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回 机器展会

李彦在城南购置的四合院两侧厢房都被打通,朝外的一面墙也被敲开,换成镂空的长形木门,此刻也已经全部打开,走进院中便可以看到里面摆放的各种机器。

经过《华夏商报》不遗余力的宣传,展会开幕这天,很多感兴趣的商人士绅都是前来,要一睹这种种机器的真面目。

还有很多好奇的百姓也在周围观看,虽然他们没有邀请函,愿意花上一分银子十几文钱买票进入的人并不多,却不影响他们聚在周围议论纷纷。

有些精明的小贩则将摊铺摆到了这处平常很冷清的街道,使劲吆嗬起来。

“这就是我们华夏工场制造的卖油翁甲型榨油机,它采用螺旋式连续转动压榨的方法,榨油效率与出油率都是极有保证,”李小为穿着蓝色的棉袍,面对许多满脸好奇的参观者,卖力地介绍新式榨油机的好处。

“其一,是用脚踏式的加力方式,通过转轮和绳带带动榨螺,操作简单、方便,易于用力,简单来说,就是同样数量的力工可以榨出更多的油……”

“其二,可以连续榨油,更有效率、更快捷,也就是说,同样的时间可以榨出更多的油……”

“其三,出油率更高,因为螺旋式可以施加更持续的压力,并且运动的物料会有相对的运动与摩擦,同样的油料可以榨出更多的油……”

“你的意思,只要用了这个卖油翁,同样的油,需要地人力、油料与时间都要少许多。真有这么神奇?”京城最大的粮油商隆兴号的掌柜齐云隆大声问道。

“正是这么神奇,”李小为笑了笑,把手一招,马上有工匠配合他开始往榨油机中加油料:“下面就给大家现场演示卖油翁榨油机的使用,相信各位一定能看出,卖油翁的长处在哪里。”

与最初做出的试验样机不同,最终出现在展会上的这台卖油翁榨油机,结构没有变化,但在局部做出了改进。最大的变化就在于原来的木制榨膛换成了铸铁。

如此一来,不仅更加结实,而且铸造也要比在巨木上钻膛容易得多。

而考虑到使用,全套地卖油翁榨油机包括一台预榨机和一台深榨机,两者结构上并与太大区别,只是预榨机的榨膛变化幅度较大,榨螺螺纹间隔更大,压力大而压榨简单迅。

尽管如此,工序上并未减少的卖油翁榨油机。还是很快展示出自身的特点,在众多行内人士的眼中,自然能够看出这种脚蹬一蹬。就能不停加料,连续压榨油料的好处。

如果说榨油机还只有行内人士才能看懂,才会真正去关注,那么木工机床的冲击力便更为直观,当一块木板在高转动的圆锯面前顺利剖开的时候,甚至很多人都有上去蹬两脚,亲身体验一下地冲动。

鲁班木工车床也经过改进,增加了推进的槽和夹具,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有人围着展出的木工车床赞叹不已:“好。有了这个东西,林某也能过把木匠瘾了。”

“林员外想作什么?陈某愿出高价,”旁边有人哈哈大笑。

李彦站在人群中,听着众人地议论与赞叹,不由会心一笑,虽然说有后世的认识,设计和制造这些机器也并非一帆风顺,能够最终做出来,颇有些成就感。

听到这些衣冠楚楚的士绅也要过把木匠瘾。李彦不禁有些好笑:朱由校也很酷爱木工,难道说这年头流行这个?

明清家具闻名于后世,其源头便是起于明朝,特别是在晚明,最重奢华,许多文人士绅都对精美的家具很沉迷,譬如写了《肉蒲团》的李渔,就在家具设计方面颇有造诣。

当然,这些文人才子、士绅富商通常是收藏、把玩与欣赏。以及有些自己的想法与设计。真正像朱由校一样动手的,还是很少。

李彦突然觉得衣角被人扯了扯。回头一看,顿时吓了一跳,真是说曹操,曹操到,竟然是朱由校来了。“三娃,好多人啊”朱由校脸颊红扑扑地,雀跃地在人群东张西望。

“阿校,你怎么来了?”李彦担忧地将朱由校扯到一边,这里人这么多,万一给认出来可就糟糕了:“骆大哥呢?”

