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今时不同往日了

第532章 今时不同往日了

这世上的事情吧,但凡是你逃避的,结果往往都是最差的。

不能说全部,但可以说绝大部分的事情,最好的办法都是及时去解决,如果解决不了的话就要尽力的想办法去弥补损失。

逃避,永远都是最差的选择。

也先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没有办法。

在这种时代,虽然不能说全部的统治者都是损人利己,但可以说绝大部分都是这样的。

在大难临头的时候,绝大部分的统治者都是想着保全根基,避免以后东山再起的时候没有根基。

这次朱凌杀了朱瞻基然后自尽在瓦剌大营的事情意味着什么,也先比谁都清楚,但是他没有办法。

可以想象,之后瓦剌乃至整个大明北方要面对的就是朱瞻壑那堪称是灭绝人性的报复,但他又能怎么办呢?

朱瞻壑的行事风格谁都知道,明摆着就是要干你,但你偏偏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怎么说?说伱冤枉,朱祁镇和朱凌都不是你杀的。

是,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这里面有猫腻,甚至是猜到了朱凌在这里面扮演的其实就是一个死士的角色,为的就是一箭双雕,既除掉朱瞻壑登临皇位的障碍,也给了大明一个出师草原的理由。

但是!

凡事都要讲究一个证据,你没有证据,别说没有办法确定人家就是这么做的,就算是你说出去也没人信不是?

所以,也先就只能跑。

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他活着,那么以后就还有重新再来的机会,但如果连他都死了,瓦剌哪里还有机会?

至于他这一逃,瓦剌要死多少人……那就不是他能考虑的问题了。

不过,也先可能忘了,中原除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之外还有别的老话。

有一句老话是这么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顺天府,皇宫。

在得知朱祁镇死于瓦剌大营的消息之后,孙若微就只有一个感觉:天塌了。

在孙若微截至目前为止的人生中,其实每一次的上升,几乎都充斥着朱祁镇的影子,或者应该说他都是靠着朱祁镇这个儿子才上升的。

最开始,她被送入宫中,成为宣德皇帝的青梅竹马,依靠的是彭城伯夫人。

但那时候,她并没有如同所有人想象的那般成为太孙妃,反倒是成为了太孙嫔。

自此,她的人生似乎就被定了下来,从太孙嫔到太子嫔,最后成为皇帝后宫中的一员,在宫中终老。

但是,还是那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原来的太孙妃胡善祥接连诞下两个孩子,但都是女孩儿,甚至宣德皇帝都已经从太孙熬成了太子,又熬成了皇帝,胡善祥也未能给宣德皇帝生下一个儿子。

然而,她孙若微却一击即中,为宣德皇帝诞下一子。

自此之后,她孙若微的人生中就几乎处处都存在着朱祁镇的影子。

摆脱嫔的身份成为妃,甚至成为皇后,是因为朱祁镇。

成为皇太后,甚至是后来太皇太后薨逝之后她独揽大权,也是因为朱祁镇。

但是现在,朱祁镇死了,她的儿子死了。

权力要没了,身份要没了,甚至未来……

在这个时代有一条可以算作是默认的潜规则: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未嫁从父,她孙若微的父亲早在太皇太后张氏被毒杀的那次就被当做替罪羊了,别说是父亲了,但凡是关系近点儿的亲戚都没了。

出嫁从夫,她孙若微的丈夫是先帝宣德皇帝,十七年前就驾崩了。

到了她这个地步,本应该夫死从子,然而现在,她唯一的儿子,也是唯一的孩子也死了。

在这瞬间,孙若微就想到了自己儿子的死恐怕并非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恐怕是有人在背后操纵。

