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回 轮番大战

原本很简单的比武被李彦弄得热闹无比,徐光启对此虽然有些忧虑,却也同意了他的计划,毕竟这可以解决让他头痛无比的粮饷问题,若是拒绝,指不定真的会闹出哗变。

通州军营辕门的外面,拉起几条醒目的横幅,下面摆着几张方桌,桌子上放了一只大大的捐款箱,只要有人过来,都会有人热情地迎上去,向他说明筹款助饷的缘故。

“这位公子,所有的捐赠都将作为军饷,支持军队击败建奴,扬我大明军威,而您将得到一份荣誉证和徽章,”李小为与其他人一样,引着几位衣着华丽的青年来到捐款箱前。

“只要在这里登记一下,就可以进去观摩,而捐款则是自愿的,您也可以直接进去,如果愿意捐款的话,请在后面注明数额,并将银钱投到这个箱子里,然后领取荣誉证和荣誉徽章。”

能有闲情过来的,多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也有一些国子监的监生或者读人,是否捐赠全凭自愿的说法让他们感到很舒服。

不过现场将捐赠的氛围营造得很热闹,大多数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不管原本的想法如何,都是不自觉地要掏银子,作出捐赠。

虽说都可以进去,捐赠者却能佩戴所谓的荣誉徽章,不管是喜欢指点江山的读人,还是精力过剩的富家子弟,都不愿意在这上面落人话柄。

而且徽章还分等级,分别是铁铸的五角星、新月与旭日,捐赠者都可领到五角星,只有捐赠过一两,才能得到新月徽章,达到十两,才能佩戴旭日。

没什么钱的读人通常是捐个几分几钱银子,佩戴五角星,有钱的富家子弟却不想在这上面落了下风。试想等会在校场见面,看着别人胸前的旭日,自个却是新月,可丢不起这个人。

稍微有些能力的,也要咬咬牙捐到十两,领一枚旭日回去。不仅不用担心丢了面子,还能炫耀一番。

当然也有身家不好,只是想来看看热闹,或者个别出身穷苦,却有心报国的生与百姓,多少也要拿出个几文钱,也没能力攀月比日,毕竟一两银子不是个小数目,十两更是巨额。普通人打肿脸也撑不起胖子样。

前来通州兵营地人说多不多。也就四五百人地样子。没有李彦想象中地人山人海。不过即便如此。也有六七百两地银子入账。

“三娃。这法子还真行。咱也不用担心粮饷了。以后每天操练一回就是了。”几天地相处下来。盛以彰等人与李彦倒是渐渐熟悉起来。

李彦摇了摇头:“这是第一次。效果会好些。以后可就难说了。”不管怎么说。盛某地兵丁算是能吃饱肚子了。”盛以彰感激地拍了拍李彦地肩膀。

陈策也在一旁笑道:“三娃。要不等会让那些兵丁悠着地。可别把你打惨了。呵呵。”

李彦连忙摆手:“不用。一定要来真地。让那些花了钱地看得过瘾。具体怎么做。你们都准备好了?”

“都准备好了。”秦邦屏听到李彦这么说。不仅松了一口气:“也没有什么好准备地。都是平日操练地东西。”

“那就行,”李彦点了点头:“差不多到时辰了,咱们这就去准备一下,将队伍拉出来”

通州大营的校场上,东西两侧临时堆起两座阶梯式的土台,周围圈着彩带,因为来的人并不算很多。故而只有西侧的看台开放。上面站了四五百人。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站在校场上,看着猎猎飞舞的旌旗。免不了会有些兴奋,在看台上喧闹不已。

巩永固站在土台地最高处,张开双臂,看着北面的点将台大声喊道:“哈哈,男儿该当如此,男儿正应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在北面的点将台上,早已是将星云集,坐着少詹事徐光启、兵部职方司郎中王兴邦、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都司佥秦邦屏、游击盛以彰、守备陈策、锦衣卫千户骆养性等人。

“徐大人、王大人,时辰已到,咱们这就开始?”骆思恭作为在座最高武职,由他主持这次比武,自然当仁不让,不过在两位文官面前,骆思恭还是表现得很客气。

徐光启征询地看了王兴邦一眼,见后者微微点头,便道:“那就开始”

