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凤凰于飞(一)

贺老太太于都察院门前吞金的故事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在京城沸沸扬扬传了小半个月,直到涉案人斩首的斩首、凌迟的凌迟、流放籍没为奴等皆处置完毕,仍不断有御史在上折时提起。

如沈瑞所料,作为苦主的沈家,有三个有功名的子弟被刑讯致残致死,凡科举正途出身的御史都不可能攻讦这样的沈家,所以贺老太太这件事最终影响到的只是王守仁。

尽管案子尘埃落定,但御史本就是“风闻奏事”,各种弹劾王守仁的折子依旧堆满小皇帝的案头。

小皇帝照旧一眼不看,统统留中,也不肯放弃王华入内阁、王守仁入通政司的想法。

而内阁就以“唯恐民意沸腾”为由,拖着不应。

朝上吵得热闹,处于舆论漩涡的王守仁却是安之若素,沈瑞登门拜访时,他这位老师正一身半旧家常道袍,抱着儿子手把手教其写字。

见沈瑞随着长安进了书房,王守仁撂下笔,笑着摆手让他免礼入座,才道:“叫你闭门不出,到底还是跑出来了。”说话间把儿子交给长安领出去。

沈瑞笑道:“这不是案子都结了么,因想念老师,这才赶紧来了。老师既然让我进门,想来也是无妨的。”

说着又端详起王守仁来,见他比先前黑瘦了不少,但却神采奕奕,那精气神绝非从前可比,不由暗赞,战神果然是适合待在沙场,口中却仍道:“老师清减了。”

王守仁瞪他道:“做什么小儿女之态。”

沈瑞尴尬的摸摸鼻子,道:“弟子也是有感而发。”

王守仁哼笑道:“你倒是比九月里白胖了不少,不知是不是怠于功课缘故。”倒是上来就要考较他一番。

沈瑞也是习惯了,前两日去拜见岳家,别说岳父大人考较,就是大舅哥也拉他做了两篇时文。

沈瑞明白他们急于希望他入仕的心理,他自己也不是半点不着急的,这一科,无路如何也要中的,因为,寿哥真可能没有耐心等他三年。

而且,马上就是刘瑾主政的几年了,他没想过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什么的,他只希望有自己在小皇帝身边,能够如王华、王守仁这样的官员说上几句好话,许让他们免于被迫害。

此次沈瑞来王家也是带了近来习作的,便恭恭敬敬交了上去,又拿了一旁早准备好的纸笔默了一篇经典时文。

王守仁看罢文章,又看字,点头道:“不错,功课没落下,颇有进益。字还需好好练练,写得急了,要稳。”

沈瑞笑着谢过老师,才道:“最近一个月我二叔闲赋在家,也指点了我功课。”

王守仁挑了挑眉,又摇头一笑,道:“到底是多年的翰林,又是国子监祭酒,倒也是你的福气。”

沈瑞知王守仁也晓得了先前发生的事,这么说已经是顾及他这个弟子的面子,十分委婉了。

要知道他年后去拜见岳父杨廷和,也被夸了文章有进益,当他提起二叔帮着指点时,杨廷和可是毫不客气道:“倒是做了件明白事。只盼他日后不要再犯糊涂。”

沈洲这一污点,其实也或多或少连累了所有沈家子弟的名声,杨廷和如何能忍自家前途无量的好女婿无辜受累。

沈瑞也不好替沈洲辩驳什么,况且,沈洲这次纳进士之女为妾委实是太蠢了些,也不怪人说他糊涂。

考较完功课,师徒两个才真正谈起了太湖用兵诸事。

大明的兵力如何,沈瑞心里也是有数的,而王守仁也直言道:“军纪松弛,武备空虚。”

不过到底是王守仁掌兵,总有那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他简要将几场主要战役说与沈瑞听,讲到激烈之处,仍听得沈瑞心潮澎湃,陡升万丈豪情,恨不得弃笔从戎,也在沙场上这样驰骋一番。

“太湖水兵确实是人精心操练过的,亏得时日尚短,还不成气候,且断了他们的补给,才最终一举拿下。”王守仁道,“也亏得是王尚书坐镇,又亲自过问各项调度。”