在这一瞬间,孙若微重新振奋了起来。

的确,她孙若微的人生已经毁了,父亲、丈夫和儿子都没了,她以后的人生没了依靠,等待她的就是在深宫中孤独终老。

但是,她不能让她的敌人如愿以偿。

她的儿子死了,但皇位的继承人又并非只有她儿子一个,朱瞻墉和朱瞻墡没死,他们都是洪熙皇帝的嫡子,虽然不是嫡长子,但是由长及幼,他们也是有继承皇位的资格的。

总之就一句话,亲者痛仇者快,她孙若微已经到了亲者痛这一步了,她不能让她的仇人痛快了。

思及至此,孙若微立刻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将那个本应该属于自己儿子,但却一直被她掌握在手里的,象征着皇帝的印玺给拿了出来,朝着礼部走去。

与此同时,礼部。

在朱瞻壑的帮助下,陈循等人再次重掌顺天府这个权力中心的绝大部分权力,虽然仍旧有一些部门还没有彻底掌控,但那些都不算是重要部门。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部门肯定也会和其他部门一样,被吴王一脉重新掌控。

最重要的是:朱祁镇死了。

朱祁镇的死,尤其是朱祁镇的死因,给了陈循极大地鼓舞,让他瞬间就明白,代表着吴王一脉的天下要到来了。

朱祁镇的死,尤其是死因,但凡是有点儿政治头脑的人都知道这意味了什么,而对于陈循等人来说,这代表着他们无论是人生还是理想的最巅峰即将到来。

以前的他们虽然同样掌控着内阁和六部,并且有皇帝任命的文书,证明着他们职位的合法性,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并不是正统。

人们在谈论起他们的时候,始终还是会就吴王一脉的处境而对他们的职位指指点点。

但是以后就不一样了。

随着这次皇帝……哦不,现在应该称呼先帝了,随着这次先帝的御驾亲征,最起码顺天府的百姓都会明白,当初他们所唾弃的吴王世子给他们带来的是怎样的和平和安逸。

等以后朱瞻壑顺理成章地登临皇位,他们就将会是真正的内阁首辅和六部尚书,不仅不会再有人对他们指指点点,甚至还得对他们恭恭敬敬。

而且,是发自内心的恭敬,而不是迫于他们的权势而被迫低头。

“都准备好了吗?”

作为吏部尚书,陈循的权力可以说是很大的,而且同时作为内阁首辅,需要他经手和处理的事情就不是一加一那么简单的了。

“这边不用管!世子殿下早就吩咐过了!这次的后勤不走户部!香州府那边会全权负责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保障后勤畅通就好了!”

“兵部?派人去找于谦!兵部的事情暂且由他负责!还有!把这封世子殿下的密信交给他!”

平日里还算是清闲的吏部,此刻已经忙疯了,而作为吏部老大的陈循更是忙的脚不沾地。

“陈尚书。”

就在陈循忙的飞起的时候,夏瑄来到了吏部。

“夏尚书?”

按理来说夏瑄是要小陈循一辈儿的,毕竟陈循是和夏瑄的父亲夏原吉同辈的人,但陈循在夏瑄面前却从来都没有任何架子。

一来是因为夏瑄的确是很有实力,不说完全继承了他父亲夏原吉的本事,但也差不太多,甚至在有些地方还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的父亲更优秀。

二来则是因为在公事上,陈循向来都是公事公办,虽然不说完全没有,但极少会掺杂个人情绪。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怕是他也不可能被朱瞻壑重用至今。

“陈尚书,这几天在下一直在清户部的账本,直到刚才,我已经将截止去年为止的账目全都清理出来了,不过……”

夏瑄说着对后面的人招了招手,很快就有人端着一大堆的账本走了进来。

“有很大的问题!”

