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章 东林祸国论(八)
“王爷,我们不认同您的观点”当黄宗羲掷地有声的对张振岳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张振岳很是随意的看了他一眼,却没有说什么。
黄宗羲这个时候无论如何是沉不住气了,毕竟他是东林,见张振岳没有反应,他再次开口道:“王爷,东林上下,多是忠君爱国之士,昔日六君子更是忠君典范,可您现在全要一并推翻,您让天下人如何看,您让天下人如何想?这世间,到底何为忠,何为奸?”
黄宗羲此言一出,原本在写东林祸国论的诸公纷纷停笔,把目光投向稳坐钓鱼台的张振岳。
张振岳没有急着出声,他知道,今天如果不能给出一个强有力的说法,这篇题为东林祸国论的文章是出不来了。可是以他的性格,要如此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东林究竟是怎样祸国,他又不乐意。
于是他走到一张白纸前,从方以智手里接过一只毛笔,开始奋笔疾书。说句题外话,张振岳的字已经练了十几年了,虽然还不能自成一家,却是比当初那个鸡爪字要好得多。
被召入参与起草这篇东林祸国论的方孔炤诸人都围了过来,来看很少写文章的东平王究竟要写什么。
“今日言东林祸国,本意不在东林,而在祸国!在世人看来,所谓祸国者,必是大奸大恶之徒、心存恶念之辈所为。然世间之事若是如此简单,我大明何至于斯!过去我们总是说,有心为恶,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今日思之,此言不可取,或者说,此言可用于治人治学,却不可以用于治国。治国若烹小鲜,火过大、菜就糊。可惜东林诸公、复社诸子对圣人的这句话视而不见,却坚信君子远离庖厨。所以没做过饭的他们在治国的时候就忘记调火了,只知道一个劲的加柴,结果火烧得太旺了,整个大明都被他们烤糊了。
有些时候有些好的传统我们是要遵循的,但是一味遵循传统,就是墨守成规、顽固不化了。今观东林昔日所为,其虽自诩为正人君子,然言行不一却是实情。社稷存亡之际,他们不思维系局面,却一心党同伐异,自称是要众正盈朝;国库空虚之时,他们不思忠君报国,却在秦淮河上一掷千金,还自诩为风流。魏忠贤虽然是个阉人,虽然贪婪自私,却也知道要想办法替朝廷筹措银钱,支撑辽东危局和陕西灾荒。然而所谓众正盈朝呢?结党营私照旧,一心为国却全无。每天忙着打倒所谓的奸邪,每天忙着对做实事的人指手画脚,每天忙着靠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那这样的众正盈朝我们不要,大明不要,就是建奴也不稀罕要。大明需要的是那些有包容的,有担待的政治家,而不是动不动就认为非我一系就是奸佞、拥有莫名其妙道德优越感的伪君子、伪正人;大明需要的是那些敢于在敌人面前展现才华和勇气的男人,而不是那些只会在秦淮河的花船上炫耀自己的出身才学和背景的垃圾。在景山,先帝以大无畏的勇气承担了过往的一切,他是一个真正的勇士,是我大明第一的勇士,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我大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承诺。可是反过来看看东林,他们真的是个个忠君爱国吗?我想有之,我的兄弟史宪之就是其中。但是再想想也不全是,那个觉得水冷的钱谦益不就认贼作父不要祖宗了。这样的人可不光是东林一员,还是东林的领袖,圣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东林领袖都做不到他们自己要求的,那么东林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这样或者那样?”
这可是直击东林的软肋了,钱谦益的事情让他们一度都抬不起头,与之相反的是,被东林攻击为弘光朝第一大奸臣的马士英最终战死在了浙江,这真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好,既然东林祸国,既然东林如此的错误百出,那么他们为什么能影响朝局,或者说他们是怎样做到祸国的?”张振岳继续写道。
“无非是结党,不过这个结党却不仅仅是在朝官员结党,而是官员和士子一起结党,利用大明王朝赋予士这个阶层的特殊权力和地位,他们掌握了天下的清议。而正是因为人言可畏的缘故,久而久之,这天下的大势就被东林掌控了。”
看到这一段,黄宗羲和顾炎武都很惊讶的看向对方,不得不承认,张振岳的观点对东林而言还真的是一针见血。
“掌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掌权的人没有张居正那样一颗一心为公的心,可怕的是掌权的人如黄道周之流那样不思为国尽忠,却是一心在那里指摘他人。人的伟大不应该通过靠贬低他人的方式来实现,可我们很惊讶的发现,这居然就是东林党赖以为生的行为方式。政治是妥协的产物,是所有派系都能从中获得利益,然后大家一起维持局面,共生共存的东西。只有互相制衡才能互相保障,也许圣人能解决问题,但是我没看到有圣人产生的可能。就算真的有圣人,那也是已经死去的人。所以东林党最大的错误,其祸国的根源就在于他们错误的理解了政治,非要搞什么众正盈朝,非要搞什么党同伐异,非要搞你死我活。结果正确的事情不再是怎样帮助大明战胜他的敌人,而是变成了怎样帮助自己掌握大明。其心不纯,其事亦难纯。这就是为什么东林党怎么折腾,我大明都折腾不好的原因所在。”
“引发朝廷党争、激起陕西民变、败坏辽东局面、逼死先帝殉国乃是东林四大原罪,而由此引发建奴入关、导致天下生灵涂炭,东林更是难辞其咎。如此不忠不义不仁不孝的团伙今在黄道周此等无耻伪君子引领下又要再乱我朝纲,是可忍孰不可忍。东林不亡、大明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