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百十一章 凤凰于飞(十)

马车摇摇晃晃,车上的人也昏昏欲睡。

杨恬是半昏迷着被抬上马车的。

这几天夜里她几乎睡不着,一躺下便有些气短,喘息艰难,只能半依靠着床头坐着。

无论身上穿着多厚的衣衫,抱着暖暖的汤婆子,她依旧觉得冷,后半夜总会发起热来,就只白天还好些,便也就在白天补眠。

自她房里的大丫鬟半夏病后,俞氏把身边的二等丫鬟金橘派来伺候。

这金橘素来是个灵巧人,但眼下这境况,大约她是太灵巧了些,怕被传染,便几乎不去靠近杨恬,近身的活儿一概推诿,伺候得更谈不上尽心。

杨恬房里的另一个大丫鬟麦冬是个一根筋,远没有半夏那样机敏善辩,见金橘这般,直气恼得与她闹了两场,若非养娘林妈妈拦着,怕早就闹到了俞氏甚至杨廷和面前。

于是最终结果也不过是麦冬连小丫鬟都不用了,事事亲力亲为,全然不去理会金橘。

金橘呢,倒乐得清闲,只把麦冬累得不轻。

这次被送来庄子,金橘一百万个不乐意,生怕就此被扔在庄子上。她是杨家家生子,便揣着银子拎着点心匣子很是活动了一番,却也只得个话说老爷太太是极重视大姑娘的。

她如何也不敢顶风提出留下来,只好怏怏的跟了出来,却躲在后面马车上,不与大姑娘同车。

车厢本身不大,麦冬索性把小丫鬟也都撵在后头去,只自己一个,怀里紧紧揽着昏睡的姑娘,靠着车厢,一边儿偷偷掉眼泪,一边儿又给自己打气说姑娘一定会好。

马车摇晃着,麦冬哭着哭着就迷迷糊糊睡了过去,偶一颠簸醒来,立时就查看姑娘一番,见没再烧起来,她便放了心,没多久又撑不住睡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她感觉到有风吹到脸上凉凉的,下意识惊醒过来,第一反应便是去整理姑娘的被褥披风,怕风吹着姑娘。

忽然察觉对面有人,她惊得险些大叫起来,定睛一看见是沈瑞,这才长出口气,问了声好。

沈瑞点了点头,打发麦冬到后面车上去。

麦冬犹豫了一下,还是应了,小心翼翼将姑娘转到沈瑞怀中,又事无巨细的向沈瑞解释了一下车里放水放点心放药的各个匣子,这才一步三回头的下了车。

沈瑞看着怀中人原本苹果一样圆润的小脸硬是瘦出了尖尖的下颌,便是一阵阵的心疼,听着她呼吸间明显的拉风箱一样的喘鸣音,更是难过,又有些……恐惧。

不知怎的,他就想起了沈珏,那个鲜活的少年,转瞬间就无声无息的躺在那里,最终变成一具棺木、满院白幡。

这种不详的联想让他心脏猛的缩紧,不自觉的就紧了怀抱,想抓住她,不让她的生命流逝掉。

怀里的人不舒服的动了动,因反复高烧而有些龟裂的唇微开,艰难的吐出一句,“麦冬,水……”

沈瑞依着先前麦冬所言,取了一直温在暖炉上的小茶壶,喂了杨恬两口水。

杨恬闭目喝了两口,方有些清醒,她微微张开眼,含混问道:“到哪儿了?出城了么……”

却听耳边一个低沉而熟悉的男声道:“出城了。还得一会儿到,莫急。”

“二哥。”杨恬脸上绽出一个恬静安然的笑容,看得沈瑞越发揪心,不禁又紧了紧手臂。

可杨恬好像忽然醒过神来一样,突然就挣扎起来,沙哑着嗓子急促道:“二哥,快松了我,这病是过人的……”

虽然俞氏下了禁口令,决不许任何人在杨恬面前说什么病气过人的话,但是她咳喘上来,自己也晓得是肺病,肺病会过人这几乎是时人的常识。

身边半夏无端“家去伺候她病重的娘”,而手帕交小姐妹们从最初的来探望她到后来只见礼物不见人,聪明如杨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比死更可怕的,是等死。