陈循看了看夏瑄,有点儿头疼。

他早就知道吴王一脉撤出顺天之后,被程朱理学士子所接手的朝廷会出问题,毕竟程朱理学和公羊学的士子虽然是同出儒家,但在思想上不说是天差地别,但也算得上是云泥之别了。

公羊学是很严苛的,再加上当时吴王一脉主政,算是延续了朱瞻壑的个人风格,对贪官污吏可以说是相当严格。

当然了,贪污这种事情不可能完全消失,但相比于永乐朝来说,吴王一脉主政下的大名要好上不少。

而随着公羊学士子在吴王一脉撤离顺天之后也被打压,公羊学的思想也随之被打压,朝政风气就又回到了以前。

所以,陈循早就知道这次重新接掌顺天,尤其是在账目清算这上面会查出很多的问题,但他没想到的是会来的这么快。

“有多严重?”陈循深吸了一口气,做好了心理准备,看向了夏瑄。

“嗯……”夏瑄沉吟,看了看手中的小本子,然后面色严肃的抬起头。

“说十之八九都有些轻了……”

……

陈循一个趔趄。

说实话,他知道事情很严重,大概也猜到了会有多严重,甚至正统皇帝主政下的朝廷官员全都存在贪腐问题他都不意外。

但是,准备是准备,当亲耳听到夏瑄这么说的时候,他还是有些被惊到了。

“咱们的人还得多久才能到?”事情已经发生,唯一的办法就是想法子解决,光是震惊是没用的。

“最少还得一个多月吧。”夏瑄给出了一个期限。

陈循所说的“咱们的人”,其实指的是香州府的人,这次吴王一脉重掌顺天,那就不仅限于顺天了,他们会将整个大明,包括皇位也都掌握在手中。

但是官员的替换却并非是小事,虽然香州府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在培养人才这方面从未间断过,也做出了不少成绩,但这不是小事儿。

官员的替换是需要交接的,而香州府作为吴王一脉,甚至朱瞻壑也常住于香州府,统管的可不只是香州府这一个地方。

包括香州府在内,还有南州府、帖木儿帝国旧土和整个欧洲,这些地方的事情虽然会在当地简单处理,但最终还是会被送到香州府。

这也就代表着,香州府那边的六部其实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各种事情的复杂程度甚至远超顺天府。

而且,就算是香州府的人今天就能到,那也不是能立刻上手的。

就说户部吧,夏瑄可是随着朱瞻壑一起来的,这都已经快两个月了,户部的事情仍旧未能全部掌控,因为这里面实在是太麻烦了。

陈循所掌管的吏部也是一样,因为是掌管天下官员的部门,所以也并不简单,除此之外刑部可能会有很多冤假错案、工部可能会有很多贪墨朝廷款项。

可能也就继续沿用于谦的兵部和眼下事情较少的礼部会比较好处理一些。

“皇太后到!”

就在吏部里面已经忙得起飞的时候,太监那特有的声线响起,让所有人都抬起了头。

“臣等,恭迎皇太后……”

虽然心中充满疑惑,但陈循还是带着人迎接孙若微的到来。

“陈尚书,本宫此次前来是要发一道旨意。”

孙若微走进吏部,看着跪了一地的官员,直接单刀直入地说道。

“敢问皇太后,是太后懿旨吗?”陈循低着头,但声音却是铿锵有力,不被不吭。

仅此一句话,整个吏部就陷入了沉默之中。

旨意,这两个字可是能够延伸出来很多东西的。

比如,皇帝的圣旨是旨意,皇太后的懿旨也是旨意,但同是旨意,意义却天差地别。

如果朱祁镇还活着,并且就在京中,孙若微带着皇帝印玺过来说要发圣旨,那是皇太后辅佐幼主,说难听点儿的话就是垂帘听政。

那样的话估计无人不从,就算是陈循,顶多也是掂量掂量后低头。

毕竟,他只是臣,就算是想要阻止,那也得通过朱瞻壑,他本人是没有那个权力的。

但是现在不同了。

孙若微虽然是皇太后,但朱祁镇这个当朝的皇帝驾崩了,孙若微就没了理由,如果朱祁镇有后那也就罢了,但问题是朱祁镇没有。

按照大明的规矩,后宫不得干政,皇太后就算是皇帝的母亲,照样不行。

也就是说,陈循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询问孙若微是不是要发太后懿旨,但实际上却是在告诉孙若微,今时不同往日了,有些事情你曾经可以肆无忌惮地做,但是现在不行了。

