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回 新内阁

科状元的诞生,让已经热闹纷呈的京城更显得繁花似科状元受到的关注,却要远远弱于从前,因为国士大会也已经进行到最后时刻,将要审议通过内阁成员名单,以及各部院大臣。

国士大会在大多数官员任免上,还并不具备决定权,而仅仅只是审议,除非出现一半以上的人表决反对,不然相关的任免就会获得通过。

看上去国士大会拥有最终的决定权,但是以华夏传统的中庸之道,出现过半数否决的可能性并不大,这样的审议类似于等额选举,或者是信任投票,大多数情况下,提案上的官员都能顺利过关。

虽然如此,此举也是给了国士院一定的权力,同时也是对官员的一种约束,若是确实不称职,或者引起民愤、罪大恶极,那还是有可能给国士院否决掉的。

若是当初东林和阉党交锋之时也有这样的体系,阉党的一些用人,很可能会被否决,当然要想国士院的这种作用能够真正发挥,还需要形成以法制行事的规则,不然掌握强权的阉党,自然也不是没有实权的国士院所能够抗衡的,到最后无非还是重复杨涟等人当初的老路,让阉党给迫害、镇压。

国士院中虽然缺少杨涟这样的忠直之士,大多数人当选国士以后,参政、议政的热情都比较高涨,但是他们面对的,同样是掌握了强力的李彦,并非每个人都有胆气站出来直接反对李彦。

在之前的国士大会中李并没有表现得太出格|多新政和发展计划,都是经由内阁其他人宣之于众,甚至工部的计划,也是由徐光启、申湛然进行的讲述,李彦只就兵部,以及新军整编和辽东、西南战事的计划做了报告。

也正是这份告,让李彦显得更加杀气腾腾。

李彦表示和五军督府将在未来五年中,完成对各级军队的整编,军队规模维持在一百万左右,其中精锐的中央军达到二十万左右,驻扎在京畿、辽东、西北以及江南等地部分军队将作为野战主力,并不限定在驻扎地,而是不断进行轮转、调动,哪里有需要,就调往哪里。

彦详细描述了被称为禁军的中央军的整编和作战模式,并以辽东战事为例认为这样的精锐禁军二十万,足以抵得上旧式军队一百万。

“前有人说奴过万不可敌。在本官看来式禁军一旦过万。才是真正地不可匹敌非是同样地新式军队。”李彦信心十足地在国士院中表示。并且请国士们参观了新编神机营地实兵演练。

在够动用举国地力量与资源以后。新军地整编速度并不慢。而神机营其实是以原复辽军为班底组建地新军。训练水平和军事素质堪称一流。而装备也是京城地军器局优先换装地新式火器。

各推举而来地国士们自诩博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然而他们对于军队和战争地认识。还停留在《三国演义》地阶段。当火器轰鸣地时候。他们受到地震撼。绝对是从来未曾有过地。

实兵演练。也让国士们知道李彦确实并非夸口。新编禁军确实有这个实力。让那些拿着长矛砍刀地旧式军队变得不堪一击。

同时。他们也意识到李彦手上地力量是多么强大。当一座土山在炮火中给轰平。以及牛羊在排枪中嘶鸣地时候。他们也会不可遏制地想到。若是这样地场景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会如何?

经过此事以后。李彦有关军队整编和军事建设地计划。顺利得到通过。而大家地目光与注意力都集中在禁军地身上。反而忽略了另一个更为重要地革新。那就是地位不下于禁军地海军建设。

经过几年的建设,随着海贸的发展,依靠逐渐发展起来的造船工业实力,辽东已经拥有两支实力不俗的海上舰队,其中大洋舰队更是纵横北方海上,立下赫赫战功。而李彦的目光自然不会停留在日本、朝鲜与大明包围的这片海域,他的目标是更广阔的大洋,而在未来几年,海军会是大力发展的重点。

在进入审议表决阶段以后,内阁与各部院的发展计划都顺利得到通过,而会议的议程也进入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有关官员的任免。

各部院的人选,并没有多大的问,之前就已经在朝议中进行了平衡和讨论,最终确定的人选也都比

在国士院中顺利通过。

其中有些任命,也比较引人瞩目,延续原来的任命,崔景荣继续担任吏部尚书,刘一为礼部尚书,赵彦为刑部尚书,李彦为兵部尚书,他们四人都是原内阁成员;六部中工部尚书徐光启,户部尚书李起元,基本沿袭原来的格局。另外都察院左都御史杨涟、大理寺卿黄克、通政司使黄尊素,这就是新的六部九卿,其中黄尊素是从御史提升为通政司使,黄克则从刑部尚书改任大理寺卿。

除内阁之外,朝中最重要的就是六部九卿,具体的任命基本上还是延续了原来的格局,以务实和不结党标榜的中间派还是中坚,包括崔景荣、赵彦、李起元、黄克等人都是属于这一类。而刘一、杨涟、黄尊素都是素有名望的东林人士,徐光启也给划入东林,不过此时已被大多数人看成是倾向于李彦那一边,而实际上这位也学术著称的大臣,做事更接近务实的中间派。

