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二九四章 治乱兴衰之由

“我华夏一族,三代以降,历代都在向外不停开拓,获取耕地,发展壮大。然则,天下间土地是有数的,不论如何垦荒开拓,都赶不上人口的增加。人口多,需要的土地就多,生产,繁衍,发展,过更好的生活,这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

“当土地承载不了人口负重时,便会爆发叛乱、战争,人死了很多,需要吃饭的少了,那么自然就会安定下来。当然,若是每个人都有土地,自然的演变,从一个朝代立朝到灭亡,估计要很久。”

“但人皆有私,官吏,权贵,士绅,无不用尽手段,攒取土地,实施兼并,人愈多,而土地俞少,士绅权贵,天灾人祸又加速了这一过程。到了王朝末期,往往一场天灾,就让无数人无法生存,这种情况下,不反也反了。”

“当人死的够多,土地够用了,那么便会安定下来,新的朝代开始兴盛起来。遍观历朝历代,无不如此!”

“当人死的够多,土地够用了,便会安定!”

杨涟双眼无神,喃喃自语,简短的话语中,却透着说不出的血腥,这几句话的背后,却涵盖了每一次的治乱交替。这后面,是无数的尸骨啊,是无数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家庭啊。

在场听闻这番话的人,无不面色惨白,豆大的汗珠出现在额头,给他们带来丝丝寒意,一股无比惊悚,让人从内心深处颤栗的寒意,从脚底涌起,爬满他们后背,带来彻骨的冰冷。

几人伸手一摸,竟然发觉后背里衣都湿了。

“如何,还劝朕息事宁人么?”他们惊诧间,皇帝淡漠的话语传来,他们抬头一看,却见陛下正淡然的看着他们。

此时朱由校的身上,已然没有刚才宛如天人的气息,而是变成了平常的样子,看起来正常多了。

好吧,若是朱由校知道了他们心中的想法,定然破口大骂,什么宛如天人,什么正常多了,老子就没变,只是刚才中二热血了一把而已。

既然朱由校不知道,那么这场谈话还能继续

下去。

孙承宗和徐光启两人,都是当世人杰,他们虽然没有想得透彻,但隐约间也从朱由校的这番话中悟出了什么,结合皇帝想要将土地收归国有,均分田地的政策,两人苦苦思索着。

反倒是李汝华,人有些老了,根本没有联想起来,他从刚才王朝兴衰的累累尸骨中醒来,便皱眉问道,“可是陛下,土地不够开拓土地就可,比如迁内地人口入辽东,为何还冒天下之大不韪,土地国有化呢?”

好吧,李汝华人是老了,但问的问题直指要害,既然土地不够,就开拓啊,何必纠缠内陆土地呢。

“王朝新立,土地也是够的。”但朱由校没有正面回答,只是一句户,就让李汝华哑口无言。

是啊,历朝历代建立时,由于经历了战争,人死光了,土地自然够种,于是便有了兴盛,但后来为何土地还会不够呢?一是人口增长,二是土地兼并,最后所有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上,而后一场天灾下来,百姓无法果腹,又要缴纳沉重的赋税,活不下去,就只好造反了。

“既如此,免了农税即可,何必要掘人命根。”李汝华再问,他是不问到底不罢休。

不过,这次回答的不是皇帝,而是孙承宗,他看不过去李汝华的愚钝了,“免税后,土地获利更大,地主士绅会更加拼命聚敛,无地之民只会越来越多,如此多人,朝廷如何安置?”

“去当佃农啊!”李汝华脱口而出,只是刚一说完,他就意识到自己错了,面对皇帝和其他同僚投过来的诧异目光,他讪讪一笑。

щщщ.тt kΛn.℃ O

佃农过的有多悲惨,看看大明天下的佃农的日子就晓得了。免税之后,土地不用交税,地方的地主士绅肯定不择手段的兼并土地啊,而在如今大明天下,经济未转型,手工业还未兴盛发达,土地依然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

这样的情况,哪怕朱由校也无法阻止,免农税,开启的不是盛世,而是一个更加疯狂的时代,当最后土地集中到少数那么一撮人的手中之后,全天下的

农民就成了这些地主的奴隶了。

没错,就是奴隶,不是佃户,不是长工,而是奴隶。面对没有土地,永生永世,子子孙孙都是奴隶的情况,那些老百姓会怎么着?

