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

然而黄昏算错了。

午膳后,朱棣和黄昏闲谈间,无意透露,还是要让黄昏去福建平叛,言下之意,等纪纲那边率领锦衣卫找到人,破了这个阳谋后,黄昏就要出发。

至于这几日么,让黄昏有事没事,多去建初寺找老和尚道衍,又说你在哪里,哪里就有事情发生,莫不如在建初寺借佛香洗洗秽气,去住几日罢。

言下之意,你给老子去建初寺戒色吃素去。

黄昏表面应了下来。

朱棣又问黄昏,说靖难之首功当属道衍,可他不要官,不要豪宅,也不要金银和美女,所以关于如何赏赐,一直很头疼。

黄昏乐呵呵的说,给他复姓,赐名。

富贵他不稀罕。

那名呢?

他要不要那是他的事,你给不给那是你这个当老板的事,所以还是给他个太子少师吧,这样至少不会寒了靖难功臣的心。

老板得有老板的样子。

朱棣一想也是。

道衍你要不要,那是你的事,你有功于朕,朕就得赏。

于是大袖一挥,宣旨。

僧录司左善世道衍,有功于社稷,复其俗家姓氏姚,赐名广孝,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

至此,大明的道衍,终于成了黑衣宰相姚广孝。

虽然只是个名字的更换而已。

黄昏和徐妙锦大张旗鼓的吃了午膳,两人又在朱棣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左手牵右手,甩甩打打的出大内,直奔建初寺。

朱棣的话还是要听一下的,形式主义走一波。

朱棣确实羡慕嫉妒恨。

作为藩王和天子,他和徐皇后之间可没有这么亲密无暇的时光,两个人大多时候,还是相敬如宾,哪能像黄昏夫妻这样肆意的撒狗粮。

到了建初寺,小僧禀报之后,直接将两人请去了道衍——姚广孝的禅房。

旨意先一步到达。

老和尚姚广孝坐在禅房里,脸上无悲无喜,并没有因为成为三公三保之一就雀跃:这本来就是他应得的。

甚至他根本不在意这些东西。

姚广孝的一生,学的就是屠龙术,对于功名富贵,在他这个年纪,早就看开了。

黄昏拉着徐妙锦行礼,“少师别来无恙乎。”

姚广孝点点头,“坐。”

暗暗好气。

黄昏今日来建初寺,应该是朱棣的意思,但这货却把新婚妻子带了过来,意图很明显了:来建初寺念佛经可以,让吃素也可以。

戒色?

万万不行。

老子刚成婚,还没腻歪够,哪能离开如花似玉的娇妻。

果不其然,当姚广孝不抱希望的说,建初寺已经遵从陛下的意思,在寺内为黄千户准备了一件禅房,你且去歇息着,稍后我们再切磋佛理。

黄昏笑眯眯的说,哪好啊,不过老和尚啊,还请你知会一下贵寺的大师们,我妻子身为女流,住在寺庙之中多有不便之处,还请见谅。

姚广孝没好气的道:“你自己注意着些。”

其实他已经不想让黄昏住进来了。

毕竟徐妙锦作为一个女子,住在寺庙里,这怎么都有点说不过去,不过也还好,寺庙之中其实也住过女香客。

黄昏在寺庙里暂住了下来。

应天城内,已是满城刀光剑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朱棣的旨意其实很清楚。

但实施下来又不一样,何况这是屠夫纪纲操刀,追查和梅殷、叛逃京营三卫有关系的人,确实是正大光明的行动。

但诏狱里很快就抓满了人。

原因很简单,所有疑犯当场审问,但没人承认,于是直接抓入诏狱用刑审问,所以诏狱很快就满了。

无妨。

诏狱满了还有京营的天牢。

别说,在纪纲的白色恐怖之下,效果显著。

很快,在京营、应天府衙及各县衙的配合下,锦衣卫竟然抓到了好几个重要犯人,其中有几个和去年梅殷叛乱时,大战之后侥幸逃过一劫的京营士卒有关系。

仔细一审问,逐渐理出了脉络。

有人组织!

纪纲很快整理档案,上报朱棣,请示下一步的行动。

朱棣看过之后,大手一挥。

收网!

一场铁血行动立即展开,当然,为了破除谣言,该有的活口还是要有的,当锦衣卫大势行动,把人犯带到应天府衙,由府尹向宝在公堂之上,再无数民众瞩目下审问后,真相大白。

散布谣言的,是当初的溃兵。

他们溃逃之后,有的没有远遁,因为本就是京营士卒,在应天城内有一些根基,是以隐藏身份蛰伏在城内。

其中又有个中层将领,叫李凉,是郑永的麾下,而他还有个身份,是早些年梅殷读书的书童,算是梅殷的嫡系心腹。

书童么,也读过一些书,有那么一点战略眼光。

知道梅殷需要时间。

于是计上心头,秘密联络了一些溃逃的士兵,根据李凉整合的信息,再结合叛乱之日的口号,让这些溃兵有意无意的对身边人说一些徐皇后和黄昏的事情。

口口相传之后,这些事情就变了味。

这也是李凉的目的。

他算是读书人,有些聪慧,知道谣言的散步,不需要你多少什么,只要捕风捉影的说一点,其他人再传播开去时,就会添油加醋。

何况他这件事并非胡说,当初梅殷叛乱之,动员士卒时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神棍黄昏,惑乱朝政妖惑后宫,以男色得宠于皇后,其人成婚,皇后宠溺之甚,无视纲常伦理,竟拿国库之银为其装潢新房,皇后失德,则天必降灾祸,然朱棣知之,竟乐意许之。