而且,估计孙若微也是受了挫之后才来到吏部的,因为按照流程的话,下旨要找的可不是吏部,而是礼部。

很明显,孙若微应该是先去的礼部,但在朱瞻壑这次进京之后,礼部就被曾经的礼部尚书胡濙给接手了。

胡濙是谁?那可是即将迈入古稀之年的老臣了,而且这次入京,朱瞻壑是尽可能的削掉了无关人等。

也就是说,除了将士和官员,没有什么闲杂人等。

本就是吴王一脉的人,又是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家里人还在香州府,若非要给皇太后这三个字留点儿面子的话,他也就不会给孙若微吃软钉子,将事情推诿到吏部来了。

直到这时,孙若微才发现,如今的她已经不是曾经的她了。

没有了儿子,哪怕是在这顺天府,甚至是在皇宫中,都是寸步难行的。

(本章完)

第156章 推波助澜第480章 给孩子规划第353章 那不勒斯王国的见面礼第374章 侵略和教化第182章 给太子的小建议第226章 以仁得“盛世”第416章 “好圣孙,可保大明三代盛世”第414章 大明之威!第42章 不同的态度第8章 老爷子早就规划好了第99章 你以为,就藩去的杀神就不是杀神了?第319章 你,什么都!不!是!第374章 侵略和教化第23章 双方的小心思第356章 风流债?第313章 河套第319章 你,什么都!不!是!第307章 世间万般人第510章 殊途,同归第179章 公平交易,互不相欠第91章 云波诡谲第213章 白色黄金第518章 你,敢吗?第155章 兴师问罪第244章 围魏救赵?第293章 新帝登基……三把火第490章 背叛者和被背叛者的结局第91章 云波诡谲第22章 动摇了?第525章 烂泥总是扶不上墙第483章 科技的优先级第190章 找茬?不,是收复失地新年写给书友的一封信第482章 离开前的准备第361章 所谓的联合第243章 宗室乱第238章 献囚求功第210章 讨好的人第13章 计划之外的异变第503章 弟弟的婚事第418章 最后的拼搏第298章 恢复和发展第426章 开春,也开战!第355章 需要长大的孩子第515章 自信和自大是两回事第468章 一个人的器量第387章 女人和女人第403章 烟雾弹第506章 风口和猪第347章 朱瞻坦的决定第265章 鸿鹄与燕雀第61章 各方的小动作第480章 给孩子规划第290章 世子殿下的苦心,你们知道吗?第119章 对与错第130章 拉拢沐家第354章 养狗之道第182章 给太子的小建议第7章 靖难第二功臣第79章 试探第435章 想好要怎么死了吗?第191章 分割,包围第253章 奴性第339章 利益的交换第530章 阳谋,又见阳谋!第40章 天大的漏第528章 是谋逆,还是勤王第172章 天时,地利第222章 安内,攘外第69章 止小儿夜啼?第248章 自此,天高任鸟飞第421章 死亡其实才是最大的逃避第355章 需要长大的孩子第350章 兄弟夜谈第129章 一纸诏书第435章 想好要怎么死了吗?第245章 论朱瞻壑造反的可能性第70章 东南大地震第360章 酒 色 财第381章 我们的老大哥第327章 年终大戏第16章 残忍吗?第506章 风口和猪第427章 患难见“真情”第186章 自己家的未来第407章 首战告捷第140章 出兵之前的安排(二合一)第135章 来吧,陈季扩!第505章 被颠覆的认知第413章 此刻尽显!第510章 殊途,同归第263章 花楼第10章 狗血男女第408章 兵败如山倒第282章 自损八百第292章 赵王第188章 汉王改封!第148章 以敌人之血第145章 朝鲜国王,李芳远第116章 怜悯?那是什么鬼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