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回 皇权

湛然话音刚落,参加议事的七个人都是转动目光,相,然后脸上露出笑容,接着都开始放声大笑,指点江山,激扬豪情,也不过如此了。

参加这次议事的七个人,李彦、骆养性、郭振明、巩永固、刘文炳、申湛然,还有宋钟国,并不能囊括复辽系核心团队的全部,还有情报部的包有才、参谋部的茅元仪、后勤部的郑书,华夏社的石柱国,水师的崔石头等人,都可以说位置重要,而且一路走来,立下过汗马功劳。

不过就决策来说,复辽军体系中过去的重大决策,多数是由李彦拍板的,这次事关重要,征求大家的意见,定下集体决策的办法,最后还是要李彦来拍板。

而且,几位没有列席的重要人物中,郑书、包有才、崔石头等人,最早就跟随李彦出来打拼,属于他嫡系中的嫡系,李彦拿了主意,他们铁定支持,至于参谋部那边,茅元仪也一直跟在李彦身边,支持的可能性也很大,而且申湛然也算是参谋部那边的代表。

石柱国有些特殊,他跟随李彦起家,但却一直留在京城,已经身负民望,成为京城华夏系的精神领袖,也因为分开较远,对辽东的体系,反倒是有了一些疏远。

当然,至少目前为止,石柱国和华夏社,还是很配合李彦在京城起的行动。

看大家都笑得开怀,过了一会,李彦才伸了伸手:“魏忠贤那边暂且不去说他,有才和邵荣已经布置好了,军事上的安排并不复杂,郭振明、骆养性、巩永固,你们都下到营哨一线,亲自掌握下面地将士,此事重要,轻忽不得,申湛然、刘文炳、宋钟国,你们留在大本营,申湛然负责参谋筹划,刘文炳你点子多,在旁边协助,宋钟国,事后如何宣传,这个任务交给你,不要太激进,要灵活。”

李彦迅速安排了众人的分工,京城周围可以直接掌握的力量,如今有邵荣的特战营一部,大概一个哨多一些,接近一千人左右;包有才的情报部行动营,属于另外一个特别的力量,也有一千人左右,还有就是京滦厂卫营,以及从辽东拉回来的几个哨。

李彦回京的时候从盖州调了一个哨,骆养性从东江带了两个哨,郭振明动用了一个营,不过考虑到行动的隐秘性,这些军队并没有一下子集中到通州,而是在怀柔、蓟州等地的农庄、工场里藏着。

当然,就军事上来说,能够立刻动用地正规军加起来也就是两个营,六七千人左右,但就人数对比来说,相差巨大。

不过。大家似乎都没把京营京卫那几十万人。还有魏忠贤内操地几万人放在眼里。申湛然略一沉吟。就开始说起之后地安排:“掀翻阉党以后。我们需要迅速控制局面。一面混乱扩大。阉党虽不足惧。此事却不容轻忽。”

李彦也点了点头。说句实话。这些年他们打了很多次仗。战场作战。甚至战区地民生开都能驾轻就熟。然而涉及到朝廷中地政治斗争。他们还真地不熟悉。这也是大家选择武力解决地原因之一。

李彦在辽南。郭振明在辽西地时候。倒是受到地影响。不过那时候大家手上有兵。辽东形势也差。加上那时候还有孙承宗以及东林一些官员地支持。站在强硬地立场上。最后居然也都顺利地走过来了。

这一次。显然不同以往。而且大家也都知道。这件事要是成功。那很好说。清君侧。廓清朝政。重振大明。要是失败。那就是乱臣贼子。遗臭万年。

所以。他们不能失败。失败不起。

李彦见大家脸色都有些凝重。不禁微微一笑:“怎么。害怕了?”

“害怕什么?”巩永固第一个忍不住反驳:“就是……就是有些没底,不知道要怎么做。”

“想当初,我们一腔热血前往辽东的时候,还不是什么都不知道?”李彦微微笑道:“然后,我们不也走过来了?”

“那倒是,我们在辽东能做好,现在一样能,”骆养性大声道:“大人,那你说说看,我们要怎么做?”

众人都将目光看向李彦,一直以来,辽东的许多重要决策、创新做法,都是李彦拿的主意,几年下来,大家已经习惯遇到问题地时候,由李彦拿出办法,这也算是一种威信和信服。

李彦将大家的表情都看在眼里,知道他们已经抛开犹豫,便笑了笑道:“第一,拿下魏阉以后,我们需要始终强调‘清君侧’,请皇上出来主持局面,给予诛杀魏阉地追认,以及组阁的允

须紧紧抓住这一点,争取皇上地支持,以皇上的名义”

“要是皇上不支持呢?”宋钟国跟着反问了一句。

这话一说,大家地脸色也都变了,实际上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回避不了,那就是清君侧成功以后,到底要置皇上于何位置,是不是将权力还给皇上,如果皇上支持他们也好说,但若是不支持,有猜,那是不是取代魏阉,成为新的揽权,甚至是——自己来做皇上?