日日夜夜,喘息艰难,骤冷骤热,她想,不若当时就落水死了,也免得遭这样的活罪。

可每每有沈瑞送来的药、礼物拿到她面前,她便又想活下去了,想那些沈瑞说的泛舟湖上、纵马猎场,想那些他许给她的美好未来。

当俞氏来与她说沈家又给了她一所庄子添妆,姑爷要带她去庄子里静养,她想,能在死前与他一同生活几日也是好的。

这会儿他终于在她身边了,她安心无比,可也突然害怕起来,怕自己的病过给他,怕他也病了怎么办。

“恬儿别怕,没事,他们都是不懂浑说的,你的病根本不过人。”沈瑞怜惜的将她的头重新按回怀里,柔声道,“我想你老在屋里关着,忒闷了些,我在庄上读书也闷,不若我们凑在一处,给彼此做个伴儿解个闷。”

他总是这样,为了她好却不说,只说求她为他。

杨恬身上暖暖的,心里也是暖暖的,嗔笑道:“莫哄我了,我又不是三岁的娃娃。”

说着,又不免肃了神情道:“二哥,我知道你待我好,但万一过了病气……”

沈瑞抬手轻轻掩了她的嘴,低声道:“若是病了,就病在一处,我先与你试药。”

杨恬连忙啐了两口,喘了半晌,嗔道:“浑说什么!生病也是能浑说的!”

沈瑞又紧了紧怀抱,唇轻触她的鬓角,在她耳边低声道:“恬儿,你宽心,不要多想,一定能好起来的,就当是为了我,成全我,也要尽早好起来……”

杨恬眼角已见泪花,嘴角却噙着笑容,重重“嗯”了一声。

这一路便也不再难熬,听着沈瑞给她介绍京郊的景色,庄上的逸闻,又说起松江到京城这一路的风光,杨恬间或说一两句自己与哥哥的趣事,倒是精神了不少。

很快来到庄上,虽是才得了消息不久,但因沈瑞先前一直在庄上读书,各处都收拾得十分齐整。

人都搬进自家庄里,沈瑞就没想过什么避嫌,径直将杨恬安置在自己的主院上房,自己挪去东厢书房,两人同个院子里住着,两处窗子一开,彼此可见,也就彼此安心。

沈瑞还叫人在院子里现立了个秋千架子,杨恬坐着软轿进来时,沈瑞还特地指给她看,道,“待好了,就出来玩这个,我推你。”

杨恬忍不住笑道:“可真当我是三岁娃娃待了。”却也是饶有兴味的看了一晌才进屋。

麦冬进屋来一边铺床一边喜滋滋叨念道:“这下可好了,姑爷待姑娘真好!这里可比家里好。”

林妈妈小声训了她几句,她也不在乎,还是忍不住唧唧喳喳绕着杨恬说来说去去。

杨恬也不怪她,却也不再羞赧脸红,只笑了笑,便佯作闭目养神。

金橘蹭进屋里来,张望了一番,见屋内布置得雅致,样样摆件不俗,衾被幔帐皆是上上等,心道沈家豪富果然非杨家能比,更能看出姑爷对姑娘的上心,若是将来能以一等大丫鬟的身份随姑娘陪嫁到沈家,倒是远比在杨家当个二等丫头许个小厮做个寻常管事娘子强。

她偷眼瞄了姑娘一眼,当然,也得,大姑娘有福气,病能好才行。

她心思转了几个个儿,倒比先前殷勤许多。

少一时,沈家庄子上众仆妇、管事们在庄头夫妇带领下在院子里磕了头,算是给未来主母行礼。

虽则庄子说是要过在杨恬名下,但这些下人身契还都在沈家,并未一并给了杨家,故此是给主母行礼。

林妈妈和麦冬出去给众人发了杨恬的赏钱,打发众人散去,只将庄头娘子李昌家的领了进来,并一同带进来一个稳婆。

明时虽礼教严苛,但因社会需要,女医还是不在少数,许多大户人家妇人病也多寻医婆来治。

只是医婆的社会地位与稳婆不相上下,待遇比正经坐堂大夫还是差得远了。

且真有些名望的女医,也基本上都在宫中侍奉了。

沈瑞找遍坊间,最终重金寻了这位懂些医术、重要的是会些针灸的稳婆董婆子来,准备请知名大夫来为杨恬诊脉,看看针灸或者艾灸能否治疗一二,介时由大夫说明穴位手法,这边董婆子来为杨恬行针。