他口中所说的王尚书是南京兵部尚书王轼,“当初听人说起贵州平叛对他推崇备至,他此次与他交道,果然用兵如神。可惜了老大人上了年纪,近年来身子旧伤频发,曾几次上折致仕。”

沈瑞也默默叹气,通常来说南京都是给人养老的地方,把这样一位人物放在南京真是可惜了,且听老师的意思,老大人只怕也是在这位置上呆不了几年了。

想到之后刘六刘七造反、宁王造反,沈瑞深深叹了口气,不知道这位王轼大人致仕后,南京兵卒与叛军可有一战之力,是否如历史上一般……

他思忖间就忍不住问出声来,“依老师所见,若是南京练兵……”

王守仁脸上因提到武事儿焕发的光彩渐渐暗淡下去,他沉默片刻,方道:“如今朝廷内库空虚,也是没奈何。天灾不断,又有鞑靼叩边……”

沈瑞抿了抿唇道:“天子原是有意在太湖养一支朝廷的水军,以防宁藩。若是将来操练得好了,抑或能出海?”

王守仁愣了愣,随即便摇头道:“你莫非想的是海贸?你想得简单了。防宁藩可行,出海谈何容易。江船海船本就不同,而海上难辨方向,需有海图,还得成手领路。太宗年间的海图早就遗失的遗失,被毁的被毁,想重现当年三保太监当年盛况,难。”

沈瑞苦笑道:“因着没银子,才想着出海贸易获利,可没银子又置不下船,如何出海?真是个死结。”

王守仁道:“此次松江劫难虽不是真的倭寇,但倭寇哪里还少了,别说倭寇,纵横东海的海匪也不知道多少。”

说着,他冷笑一声,“东南又不知道多少海商,岂肯让朝廷分去一杯羹,届时不是海匪也成了海匪了。”

沈瑞也是默然,他们都知道海商和海匪其实也没甚两样,只不过海盗是一直打劫,自己并不怎么贩货,卖货也多半是销赃;而大海商则是边贩货、边在途中打劫别家小船队罢了。

茫茫大海,掩盖几桩罪恶,再容易不过。

朝廷的船队固然够庞大,但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水军相护,也是一样容易被心怀叵测的海商家族在海上狙击的。

何况,狙击也不一定都来自海商。

不肯让出海上巨额利润的海商们,一定会动用一切朝中关系,阻止朝廷重建船队、水师的。

沈瑞忍不住嘟囔道:“也不知宁王靠的什么养的太湖水匪。”

王守仁沉默半晌道:“只怕……不止是松江遭劫。”

沈瑞呆了一呆,心下怒火腾起,忍不住骂道:“宁藩如此,丧尽天良。真不当留着这祸害!”

王守仁低声叹道:“朝廷王者之师自然要名声,藩王又哪里管那些。藩王大抵都在封地上作威作福,朝廷佯作不见罢了。闹大了,皇上也不过是申饬罢了,朝廷对藩王总是慎之又慎的。”

沈瑞本是同王守仁一般,认定朝廷对藩王持谨慎态度的。

但是没出两天,寿哥就打破了他的看法。

先前南海郡君擅自进京的事,后又查出郡君仪宾种种不法,乃至将造成山西灾民进京都扣到了他头上,当时寿哥虽也下旨申饬庆王,语气颇为严厉,但实质上也只免了南海郡君封号,收回封地,同时下旨仪宾斩立决,并未牵连到庆王府其他。

而到了二月初一,郑王府原陵郡主仪宾王缙在居母丧期间狎妓,被巡按御史弹劾。

其实居丧期间狎妓纳妾的事别说在勋戚之间,就是士大夫之间也很常见,只要不是弄出孩子来有这样的铁证,大抵是民不举官不究的。

若是文臣武将,还可能被政敌抓住这小辫子,弹劾一番,若不是朝廷倾轧得厉害时,也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