除了造反外,他们别无选择。

李汝华也是久经政事之人,他如何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如今看来,封建土地所有制真的不适合免税。要交税的时候都疯狂的聚敛,更何况不要交税的时代了。

“不破不立,朕欲均分田地,以天下大乱为代价,带领大明,走出这王朝治乱兴衰之循环,免除天下百姓三百年一次,遭受朝代兴替之苦。”

铿锵的话语,给暖阁中的五人莫名的震撼,他们看着皇帝,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年轻的面孔下面,竟是如此惊人的魄力和雄心。

面对皇帝的滔天大志,李汝华,孙承宗,徐光启,杨涟他们齐齐沉默。

整个殿阁中,陷入了诡异莫名的沉默。朱由校也不急,静静的看着他们,他坚信,徐光启和孙承宗两人绝对能转过弯来的。

不知过了多久,徐光启忽然抬头看向皇帝,只见他眼神若火焰般熊熊燃烧,里面蕴含着一种莫名的期望和晶莹,他嘶哑着声音,开口问道,“敢问陛下,要如何均分天下土地。”

人口是持续增长的,但土地不论怎开拓,都是有限的,再加上土地兼并和天灾人祸,最后都会演变到末世大乱,这是无解的。刚才的沉默,徐光启便是在思索这其中的关系,想想有无其他办法解决,但很可惜,他也想不出来。

而照皇帝的言论来看,他的土地国有化政策,似乎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只是这两者之间的关联,他怎么也想不通。土地国有,均分田地之后,便能天下大治么?怎么想怎么觉得这里面的联系很荒谬。

故而,他便开口问道,若是能解了他的疑惑,他便鼎力支持皇帝改革,均分天下田土。与此同时,孙承宗也目光灼灼的望了过去,显然他也理解不了其中的关联,想要看看皇帝怎么说。

(本章完)

正文_第一九四章 会猎女真14正文_第三二二章 战果4正文_第一二九章 各方反应 1正文_第三八四章 拍卖正文_第四九三章 日本国王正文_第四六四章 大剧院正文_第四十四章 甲胄正文_第二一八章 锻造正文_第二三一章 还要犹豫么正文_四二四章 干嘛不一人一个?正文_第一七二章大动4正文_第二八六章 上元节4正文_第四六四章 大剧院正文_第二六五章 秋闱3正文_第四百二十一章传国玺正文_第四四六章屈服正文_第三一二章 出首正文_第一九三章 会猎女真13正文_第二七五章 军营1正文_第六十七章 长矛落地正文_第二一零章 小朝会正文_第四八九章 高考的影响正文_第一四七章 禁阉令正文_第二六九章 冬至大朝 3正文_第一二八章 不死不休正文_第二一六章 路遇正文_第三七六章许显纯上位正文_第十四章 皇太孙的请求2正文_第二六三章 秋闱1正文_第三四四章 尔是何人,胆敢如此放肆!正文_第一二一章 顾命正文_第三二二章 战果4正文_第四七四章 修书,定儒门正统正文_第二十二章 景阳宫正文_第三一一章 报纸发家正文_第六十章 锦衣卫正文_第九章 天赋异禀正文_第四十一章 振聋发聩正文_第四四四章 两个选择正文_第十章 五岁正文_第三一四章 出关正文_第一七四章大动6正文_第三八九章甘肃将军正文_第二十七章何以固人心正文_第一七零章 大动2正文_第七十章 建制正文_第三零二章 致仕2正文_第四百零一章 传令正文_第二一六章 海军之痛正文_第一五一章 年末正文_第十七章 等待正文_第二二三章 令原住民惊叹的火器设计正文_第四三一章 战友别开枪正文_第四五七章 生产正文_第四七二章 中体西用正文_第二六三章 秋闱1正文_第一八六章 会猎女真6正文_第二零六章 凯旋而归正文_第四一六章 山东震动正文_第三九六章 又一年冬至正文_第三一八章 相逢正文_第一八四章 会猎女真4正文_第三六七章 代价正文_第四零八章又一年正旦朝会正文_第二四七章 后续处理1正文_第四九三章 日本国王正文_第四十八章 委以重任2正文_第八十四章 罚正文_第一六六章 孙元化正文_第三六四章 聚敛土地就是罪恶正文_第二十八章 蝴蝶效应 1正文_第三九九章 陛下且慢,国主姓郑不姓黎正文_第三十一章 对峙正文_第八十八章 盐正文_第二九一章 土地国有正文_第一二三章 图穷正文_第九十四章 万历四十八年 3正文_第三六零章 失望的张国纪正文_第三二零章 战果2正文_第三九九章 陛下且慢,国主姓郑不姓黎正文_第一七三章大动5正文_第二五三章 秀女正文_第三一九章 战果1正文_第八十一章 死战不退!正文_第二五九章 皇太极正文_第四一一章 长兄如父1正文_第二九二章 死谏正文_第二四三章 闹剧般的收场1正文_第四六七章 图书馆、体育馆、研究院,升正文_第二五九章 皇太极正文_第一百零七章 行动正文_第二九七章 各有谋算正文_第二二九章 没事水一贴正文_第三九九章 陛下且慢,国主姓郑不姓黎正文_第一七五章 历史惯性正文_第二二七章 噩耗正文_第八十七章 动工正文_第三零九章 天心即人心正文_第三六二章 归国正文_第一五九章 李捕鱼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