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回 再论辽东

天厨在彦熙楼旁边盘下一处店面,专门经营天厨系列小吃,开始主要向那些在彦熙楼下棋玩兵战的人推销。

原本彦熙楼销售的糕点就很受欢迎,香脆的薯片、薯条还有爆米花,与口味截然不同,与糕点,甚至是炸酥、糖果相比,炸薯和爆米花更适合作为零食,很快得到一些人的青睐和喜欢,除了堂吃,渐渐有人也要买些带回去。

天厨在现炸的同时,也试着做一些适合外带的,最简单的是用油纸包裹,让顾客回去后尽早食用。

还有一种用油纸包裹以后,再用木盒盛放好,里面覆满棉花,不容易透气,可以保存十天左右,还是香脆依旧。

爆米花也一样提供这两种不同的包装,不过包装要大上很多,木盒包装的薯片价格要高出许多,虽然这种薄板的加工可以用木工车床,但无论物料还是所需的人工,这样的木盒成本还是不菲。

“木盒的花费,甚至并不比里面薯片少多少,”李睿开始负责天厨,他向李彦提议:“是不是可以考虑回收?自从《华夏商报》发了广告,薯片与爆米花卖得越来越好,虽然多数是买简单包装的,可也有些周围府县的,来去不方便,木盒包装也卖了不少,再这样下去,买的人越来越少,木作坊做木盒也是来不及。”

李彦点了点头,他也不想将大量的人力浪费在制造木盒这种小玩意上面:“这个办法好,你拿个具体的操作方案,我看看,如果可以就开始操办。”

“我在想,是不是将薯片和爆米花的技术公开出去,”李彦看了看李睿:“你觉得如何?”

“这怎么行?”李睿急得站了起来,脸色涨得通红,盯着李彦急声说道:“少爷,我知道您不在乎赚多少钱。一心想着将番薯、玉米推广,可是若真的公开这些,那些原来购买薯片、爆米花的,便多会在自己家里做了。”

“别急,我这不是正和你商量?”李彦连忙摆手示意李睿做下来:“总还是有人买的吧,你看街头的糕饼点也有一些。”

“那些糕饼店一天能做多少?天厨又能做多少?”李睿红着脸。有些赌气地坐回到椅子上:“反正,您这么做,是要毁了天厨。”

“这样啊!”李彦不禁犹豫起来。他之所以想要公开方法。就是要推动番薯、玉米地消费。不过李睿说得也对。方法一旦公开。天厨便会大受影响。刚刚起了个头地食品加工业也会夭折。

“我也不同意将方法公开。”作为天厨地另外一个股东。夏熙在李彦征求他地意见时。也表示了反对。

“当然。这个方法是你发明地。最终还是你说了算。”夏熙看着李彦。诚恳地说道:“但是。我觉得你这样做并非最佳地选择。”

“你所担心地。无非是番薯和玉米价格地过度下跌。会影响明年地种植和推广。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与去年相比。即便是你能稳住现在地价格。也是回落了七八成。根本于事无补。”夏熙说着喝了一口茶。缓了缓气。

李彦点了点头:“一开始将价格炒得很高。现在掉得厉害。当初根本就没想后果。我就担心这样会伤害到以后地推广。”

“是。所以你想让大家知道。番薯和玉米还是有用地。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到底是谁在种植番薯?”

夏熙看了一眼旁边的李睿,后者神情有些兴奋:“是佃农,种植土地的大部分是佃农,种植番薯和玉米的也是。”

李睿似乎看到说服李彦的希望,连忙道:“虽然去年由于种子的价格、种植技术等原因,多是一些地主出面购买种植,学习种植技术。但他们还是要通过组织佃农种植。”

“虽然说番薯和玉米地价格曾经很高。可佃农对此依然充满疑虑,毕竟是他们不熟悉的东西。所以为了种植番薯和玉米,很多地主都是下了大力气,他们不遗余力地告诉佃户番薯和玉米的好处,并协商用番薯和玉米交纳地租,甚至下调了地租地比例,普遍降到了一半左右。”