更勿论宗室勋戚了,若非实权遭人妒忌者,一般是没人耐烦理会的。

但这次,小皇帝却是直接下旨将王缙革职,并申饬郑王,让其约束郑王府宗室。

百官虽然惊诧,但想起先郑王曾惹英宗不快,皇家对郑王府一系素来不喜,而小皇帝又是至孝之人,怕是见不得人不孝的,因此重罚也算不得什么。

紧接着二月初七,荣王陈乞霸州信安镇原牧马草场为庄田。

荣王乃是宪宗第十三子,而今刚刚满二十岁。这位皇叔一直养在宫中,原也是颇得先太皇太后周氏喜欢的,早在弘治四年就封了荣王。

而先太皇太后周氏临终前还十分惦记荣王的婚事,弘治皇帝原已定好了为荣王选妃,可惜很快先太皇太后便过世,荣王守孝未过,弘治皇帝又薨逝,荣王的婚事一直耽搁下来,便也一直未曾就藩,如今仍留京邸。

户部上书指出此处系永乐年间设立草场,养马武备,到成化年间开始有皇亲国戚陈乞为庄田,但到了先帝爷在时,已清理还囤,并不以私废公。且如今荣王也将选妃、就藩,遂上书请皇上勿与。

寿哥没有像以往那样,虽是拒绝,却也比较委婉的说上一句依照父皇先前如何如何,而是非常强硬的直接回绝了荣王的要求。

未几,宫中太皇太后王氏便指派下选妃使,开始为荣王选妃。

一旦荣王成亲,也就得立时就藩了。

若说庆王、郑王,与当今血脉已远,不甚顾及倒也罢了,荣王这小皇叔可是与寿哥一同长大的,多少也有些感情。

寿哥就这样态度鲜明的表示出对藩王的压制。

甚至南海郡君被遣送回庆王府,并下旨问罪后,庆王曾上书痛陈他子女儿孙不孝,包括南海郡君在内的许多郡君、乡君及镇国将军朱奇滔、朱奇浙等诸多不法。

不过是一招以退为进,哭诉一番,想得皇上句安慰。庆王儿孙逾百,哪里理会得几个不肖子孙。

彼时礼部及法司还议过庆王府几人罪责,不过寿哥礼部折子留中,并没有追究。

结果反倒是在郑王府事情出来之后,寿哥下旨,将军中尉及郡县主君等多入京奏诉,近已成风,骚扰道路,贻辱宗室,其即移文各王府,省谕禁约,敢有仍前故违者,严惩不贷。

又传旨给庆王府,问庆王那几个子孙如此不孝,还是革职了罢。

倒是唬得庆王慌忙上了请罪折子。

寻常臣子只道这是改元后,新朝新气象。

高层大佬们却是深谙太湖剿匪内幕,唯恐小皇帝不知轻重,因断了宁藩臂膀便骄傲起来,要压服其他藩王。

一旦做过了火,只怕倒是逼反了藩王。

如今的大明可禁不起再一次“靖难”。

但内阁几次去与小皇帝沟通,小皇帝嘴上表示老先生多虑了,却是不以为然的态度。

内阁三位老大人回去一商议,倒是齐心一次,一致认为恐怕是有内官在陛下面前搬弄是非,小皇帝心性未定,又酷喜戎务,而这次太监张永得了军功后便掌了御马监,会不会有内官太监也想走这条路子,进而使劲在皇帝面前鼓吹……

这刀兵一动,永无宁日。

当下三位阁老麾下御史又开始新一轮弹劾内官。

除了陈词滥调的远小人亲阁臣,慎选内侍外,又指责内宫奢靡,内官贪酷,皇帝不似先帝节俭,还净在玩物上花费无度云云。

乾清宫东暖阁里,寿哥接着这些折子禁不住的气闷,摔了两摞折子才略略消气。

刘瑾在一旁侍立,静默瞧着寿哥发泄完了,才俯身亲自去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折子,陪笑道:“皇上也知他们那调子,越是危言耸听越是显得他们忠心忧国忧民,何苦与这等人置气。乍暖还寒的时候,皇上保重身子要紧。”