林妈妈大喜过望,又安排了杨恬房里的小丫鬟谷芽也跟着董婆子学一学,日后也好服侍姑娘。

这一番安置后,便到了晌午,沈瑞过来陪着杨恬吃饭,却安排厨下摆上来一桌素席。

这会儿刚刚打春,地里的菜也才冒头,青菜依旧是暖棚出产,原比肉食金贵许多,林妈妈等人并未觉得自己姑娘被怠慢。

但沈瑞还是解释了一番,鱼虾、肉蛋等发物容易引起痰喘,实际上是他于前世所知的容易引起过敏性哮喘。他还专门列了个食谱清单,吃饭时也拿来给杨恬,让她看看自己有什么喜欢吃不喜欢吃的,再适当删减。

这番贴心之举让杨恬分外熨帖。

寻常菜蔬倒罢了,这一冬因有杜老八那边供应,杨府也没少得了沈瑞送来的鲜菜,杨恬并不好奇,只对桌上两道凉拌的野菜颇感兴趣。

她试着吃了两口觉得极对脾胃,因问沈瑞菜名,沈瑞却也是不认得,只好招来厨娘问了。

见杨恬喜欢,沈瑞便郑重其事承诺道:“打春后庄上地头、山包上野菜多得很,等你好些了,我们就去后山挖野菜,回来蒸包子。”

杨恬笑着揶揄道:“你都不认得,可不要挖一把草回来!”

沈瑞偏头打趣道:“可不正是喂羊(杨)。”

杨恬撑不住笑啐了他一口。

两人也没顾那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一顿饭吃得热热闹闹,高高兴兴,便是原本没什么胃口、吃饭也要耗费不少气力的杨恬也多添了半碗粥。

林妈妈麦冬等无不喜上眉梢,只觉得挪出来就对了。

吃饭时沈瑞还许诺会日日陪着杨恬,她那边歇着,他这边默书,只要她唤,他随叫随到,没成想书还没从架子上拿下来,沈瑞就要先食言了。

沈家来人禀报,南边有沈家、陆家族人一同进京,请二爷回去待客。

这下只怕今晚也赶不回来了,杨恬只抿嘴笑看沈瑞,沈瑞摸了摸鼻子,讪讪道:“明儿一早就回来,还与妹妹带百果斋现蒸的枣糕来。”

却说沈瑞快马加鞭赶回府上,那边客人已是来了许久,沈洲招待人用了午饭,已在客房歇下了,要待晚上沈润下衙,再阖家好好一聚。

听长寿说起来的沈氏族人竟是沈渔、沈琛两家阖家上京,沈瑞不由大喜过望,前些日子还想着要从族中寻些得力的帮手,这信才发出去应该还没到松江,不想人这就已抵京了,算算日子,怕是正月里就出来的。

长寿笑道:“小的刚才也打听了跟来的下人,说是瑛大爷说动的两家。渔五老爷家环哥儿、玢哥儿都进学了,都想在京里读书更进一步。琛大爷、椿哥儿父子俩是家中无恒产,想来京里碰碰运气,椿哥儿也说要把弟弟小桉哥儿送进京中的学堂。”

沈瑞连连点头道:“还是瑛大哥知我!”

当初沈涟、沈全在沈沧小祥后就被留在京中,自然写了书信回去,沈瑛便知晓京中十分缺人手,与沈琦合计了一番,要选些族人上京帮衬沈瑞。

未几,南京那边便有了沈洲丢官去职、进京领罪的消息。

官司未明,沈瑛便先放了一放,却也密切关注着当初跟沈洲往南京去的沈渔、沈琛两家归来松江后的动向,也侧面打听了一下两家在南京的作为。

待官司尘埃落定,沈瑛才亲自登门说项。

这两家当初走时候是为四品官帮闲,也算得风光,如今这四品官因为那样腌臜由头丢了官,这两家也是脸上无光,灰溜溜回来免不得受早先嫉妒的人家嘲讽挤兑。

原就不是富裕有恒产的人家,呆得又这般气闷,恰沈瑛纡尊降贵来请,说明利害关系,这两家还有什么好端着的。

两家人关起门来一商量,便决定举家搬进京中。

虽然沈洲以品行不端丢的官,但是这两家人都是同沈洲接触过几个月的,对沈洲人品都非常认可,底层人也不会懂那些士大夫的弯弯绕,只觉得不过是纳个妾罢了,这等小事儿算得什么!且二房人素来厚道,长辈小辈都是好人。