校场比武虽然是李彦提出,以他一个小旗地身份,自然逾矩了,最后还是徐光启上,并报兵部。

兵部对此事甚为恼火,王兴邦此前曾反对徐光启的练兵计划,他认为徐光启乃故意滋事,是要驳兵部的面子,甚至因此参了徐光启一本。

对于这些,徐光启只是默默承受,他如今唯一的希望只是安抚各地的兵丁,以免生兵变。

随着三声炮响,看台上立时安静,只听到旌旗被风吹得呼呼作响。

炮声便是号令,很快在校场的南面响起沉闷的脚步声,随着地面的微微颤抖,大队大队的士兵出现在校场南侧地空地上。

这次比武所涉及的几方面,延绥兵、浙兵、石柱土司兵以尚算整齐的方阵行军进入校场。

在李彦看来,这三支军队的行进场面实在有些乱糟糟的,只能说勉强还算齐整,手上拿着的兵器各式各样,连衣甲都不统一,与后世的阅兵式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不过,近万人行进的场面,还是颇为壮观,脚步踏起的尘土被风一吹,四处飘扬,凭空增添了些许肃杀。

等到一队延绥骑兵疾驰进校场,看台上才有人反应过来,出一声欢呼,然后其他人也跟着欢呼起来:“大明必胜”

“大明必胜”

这场景很壮观,也让人忍不住动容,李彦却有些哭笑不得。都已经过去一刻多钟,那些乱糟糟地步兵队列还没有安静下来。

如果说入场的气势遮掩了明军参差不齐的素质,初时还不觉得,等看台上的人从震惊中平复过来,那就有些不妙了。

李彦明白自己得做些什么,不然便要前功尽弃。他把手一挥,领着一队锦衣卫从点将台后面踏上校场。

这队锦衣卫共有五十五人,相当于一个总旗,人员的构成有些复杂,包括二十二个家丁,以及骆思恭手下最得力的三个小旗,每个小旗十兵丁,加上小旗,总计三十三人。

为了将这次校场比武办得吸引人心。原来的计划已经作了修改,原本一方对三方地三场比武,调整为单循环形式。也就是四方相互之间各打一场,一共六场。

这六场比武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本来第一场安排地是浙兵对延绥兵,可是看到他们地队伍还是乱糟糟的,为免坏事,李彦只好提前上阵,并将计划地调整向点将台作了通报。

因此,第一场比武就改作锦衣卫对延绥兵,锦衣卫人数为一个总旗连将带兵五十六人。延绥兵则是一队骑兵,十一骑。

“第一战,步兵对游骑,小规模地步兵与骑兵遭遇战”

看台上隔着不远就站着一位锦衣卫的大汉将军,这本来是值守皇宫的亲兵,如今却成为校场的礼宾,并大声道出场上的情势。

李彦在看台上安排了一些人,他们将会按照事先的准备,向观众进行解说。虽然没有扩音设备,却也能最大程度地煽动起看台上的情绪。

“在辽东,建奴大部分都是骑兵,所以像这样的步骑遭遇战很是常见,与来去如风的骑兵相比,步兵天生处于不利位置,骑兵可以利用度冲击步兵,通常来说,一队骑兵可以轻松冲散五倍以上地步兵。步兵却追不上骑兵。只能被动挨打……”

“用弓箭射他们……”巩永固挥着拳头喊道。

“这是一队步兵,没有弓箭手。”李小为解释了一下:“如果只有步兵,他们要怎么做?”

