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史无前例的国家工程

婚礼结束之后,陈云甫单独留下了杨士奇。

留下的原因后者心知肚明。

激动之余还有些紧张。

“一旦德里拿下来,你就要去印度做王了。”

陈云甫说这话的时候,语气有些感慨,还有些不舍。

“你我君臣相识,自洪武二十五年至今,十四年了。”

“臣蒙恩擢为大王秘书,侍驾近前,大王与臣亦君、亦师。”杨士奇垂首作揖,亦是语带忧怅:“臣还是更想留在南京,继续侍奉大王。”

陈云甫无声笑笑,叹息间呼出一口酒气,言语道。

“去吧,过两年孤会去印度看你的,那个地方事关中州五百年基业,除了你,让谁去孤心里都不踏实,你是孤手把手带出来的,只有你,能替孤看好藏州。”

杨士奇长身而起,随后拜下身来顿首说道:“臣,定为大王肝脑涂地,求报大王恩泽之万一。”

“起来,快起来。”陈云甫走过去扶起杨士奇,替后者抻了抻衣摆,含笑道:“孤信,孤最信的就是士奇你了,坐。”

两人重新落座,陈云甫看向杨士奇问道:“和孤说说,去了印度之后,你打算怎么做。”

后者斟酌着,慢声言道:“清丁、重教、抑学、扩产、兴建。”

陈云甫面无表情,只是从鼻音中嗯出一声来。

“继续说。”

“臣去藏州之后,第一件事便是清查丁口,厘丁之计为国之根本,弄清楚印度到底有多少丁口,生活习性如何、生活方式如何,臣才好对症下药的进行施政。

臣为外族,想要在印度稳定住自己的统治,就必须效法如今德里苏丹国的突厥人,倚重印度当地的宗教,利用他们的宗教来控制他们的百姓,实现国家稳定,不给中州、给大王带去麻烦。

圣人王化、开蒙启学不适合印度,所以要抑学,不办任何学堂,只要不让当地的百姓启蒙开学,他们就会一直愚昧下去,一代代,三百年内皆如此。

南印度公司已经到了,

臣会和南印度公司一道,在印度扩大生产,以实现物产丰饶、衣食禀足。

最后便是多修阔道、河渠、港口、城池及神寺,阔道可以让生产之物畅行流转,河渠为水利可灌溉农田,保护粮食,港口用于与中州行商运物,城池可集中管理百姓,而神寺。

印度百姓不能没有神寺,朝廷也不能让印度失去他们的神寺。”

杨士奇侃侃而谈,对答如流。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去印度的职责,更清楚在陈云甫的心中,印度的定位是什么。

同一个根茎上长出两朵花,一朵枯萎了,另一朵就会长得极其鲜艳。

若是并蒂而生,那将都无法艳压群芳。

陈云甫许是有些醉意亦或者累了,一直闭目养神,听到杨士奇的话后也没多回应,反而说起另一件事来。

“工科院那边又搞出了个新东西,是给马车用的专用轨道。”

“马车的车轮在轨道上通行,这样可以大大节省马匹的力气,它便可以拉动比原先载重量超过四到八倍的货物且行进自如。

孤去看了,效果还是不错的,就是造价有些昂贵,用铁铸成的轨道,每一里地,就需要大概六万斤的铁,而眼下一斤铁,十五文。

也就是说,每一里地仅铺设轨道的造价就高达九百两。

南京府做了一份规划,仅南京城内的六条轨道全长就长达一百二十里,需用银十万八千两。

可南京的货物哪里是南京自身生产的,这都是从外省地方运进南京来的,漕运或者陆运,漕运的河道疏浚、陆运的京道扩修这两项工程还好做一些,可要是说铺设一条甚至多条从南京往地方的马车轨道,这笔数字,太大了。

仅用料钱就昂贵到天文数字一般,还有工人的工钱、日后维修的费用。

铺设一条跨府乃至跨省的马车轨道,就意味着朝廷要将驿站沿着轨道来设立,以期保护轨道,防止铁轨被百姓熔断偷盗。

孤没看过预算,但心算了一下,南京离着北京得有三千四百里吧,一里地连料带工大概是一千一百两,三千四百里地,三百七十万两,不现实啊。”

杨士奇一直默默听着,起初是不明白陈云甫说这事的原因,但听到后面逐渐懂了,不过没急着开口,只老实听着陈云甫继续向下说。

“轨道马车,可以让运力翻四倍到八倍,也就意味着可以让运输的效率提高四倍到八倍,这是个什么概念,孤可以让西北的盐价控制在十文钱一斤,可以让云贵的粮价控制在五文钱一斤。

可以让所有穷的地方都富起来,不是他们兜里的钱变多了,而是物价变低了,吃饱穿暖这个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是可以实现的。

士奇,你说这件事和开疆辟土比起来,哪个才是真正的功盖万古?”