沈瑛也婉转说过,京中如今也是瑞哥儿主事,暗示过去了也不是给沈洲帮闲。

沈琛是在族中地位也不高,辈分也不高,给嫡支谁帮闲都无所谓。

沈渔父子则是与沈瑞接触过,虽则沈渔辈分高,但是看得清楚,也知道二房将来是要指望沈瑞的,因此也是欣然同意。

至于陆家,却是陆三郎又折返回来,还带了两个陆家旁支。

“陆家来的是两位旁支说是打山东登州过来的,一位行十六,一位行二十七,都是生意人。是陆三爷南归时往山东走了一遭,与这两位唠了唠生意经,便又折返带着两位来京。”

长寿介绍着陆家来客,面色有些古怪,“这位陆十六郎一个人儿来的。那位二十七郎,带了妻女,……还带了他老丈人同来。那位丈人,是个道士。”

“道士?”沈瑞顿住脚,有些不可思议的侧头去看长寿。

长寿点了点头,又小声道:“说是自幼出家,丹鼎派,因起卦算了机缘在京中,又要寻几味难得的药,才跟着进京的。”

沈瑞便皱了眉,自幼出家的道士娶妻生女做了人家老丈人,还是丹鼎派,莫不是玩炉鼎双修的邪教人物?还“掐指一算”、还“机缘”在京中,这越说越像那些哄骗高官权贵、纨绔子弟的神棍了。

长寿看沈瑞脸色不虞,又道:“小的听着也是有些悬乎,但这位与二老爷讲些周易倒是头头是道。”

沈瑞微微摇了摇头,神棍哪个不是口若悬河?没点儿口才也不敢出来招摇撞骗了。

不过就算是神棍也是陆家的姻亲,与自家无关。只是,陆三郎带了这两人来做什么?

山东,登州……会是什么样的生意?

主院已在眼前,沈瑞收起思绪,先去与徐氏请了安,汇报了安置杨恬的情况。

徐氏听闻沈瑞将杨恬与他安置在了一起,皱了皱眉,意味深长的看了沈瑞一眼,却到底也没说什么。杨恬的情况不是很好,眼下这般,还顾及什么男女大防。

她叹了口气,告诉沈瑞,她已与何氏和玉姐儿说好了,明日一道去探望杨恬。

沈瑞也知母亲对如此安置杨恬不会满意,但是他就是想她在自己眼前,他觉得他只有紧紧盯着,她才不会消失……

转而说起新来的几家人,沈渔、沈琛两家自然是要安排住在府里,陆家提出要在京中置宅,徐氏便也留了他们暂时住下,待宅子妥当了再搬走。

“过两日准备待休整休整,便让你三叔带着环哥儿、玢哥儿、小桉哥儿往田家书院走一遭。”徐氏道,“虽则你二叔也能教得,在家里授课也无不可,但总归是人家奔着书院来的,且常与同窗切磋,进步也快些。”

沈瑞点头道:“这些日子,我瞧着二叔好像在著书。怕也没有空闲带这许多人。”

沈洲如今除了给沈瑞指点功课外,就只给四哥儿和小楠哥两个奶娃娃启蒙,空闲时间还是极多的。

一直忙着的人,忽然闲下来,便会有许多不适,沈洲也是如此,遂他便给自己找了个事做即著书立传,这也是当世文人的最高追求了。

徐氏点头道:“如此也好,也不埋没了你二叔的才华。只是家中产业里原有的书坊都兑出去了,你与你三叔商量商量,倒可以买一两间回来,不光你二叔,你三叔那一手好字好文章,也可在自家书坊印来,也是桩消遣。”