“拒马,摆拒马阵”巩永固对用兵似乎确实有些研究,大声叫道。

校场上,十一骑延绥骑兵已经排出阵列,每一骑之间相隔十几步,缓缓驱动马匹,压向一百步之外的锦衣卫。

骑兵一旦奔跑起来,哪怕只是远远地观看,哪怕只有十余骑,那股逼人的气势都让看台上地观众悚然色变。

五十余锦衣卫也开始结阵,最前面两排是长枪兵,后面是刀盾兵,锦衣卫作为大内亲兵,并不是为了上战场,他们的兵器配备往往只有一把秀春刀,连盾牌也是临时配备的。

李彦手持长枪站在队列的最前面,看了一眼正在逼近的延绥骑兵,强忍着心中的不安,大声喝道:“按照既定的战术进攻,记住咱们是锦衣卫,皇上的亲兵,咱们的人数是他们地五倍……”

李彦把手一摆,两队家丁迅展开,顶在最前面,将长枪末端顿在地上,用脚踩住,双手朝前握住枪杆,斜斜向上,摆出整齐的拒马阵。

“拒马拒马”巩永固大声喊着,似乎对自己猜中锦衣卫的战策而感到异常兴奋。

距离五十步远,延绥骑兵开始向两侧散开,两翼逐渐突前,形成一个弧矢阵型。

延绥作为大明最精锐的九边之一,算得上是一支强兵,这队骑兵也深谙骑兵之道,面对五十多人的步兵阵列,并没有选择正面冲击,而是呼啸着从方阵的两翼掠过,试图带动对方的阵型转换,抓住空当再行突击。

延绥骑兵的战术很有针对性,李彦手下只有二十长枪兵,无法护住所有的人,通常来说,只能随着骑兵地动向进行调整。

延绥骑兵也有这样的训练项目,通常来说,遭遇到这样的情况,步兵只有尽量收缩阵型,让长枪兵在外围护住阵心,而那个时候。骑兵要冲击就必须付出较大的代价。

通常来说,骑兵并不愿意正面冲击严密的步兵枪阵,因为那样做的话,必然会产生很大的伤亡。

对于骑兵来说,最佳选择就是用游骑扰乱步兵阵列,在步兵枪阵没有形成的时候。趁势冲击。

延绥骑兵严格执行着游骑战术,阵型拉得很散,最前面地四骑已经在距离锦衣卫正后方三十多步地距离上开始掉头,还有七骑则拉在两侧,反而是正面一下子空了出来。

这个时候,锦衣卫似乎只有将原来摆在正面地长枪兵调往侧后,但是以骑兵的度,一旦这样做地话,新的枪阵结成之前。很可能已经被骑兵冲到近前。

轻装地刀盾兵无法对抗高冲击的骑兵,虽然明知道游骑的战术意图,李彦还是带着长枪兵绕向侧翼。打算迎击两侧迂回的骑兵。

锦衣卫完了盛以彰点将台上的盛以彰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又赶紧敛容,瞥了旁边的骆思恭一眼,后者的脸色相当难看。

步兵对骑兵,没有在第一时间结成严密的队列,注定要失败。

延绥骑兵如同一群嗜血的野狼,趁着新地枪阵尚未形成,猛地扑了上去。

骑兵全冲击,就是要让步兵无法结成枪阵。

然而。出乎他们,同样也出乎所有人的料想,运动堪堪到位的长枪兵并没有试图结阵,而是挺枪迎了上去,每个枪兵地后面都跟着两三个刀盾兵。

进攻

这才是李彦真正的打算。

两个枪兵一组,迎向一个骑兵,几乎是不闪不避,两杆长枪一前一后,如出水蛟龙一般探了出去。

这种几乎是单兵对抗。骑兵也不怕步兵,但也有打转马头,从旁边掠过,试图再行寻找机关的,这个时候,延绥骑兵的行动不统一便暴露了出来。

有的骑兵则觉得没有结成枪阵的枪兵并没有什么威胁性,打马迎了上去,试图将步兵冲开。

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枪兵的枪刺得又快又准。瞬间就到了眼前。闪避都做不到,一个骑兵很快被打落马下。