这些话虽然当时只对京营士卒说过,但叛乱失败之后,溃逃的京营士卒四散,躲在应天城中,总有嘴不严的人对身边说起。

这是事实,当时梅殷造反前动员,清君侧清的就是黄昏。

于是这个谣言便有依据了。

驸马梅殷就是因为这才造反清君侧的,他那样的大人物,在清君侧这样的大事上,怎么可能说谎,所以这肯定是真的,要不然驸马身居高位,凭什么好好的福不享去造反啊?

要知道驸马可是太祖最青睐的晚辈。

他可是朱家人。

也正因为这个事,谣言才具有说服力,才能在短短时间内传遍应天。

千万不要小看梅殷的影响力。

李凉骨头很硬,他在府衙公堂之上,矢口否认,重刑之下依然不开口。

但不是所有人的骨头都硬。

他联络的那些溃兵之中,在纪纲的威逼利诱下,很快出卖了他。

于是真相大白。

得益于朱棣的一系列举措,围观民众一看,原来是这样啊,就说嘛,徐皇后素有女诸生的美溢,又编修了《女训》等书,怎么可能是沽名钓誉之辈。

若真是如此,陛下也不会在发生这些事后继续重用黄昏,不见他连刺驾的罪名都免了,还重新当上了南镇抚司的千户。

原来都是梅殷的阴谋。

第一百五十章 异军崛起的朱高燧第1497章 拒绝!第八十九章 越狱第1377章 黑衣宰相落幕!第二百六十章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料我应如是第六百四十五章 查漏补缺第一千六十二章 奴儿干的王者!第七百九十二章 进军饮食行业!第八百九十二章 合纵连横第二百四十三章 来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时光第1463章 霸王不别姬第二百零八章 永乐也是可以被算计的第一千八十七章 入狱!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个男人一台酒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可一世的解缙大才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左手指月,右手舞剑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君臣默契!第七百零一章 自信睥睨的北元太师第一百五十五章 我要当厂公第八百五十二章 汉王和赵王去就藩吧第八百一十七章 钓鱼人和猎物第三百七十二章 马蹄南去,长枪北上第二十一章 陛下有赏(求推荐收藏)第一千零三章 吴哥王朝的铡刀!第九十二章 滴刑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真圆!第一百零二章 大明小地主(求推荐收藏)第一千七十三章 真正的胜负手!第1413章 人生得意须尽欢第四百三十三章 盐官镇上品历史第1338章 九死无悔!第二百一十四章 新世界的第一缕曙光(求首订)第六百七十一章 恶魔归来第一千二十四章 经年岁月,渐行渐远抵一千七十八章 狗日的读书人!第1500章 日本之王的最佳人选!第1341章 炫耀!第一百四十九章 立储启端第三百一十二章 朱高炽,来一起背锅第二百九十章 鞭挞我、征服我……第七百零九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八百零七章 纪纲的獠牙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地圆学说!第十六章 制作烧碱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北镇抚司斗法!第三百三十章 大明变天了!第五百五十章 交趾定局!第三百二十九章 姑爷,你越来越浪了啊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见黄昏误终生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几个亿的小项目第四十二章 舌绽莲花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还要自行车?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兵不厌战,大事可期第1444章 腥风血雨无人知第一百六十一章 博弈第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求推荐收藏)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自作多情第五十六章 黑衣宰相第1284章 一夫当关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空手套白狼第一百五十章 异军崛起的朱高燧第五十五章 双管齐下第八百三十二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三百五十九章 步步惊心第六百七十五章 国之根本第八百九十五章 最可爱的人第七百二十六章 永乐八年,大明已经无敌了……第四百三十三章 盐官镇上品历史第九百零七章 漫步秦淮,胭脂气中说古今第1439章 时代的号角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投资吗,不分红的那种第三百五十三章 永乐三年,历史渐远第四百五十章 满朝文臣不如一黄昏第1482章 长袖善舞的知府同知第六百零七章 欲把船娘游西湖第五百三十八章 最了解你的人才是最恐怖的敌人第七百二十四章 找死的马哈木!第一百九十八章 迎亲第二百九十三章 天下惊堂木八分第七百零七章 听我大炮轰鸣!第一千一十一章 一战灭一城!第七百零二章 鞑靼的可汗永远是我,不是你!第四百一十一章 作死成功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棣你脸都笑烂了,收敛点!第一千六十七章 男儿岂无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第三百一十章 神女很嫩第1507章 分锅第七百七十三章 马屁精嗯,说几句,挣扎一番第八百零一章 不讲武德的南镇抚司第九十章 你连老婆都没有!第八百四十章 千虑必有一失第八百三十六章 避开那段百年黑暗岁月第八百六十二章 京城保卫战,又见于少保!第1470章 浮生偷得半日,闲不得第1285章 壮志扬!第1479章 爱国主义教育第1318章 鸡肋第1257章 迎刃而解第一百七十章 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