“可是这样依旧不行,”李睿脸上浮起了笑容:“因为佃农不仅要交租,还要交税,即便他们可以不问产量,只用将田里的收获拿出一半作为地租就行,可官府的税不行,那是要缴纳粮食,或者计粮征银的,所以这些地主又保证,可以用粮食或银子换番薯,那个时候他们也愿意这么做,不少都签订了交换的字据,比价大概是一比一。”

“当然,也有一些地主会迫使佃农种植,但那比较困难,也不多。”

李彦想了想:“这样一来,岂不是说很多佃农都发了?”

“那倒也没有,”李睿摇了摇头,继续给说起他知道的情况:“很多地主现在都不太愿意用粮食来交换番薯和玉米,因为价格掉得厉害,现在换很不划算,佃农自然不甘,可他们能怎么办?”

“何况对他们来说,田地的高产,地租的下调,都让他们手头拥有了更多的番薯和玉米,他们往年种田,也就是交租、交税,剩下一点留给自己吃,市场价格地变化,与他们的关系并不大。”

李彦点了点头,确实是这样的,这就好像房价下跌,也有很多人会骂街,因为这些人都是炒房的,真正住房子的可能会感到失落,但因为是自己住的,价格的跌还是涨,与他们来说关系都不大。

现在佃农交了租和税,拥有比往年更多的粮食,他们当然不会吃薯片和爆米花,而是做窝窝头、地瓜粥,作主食吃。

他们吃着这些,知道番薯和玉米的产量,来年肯定也愿意继续种植。

李彦点了点头,知道李睿说地是实情,那么佃农会因为种植番薯和玉米吃饱肚子,总归是好事一件。

“但若是这样说来。到了明春,佃农是会愿意种植番薯和玉米,但那些地主可就不愿意了,那佃农还能种植么?”李彦又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若是那些地主们吃了大亏,也容易产生麻烦。

李睿轻轻摇了摇头:“少爷。其实地主的损失并不大,虽然说今春种子的价格不低,大概是现在价格的十倍左右,可番薯和玉米的产量也高,一斤种子能长出几十上百斤,说到底还是赚的。”

“现在番薯和玉米的价格比稻米略低,比麦子贵一点,产量却至少是一般麦田地五六倍以上,都算起来。他们比往年还要赚得更多。”

“还真是这么回事,”李彦也笑了起来,本来嘛。番薯和玉米的价格就应该比稻麦低上一些才对,如今既然价格差不多,那总是应该赚地。

“但这里还有个预期,”李彦放松地说道,只要还是赚地,那事情便好办:“如果大家都觉得番薯价格还会下降的话,明年情况还是会很不乐观。”

“那也是没办法地事情,”夏熙说话道:“记得俊杰你也说过,利用人们自发地力量总要比强迫大家去做容易很多。番薯和玉米到了今日的程度,即便有所反复,终究会推广开来的。”

李彦点了点头:“自发的力量虽然重要,如果引导得力的话,却可以事半功倍。”

李彦微微叹了口气,朝廷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少,不过距离明年春耕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他可以想办法试一试。

李彦最终还是放弃公开薯片和爆米花的制作方法,这也给李睿和夏熙吃了定心丸。他们计划多开几家分店。

彦熙楼在天津、北京之外,还在通州、静海等地开设了分店,天厨扩张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在有彦熙楼的地方,都要开设分店。

看到李彦最终支持了自己地想法,李睿干活的积极性变得很高,很快拿出木盒回收的方案,顾客只要拿着木盒过来,就可以抵扣一定地价钱。这种做法实际上降低了薯片和爆米花的售价。