另一个枪兵虽然刺空。并被急奔跑的马匹撞飞出去,却为后面地同伴创造了机会,一杆枪两把刀,那个骑兵也被留了下来。

只一个照面,除了掠过去的六骑,其余五骑都被打落马下,看台上顿时出一阵喝彩。

余下的骑兵兜转马头再想要杀回来,现要面对的长枪更多,无奈只能在外围兜起圈子,再找不到攻击的机会。

对阵到了这个阶段,结果差不多已经明了,骑兵无法进攻,步兵也追不上骑兵,谁胜谁负就要看战场情况。

而按照事前的约定,如果延绥骑兵冲不开步兵阵列,便是锦衣卫赢了这一场。

盛以彰也没有什么不服的,骑兵一比五,如果不能赢的话,那确实是骑兵的失败,这样地情况生在辽东,每次都是大明的步兵被追杀,还从来没有步兵迎上去杀伤骑兵的。

“骆都督,锦衣卫骁勇,延绥兵这场输了,”盛以彰大度地向骆思恭拱了拱手。

“盛游击的骑兵也是精锐啊,”骆思恭投桃报李,也夸赞了延绥兵。

第一场就此结束,锦衣卫赢得胜利,他们敢于以散兵迎战骑兵,表现得异常勇猛,并且刺枪的水准很高,是获胜的关键因素。

虽然只是一场低烈度的小规模步骑兵作战展示,但对看台上的观众来说,依然看得目眩神迷。

疾如风火的骑兵,挺身而出地枪兵,这与纸上看来,耳中听来地战争截然不同。

“第二场是浙兵对川兵,浙兵为平原步兵,川兵为山地步兵,这一次将演练一场大规模的山地攻防战,由五百浙兵,攻打一百川兵所把守地土山……”

“第三场是延绥兵对浙兵,同样是骑兵对步兵,不过这一次规模更大,将由一百延绥骑兵,进攻五百浙江步兵……”

浙江步兵连续出战两场,然而他们面对的却是对山地擅长的石柱土司兵与强大的骑兵,浙兵面对川兵把守的土山一筹莫展。伤亡惨重。

而面对骑兵的冲击,浙兵虽然有两百弓箭手,但是杀伤力有限,依然是挡不住骑兵的冲击,居然生了崩溃,这让坐在点将台上的陈策气得脸色白。

第四场是由锦衣卫步兵对阵石柱土司地山地步兵。前面是川兵主守,而这一次则由他们进攻,锦衣卫主守。

虽然用的是去了枪头的木枪与木刀,在前三战中,不可避免造成了一些损伤,这对所有的兵丁来说,都是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毕竟在未上战场之前,他们从来没有像这样真抓实干地打过。

李彦对受伤的人进行了调换。依然是一个总旗五十六人出战,就地立阵防守,面对一百川兵地进攻。

这一次。由锦衣卫刀盾兵在前,长枪兵在后,在平地上结成圆阵,川兵也没有选择重点突破,而是很简单地四面攻击。

虽然家丁的长枪刺击威胁很大,但是他们要守住的面积相对打了些,枪阵不是很密集,加上锦衣卫防守训练的不足,很快被川兵冲开一道口子。整个阵型崩散以后,防守宣告失败,石柱土司兵赢得了第四场的胜利。

第五场则是石柱土司兵防守土坡,延绥骑兵进攻,双方的兵力对比是三比一,一百骑兵进攻土坡上的三百土司兵。

土坡虽然能够阻碍骑兵的冲击,土司兵弓箭手也很厉害,但是他们没有阵列,也没有长枪兵。等骑兵在损失三十余骑,冲上土坡以后,即便以土司兵的强悍,也在骑兵面前被大量杀伤,最终只是惨胜。

土司兵之所以能赢得第五场地胜利,土坡显然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最后一场只是两支平地步兵之间的较量,五十六锦衣卫对五十六浙兵,一比一地正面对抗。

