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侮辱英烈者,罪当斩之

“臣,不支持死刑。”

高肃不支持死刑的意见,是周昶和杨靖没想到的,这也出乎了陈云甫的意料。

毕竟考虑到军方和民间的感情,这种侮辱英烈的行为怎么看都是杀了最痛快。

因为诧异,所以陈云甫说了一句。

“说说看,你不支持死刑的原因。”

高肃遂接话解释道:“在臣说原因之前,臣希望大王和诸位先冷静一下,我们现在在讨论的,不单单是这几个人的生死,而是将来全国成千上万乃至更多人的生死。

另外,我们在酌定补充一条新的刑法条款,制定一条新法律之前,千万不要夹杂主观情感进入,不然的话,法无好法。”

“这几人侮辱英烈的行为,确实伤害到了国家和军民的感情,不过我们应该弄明白,他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行为,是因为什么。”

“是出于质疑还是说受某些阴谋者的暗中指示,打算混乱我国家之思想、离间军民之感情,如是单单因为质疑而口出妄言,其行为,无非就是因为他们自身的认知存在缺陷以及自大所带来的。

浅薄的认知让这些人笃信他们做不到的事,天下人都做不到,故而自大的将自身的失败套在英雄的身上。

那么,这不过是愚蠢的犯罪,而不应视为险恶的犯罪,定死刑,太重了。

若是后者,图谋混乱国家思想、离间军民拥戴之情,那就是罪大恶极的乱国行径,定罪就不应该定侮辱英烈罪,而应该定乱国罪,十恶之一,杀之理所当然。”

高肃侃侃而谈道:“因此,还是要审讯一番的,看看他们的罪行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犯下的,是因为愚蠢还是因为有什么见不得光的阴毒用心。”

陈云甫没有表态,而是看向邵质问道:“岳丈,您主管三法司多年,说说看您的意见呢。”

后者沉吟片刻,看向高肃道。

“高寺卿所言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忘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教育。”

“高寺卿是诗书传家,

自幼熟读历朝律法,入仕以来又一直在大理寺审刑司、都察院等三法司为官,时至今日位列大理寺卿一职。

你看的案件多、学到的知识广,因此才有对这起案件更加深远一层的认知和冷静分析,但常觥啊,老百姓呢?

你能认知到的东西,百姓是认知不到的,他们接受到的教育可远比不上你,因为百姓的认知浅薄,所以才会被这几个狂悖之徒所欺骗,继而也跟着质疑英烈们的事迹是否属实。

所以,如果我们宽宥这群人的大放厥词,将来就会有更多类似的狂徒为了吸引眼球,哗众取宠的公然质疑国家英烈。

任何律法的制定,固然如你所说,不能夹杂主观情感,但我们同样不能忽略客观环境。

若说什么时候,全国的百姓都懂法,都开始反思这条法律的酌定刑是否恰当的时候,才是我们放弃死刑的时候,现在,还是应当整肃视听、正本清源。”

邵质说完这一番话后看向陈云甫:“所以,老夫的意见是,支持死刑。”

“既然诸位都相继表了态,那咱们就干脆把这事在今天理弄清楚,士奇,孤不发表意见,你代表孤说说看你的意见,然后你们五人进行表决。”

杨士奇没想到自己也会有发言的机会,稍有些迟疑的一笑:“大王这临时点将,整的臣措手不及。

没办法,赶鸭子上架,臣就说几句浅薄之见。”

“我不是三法司出身,也从没在三法司为官过,对律法,一窍不通,但是我知道律法是哪一年诞生的。”

“《周礼-秋宫-司寇》是我国成文最早的律法,当年周公旦奉武王姬发之命,制定国家的所有制度,其中也就包括律法。

当时,国家有五种律法。

分别为野刑、军刑、乡刑、官刑、国刑,对应野地之民、军人、六乡之民、官员和国都之民。

在制定律法的时候,周公便已经提出了制定律法和执行律法的核心观点,那就是律法的制定、审问、判刑都要加以情理之心。

没有情理的法律是没有存在必要的。

比如我们发于心,认可人生来在世应该要孝顺父母,因此不孝的行径就是犯罪。

这是我们作为一个人最朴素的感情和认知来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才是法律诞生和存在下去的价值。

脱离了这种感情,那就是禽兽之法。

三千年前周公就已经为律法的成文和制定指明了方向,三千年来,我们这些后人也是如此贯彻遵行的,因此我们的文明才得以延续,才有温度,才迥别于那些忽兴忽亡的异族。

狂悖之人侮辱英烈,我们从感情上深恶痛绝,烈士为了我们国家的强大和存亡付出了生命,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连英烈都去侮辱,那就极大伤害了国家和民族的感情,这条法律该怎么制定,还需要多讨论吗。”