随着《华夏商报》的广告。以及彦熙楼食客、玩客们的宣传,两种零食的销售量增长迅速。

李彦将精作坊的“精作管理”也延伸到天厨。将厨房变成了制造车间,薯片主要是通过热油油炸,但使用的漏勺等都是特别定制。

爆米花起初用的是李彦见过很多次的那种街头转炉,后来考虑到制作效率,经过研究改进,改作了更大地高压锅炉。

凭借先进的理念和设备,天厨的薯片和爆米花,要比街头那些仿制品更受欢迎。

天厨实现作坊式生产的还包括红薯粉粉条,因为与传统的粉条制作并无太多区别,李彦雇请了手艺高超的师傅,做出来的的粉条口感筋道、滑溜爽口,也卖得很好。

受到包装、存储以及运输等方面的限制,这个时代地食品加工还都是作坊式的,天厨的出现算是打开了一道缝隙,但要继续发展,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

天厨的薯片和爆米花利润空间还算可以,粉条差不多能维持保本,但能够走量,依着这些产品的支持,天厨一直在缓慢储存一些番薯和玉米,而市场的价格也逐步稳定在小麦价格的水准上。

虽然不公开薯片和爆米花的做法,但李彦依然想办法要让番薯、爆米花具有更多的用途,在怀柔地厂区,主食已经改作番薯粥和窝窝头。

万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地秋天,大明各地的收成还算不错,但在最紧要之地地辽东,还是发生了旱情,此外在淮北,也有饥荒。

李彦在《华夏商报》上鼓吹北方番薯和玉米的丰收,希望来年有更多的地方会种植,又在通州设粥棚,用番薯粥救济饥民。

去年还是酒楼中价格高昂的“黄金菜”,如今却成了给饥民充饥的救荒食物,番薯和玉米的遭遇可谓古今罕见。

不过饥荒也确实为新式作物的推广提供了机会,李彦寻思着通过朝廷,用番薯和玉米作为这两个地方的赈灾选择,并且在明年推广种植,相信这些灾民在吃过番薯和玉米以后。应该更容易接受。

朱由校正式登记以后,孙承宗以詹事府洗马升任左庶子,充当日讲官,他的讲课方式很受朱由校的喜欢,朱由校也经常问一些奇怪地问题,而他提出的这些问题。还有自己的想法,与孙承宗的思路很贴近,他后来才发现,原来这些问题都和国战棋有关。

孙承宗也发现朱由校关于政务的兴趣多半来自国战棋,最后也同意了李彦的想法,将完善后地国战棋提供给朱由校。

完善后的国战棋已经不是简单的种田和开木匠铺就能够完成的,它具有庞大的国家系统的设置,如果选择国战模式,其操作和计算会非常的复杂。

不过在李彦和孙承宗的刻意引导之下。朱由校对国战棋的兴趣相当热烈,经常要召李彦陪他玩棋。

李彦对国战棋地了解,其他人难以相比。而他对经营性策略游戏的熟悉,也不是孙承宗他们能理解的。

李彦玩国战棋地策略和别人也不同,他会有很多细致、新奇的玩法,所以朱由校也最喜欢和他玩。

孙承宗作为裁判,经常会设计一些现实的问题,让朱由校来解决,在这个方面,人工的国战棋却要比僵化的电脑游戏来的灵活。

“孙先生,朕要守着辽东这些田。似乎还要调集更多军队,看上去不太划算啊!”朱由校在辽东经常被李彦的游骑劫掠,守也守不住,便犹豫起来。

孙承宗凝眉看着地图,满脸愁云,地图上的形势,已不仅仅是棋盘,与辽东有异曲同工之妙。

“皇上圣明,若只是这样守下去的话。确实得不尝试,”孙承宗小心翼翼地说道,毕竟这很可能牵涉到辽东地政策,孙承宗如今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那我进攻,可是这点兵力似乎也不够,”朱由校托着下巴,犹豫着说道:“三娃的骑兵跑得太快了,朕的步兵追不上,他的老巢也太远了些。”

“皇上圣明!”孙承宗在旁边道了一声。若平时与朱由校说这些。他肯定不会明白,不过此时看着棋盘。在棋局中,朱由校却不用人说,就一口道出了其中的几个关键。

“朕的家中似乎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算了,我撤吧,外面这块地方,朕不要了!”朱由校抬起手,呵呵笑道。