寿哥斜眼瞧他,冷冷道:“他们也骂你了,你也瞧着了,竟还不气,倒是好肚量。”

刘瑾苦笑道:“皇上,打奴婢到东宫,这挨骂便没断过,若要回回生气,早就不知道气死多少回了。”

顿了顿,他转而又道:“皇上您且看那折子里,如今您身边的当差的内官,又有几个没挨过外臣骂的?还是骂什么的都有,奴婢们指甲盖儿大点儿的小事竟都瞒不过这些御史们去。”

寿哥脸色越沉,目光在刘瑾身上扫了几圈,也不接话,又负手在屋里转了两圈,扭回头又去拿了另一侧一本折子翻看起来。

同样看了两眼就扔下,继续看下一本,却是顿住,寿哥奇道:“巡按直隶御史刘玉,劾太监吴忠奉命选婚不知敬慎,又纵其下人擅作威福,所在科索动计百千。这吴忠,不是太后那边的管事牌子吗?怎的跑出去选婚去了?选的哪个婚?选后还是选荣王妃?”

刘瑾干笑一声,道:“想是太后懿旨。”

寿哥倒是更奇了,“这倒怪了,张家亲戚家姑娘都住进宫里陪伴太后了,太后怎么反倒派人出去选妃了?你可听着些什么话?”

刘瑾摇头道:“奴婢却是不曾听闻。不过各地皆选送秀女,原也是应有之义。”实则他心下揣度着,只怕还是和周家打擂台,张家才再次派人出去筛选适合进宫的美女。

说起来张家的姑娘们就算住进了太后宫中,能见着皇上的机会都极少,倒是周家放在太皇太后宫里的姑娘见皇上的次数还多些。

只没瞧出来皇上对哪边的人上心些,好似都是淡淡的。

眼见改了元,皇上大婚就在眼前了,太后怕也要心急了。

寿哥闻言“哦”了一声,丢开那折子,也懒怠再看其他,转身两步上了罗汉榻,伸了伸胳膊腿,打发刘瑾道:“你去吧。叫卢顺儿几个在这边就是。朕且歇歇。”说罢便阖目假寐起来。

刘瑾忙亲自拿了薄被来与小皇帝搭在腰间,又打发两个小内侍将折子收拢妥当,才蹑手蹑脚的退了出去,往司礼监去了。

一刻钟左右,寿哥喊了小内侍进来,吩咐了准备出宫,命张会跟着,一并往坊间寻休沐的高文虎去。

一个时辰之后,仁寿坊沈府门前,沈瑞亲自来迎英国公府二公子,却迎来了一身寻常布衣的寿哥,他身后高壮的两个少年,高文虎与游铉,竟一人手中拎着一只硕大的捆扎结实的整个儿熏猪头。

沈瑞哭笑不得的将一众人请进门,禁不住指着那猪头问道:“您几位,这是做什么?二月十六供土地也已是过了罢?”

寿哥笑嘻嘻道:“这是虎头未来岳家招牌菜,还是虎头未来媳妇亲自做的呢,我们带来与你尝尝。”

沈瑞扭头去向高文虎笑道:“几时定下的喜事?年节时可还没听你提过。”

高文虎便是脸色黝黑也能看出几分红来,已是臊得不行,声音也比平日低了许多,“就是年节后我爹娘才定下的……”

寿哥已抢先笑道:“朕……我原说虎头如今也是锦衣卫总旗了,当娶个官家女才门当户对呢,不过婶子偏就看中了他们街口熏肉铺子家的小娘子,就定下了。”

高文虎瓮声瓮气的接口道:“皇……您,文虎有今日都是您赏的,文虎就是个屠户儿子,杀猪铺子与熏肉铺子才是门当户对。”

张会在一旁挤眉弄眼笑道:“这熏肉铺子许多年来都是从虎头家拿肉呢,也是老主顾了,果然‘对’得很,那小娘子就是虎头的青梅竹马呢。”

