内;可是熟悉的人,或者亲近的人,相信的人,那就没有距离的分界线了。
一米以内,或者更近。
包括后世人,你要是跟人家拍照的话,你下意思的保持跟拍照的对象的距离的话,这说明你跟这个人不亲密或者不熟悉,这是一个正常人得思维模式。
但是你有意无意的话跟拍照对象保持一定的亲密距离的话,这都说明你对这个人有好感,或者你对这个人有亲近感。
因为你不保持一个正常人的正常的亲密接触范围。
如果说以前,郑长生看野史或者听传说,都说刘伯温是神机妙算,说他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这郑长生还有点相信。
但是你让现在的郑长生来相信这个事情,这明显有点扯淡。
因为,现在这个时代没有拍照的这个事情存在。
可是两个人之间,很明显的距离,已经很明显的超过了,两个正常的人所应该保持的距离。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和老朱能够保持距离的人,掰着手指头也能够想明白有几个人。
况且,这是皇上,这是一国之君的名誉。
给你一个请一国之君的机会,可是你没把握住,但是后来你在后悔,那一切都是虚幻的,都是他娘的假的。
就算是你说出来,也得有人信啊。
可是,现在这个机会,郑长生把握的比较好。
你现在老朱是一个人,单独出来的。
跟随的小太监都是自己可以搞定的人,但是郑长生可不敢这么干。
要说,他有点私心的话或许或有,可是真的让他欺君的话,他还真的是没有这个胆量。
你就是现在给他十个,八个胆量,哪怕是一百个胆量,他也不一定敢问这个事情,你现在就是个他鼓足了力气,让他现在忽悠老朱的话,他也是没有这个胆量的。
可是,如果一个人,把所有的君臣父子观念,把所有的阶级分成观念抛弃的话,那一起还真的不好说了。
因为,现在的郑长生,就是这么以为的。
老朱或许看在刘伯温将死的情分上,一切都以刘伯温的话为主,不管他是现在是认真的也好,敷衍的也罢,可是为君者,他做到这个地步了。
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这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