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史无前例的京观

第174章 史无前例的京观

挥军攻入一个国家的都城,并且覆灭了国王、决策者等所有的高层,这无疑是最高级别的战功了。

朱瞻壑虽然不在意,但并不代表别人也不在意。

况且,他自己不需要军功不代表别人也不需要。

平安京被拿下之后,一封战报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到了应天府。

爬山越海,速度竟然只用了十天。

“呼……”

干清宫内,朱棣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看着手中的战报,明明只是一张纸,朱棣却感觉重逾千斤。

他从未想过,自己这个孙子有朝一日在战功上会比肩自己。

自从大明立国以来开始算起,有打过灭国战争吗?

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是没有。

从朱棣登基,永乐一朝开始的时候算起,大明灭掉了鞑靼、彻底统治了兀良哈三卫,这在这个时代都可以算是灭国战争了。

但要是细究起来,这又不算。

无论是鞑靼还是兀良哈三卫,他们其实都是北元分离出来的一部分,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朝人经常称呼鞑靼为鞑靼部的原因了。

但这次不一样。

这次朱瞻壑是真的从倭国登陆,然后一路杀到了平安京,灭掉了一个国家的都城。

虽然现在说灭国还为时尚早,但都城已灭,王室、贵族和武士阶层被屠戮一空,灭国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更何况,倭国平安京被灭,北部的虾夷(北海道)要是知道了这个消息,肯定会南下争夺这一块肥肉。

到时候,倭国灭国的速度会被大大加快。

届时,那就是真正的灭国战争了,比灭掉陈季扩的大越国要更加名副其实。

“唉……”

朱棣轻叹一声,靠在椅背上,手中的纸张滑落在地上。

“户部那边,这个月的白银也顺利到了?”

“回陛下。”纪纲提心吊胆的站在一旁,现在听到朱棣终于开口,可算是松了口气。

“自攻占石见银山以来,每月的白银都会按时抵达,从不会晚,每次都有夏瑄的盖印。”

“嗯……”朱棣微微点头,双眼眯了起来。

“陈谔和黄淮他们……还在诏狱里吗?”

“回陛下,在的。”纪纲的头低得很低。

为人臣子,经常要揣摩皇帝的心思,但有时候,揣摩过多也是一种错。

“嗯,挺好……”

“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别让他们死了……”

“等世子回京……”

……

不知道过了多久,纪纲走出了干清宫,里面发生了什么?那就只有纪纲和朱棣两个人知道了。

——

倭国,平安京。

现在的平安京真的是没眼看,经历了地震的洗礼,再加上被明军如蝗虫过境一般的扫荡过,平安京已经没多少人了。

重建,很简单,但朱瞻壑并不打算重建,而是想让这个作为倭国自古以来不知道多少年的京都直接废掉。

所以,朱瞻壑做起了老本行:筑京观。

这平安京里的人非常多,这也难怪,作为一国都城,人少才是不正常的。

明军一个个的都杀红了眼,只要是倭人,那你就跑不了,最后不管是因为地震而死的还是被明军所杀的,只要是尸骸就都被收集了起来。

然后,朱瞻壑在倭国的王宫,筑了一座京观。

在一国都城,而且还是在王宫里筑京观,朱瞻壑觉得自己应该是历史上首个了。

看着倭国王宫内这座正在渐渐升高的京观,朱瞻壑很满意,但同时却又有一点遗憾。

要是没有那场地震就好了,那样的话这座京观的大小肯定还会大上不少,翻个番应该是没问题的。

可惜的是那场地震之后有不少的倭人都被埋在了地下,浪费了。

“殿下,还要继续加吗?”陈懋的眼珠子通红,一脸兴奋地跑了过来。

因为不是搞建筑,所以朱瞻壑在筑京观的时候通常会让士兵们把底座搞得非常大,这样一来高度会低很多,但会更加的稳固。

而现在,这座最少使用了五十万尸骨的京观,已经有些撑不太住了。

“加啊,为什么不加?”朱瞻壑坐在墙头上,饶有兴趣地看着将士们热火朝天的在筑京观。

“石灰不够?不行就用泥巴,不过底层的你可不能马虎了,别到时候塌了就惹人笑话了。”

“不是,石灰是够的。”陈懋赶忙摆手。

“就是这实在是太多了,刚才末将初步估算了一下,如果全都填进去的话,那怕是这宫殿前的丹墀怕是要被填上大半了。”

“那就填啊!”朱瞻壑直接给陈懋甩了一个白眼。

“咋?你还打算要住进去不成?考虑这么多?”