“万万不可!”孙承宗一紧张,突然就跪了下去。

“咦,孙先生你这是做什么,赶快平身,”朱由校说着,便要伸手扶起孙承宗。

孙承宗吁了口气,知道自己是紧张过头了,他起身指着地图,对朱由校道:“皇上请看,关外的土地丢不得。”

“若丢关外,便会失去蒙古和朝鲜,一旦建奴拥有了这两个地方,那大明就危险了。”

“那倒也是!”朱由校看着地图,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过了一会才摇头道:“那朕该如何做?”

孙承宗看了李彦一眼,李彦这才笑了笑道:“皇上,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地,现在建奴就是个光着脚丫子,而我大明则穿着鞋子。”

“鞋子是一种保护,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但也是一种束缚,随时得担心鞋子给弄脏了,这时候不如将鞋子给扔掉,大家都光着脚丫子拼好了,”李彦知道朱由校不喜欢长篇大论,特意用了一个比喻。

“咱大明和建奴相比,大明的百姓会种地,建奴人却不会,种地是咱们的优势,但在辽东,因为常常被建奴骚扰,这优势反而就成了劣势。”

“那咱们就在远离建奴的地方种地,但是将军队派到他家门口,或者打到他家里去,毁坏它的田地、牧场,杀掉他的人口……”李彦再度阐述其杀伤策的内容。

Www● TTκan● co

“三娃的办法好,凭什么就只能建奴来攻,咱们也可以打过去嘛!”朱由校展颜笑道,就连李彦也没有他这样地自信,敢说杀伤策一定能够成功。

“那么,熊廷弼地办法便不能用了。朕便许了他的请辞,”朱由校突然说道。

“不可!”不等孙承宗说话,李彦以及急得叫了出来。

“咦,这却是为何?”朱由校不解地望着李彦:“熊廷弼地办法就是守土却又不能守住,他地办法不如你的有效,又总是称病请辞。朕便许了他,三娃你去给朕打建奴,好不好?”

李彦无由感到一阵眩晕,辽东经略,那可是挂兵部侍郎衔,甚至兵部尚书衔,轮谁也轮不到他。

“皇上,”李彦连忙理了一下思路,认真地道:“臣尚无资格参与军国大事。不过近日阅读邸报,诚如杨涟杨大人所说,熊廷弼守辽东。非议者不能掩其功,功在受得辽东一岁平安,未曾丧地失城,若换一经略,未必能够做到。”可被打成了乌龟,这也是功劳么,”朱由校伸手捅了捅地图,噘着嘴说道。

李彦和孙承宗对视一眼,苦笑摇头。国战棋确实让朱由校主动思考很多事情,但现实要比棋盘复杂得多,终不能用棋盘来思考。

“所以,杨大人也说了,熊经略守辽东,虽有守土之功,却也有积弱难振,未有万全之策的缺憾,”李彦连忙说道。

孙承宗也道:“然则朝臣虽多有非经略者。却也同样不能提出万全之策。”

“三娃的办法就很好啊!”朱由校抬头看着孙承宗,疑惑地说道。

“皇上,臣的办法也非万全,而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互损招数,窃以为也需逐步调整,不必急在一时,”李彦解释道。

孙承宗也道:“在定策之前,尚不宜轻率地撤换辽东经略。临阵换将。则全盘皆动,万一为建奴找到机会。以致为其利用,发动攻击地话,则辽沈危矣!”