这个念头,大家隐约都意识到,不过都没敢往下面去想,更不会说出来。

宋钟国一句话,等于是将这件事揭开了,有人低下头,有人偏过目光,但都把耳朵竖了起来,等待李彦的回答。

李彦看了大家一眼,这个问题,其实他都已经考虑过了,他熟知今后几百年历史大势的变化,自然知道如何去做。

李彦笑了笑:“当今皇上奉天承运,代天守国,此乃天下人心所向。”

李彦这么一说,大家就都知道他的意思了,松了一口气的同时,隐隐也有些失落。

他们也知道,如果说要改朝换代,那么新皇帝肯定是李彦,郭振明、刘文炳等人,都算是朱由校的亲戚,骆养性那也是勋贵,推翻旧朝,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些矛盾的。

当然,这也并非说他们就不会考虑这个可能,毕竟,改朝换代的话,他们就是开国元勋,对于这些当年能够热血沸腾跑到辽东去的青年来说,如今虽然成熟了很多,建功立业的**从未失去。

正因为如此,他们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确实也有些失落。

只有申湛然彻彻底底松了口气,他更清楚李彦话里的意思,虽然李彦一直喜欢把话说明白,有些时候,说与不说,还是有区别的。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天下人心所向,大明这个金字招牌还是挺好用的,如果他们这个时候要改朝换代的话,那肯定是天下纷乱,要知道,几年前山东就闹过闻香教暴动,到时候有野心的,有实力的都会闻风而起,天下大乱,刚刚稳定下来的辽东格局,势必又生变化。

“此番清君侧,改朝政,第一要着就是稳定,”李彦再次强调这一点,又缓缓说道:“朱子曾说‘天下,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私有故也’。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天子一人,也无法尽管天下之事,天下之人,所以才设百官。

“朝廷设内阁,六部九卿,为皇上治理天下,也是为天下人治理天下,然而,魏阉却因为掌握了内廷,而控制了外廷,大权独揽,此乃不合理之处,究其原因,就是将天下作为一人之天下,而非天下人之天下。”

李彦事实上不是第一次说起权力的治理结构,以往在辽东,李彦军政大权在手,地方建设也和军事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复辽军体系的一方总兵,郭振明、骆养性也都是地方上的军政脑。不过在实际操作中,民政这一块是属于辽南政务院,以及后来的议事会,军事上相对集权,但是在民政上,已经形成一套独特的自治体系。

此刻,李彦长话短说,表达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继续尊奉皇帝,皇帝依然是大明最高的统治,为天下人治理天下,但是以往的权力格局需要改变,内廷必须废除,皇上在外廷处理国家大事。

而外廷的决策体系也需要改变,李彦的想法就是,朝政大事,除了争辩,也采用今日这种举手表决,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

最终,重要的事情,都必须要经过内阁表决通过,以及皇上的同意,方能生效。

这一方法,既保证了皇上的威权,又限制了皇权的泛滥,李彦着重申明的一条,那就是皇帝无私权,包括诏狱、东厂、编制庞大的内监,都需要逐步撤除。

由于是内部小范围的议事,又涉及到未来的重大决策,所以大家商量得比较细致,原则上都能认同,不过当李彦提出来的时候,又都感到十分震惊。

毕竟,有些东西都是存在了很多年的,应该说是存在了几千年的东西,突然之间就给李彦揭破了。

不过,李彦提到的一些东西,虽然是惯例,说到底又像是细枝末节,宫里的作坊之类,郭振明等人都觉得无所谓,李彦却很坚持,别人没意识到,他却很清楚,打破皇帝特权之后,接下去要打破的,可就是各种封建特权。

第235回 言论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250章 政党第177回 鏖兵大虫河第139回 金州防线第199回 大军鏖战第121回 欲往辽东第244回 水利第82回 谁更霸道第11回 换 田第220回 激荡第220回 激荡第34回 徐光启发癫第109回 纺织机器第99回 京城发展第177回 鏖兵大虫河第30回 农事第75回 满城飞纸第218回 前夜第114回 移宫争执第222回 民主第113回 兵战游戏第87回 水车用途第181回 辽南铁壁第59回 宝锁问世第189回 创办书院第202回 溃兵如潮第64回 简易温室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84回 风力水车第130回 大兴土木第149回 敌退我进第14回 去青楼第217回 拦街第213回 交锋第22回 银钱第157回 战后调整第40回 狭路相逢第69回 路遇老农第223回 皇权第67回 轴承计划第67回 轴承计划第36回 风雨欲来第131回 工厂投产第125回 食品问题第177回 鏖兵大虫河第191回 两大问题第219回 弄权第142回 兵临城下第123回 火器部队第166回 辽东军情第232回 司法第82回 谁更霸道第259回 班底第209回 抵京第105回 兵战游戏第223回 皇权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211回 进城第66回 木工作坊第78回 妙计退婚第8回 黄 韭第109回 纺织机器第92回 发行渠道第147回 难以置信第73回 创业想法第158回 海上贸易第23回 尾行第20回 助阳第191回 两大问题第5回 单挑第8回 黄 韭第245回 屯垦第247回 对手第194回 三剑齐发第76回 舆论力量第182回 挫败建奴第245回 屯垦第121回 欲往辽东第39章 满城风雨第245回 屯垦第6回 后 台第159回 东江攻略第254回 粮荒第207回 对策第95回 广而告之第237回 建设第100回 机器时代第211回 进城第75回 满城飞纸第123回 火器部队第236回 整编第132回 请战辽东第180回 工事专家第17回 美姬第50回 特务头子第195回 后方筹谋第128回 大办工厂第73回 创业想法第100回 机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