游铉也在一旁起哄似的嬉笑起来。

高文虎登时越发不好意思了,难得扭捏起来。

沈瑞笑着来给他解围,让人接了猪头送到厨下,谢过他好意。

过了小祥,家中已许有荤腥,只不过家里并不多食罢了,这熏猪头肉既是寿哥亲自带来,又荐说好吃的,他便准备留下些阖家略尝尝,其余送到毛家并杨家。

迎了众人到书房,因沈全、沈涟已在结案后回了松江,便只沈瑞接待诸人。

寿哥当先捡了最舒服的软榻斜歪上去,惬意的长出口气,道:“到底还是宫外舒坦呐。”因又瞧着沈瑞道:“贡品的旨意个把月就下来。”

沈瑞不妨他开口便提贡品,连忙要叩谢皇恩,被寿哥示意张会拉住。

寿哥架起胳膊来,笑眯眯的瞧着沈瑞,道:“沈瑞,你可有什么生财之道?”

第645章 星河明淡(七)第五百六十四章 人心鬼蜮(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头角峥嵘(二)第681章 覆手为雨(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喜事盈门(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血泪盈襟(一)第650章 层云漫涌(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渐生嫌隙(一)第十六章 前尘影事(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至亲骨肉(五)第五百八十一章 多方角力(七)第一百六十五章 人以群分(一)第五百四十章 嫌隙渐生(五)第二百零五章 如意算盘(一)第四十四章 千里之行(四)第四十一章 千里之行(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近朱者赤(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双喜临门(五)第五百九十八章 天理昭彰(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尘埃落定(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分烟析产(一)50票加更第六百七十章 疾风劲草(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威难测(五)第二百零九章 如意算盘(五)第三百八十五章 初提兼祧(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开诚布公(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引蛇出洞(五)第六百十六章 凤凰于飞(十五)第五百九十九章 天理昭彰(四)第679章 花明柳暗(三)第六十二章雏凤清音(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有心无力(五)第三十六章 景星凤凰(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接风洗尘(一)第一百六十章 夙世冤家(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天作之合(四)第三百四十三章 添油炽薪(三)第一百九十章 春风得意(四)第五百七十四章 启程归京(二合一)第四百九十七章 别有用心(二)第651章 层云漫涌(三)第五百零五章 顺藤摸瓜(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双喜临门(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闻风而动(五)第666章 向海而生(七)第663章 向海而生(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春风得意(五)第四百六十三章 回肠九转(四)第六十一章雏凤清声(二)第626章 晚来风急(二)第五十三章兄弟怡怡(三)第六百零四章 凤凰于飞(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端倪可察(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夙世冤家(二)第十四章 灵前孝子(七)第一百九十二章 春风得意(五)第一百八十八章 春风得意(二)第二百零八章 如意算盘(四)第二百零二章 尘埃落定(四)第六百十二章 凤凰于飞(十一)第643章 星河明淡(五)第二百九十章 白龙鱼服(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未雨绸缪(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兄弟齐心(二)第697章 克绍箕裘(七)第三百九十四章 分烟析产(二)第六十二章雏凤清音(三)第四百三十九章 顶门立户(五)第一百零九章 东道主(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时不待我(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高飞远走(二)第一百零三章 风波再起(二)第六百一十章 凤凰于飞(九)第四百八十六章 引蛇出洞(二)第二百四十章 天作之合(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抽丝剥茧(三)第四百七十章 天崩地陷(一)第四百零七章 秋来风疾(三)第五百八十四章 多方角力(十)第四百七十七章 兄弟齐心(三)第八十三章 今朝酒醉(一)第680章 覆手为雨(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嫌隙渐生(六)第五百一十章 庐山真面(五)第680章 覆手为雨(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自作自受(三)第一百七十章 人以群分(六)第七十九章 一悲一喜(一)第五百八十章 多方角力(六)第五百一十六章 螳螂捕蝉(一)第五十九章玉软花柔(五)第四十一章 千里之行(一)第一百章 羊狠狼贪(三)第四百八十九章 引蛇出洞(五)第五百四十二章 嫌隙渐生(七)第685章 朱阙牙璋(三)第二百零一章 尘埃落定(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风云际会(五)第四百六十三章 回肠九转(四)第五百一十九章 螳螂捕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