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十)

牛易点头道:“这药材里有一味乌头,若不是我用银针测出,几乎很难发觉,顾员外的病便是因为这乌头没有泡制好所致,乌头在药方中有散寒止痛、回阳救逆、风寒湿邪之功效,若没有去除毒素,却是害人的药。”闻言顾员外大怒,对着身边的管事说道:“去给我查明此事,我绝对饶不了这阴险小人。”

既然找到了病因,对于中毒这种症状,还是牛易的强项,治起病来便顺畅了许多,于是便为顾员外开了一张药方,想必喝上一些时日便会痊愈了。关于张神医为何要对顾员外这样做,后然才得知是张神医受了顾员外的对头银两,利用顾员外的病,让张神医做手脚,不想被牛易抓了正着。

从此牛家医馆生意更好了,昔日的贫穷人家,日子也有了盼头,牛二宝跟周氏整天乐开了花,帮着采买药材,整理切片,后又收了二个学徒帮着称药配药。

不想好日子没过上几天,祸事降临,张神医收买了当地衙门中的典吏,说是牛家医馆没有朝廷行医照书,无法课税,要罚银还要关闭医馆。面对官府的压力,牛家医馆想要生存下去就很难了,行医的文书要有太医院统一颁发。

在这里就要说说古代行医的事,在明朝以前行医不需要资格证明。这是因为习惯法使然。但是自明朝起,国人行医是有“证照”的。如果违规一次,终身不得行医。

明朝以前求医,一般只寻找老中医。医家祖上三代从医的,才会去求治。一般的江湖郎中,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去找他治病。如果郎中因为误用了方子,害死人命,朝廷也会派人来检验。取证的时候,会向本县本乡的名医求证,看医生开出的方子是否有违常理。比如自宋朝开始,会在县里惠民药局设医生,免费给穷人看病外,就是查验一些江湖郎中的药方,是否乱用方子。

到了明朝后,从医的人家是子承父业,世代沿袭的。一个人是不是合格的医生,朝廷有户籍可查。如果违规用药,朝廷可以“不许行医”。可见,古代虽然没现代意义的“行医执照”,但肯定有区别医家与常人身份的证明文件。但凡开设医馆、药局,必须出示相关的文件,而这个文书就要有太医院中的太医署颁发,如果没有,肯定办不成。可能大家听说过御医,也听说过太医,很多人想当然认为二者就是不同的叫法而已。其实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御医就是太医,但太医却不一定是御医。御医是一个有正八品品级在身的太医,而太医却不一定是有品级的,比如食粮医士、冠带医士、支杂职俸医士和支品级俸医士等太医就都是无品级的。太医品级有高于御医的,也有低于御医的。比如院使、院判的品级是要高于御医的,院使是正五品,院判是正六品。再如吏目的品级是要低于御医的,吏目是从九品。御医是有单独看病,处方权的,而太医却不一定有。比如太医院中的医生,他们就是没有单独的看病与处方权的。御医的医术是太医中最为高超的一类人,多数太医是比不上他们的。明朝是一个等级非常森严社会。

《大明律》还明文规定,如果医生开错方起了纠纷,可以找别的医生专家来验证。这就把过去处理医疗纠纷的习惯,正式纳入了法律明文当中。能有更加有效地保证百姓的安全了。

可是像清涧这样的一个西北县城,人口不过几千,最缺的就是药局及医馆,连江湖郎中也很少,行医通常官府是不会管的,除非闹出人命,有人上告时才会上纲上线,这一下就把牛家医馆彻底给打趴下了。

牛易一家不得不关闭医馆,另寻出路,最后牛二宝带着全家来到了米脂开店行医,可是搬家的花费很大,已经把这几个月来牛易行医赚来的银钱全部花费了,无力重新租店铺门面房,连居住的房也租不起,牛易道:“只要全家有一个容身之所,先行脚行医吧。”就是跟算命测字一样,手里拿着一个幡,上面写着“半仙”这种,江湖郎中也是一样,打一个幡,上面写着“手到病除”等字样,可是这行医,收入跟叫花子差不多,很难吃口饱饭,更别说养活全家了。

某日牛易行脚到城门口旁,看到一张斑驳的告示上写道:“延绥区移民平安镇者,赏地十亩,免赋税三年,住房一间,行商者铺面房一间,并给与一切便利... ...”后面的字因风吹日晒已看不清,牛易一想不管是什么,官府的告示不会有假,最说在米脂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只会拖累全家,何不去平安镇碰碰运气,连忙赶回家中跟爹爹牛二宝说了此事,牛二宝一听有这样的好事?此地距平安镇只有几十里路程,到哪里不能安家,只要有房住就好办,当即就同意了牛易的想法,为了保险起见,又特意去问了街上的许多人,打听平安镇的事,目前在米脂城内的许多商家,都在平安镇上设有分号,原因很明白,可以白得一间商铺,地十亩,那怕没什么生意,这些全是不花银子的,何乐不为,就这样一家人次日赶着牛车去往平安镇。