这样的结果对于东林派和中间派来说,都能够接受,九卿之中,差不多能够形成四对四的格局,当然,无论是中间派还是东林派,都声称自己并不结党,因而也不能完全以党派来划分。

李彦倒是建了秘密的共和社,不过共和社的成员资历都不够,想要担任九卿之职,尚且不够,不过在之前的朝议中,李彦也不是没有收获,至少夏熙可以升为工部主事,而申湛然终于被任命为工部侍郎,此外李之藻进入礼部任主事,虽然不算共和社的核心成员,却也是不小的收获。

而重中之重的阁人选,按照规则,就是在部院九卿,以及军方、勋戚推举的人选,同内阁大学士孙承宗、朱延禧、韩中推选,叶向高主动病辞,并以周嘉谟为候选。

朝议推出的人选,即是以孙承宗、朱延禧、韩、李彦、周嘉谟为内阁辅臣的人选,其中周嘉谟虽然也被看成是东林派官员,不过也更接近中间派,是中间派能够接受的人选。

新的内阁将五辅臣加四个议政大臣组成,虽然赵彦、崔景荣不再担任辅臣,能够执掌一部,依然位高权重,事实上大家都偏向于内阁辅臣不再兼任部院大臣,李彦兼着兵部,也可以说是权宜之计,毕竟除他之外,在没有别的合适人选。

五辅臣也首先通过审,而剩下的四个议政大臣,五军都督府左都督自动占据一个,另由皇上从勋戚中推举一人,就将占去两个名额,不过此次推举,五军都督府和勋戚推举的都是王国兴,就省下一个名额。

倒不是浪费名额,而是一种策略,其实就是让出这一次的内阁名额,而换取了将来的主动权。

能体现国士院作用的,其实就是推举剩下的那三个内阁议政大臣的人选,候选者便是担任九卿的官员,除去李彦之外的八个人中,推举出三个人,可谓差额很大的一次推举。最终的结果,进入内阁的三个人分别是刘一为礼部尚书、左都御史杨涟,以及大理寺卿黄克。

、杨涟无疑是色彩鲜明的东林人士,而黄克则属于务实的中间派,最终内阁议政九人中,东林的孙承宗、刘一、杨涟、韩、周嘉谟即占去了五个名额,由此可见东林派在朝野之中的巨大影响力,至少在这个层面上,共和社尚无法与之相比。

不过东林虽自成一派,但是并未形成严密的组织,在政治上也没有统一的步调,要说东林人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除了利益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在学术,以及道德修养上的偏好相同。

朱延禧同黄克属于中间派,而李彦与王国兴自然是众人眼中的辽东派,新内阁的格局,也就此形成,并将会对未来的朝政形成重要影响。

而内阁五辅臣,还是以孙承宗为首辅,四位次辅中,也明确了李彦仅次于首辅的地位,至于其他三人,则不分前后,只是分管不同的领域和范围。

按照内阁体制,平常处理日常朝政,主要是五位辅臣处理,而内阁九人每天就重要事项进行会议,做出决策,并交各部执行,形成中央朝政的决策、执行机制。

而在内阁会议之外,国士院议政阁将成为常设的议政机构,对内阁进行监督。(,)

【……】@!!

()

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258回 国士第133回 准备出征第215回 职守第217回 拦街第154回 两只乌龟第213回 交锋第132回 请战辽东第7回 寡 妇第33回 天价番薯第73回 创业想法第57回 测量工具第244回 水利第98回 单车少年第188回 辽西战守第119回 农业问题第20回 助阳第55回 锁匠徒刑第204回 一战功成第203回 强硬对决第32回 流言蜚语第84回 风力水车第51回 当堂论辩第156回 攻取复州第209回 抵京第170回 江畔激战第159回 东江攻略第254回 粮荒第202回 溃兵如潮第50回 特务头子第76回 舆论力量第172回 战情发展第160回 是非功过第218回 前夜第158回 海上贸易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184回 发行纸钞第56回 精密制造第116回 一将无能第248回 追随者第84回 风力水车第143回 炮兵初战第50回 特务头子第189回 创办书院第2回 种菜第102回 代言人第237回 建设第76回 舆论力量第146回 大获全胜第106回 轮番大战第59回 宝锁问世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25回 食品问题第203回 强硬对决第107回 布匹分级第116回 一将无能第257回 举子第41回 献策酿酒第162回 出访登莱第128回 大办工厂第116回 一将无能第155回 夜间挖城第221回 表决第172回 战情发展第182回 挫败建奴第176回 铜墙铁壁第123回 火器部队第245回 屯垦第182回 挫败建奴第106回 轮番大战第216回 后路第170回 江畔激战第141回 战争准备第125回 食品问题第79回 酒楼遭遇第5回 单挑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9回 炒 蛋第36回 风雨欲来第151回 扩军备战第165回 冬季无战事第2回 种菜第68回 人才路线第67回 轴承计划第226回 匕现第39章 满城风雨第72回 不如创业第153回 炮打复州第47回 拜访徐光启第40回 狭路相逢第5回 单挑第62回 生产效率第99回 京城发展第214回 问罪第162回 出访登莱第256回 节后第259回 班底第106回 轮番大战第82回 谁更霸道第234回 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