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长城西隘

俺达,我们要不要回避一下?”俺答的弟弟老把都,,对俺达问道。

“图门也是一只觅食的饿鹰。”俺答并不直接回答老都把的话,两道目光仍然只死死的盯着南边,“现在他们东边草原的情形,也比我们这里好不了多少。”

“既然我们已经发现了他们,想来他们很快也会知道我们在这里。”俺达的儿子辛爱,却有些鄙夷的望了望东方,“只是他们也来这里,那是该让他们跟在我们后面,还是让我们跟在他们后面。让他们跟在我们后面,岂不是让他们占了便宜;跟在他们后面,却更是土默特勇士的耻辱。”

“上哪不是打兔子,我把都儿,绝不和他们在一起。”老把都也咕噜咕噜的说着,“前些时候西边的宁夏地震,听说震倒了不少城台,压死了不少明军,去那里也许更好些。”

“他们这回前来,靠着咱们的板升(丰州滩)也太近了吧。”俺答有些疑虑的低下头来,“该不会是想打咱们的主意吧。”

“他们若是敢打咱们的主意,也得先问问我把都儿手里这把刀答不答应。”老把都听俺答说到这里,立时冷哼一声,右手握起弯刀,重重的拍在了胸前。

“黄台吉。”俺答又把目光转向另一个儿子,“你觉得图门这回打的是哪里的主意?”

“回俺答的话。”黄台吉在马上弯了一下腰,“儿子觉得图门这回想的是宣府,在这里聚集,只是为了麻痹明军罢了。”

“嗯,你说的也有些道理。”俺答点了点头,“但有这么一只饿鹰在身边,我们也不得不当心点,宁夏那里路途稍远,且是先去不得。若是他们果真入宣府,我们便入大同。分开走,便也算不得谁跟谁了。”

“是。”身边诸将齐声应道。

此时,宁夏府,蒙古人眼中的兔子们,正聚在一起。

“把秃猛可,就是蒙古人口中的达延汗,倒也是个英雄。”孙朝正给萧墨轩和王崇古详细讲着蒙古人的事儿。

“可惜在他死后,他的孙子俺答便带着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这右翼三万户与蒙古小王子分裂。现今的蒙古小王子,图门,则掌着察哈尔、喀尔喀、乌梁海三部。两方之间也常有攻伐,不过规模都不甚大。”孙朝指着地图说道,“眼下俺答已自称司徒汗,他的汗庭便在板升和云川一带。小王子的汗庭,则向东迁徙到了义州边外一带。”

“照这么说,蒙古人内部倒也并不算太平。”萧墨轩托着下巴,若有所思,“可又听你所讲,鞑靼人全加一起也才六万户,怎生便能搅得我大明边关无一日宁。”

“蒙古人无谓兵民,上马即兵,下马即民,其实便是举国皆兵。”孙朝解释道,“这六万户,便等是六万军户。”

“蒙古人也不是金刚不坏之身,他们要打战,也要死人,难道他们自己就真的一点不怕?”萧墨轩抬头看了孙朝一眼。

“怕,怎么不怕。”孙朝呵呵一笑,“被我军擒住的蒙古俘虏,也是一样磕头求饶。眼下正修着长城的,便就有俘虏在里头,见了鞭子一样吓得满地爬。”

“那他们为什么还打?”萧墨轩又问。

“这……他们那里产粮甚少,也不产瓷器,丝绸,茶叶;农具,针剪这些东西更是奇缺。”孙朝似乎也没对这个问题仔细研究过,“他们若是不入边劫掠,只怕更是过不下去。”

一边的王崇古,原本一直低头在听。见萧墨轩和孙朝说到这里,突然抬起头来,向萧墨轩看了一眼。

“他们那里的马匹,皮毛,药材,不也是我们需要的吗?”萧墨轩有些疑惑的摇了摇头,“为何不大开边贸,互为通市?”

“这就不是末将所能想到的了。”孙朝谦谦的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其实萧大人说的,未必不也是个解决边患的办法。”王崇古忽得接过话来,“可说到为何不大开边贸,在下做过河南的布政使,倒也是知道一二。”

“哦,王大人请说。”萧墨轩立刻对王崇古拱了拱手。

“主要便是两点。其一,蒙古曾经占我中原数十年,幸赖太祖皇帝雄起南方,才光复我汉家江山。可自我大明立朝以后,和蒙古各部仍旧互相攻伐,也从未停息。若是开了边贸,只怕会成了以肉饲狼,养大蒙古各部,倒成了更大的边患。所以这便是朝廷不开边贸的其一。”王崇古喝一口茶,润了润嗓子。

“其二,我大明每年所产粮食,除去百姓所用之外,节余并不甚余的大多还得存着防备

|I食,两边相抵,更是要少。不但是边贸如此,我大明重农抑商,也是因此。”王崇古一口气把话说完。

“原来如此。”到这时候,才算是得到了一个比较详确的回答。

“若按这般说,岂不总也没个尽头。”道。

“当年成祖皇帝在位时,曾五次越长城北伐,追击蒙古残部。此后至宣宗皇帝的数十年间,蒙古不敢南下。”王崇古说起明成祖,也是一脸的尊崇。

“决战境外。”萧墨轩嘴里四个字脱口而出。

“不错,正是萧大人所说的这样。”王崇古听见这四个字,虽然觉得新鲜,但是也觉得就是这么个意思,“可自从成祖皇帝之后,便没了那样大举的北伐,蒙古各部也渐渐养回了元气。至王振乱政,又生土木堡之败,蒙古各部便大轻我朝,于是边患日盛。”