陈策觉得浙兵这一场能赢,也一定要赢。不然他就是连输三场。把脸丢尽。

陈策觉得锦衣卫和川兵都是没有战术,乱打一通。第一场锦衣卫乱打一气居然吓跑了延绥骑兵,完全是侥幸,如果骑兵再多一点,这种步兵打骑兵肯定会死得很惨。

第四场则是两支没有战术的队伍乱打一通,遇上更勇猛的川兵,锦衣卫很快就崩溃了。

最后一战是人数相等,自由攻防,陈策觉得兵器配备更加周全的浙兵对上只有长枪与秀春刀的锦衣卫,肯定能赢。

不过结果出乎陈策意料,李彦带领的锦衣卫将长枪兵放在最前面,上来就是进攻,而且表现得极其勇猛,几乎只是一个冲锋,就将同等数量的浙兵打散,赢得了第六战的胜利。

最终结果,石柱土司兵三战皆胜,得九分名列第一,锦衣卫两胜一负得六分列第二,延绥兵一胜两负得三分列第三,陈策的浙兵终于是一场未胜,排在最后。

石柱土司兵、延绥兵、浙兵地排名并不令人意外,石柱土司兵本来就是最强,而且他们的三场战斗要么占着地利,要么占着人多,加上自身的实力,赢得胜利并不让人意外。

延绥兵三场派出的都是骑兵,自然胜面较大,令人意外地是第一场的小规模步骑冲突竟然没赢,因为规则的关系被判负。

这次比武最大的意外就是锦衣卫,作为皇帝亲兵,锦衣卫毕竟不用上战场,所以训练的内容也不同,如果论及单兵素质,锦衣卫或许强些,但谁也没有料到,在以战场为标杆的模拟演练中,锦衣卫也能赢得两场胜利,特别是还赢得了一场步骑对抗。加上锦衣卫地特殊身份,这场比武的最大赢家不是全胜的石柱土司兵,反而是输了一场,却赢了两场的锦衣卫。

借着这个胜利,骆思恭在第二天就上疏,请求充实锦衣卫,并进行练兵。

对于徐光启来说,这次比武帮他解决了迫在眉睫地粮饷问题,他还现李彦竟然会练兵,希望李彦能成为他的幕僚,帮他练兵。

而在另外一边,骆思恭始终认为参加比武的兵丁都是骆养性的手下,而在校场上,李彦也没有表现出多少指挥才能,并没有太在意。

“三娃你不妨捐个监生,”知道李彦想法的汪文言建议道,他本人也捐了个国子监监生的身份,有了这个身份便相当于举人,可以直接参加会试,或者担任一些低级地官吏。

第108章 布商大战第129回 东林非党第213回 交锋第128回 大办工厂第106回 轮番大战第47回 拜访徐光启第233回 宪政第210回 针对第94章 华容道第27回 退缩第113回 兵战游戏第236回 整编第54回 三日制锁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113回 兵战游戏第166回 辽东军情第5回 单挑第80回 华夏商报第125回 食品问题第255回 屠刀第79回 酒楼遭遇第125回 食品问题第176回 铜墙铁壁第257回 举子第71回 皇孙来访第24回 休妻索娉第99回 京城发展第149回 敌退我进第2402回 格物院第66回 效率第一第104回 欲练兵第213回 交锋第211回 进城第95回 广而告之第130回 大兴土木第225回 图穷第59回 宝锁问世第175回 双城战记第176回 铜墙铁壁第206回 计议第166回 辽东军情第106回 轮番大战第194回 三剑齐发第180回 工事专家第30回 农事第6回 后 台第78回 妙计退婚第51回 当堂论辩第90章 报纸发行第20回 助阳第197回 京城形势第117回 杀伤策第105回 兵战游戏第74回 雕版刻工第57回 测量工具第6回 后 台第215回 职守第60回 分工合作第117回 杀伤策第145回 血色战场第56回 精密制造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54回 三日制锁第219回 弄权第55回 锁匠徒刑第161回 开辟财源第236回 整编第84回 风力水车第39章 满城风雨第238回 工商第51回 当堂论辩第139回 金州防线第8回 黄 韭第244回 水利第93回 天津东林第259回 班底第20回 助阳第176回 铜墙铁壁第9回 炒 蛋第231回 立宪第168回 广宁溃败第254回 粮荒第22回 银钱第223回 皇权第177回 鏖兵大虫河第66回 木工作坊第158回 海上贸易第229回 放权第247回 对手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79回 酒楼遭遇第51回 当堂论辩第55回 弹簧弹子锁第151回 扩军备战第148回 战守之策第211回 进城第8回 黄 韭第128回 大办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