“嘿嘿……”陈懋挠着头尴尬地笑了起来。

“末将哪儿敢啊,这不是从来没做过这种事儿,而且还是在一国都城的王宫里,所以有些兴奋,也有些……”

“滚滚滚!”朱瞻壑很是不耐烦地甩手赶人。

“听命行事就行了!管那么多干嘛?出了事儿又不用伱担着!”

“是!”陈懋身形一正,然后掉头就跑向了京观的方向。

在一国都城的王宫里筑京观,这事儿怕是除了朱瞻壑之外没人敢想,所以陈懋有迟疑的情绪也是很正常。

再说了,陈懋也不是此战的最高将领,甚至他还是死皮赖脸地要过来的,不然的话他都参与不进来。

在这种情况下,陈懋虽然兴奋至极,但却也没有失了分寸。

要是他敢越过朱瞻壑做决定,那明军将士绝对会第一个不答应。

从征倭开始,朱瞻壑就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人们的认知上限。

从最开始的杀俘,到后来的屠城、筑京观,再到现在,直接在人家王宫里筑京观,朱瞻壑都可以说是大明开天辟地头一遭。

这在儒家文化盛行的中原,尤其是经历过程朱理学的洗礼之后,这是一件很难想象的事情。

想到这里,朱瞻壑抬起头,看向布满阴霾的天空。

“儒家……似乎也是时候该改变一下了……”

叹了口气,朱瞻壑下了城头,朝着城外走去。

经过地震的平安京一片狼藉,就连护城河都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但是,在石块、木头等杂物下,仍旧能看见鲜红色的河水。

在王宫里筑京观!满意不!满意投月票!

(本章完)

第63章 劝解第107章 凭汉王做主!第146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137章 还来这一套?好用啊!(二合一,四第14章 这将会是一场屠杀第408章 兵败如山倒第346章 论狡诈伪善,他远超我爹第386章 怀疑,是最强大的敌人第101章 上架or三江感言第367章 镇,博压也,贵重沉稳第41章 就你特么是本雅失里啊!第59章 班师回朝,万民庆贺第99章 你以为,就藩去的杀神就不是杀神了?第80章 好的!没问题!第239章 侵略?不,是思想解放!第121章 不出来?给你烧成焦土!第472章 子嗣第458章 没有人可以算无遗策第462章 最后的剿杀第432章 为了世子殿下!第334章 郑和第151章 一片狼藉第210章 讨好的人第294章 初次见面,送你个礼物第186章 自己家的未来第488章 蹑景追风第212章 报仇和奴隶贸易第409章 弊端第71章 天子脚下第111章 自己惹的,自己哄吧第247章 公平第204章 改土归流第412章 明者,日月也第315章 意想不到的人第374章 侵略和教化第492章 并不值得庆贺的胜利第428章 必须要规划了第482章 离开前的准备第12章 棋盘上的小厮杀第337章 弃车保帅?不一定好使第222章 安内,攘外第344章 兄弟第346章 论狡诈伪善,他远超我爹第40章 天大的漏第108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第221章 程朱理学的末路第16章 残忍吗?第86章 国,家第77章 老爷子的突然袭击第230章 可止小儿夜啼第37章 第一次遭遇第426章 开春,也开战!第530章 阳谋,又见阳谋!第464章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第317章 第三个人第255章 给老爷子的难题第408章 兵败如山倒第364章 瓮中捉鳖和反捉鳖第366章 从一件大事到另一件大事第126章 郑和的话第457章 足以毁灭欧洲的潘多拉魔盒第276章 唾手可得?第298章 恢复和发展第186章 自己家的未来第480章 给孩子规划第418章 最后的拼搏第48章 习惯成自然?第115章 大明的怒火第90章 平静的接受第137章 还来这一套?好用啊!(二合一,四第508章 蠢蠢欲动第260章 跨越五百年,相似的进程第235章 重压之下的反弹第517章 满城缟素第25章 云波诡谲,以进为退第478章 朱瞻壑的改变第512章 网不一定会破,但鱼一定会死!第219章 土豆计划的后续第167章 顶不住压力就算了,还异想天开?第523章 北上第417章 眼中的未来第15章 猩红色的大幕拉开第157章 归乡之人第130章 拉拢沐家第298章 恢复和发展第312章 贼第69章 止小儿夜啼?第432章 为了世子殿下!第275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第510章 殊途,同归第504章 第503:“惊世骇俗”第21章 走眼了第520章 欲要其灭亡第210章 讨好的人第78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第252章 改变科举的定制第374章 侵略和教化第70章 东南大地震第304章 广宁之变第118章 没有金刚手段,莫行菩萨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