“呵呵,不知道啊”朱由校调皮地眨了眨眼睛,微微扬起小脸说道:“阿校是自己找过来的。”

“呃……”看到朱由校兴奋的模样,李彦也不忍心扫兴,又很担心:“那你注意一下,别给人认出来,玩一会早点回去。”

“嗯”朱由校用力点了点头:“阿校知道,三娃你放心,阿校以前没有出来过,不会有人认识地。”

“哦”李彦无奈地笑了笑,说起来这家伙也挺可怜的,怪不得养上了爱做木工的怪癖。

李彦注意到离着两人不远处站着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一直看着这边,朱由校招了招手:“三娃,他是内官李实,就是他帮着阿校出来的。”

“小的李实,见过李公子,”李实跑到两人身前,弯腰说道。

李彦微微颔,特意多看了两眼,虽然名字上毫无相似之处,不过只要是出现在朱由校身边的太监,都让他感到紧张。

毕竟,在历史上那么多臭名昭著的太监中,“九千岁”魏忠贤也是声名赫赫,无数影视片中都有这位公公的变态形象。

既然朱由校很少出宫,就算出宫也肯定是隐姓埋名,不用担心被人揭穿身份,李彦就领着朱由校参观起不同地机器,一边注意着李实的表现。

有点谨小慎微。小心翼翼地,知道恭维朱由校,李彦看了半天,对这个李实没有太好的印象,可也不知道他是否就是魏忠贤。

草草看了一圈,又带着朱由校到后院疯玩了一会,才趁着天色尚早,将朱由校与李实送回东宫,皇城的警戒。似乎也不是那么地严密。

这倒也并不奇怪,就在几年前,有个砍柴的拿着木棒闯进东宫,打了两个太监,要不是内侍来得及时,说不定连当时的太子朱常洛都给打了,这就是所谓的梃击案,由此可见,皇城的警戒实在是稀松平常。

回到机器厂。了解了一下展会上地情况,榨油机最受欢迎,第一天下来。就订出去十几套,木工车床也有人买了几套,而有八个锭子地手摇式纺车,则乏人问津。

“京城就那么多榨油坊,最多卖个几十套怕也是饱和了,”李彦苦笑着摇了摇头,没想到到头来卖得最好的反而是他之前最不看好地榨油机。

现在想一想,也能明白原因,榨油机地客户是那些榨油坊。对他们来说,花几十两银子购买一台更好的机器,可以从节省的人工、物料中赚回来,他们买得起,也有必要购置。

木工车床与纺车则不同,除了官营的工场,这个时代的木匠多数是个体经营,有些类似后世那种坐在街头,面前摆个牌子。上门掏下水道的,通常是等着有需要打制家具的人家募集做工。

对这些木匠来说,要花几十两银子去购买木工车床,基本不太可能,他们缺乏相应的经济实力。

之所以还能卖出几套木工车床,还是那几个喜欢弄家具的富人,估摸着想弄一套回去,自己过过瘾。

与之相比,纺织在北方本来就不多。人们习惯了使用南方地棉布。便是河间、真定一带有零星的纺织业,那也是以家庭纺织为主。虽然新式纺车的价格相对更便宜些,却也不是这些家庭愿意承担地。

“看来,只能自己来做这木工作坊和纺织厂了,”李彦笑着说道,转头看了看石柱子等人:“你们有什么意见?也说说看”

“欲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是纺车与车床一般高效、易于操作,那么木作坊与纺织厂,便能做得比别人更好,可以一试,”石柱子道。

李小为嘻嘻笑道:“柱子说得对,咱们有这样的好东西在手上,还怕赚不到钱?只不过,除了这些机器,木作坊要做什么?家具吗?还是朝廷的要的车子?”

“朝廷在辽东虽然要军械,包括木轮车,通常会征召工匠而不是采买,”石柱子摇了摇头,对于朝廷的做法,作为《华夏商报》主编撰的他清楚得很。

“士绅富户置办家具,通常是募木匠打制,或者去家具店订制,若是要做家具,咱们还得开个这样的店,”包有才补充说道。

李彦点了点头,这个时代的官府信用一塌糊涂,很容易吃亏,在没有强力后台的情况,李彦也不愿与官府打交道。

只不过除了官方地订单,这个时代似乎缺少规模化的市场,好在就算要在木作坊实行规模化生产,也还需要时间,可以先开一家家具店试试。

“还有纺车,若是咱们能纺出大量的棉纱,这些棉纱要卖给谁?北方织布的可不多,难道要运到江南去?”李小为又提出另外一个问题。

“这倒确实是个问题,”李彦看了李小为一眼,没想到这家伙平常嬉皮笑脸的,关键时刻还真有想法。

这个时代的运输成本挺高,若是从山东运来棉花,纺出棉纱后再运往南方,那纺车的技术优势带来的成本优势便会丧失,并不划算。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将织布一起办了