杨士奇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若如此,大王之功,倾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加在一起也难以望其项背。”

“孤就快四十了。”

陈云甫一直闭着眼,只是搭在椅子扶手上的手指不停敲动着,显示出陈云甫此刻的心并不如面上那般平静。

“十年前孤和姚广孝说过,孤要创一个大世出来,孤那么年轻,一定可以实现,但一晃十年过去了,孤想想,孤也没立什么了不得的功绩啊。

国家还是这个国家,除了金银多了些还有什么,国土反而比十年前还小了许多,孤说,孤不追求中州国土面积的大小,只在乎中州到底强不强大。

现在,孤看到希望了,看到让所有中州百姓全部富起来的希望,虽然很难实现,但有希望总比没希望的要强。

事在,人为啊。”

杨士奇目光炯炯的看向陈云甫,心里已经完全明白了后者的意思。

你说陈云甫岁数大了之后好大喜功也罢、忧国忧民也好,但这件事,陈云甫要做,还要做成!

覆盖全国的铁轨工程!

这可是比重建一座万里长城加一个大运河还要浩大的工程。

什么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件事做成了,中华民族的史书上,陈云甫这一页最耀眼!

甚至有可能,陈云甫一个人的篇幅将占据整部中华史的半壁江山!

只靠中州,这个工程不可能实现,哪怕再过三十年、五十年也不可能实现。

陈云甫怕自己看不到那一天。

杨士奇站起身,撩袍拜在地上,额头紧紧贴于地面之上,声音洪亮而坚定的说道。

“大王要做的事,一定会做成,臣愿为大王之伟业,肝脑涂地。”

“这可不是几百万、几千万两的小工程,而是几亿乃至几十亿两的花销,需要几千万的民夫劳力,这伟业真能成?”

杨士奇昂起头,一字一顿用最坚定的语气说道。

“事,在,人,为!”

第一百八十五章:全部拿下第三百八十三章:有困难,找陈云甫第五百一十四章:出口转内销第三百七十二章:常茂也要玩连环船第四百二十七章:陷入死地第一百六十二章: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第五百一十九章:手铳!第四百七十四章:财政第一百二十一章:御前升账第一百一十二章:茹太素那叫一个冤第三百九十六章:和往事道别,和未来相拥第二百三十一章:改元诏书第四百一十六章:幼年早慧的于谦第五百零六章:焦头烂额的陈景和第九十二章:客似云来第四百七十九章:虎毒食子的陈云甫?第四百一十六章:幼年早慧的于谦第四百五十三章:功劳永远是老大哥的第二百一十二章:出发前的喜讯第五百三十四章:舆情辩论会第七十六章:北伐之前第五十一章:朱元璋训子第二百一十四章:朱棣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第一十六章:回绝第五十八章:天塌了!第八十四章:一个右侍郎要投诚第五百零五章:上海第三百八十章:渡江之捷第一百二十五章:鸡犬升天第一百九十三章:集中管理、高度自治第三百六十六章:偷得浮生半日闲第三百六十一章:最坚固的利益共同体第四百一十六章:幼年早慧的于谦第四百七十九章:虎毒食子的陈云甫?第三十九章:惊魂一刻第四百五十八章:人事任命的慎重第一百二十章:鹿非鹿、马非马第二百四十四章:欺负人第五百一十八章:查仓第二百九十八章:给老胡谋划的新差事第一百四十二章:捕鱼儿海大捷!第五百章:我要吊死那些商人第四百四十七章:双标第五百二十六章:世间态--工第三百五十七章:你要继承你父亲的大业!第二百九十四章:他们仨肯定有事第一百二十章:鹿非鹿、马非马第一十九章:邵柠第二百八十八章:李成桂到了第二十四章:团建第二十六章:近墨者黑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胜天半子!第四百九十一章:蒲向东要插手铁轨第一百七十四章:每一天都值得期待第五百一十二章:能不能救?第三百五十二章:军事贵族和政治贵族第七十五章:大武场第二百六十四章:反贪局挂牌成立第七十三章:来左春坊吧。第二百七十二章:光与希望,永远都在!第四十六章:大明行刑官胡师傅第四百一十八章:孩子们的权力山头第三百六十八章:原始资本已经萌芽第三百八十二章:战争过后,盛世锦绣第三百六十五章:新的时代,来临了第一百二十四章:春闱放榜第五百三十五章:一月之约第三百六十章:席卷全国的编制改革第三百七十六章:被困入穷境的常升第三章:不似佛家子弟第二百八十六章:彻底玩完第三百八十九章:广州万国商贸会第六章:朱标第三百一十四章:老大哥的身体越来越差了第四百八十五章:广州严重的社会问题第五百四十三章:归家第三百五十五章:努力造船,传播文明第二百三十章:老大哥的身体让陈云甫吓了一跳第九十一章:真是够闲的第二百二十六章:成国公、上柱国、太子少师、内阁首辅大臣!第三十八章:男女大防第三百二十三章:太宗文皇帝第三百六十七章:买办在广州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第二百三十七章:古今贤臣,无有媲云甫者第一百九十六章:二省悉平第一百三十五章:赫赫大明,昭昭其烈第五百三十三章:傲慢与偏见!第二百四十三章:知行合一第一百二十二章:吃烧鹅有害健康第二百八十五章:永顺内乱第一百二十八章:故人第三百四十九章:士归士、绅归绅第四百五十五章:盛世,一定会降临第二百六十六章:李成桂篡位只差一步第三百九十一章:生活中的老陈第一百一十七章:工部只想要钱!第五百三十六章:有求必应陈云甫第八十二章:仕途之上第四百六十六章:黑水保安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