目前在平安镇最忙的就数知事邱骏了,前来平安镇上的人家越来越多,从四面八方涌来,全是拖儿带口的,沿着无定河走向的平安大道两边上,建起了数不清的商铺,连绵十余里,有平安伯府出银建的商铺很独特,简单易用,也有有钱商户自己建的楼角,还有知事府衙门出面的官家住房,一排一排地联房,章子俊称为“排屋”,这些房子结构很简单,砖柱子上架人字梁,每间房隔断是用黄土坯打墙,隔热隔音效果比砖墙要好许多,一排就是三十间连在一起,这也是为了房子的稳定性,加上前有一个小院子,后有一块菜园地。

一排房算下来造价低廉,却也挡不住数量多,最大的成本就是砖瓦及房梁了,这些都可以自产,在造房跟不上需求时,就开出几条路,平整一些梁卯出来挖窑洞,挖窑洞的成本远比造排屋要高,在没有机器帮助下,靠人工挖一个能住人的窑洞,很费时费力不说,也要用到砖瓦,成本不减反增。

所以目前章子俊最大的苦恼就是无米下锅,几万两银子打个水泡,到处需要银子,在这里不像是在庐州,无税可收,每年还要让朝廷救济,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目前投入的都是一些长远项目,缺少短期能赚快钱的项目,那么开设一个食品加工厂,罐头食品厂,铁锅厂,制鞋厂,制包袋厂这些作坊式工厂都是有关民生的需求,就说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炒米糕、各种饼干,红薯干等,因为这些食品保质期很长,也能垫饱肚子,还可以当成军粮。罐头食品厂主要腌制各种蔬菜、腌肉、咸鱼干、干红枣、糖水果品等,用陶瓷瓦罐包装也能当成军粮,反正不容易坏的食品加工,明朝可没有真空包装,也没有防腐剂,只能用腌制的办法来保存食品。还有制包袋作坊也是章子俊想出来的,在古代装什么东西都是用一块布,打个包袱,现在章子俊就用各种布做成各种大小袋子,可系腰上,可背肩上,大一点手可提,最大一点做成双肩包了,还有就是旅行包了,比用藤蓝、木箱要轻便的多。

制鞋厂专门制作羊皮、牛皮鞋子,主要是保暖性好,采用工厂方式制作成本减轻,而且一般人不会去做,能穿一双布鞋已经不错了,所以很有发展前途,要知道在古代这些衣食住行方面,全是自产,能不花钱的坚决不会去买,衣服自家缝,鞋子自家做。所以许多东西做出来不一定能卖的出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朝廷购买,用在军队上,慢慢地渗透到民间。所以罐头作坊小坛子装的全是腌制的果蔬,腌菜,酱菜什么的,这样做不光保质期延长,在明朝这样食盐很贵的社会来说,可当成咸味,可省了买食盐的钱,发展前途巨大。

其实在明朝这些生活相关的东西,只是没人去做出来而已,缺少商品种类,商品匮乏只要做出来,就能卖出去。比如铁锅厂生产出生铁浇注的锅,有多少就能卖多少,高档一点的就有熟铁锅。农具厂生产出来的铁锹,铁扒犁、锄头、各种刀具、榔头、斧子等都是硬通货。

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十)第二百三十八章 抢时间种粮食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庐州后遗症第一百五十三章 京城幺蛾子(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六十八章 两宫尊号之争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罢职离任第三十四章 乡试第六十四章 惠难夫妻第二百零九章 首战走马梁(上)第七十五章 眼界真的很重要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乡村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七十三章 语不惊人誓不休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罢职离任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一百十九章 千疮百孔(六)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风雪投奔第一百三十七章 装做不知道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九)第一百六十八章 笑死人的筵讲(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五)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圣公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缨怒杀焦海熊(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圣公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买人心第四章 土木之变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一百零九章 胜芳城瘟疫(六)第一百六十章 庐江山水竒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争斗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百姓苦逼生活从税开始(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学之争(中)第二十章 改造生活质量(上)第八十章 闭门深谈第一百十九章 千疮百孔(六)第一百六十章 庐江山水竒第一百九十四章 鲁王府的往事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龙之狱第一百零二章 胜芳城械斗(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锦溪镇上的闹剧(下)第四十七章 定亲酒第一百十六章 千疮百孔(三)第二百四十章 交战(上)第九十三章 大生产第六十三章 事情闹大了(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第一百零八章 胜芳城瘟疫(五)第一百零九章 胜芳城瘟疫(六)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陨第七十三章 语不惊人誓不休第一百零九章 胜芳城瘟疫(六)第六十五章 门达弄权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风雪投奔第一百二十八章 见色起意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八)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马寺夜话(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罢官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镇第一百四十二章 争权(一)第五十三章 又是一场腥风血雨(一)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烂十里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场腥风血雨(七)第三十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梦(上)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二百零六章 已无话可说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争权(三)第二百四十章 交战(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缨怒杀焦海熊(上)第五章 两败俱伤第七十七章 观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七十七章 观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见闻第四章 土木之变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烂十里第一百五十三章 京城幺蛾子(下)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第三十四章 乡试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讲(下)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银子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盐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一)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梦(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争权(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七)第二百二十八章 兴医办学堂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饥荒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第一百十一章 岁数大了都喜欢做媒第十六章 诗会百态(四)第六十八章 两宫尊号之争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