“这样,如今京城作坊的木工也就十几位,其中一部分全力制造榨油机,留下几位与我一起来做织布机,等做出了织布机,咱们就可以将纺纱、织布都做起来,”李彦道。

虽然说这个开始并不算太顺利。不过十几台榨油机与几套木工车床地售出,还是带来了一笔银子,可以保障作坊进行小规模的扩大,包括招募更多的人手。

李彦坐在案几后面,手上一份最新的《东林报》,与《华夏商报》地折页不同,《东林报》是线装本,虽说是“报”,更像是期刊。它的行周期也是一月一册。

凭借东林院的强大号召力,《东林报》的行量也有几千份,不过眼下已经落在《华夏商报》后面。

李彦手上的这期《东林报》改了名字,改成了“东林学报”,据说其他几个院也都办了所谓地“学报”,譬如《关中学报》、《江右学报》、《徽州学报》。PaoShu⑧.com

李彦很乐于看到这种热闹地景象,只不过手上这份《东林学报》让他有些失望,这根本就是一册学术杂志,几乎与时政无关。

在《东林报》的创刊号上。李彦看到了作为东林院以及《东林报》地“院规”、“报规”,其中有“九损”,有一条便是“或评有司短长、或议乡间曲直、或诉自己不平。浮也”。还有“或谈暧昧不明及琐屑不雅、怪诞不经之事,妄也”,可以说有了这两条,东林院与《东林报》竟然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不得“评有司短长”、“议乡间曲直”、谈怪诞之事。

亏得李彦将东林引为同道,没想到《华夏商报》在做地一些事情,都是东林反对的。

而《东林学报》上的内容,几乎都是一些学术的东西,不能说这些学术没价值,但是与时政的联系并不紧密。甚至比之《华夏文学》也远远不如。

《东林学报》上声称:“自今谈经论道外,凡朝廷之上,郡邑之间是非得失,有闻不谈,有问不答,一味勤修讲学,以期不雍熙,是为今日第一事宜也”。

《东林学报》之上,多是记述东林院讲学的内容。以及在此之间写的文章,往往就四的一章展开,进行探讨,虽说必然会涉及时政,却是以学术道德为主。

“东林谦谦君子,可不似吾辈随性而为,”汪文言对李彦的抱怨不置可否,呵呵笑道。

李彦也笑了笑:“那么,你这个流氓头子。怎么和杨涟他们走到一块去了?”

“若说是性情相投。你信不信?”汪文言笑道。

李彦点了点头:“左大人、杨大人皆刚烈之士,汪兄也算同道中人“抬举了。”汪文言笑着摇了摇头:“汪某一介小吏,比不得左、杨二位,所作所为也不过是求取进身之阶罢了,只不过汪某做事但求无愧于心,有些事不会去做,有些人,也敬而远之,如此而已,哈哈”

李彦对汪文言地了解,除了两人间的接触,就只有汪的过去,是个宋江卢俊义一样地人物。

而在历史上,汪文言被锦衣卫下狱,不屈而死,也为此人留下了一个光辉的注脚。

汪文言今日前来,给李彦提供了今日户部议事的具体情况,虽然结论会出现在奏报上,但内情便不为外人所知,汪文言却能靠着关系打探到,这就不是包有才能做到的事情了。

正月时,辽东经略熊廷弼上疏,言辽东无粮无草,户部没有饷,库存只有两万两银,几千石粮草。

户部议事,决定再此加征辽饷,各省直除畿辅八府与贵州布政司外,均亩征二厘,加上前两次加派,共计每亩九厘,全国每年加征五百余万两,几近于正额。

请饷是熊廷弼的奏疏,加征辽饷是由阅视辽东的户科给事中姚宗文提出,户部议定,内阁大学士方从哲票拟。

李彦微微叹了口气:“据老农说,今年的降水怕是不多,不知道田地的收成如何。”

汪文言笑了笑:“朝廷的官员都觉得加征两厘无足轻重,毕竟一亩地起码也要产个几斗,一钱银子总要有,加征两厘,哪怕是加征了九厘,不到一分,也不算多。”

“他们哪里知道,朝廷加征九厘,到了地方上,层层地耗损加征,贪官胥吏中饱私囊,这个九厘,起码得征个几分,加上田赋的正额,还有地租,呵呵……”

汪文言做过小吏,对下面的那一套作法了如指掌,他叹息着摇了摇头:“太祖、成祖时,也有加征,只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这样的征法,可不是好事情。”

李彦看了汪文言一眼:“左大人、杨大人他们怎么说?”