沈瑞笑着应下。他没有开报纸的打算,以他目前的实力和即将到来的政治风暴,报纸是不适合这种时候诞生的。

不过自家弄个书坊,慢慢发展起来,印一些时文,印一些有影响力的小册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至于剽窃后世那些经典故事,他暂时还没这个心思,一是出于对经典、对原作者的尊重,再者也是因现在的大明没到文教昌盛的时候,文盲率极高,潜在读者群小得可怜,那些故事远不可能成为后世那样的畅销书。

且大明没有版权概念,他剽窃来,旁人也一样能从他这里剽窃去,抄书、私印、说书人口口相传,种种冲击下,正版获利极为有限。

而要说宣传手段,还不如写段子让说书人讲来,对民众的影响力大。

不过这也都是后话,他现下不过一个小小秀才,没个牢靠根基,搞那么大影响力就是找死了。

说罢了沈氏族人,说起陆家,徐氏对于陆三郎的去而复返也猜不透,只道:“听陆家娘子谈起,陆十六郎的父亲就是跑商路的,少年时从松江出来山东做买卖,最后落户山东,渐渐也发展起来,在当地也成了有声望的人家。而二十七郎也是少年出来四处跑买卖帮闲,走过不少地方,后来才跟着十六郎做事,便在山东当地娶妻生子。”

“这陆家娘子倒是个有趣的,瞧着也是有几手功夫,只是……”徐氏有些忍俊不禁,“她说起其父来,颇有些不以为然。她这父亲也是奇人,虽是道人,却一样娶妻生子,日常锁在单独院子里修道炼丹,走出院子却也和妻儿过着烟火日子,自云‘一脚踏凡尘,一脚跨仙门’。陆娘子还有个长兄,她母亲如今由长兄侍奉。这次是父亲起了卦,执意同她一道来京。”

沈瑞也忍不住一乐,这还真是混不吝的神棍,倒也比那些道貌岸然的强些。

自家族人也就罢了,这位陆家丈人到底是客,又是长辈,徐氏叫沈瑞别等晚饭时了,既回来就当先去那边见个礼。

“只怕陆三郎也有话要与你说吧。”徐氏如是说。

沈瑞也是这个意思,从徐氏那边出来,就遣长寿去客院那边问问几位陆家客人是否歇下,他自己回院子换了衣裳,就往客院过去。

客院厅堂里,双方见了礼,分宾主落座,沈瑞不动声色的打量了眼前人一番。

陆十六郎与陆三郎年纪相仿,相貌却相差甚远,全然没有陆三郎的俊逸,而是十分憨厚的长相,乍一看完全不像个商人,倒像……

沈瑞心念一动,这人肤色黝黑,却不像天生黑面皮,而是那种长时间日晒后,形成的一种黑中透红的颜色,像是个常年在地里劳作的农民,联想到这人来自山东登州,便更像是那些渔户人家,那些……海上讨生活的人。

陆二十七郎倒是个二十出头的白面小生,典型的江南人长相,细眉细眼,斯文清秀,却到底是四处跑过生意的,说起话来又快又脆,极是中听。

那位丈人道士俗家姓张,却自言和龙虎山上清宫张天师一脉没甚关系,道号天梁子,又自言师父赐号源自南斗六星。

自古有“北斗主死,南斗主生”的说法,而道教中的南斗六星君就是司命主寿,其中第三天梁宫,为延寿星君。这道人取号天梁子,又是丹鼎派,其意不言而喻。

这道人四十许年纪,保养得还算不错,也已是霜染双鬓。只是他既没有像某些神棍那样染得头发全黑冒充年轻,更没有染得头发全白冒充鹤发童颜,倒是正常样貌,一如寻常道士,没什么神棍气质。

在沈瑞打量他的同时,他也仔细打量了沈瑞一番,好似饶有趣味的样子,却也只是蹙蹙眉,笑一笑,亦没装高人说什么印堂发黑之类的套话。

那边还是陆三郎先扯起话题,他这一开口就吸引走了沈瑞全部注意力,再没兴趣看那道人一眼。

陆三郎道:“二月间,登州卫用十八只海船运青州、登州、莱州三府布花、钞锭往辽东给军。”