杨士奇话到最后,言辞恳切道:“大王曾说,未来的国家思想会发生快速迭代的剧变,律法就要跟着改,但那是以后的事,我们这一辈人,要做对的事,做合乎于情理之心的事。”

众人无不点头,连高肃都在最后若有所思。

“好了,表决吧。”

陈云甫等杨士奇发表完观点后便说道:“你们五人表决就行了,孤不参与,支持死刑的可以举手了。”

话音一落,周昶和杨靖先后举手, 随后便是杨士奇和邵质。

最后,高肃在深思熟虑后也举起了自己的手。

他没有固执的坚持己见,诚如杨士奇所说,法律从最初诞生的时候,就是基于人最基本朴素的情感认知才制定的。

法律永远不能脱离情理之心,不然的话,法律就失去了温度。

“怪不得周公旦被誉为我华夏文明的奠基者、开创者,他老人家的功绩,绝非孔圣、孟圣等所能媲美的。”

“周公缔造了一个有感情、有温度的华夏民族,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冷静而变的冷血,我们要重视情理之心。”

至此,三法司会议通过了对侮辱英烈罪入刑的律法条款。

侮辱英烈者,斩!

第五百四十章:父王,你退位吧!第一百一十三章:帝心如渊,深不可测第四百三十三章:冰雕第一百八十三章:标哥越来越像老朱了第七十七章:皇帝因何造反?第三百零九章:真实的广东第九十三章:田士恭所求,无非拜入门下第四百九十四章:第一次以权谋私第三百七十一章:万事俱备第四百一十七章:父沾子光第五百一十九章:手铳!第二百零五章:重订《大明律集》第六十六章:齐德说要撤藩第四百六十八章:功盖万古第五百零二章:父子夜话第五十二章:恩如海、威如狱第八十四章:一个右侍郎要投诚第五百二十三章:时代的传承接力第二百九十三章:抖机灵的杨士奇第八十章:老陈配专车了第九章:来自朱元璋的召见第五百二十五章:世间态--农第三百零七章:双赢还是双输第四百二十八章: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四百二十八章: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一十四章:请二位上官好好享受一番第二百二十五章:内阁稳了第五百四十六章:短暂的禹王,永远的大明太师第二百三十章:老大哥的身体让陈云甫吓了一跳第五百二十一章:控制舆论第一百七十八章:想安生都不得第一百三十章:步步杀机第二百五十二章:各自难眠第二十章:他郭桓蹦跶不了多久!第七十六章:北伐之前第二百八十三章:先拿邵子恒开刀四月更新情况和五月更新汇报第二百五十二章:各自难眠第九十四章:下官求个栖身之地第八十四章:一个右侍郎要投诚第六十六章:齐德说要撤藩第四百五十四章:朝廷仁义!第二百二十六章:成国公、上柱国、太子少师、内阁首辅大臣!第六十五章:问安第三百三十九章:解密章(中)第九十二章:客似云来第一百零七章:陈云甫‘自首’第一百七十六章:县太爷的叔祖父第一十一章:蝴蝶效应第九十七章:毫无规矩的蓝玉第二百八十九章:给辽东提提速第四百五十四章:朝廷仁义!第一百六十八章:暴怒如雷的老朱第五十六章:丈母娘给姑爷送丫鬟第四百七十四章:财政第七十六章:北伐之前第四百章:封天大典!第四百零五章:尊重姓自己的选择第三百九十二章:擦屁股上架感言第二百五十六章:陈云甫谈为官理政(上)第一百章:一群愣货第一十六章:回绝第八十二章:仕途之上第一百四十三章:我的名字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二百五十三章:弹劾蓝玉!第三百六十二章:权力的盛宴:九州会!第二百八十二章:能谈,都是好同志第二百六十六章:李成桂篡位只差一步第一百七十章:波云诡谲的政治旋涡第三百八十三章:有困难,找陈云甫第二十四章:明政一十二事第一百六十六章:风雨欲来第四百七十三章:治安第四百五十三章:功劳永远是老大哥的第二百三十八章:完全一边倒的内阁会第四百七十九章:虎毒食子的陈云甫?第五十章:揭开腐败的盖子第二百三十四章:推选第一百七十二章:孩子大了、爹老了。第三百九十七章:渐变的思想第一百六十八章:暴怒如雷的老朱第二十一章:入都察院第四百二十八章: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十四章:陈云甫的新家第四百八十一章:把陈景和调离东莞第二百八十五章:永顺内乱第六十七章:欲谋求大一统必先撤藩第三百九十八章:孔家想要教育第五百二十四章:世间态--士第四十章:历史的大幕缓缓拉开第一百五十八章:政见不合、拔刀相向第一百二十七章:与朱棣的二次相逢第一百八十六章:治大国如烹小鲜第二十七章:朱标要来视察工作第三百一十七章:孤早晚除掉陈云甫第三百九十五章:国恒以弱灭第四十五章:翁俊博‘死’了第二章:姚广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