“没他们说话的份,”汪文言笑道:“杨大人是兵科给事中,管不到户部的事情,左大人是御史,不过也不能参加户部的议事,他倒是提出过屯田策,奈何无银钱投入,地方上又阻力重重。”

李彦点了点头,这件事他亲身经历过,知道其中的艰难,以杨涟他们现在的地位,也确实说不上话:“看这邸报上地意思,三次加征辽饷,似乎只涉及田赋,盐税、商税都不加征么?”

“那个征了也用不上,那是皇上的内库银,”汪文言笑了笑,撇嘴说道。

“用了这么多银子,若是辽东的局势还不能好转……”李彦皱了皱眉头,辽东的展趋势他当然知道,局势不会好转,只会恶化。

“熊廷弼是个猛人,”汪文言以酒当茶,咂了咂嘴:“杀将练兵,整械筑城,虽然说进取无力,坚守有余。”

“只怕,朝廷不能坚持用下去,”李彦摇了摇头,他虽然不清楚历史的细节,可也知道熊廷弼三起三落,最后不得善终的结局。

难道,还要看着历史像原来那样继续?李彦感觉自己心中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哈哈哈,没想到三娃你也是个明白人,汪某也看出来了,像熊廷弼这种人,最易遭人嫉恨,他那先守御的战策,也不符合朝中一些人的想法,不然,也就不会有姚宗文阅视辽东这番做法了,”汪文言大声笑。

“朝中无人支持,又得罪地方地将领,如此下去,汪某敢断定,熊廷弼经略辽东之期,当不过一年。”

“一年?”李彦摇了摇头,一年地时间可以生很多事,但在这个时空里,一年的时间能做地事情其实也很少。

自己能做些什么呢?李彦凝思苦想,对于熊廷弼现在的方略,他也并不认同,毕竟只是防守,每年都要耗费四五百万粮饷的话,实在有些多了。

这就好像是在给大明放血,长此以往,大明便会变得越来越虚弱,直到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守,被动挨打,靡费钱粮,是在等死;打,历史的进程似乎显示出明军的野战能力实在太过孱弱,是去找死。

那要如何?练就一支强兵,造枪造炮?这些徐光启都提出了,也正在努力去做,但进展甚微,只因为没有钱。

唯一的好消息似乎只是,大明还能存在十几年,也就是说,如果他想做些什么的话,还有时间。

第95回 广而告之第257回 举子第25回 家仆第27回 退缩第220回 激荡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88回 水田灌溉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45回 负天下人第168回 广宁溃败第180回 工事专家第206回 计议第69回 路遇老农第112回 制造火器第78回 妙计退婚第198回 简单方式第182回 挫败建奴第72回 不如创业第10回 问 罪第145回 血色战场第89回 办报可行性第221回 表决第257回 举子第49集 针锋相对第252回 风雪夜第27回 退缩第75回 满城飞纸第256回 节后第213回 交锋第120回 再论辽东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12回 小 弟第228回 见驾第198回 简单方式第177回 鏖兵大虫河第67回 轴承计划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37回 力量对比第45回 负天下人第216回 后路第196回 营造舆论第165回 冬季无战事第39章 满城风雨第143回 炮兵初战第34回 徐光启发癫第74回 雕版刻工第105回 兵战游戏第38回 惊天发现第50回 特务头子第41回 献策酿酒第112回 制造火器第177回 鏖兵大虫河第94章 华容道第254回 粮荒第256回 节后第259回 班底第68回 人才路线第22回 银钱第202回 溃兵如潮第204回 一战功成第156回 攻取复州第96回 招商大会序章选择第225回 图穷第223回 皇权第130回 大兴土木第39章 满城风雨第25回 家仆第62回 生产效率第179回 小胜一场第197回 京城形势第34回 徐光启发癫第91回 名动天下第125回 食品问题第191回 两大问题第95回 广而告之第225回 图穷第74回 雕版刻工第27回 退缩第175回 双城战记第228回 见驾第197回 京城形势第154回 两只乌龟第234回 舆论第207回 对策第160回 是非功过第124回 连跳三级第83回 新的征程第82回 谁更霸道第186回 孙承宗阅关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153回 炮打复州第217回 拦街第36回 风雨欲来第180回 工事专家第89回 办报可行性第80回 华夏商报第163回 登莱练兵第226回 匕现第109回 纺织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