沈瑞扬了扬眉,这说的是运往辽东的军服军饷。

“听老一辈人说,前朝时,东南之粟都是由海道入直沽的。就是太祖年间,登州卫也设海船一百只,因永乐年间罢了江南粮食海运,至正统十三年减八十二只,止存一十八只。”山东口音颇重的陆十六郎接口,叹气道,“自从弘治三年最后一次十八只船齐发运辽东赏军花布、钞锭,这些年来,每岁或不发船,或只发五只……”

沈瑞并不接口,只静静待其下文。

大明的漕船分江船海船两种,大体上还是以运河江船为主,盖因朝中认为海道险远,恐有人船俱没之患。

当然,实质上,是一条运河上关卡重重,势力盘根错节,无数官员及其背后家族从中受益,他们是不会让更加快捷运量更大的海运来分走漕运一杯羹的。

陆家就在松江,陆三郎还是衙门户房司吏,就管着这漕粮北上的事儿,不会不知其间利害,那此来谈及这漕运之事,为的是什么?nt

记住手机版网址:www

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气之争(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沈氏分宗(五)第684章 朱阙牙璋(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同室操戈(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云路始(五)第一百一十一章东道主(五)第625章 晚来风急(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风云际会(三)第九十一章 有女怀春(三)第五百六十九章 人心鬼蜮(七)第一百八十九章 春风得意(三)第三百章 慈母之心(六)第二百五十七章 近朱者赤(四)第二百四十章 天作之合(三)第688章 朱阙牙璋(六)第三百二十五章 事难如意(五)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云路始(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木落归本(一)第668章 向海图强(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恩甚怨生(三)第七十八章 过路财神(五)第三百九十一章 归去来兮(四)求保底月票第625章 晚来风急(一)第一章 岁暮天寒(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别有用心(三)第七十三章 人心不足(六)第653章 田月桑时(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近朱者赤(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方汇聚(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沈氏分宗(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双喜临门(三)第一百七十章 人以群分(六)第七十五章 过路财神(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人以群分(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威难测(三)第一百五十章 一元复始(五)第五百二十五章 黄雀在后(五)第九十一章 有女怀春(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元复始(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褏然举首(一)第十八章 前尘影事(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真伪莫辨(三)第六百十六章 凤凰于飞(十五)第二百八十三章 双桂联芳(五)第五百一十九章 螳螂捕蝉(四)第五百二十八 各方汇聚(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添油炽薪(二)第四百零六章 秋来风疾(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双喜临门(五)第二百一十七章 贞元会合(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顺水行舟(六)第五百三十六章 渐生嫌隙(一)第五百四十八章 明镜高悬(五)第一百七十二章 闻风而动(二)第643章 星河明淡(五)第七十章 人心不足(三)第十九章 前尘影事(四)第五百八十二章 多方角力(八)第五百七十四章 启程归京(二合一)第五百五十章 自作自受(二)第十九章 前尘影事(四)第四百九十八章 别有用心(三)第二百零八章 如意算盘(四)第699章 克绍箕裘(九)第三百章 慈母之心(六)第七十三章 人心不足(六)第四百六十三章 回肠九转(四)第682章 覆手为雨(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时来运转(五)第四百三十九章 顶门立户(五)第680章 覆手为雨(一)第二百零七章 如意算盘(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恩甚怨生(四)第644章 星河明淡(六)第627章 晚来风急(三)第五百九十九章 天理昭彰(四)第四百七十九章 兄弟齐心(五)第四百二十四章 桂子飘香(七)第二百五十九章 风云际会(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回肠九转(五)第五百八十一章 多方角力(七)第七十五章 过路财神(二)第二百九十章 白龙鱼服(一)第五百八十七章 鹡鸰在原(三)第四百八十一章 抽丝剥茧(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凤凰于飞(二十)第二百四十一章 天作之合(四)第七十五章 过路财神(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顶门立户(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近朱者赤(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人以群分(五)第五百三十一章 至亲骨肉(一)第668章 向海图强(下)第三百零三章 改恶迁善(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情难两全(三)第三百七十章 桃李之教(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倦鸟知还(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开诚布公(五)第四百二十八章 时不待我(四)求保底月票第八章 灵前孝子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