李彦点了点头:“臣记得杨大人还曾说过:宁议而后用,无用之而后议,宁储人而待用,无停用而寻人,若朝廷有合适的人选、合适的方略,自然可以更换经略,若无,还应让熊经略固守辽沈,以防不测。”

“这样啊,那倒也是,”朱由校见李彦和孙承宗都反对他马上撤换熊廷弼,便改变主意,点头说道。

“那么待朕明日与内阁商议,早定方略,早平辽东,”朱由校拍了拍地图:“这些建奴真是太讨厌了。”

李彦离开的时候,正好看到魏进忠进来,请示朱由校用膳,让他惊讶的是朱由校对魏进忠居然笑脸相迎,他不是很讨厌“李进忠”的么?难道说这个魏进忠真的不是李进忠,还是说客氏的人品强大到如斯的程度,能够让朱由校放弃往日地恩怨?

李彦与孙承宗一起走出宫门,孙承宗对李彦道:“孙某思之良久,也道杀伤策看似简单,其实复杂,未必能被群臣认可。”

“怕是绝对不会被认可,”李彦笑了笑,知道孙承宗之所以一直没为这件事争取,便因为知道此事很难被接受。

“你知道便好,可除此之外,孙某也是想不到万全的办法,唯有以熊廷弼之策,更练强兵,伺机而进罢了。”孙承宗摇头说道。

李彦心中突地一下:“孙大人也以为,熊廷弼做得不好?”

孙承宗点了点头:“是的,至少不能御下,以致攻讦太多,经略而不能指挥兵将,为之奈何?”

李彦默然片刻,才道:“下官意思,还是要慎重,即便熊廷弼不得不罢,新地经略也当慎重,正如杨大人所言,宁议而后用,无用之而后议,宁储人而待用,无停用而寻人。”

“杨大人乃谋国之士,此言甚是紧要,”孙承宗微微叹了口气:“若是可以,孙某倒想自请外放辽东。”

“若是可以……”李彦笑了笑:“孙大人记得一定叫上下官,只是几万游牧民族的骑兵而已,还真不信灭不了他们。”

“俊杰你倒是有信心,”孙承宗无奈地摇头,和李彦拱手作别,转身上了马车。

看着孙承宗的马车离开,李彦也摇了摇头:“或许,也该去辽东去看看了!”

第221回 表决第203回 强硬对决第85回 是男是女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85回 是男是女第20回 助阳第221回 表决第155回 夜间挖城第128回 大办工厂第206回 计议第120回 再论辽东第61回 女设计师第185回 政府债券第228回 见驾第153回 炮打复州第9回 炒 蛋第90章 报纸发行第174回 决战辽南第149回 敌退我进第185回 政府债券第240回 商税第109回 纺织机器第85回 是男是女第204回 一战功成第53回 镇抚要人第144回 火炮火铳第181回 辽南铁壁第260回 新内阁第98回 单车少年第18回 论兵第26回 买人第176回 铜墙铁壁第80回 华夏商报第128回 大办工厂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73回 恶劣形势第166回 辽东军情第104回 欲练兵第162回 出访登莱第6回 后 台第131回 工厂投产第16回 才子第13回 番薯第144回 火炮火铳第107回 布匹分级第113回 兵战游戏第158回 海上贸易第80回 华夏商报第217回 拦街第209回 抵京第224回 安排第17回 美姬第133回 准备出征第61回 女设计师第157回 战后调整第124回 连跳三级第161回 开辟财源第169回 诱敌出城第119回 农业问题第221回 表决第211回 进城第199回 大军鏖战第195回 后方筹谋第84回 风力水车第234回 舆论第51回 当堂论辩第75回 满城飞纸第148回 战守之策第252回 风雪夜第196回 营造舆论第224回 安排第149回 敌退我进第127回 建车船厂第66回 效率第一第84回 风力水车第231回 立宪第258回 国士第139回 金州防线第125回 食品问题第177回 鏖兵大虫河第238回 工商第114回 移宫争执第130回 大兴土木第1回 骗子第79回 酒楼遭遇第219回 弄权第172回 战情发展第247回 对手第19回 海外第86回 水车有害?第97回 进军京城第3回 大官第244回 水利第146回 大获全胜第40回 狭路相逢第192回 治理结构第55回 弹簧弹子锁第119回 农业问题第236回 整编第83回 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