“那仁宗和宣宗两位先皇,为何不继续北伐,却要给蒙古养成气候?”萧墨轩有些好奇。

“越界北伐,几次倒是可以。连连如此,谈何容易。”王崇古苦笑着摇了摇头,“除了要有良将外,军士马匹,辎重粮草,缺一不可。在下适才且已经说过,我大明所产的粮食,固守尚显不足,何谈再对外用兵。况且对外用兵,又少了许多耕种的劳力。”

“看来这粮食,倒果真是个大问题。”,萧墨轩微叹一口气,“若是亩产能增加,不但可商贾行于天下,更可纵兵塞外,固我大明疆域。”

“这些东西,哪里强求得了。”王崇古又苦笑一声,“只说这几年,年年旱灾,水灾的闹个不停,求个风调雨顺已是极难。下官在河南做布政使这几年,年年有地方闹饥荒,也是忙得焦头烂额。百姓没了吃食,便会怪到官府头上。”

“粮食……”萧墨轩口中念念有辞,“那亩产是如何增加的呢?又没有杂交稻。”

“杂交稻?”王崇古疑惑的看着萧墨轩,“那却是什么谷物?”

“哦……新谷种,新谷种。”萧墨轩见一时说漏了嘴,连忙掩盖,“西洋人那里的一种东西。”

“西洋人?”王崇古也钦佩的看了萧墨轩一眼,“萧大人学识果然渊博,在下却是从未听说过。”

“呵呵。”.下头来,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念头,“西洋人,玉米……番薯。”

番薯和马铃薯这些东西,不畏旱涝,且一年可以收成好几次。在无法种植水稻和荞麦的贫瘠土地上也能生长。后代的清朝,正是靠这些东西使人口大量增加,所以到了现代的时候,有人把康熙之后的一百年戏称为“番薯盛世”。

虽然这些东西营养价值并不高,一直吃这些也会导致人的营养不良,“面如菜色”,身体素质大幅下降,影响人的正常智力发育。可如果作为一时的救急尚可,也不失是一种办法。

萧墨轩曾经在裕王府见到过玉米,既然玉米有了,那么番薯和马铃薯应该也已经有了,只是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开来。

“对,对,对。”萧墨轩站起身来,在大厅里连着走了几个来回,口里不住的念着。

大同,右玉林卫,又称定边卫。

巍峨的城墙,倚靠着陡峭的山势,在深秋的天空下,显得有几分苍劲。几只雄鹰,在远处的草场上空不断的盘旋着,寻找着杀机。

守边的将士们都知道,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鞑靼南下的密集期。所以各处岗哨,已是戒备森严。从右玉林卫到大同沿途的夹道墩台上,也都派了士兵把守。

其实所谓的万里长城,也不是全部相连。也有一部分,因为河流,山崖或者其他一些原因,留有些一些隘口。其中在右玉林卫和平虏卫之间,就有这么一个隘口,叫做“杀胡口”(满清时改称杀虎口)。

杀胡口地形险要,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两山之间形成一条3300米的狭长走廊,构成天然关口,苍.十三年,翁万达任宣大总督的时候,采用“窦”的建筑方法,在苍头河上筑了一座长城水门——九龙洞,以扼守杀胡口。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杀胡口仍然是长城防御线上的一个致命的弱点。

眼下俺答领着数万鞑靼铁骑,正是直奔杀胡口而去。

第71章 新鲜东西第47章 花前月下第20章 我想有个家第33章 采菊之隅第21章 大明超市第65章 双犬会第11章 天降祥瑞第16章 治世惟中第51章 食中味第33章 万罪归我第33章 不信第8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8章 学道理第12章 严氏花枪第30章 慵懒之人第41章 袁炜之邀第51章 三日之期第21章 厚礼第56章 风俗?第51章 草原上的粮食第31章 歪诗信笺第49章 御前武第32章 清风明月第33章 谈权论势第41章 难题第7章 败阵第17章 又有喜事第27章 无赖哲学第31章 歪诗信笺第7章 利器第14章 顺风战第29章 三比七第20章 请鱼上钩第16章 脚底抹油第30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第30章 王府凶案第46章 王命旗牌第61章 内阁来的公文第52章 重压之下第29章 寒匕初现第4章 香浴第21章 娘亲的自豪第7章 败阵第35章 诗山恨意第1章 土豆烧牛肉第44章 “珍宝”游戏第40章 好好的第21章 护花春泥第12章 利益团伙第51章 三日之期第23章 争议第30章 慵懒之人第2章 轶事第23章 是福是祸?第5章 以德服人?第13章 阴谋诡计第19章 白板圣旨第30章 夕阳箫鼓第29章 同生共死第23章 也许错了第21章 明枪暗剑第1章 午门献俘第10章 振武军变第7章 压而制之第2章 海关……还真是海关第41章 向南第9章 大礁第13章 国门万里第4章 殿前大法第27章 无赖哲学第27章 以骑战骑第45章 种葫芦?第18章 骄兵第16章 治世惟中第31章 兵者诡道第3章 蕲州来客第20章 请鱼上钩第34章 张居正的心意第32章 建戌金菊第3章 庭舞八佾第23章 争议第26章 旧相识第19章 套兽第38章 辽东军情第13章 反守为攻第1章 午门献俘第3章 南直隶之祸第51章 三日之期第15章 如何才是治本第45章 种葫芦?第36章 金花定第九 卷奉安大典第15章 升平下的风暴第8章 损招第24章 南洋的红毛鬼第41章 向南第15章 我亦取义第22章 天指地使第2章 肤润如玉第46章 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