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七十章 羊报

林延潮这一番话说完,官员们无不动容。

国朝的官员一贯以来,重文章而轻演说。

文章事上,演说面下,论文章林延潮已是当今文宗,没料到演说也是当世无匹。

听说当年国子监学生叩阙,林延潮一席话下,士子诚服而退,成了他名声。而在归德他升任知府,及离任卸职时,无论哪一次演讲,都称的上打动人心。

这番话里诚恳至极,将林延潮从读书至为官,贬官再入京这一番心境变化说的是清清楚楚。

剖析心思,告诉给了解与不了解自己的人。

林三元并非一出场就那么高大尚,所谓的“修齐治平“四字,其实道来,就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林三元与我等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人家没有在穷书生行“以天下为己任“的事,在做官时“只考虑自己的做官前程“而已。

这点要做到很难吗?

说不难,也很难。

跟随林延潮左右陈济川,陶望龄,袁可立都知道他这一步一步走来有多么不容易。

事功难,知行合一更难。

就在林延潮与众人话别时,一名官兵匆匆赶来,与陶望龄耳语了几句。

陶望龄脸色一变,他犹豫了一番是不是将此事禀告给林延潮,但还是上前与众官员叙话的林延潮道:“老师,有要事相禀。”

林延潮道:“我现在已是卸职,若是府里的事,禀告何司马就好,不必来与我说。”

何同知在旁连忙道:“府台言重了。”

但见两名官兵被带上堂,当先一名官兵一见林延潮就要跪下。林延潮摆手道:“我已卸职,府里大小之事都交由二府署理,你与他禀告就是。”

这官兵立即向何同知叩头,然后道:“启禀司马老爷,今日巡河接到上游漂下的“羊报“。”

听闻羊报,在场之人都为之色变。

众人向另一名官兵打量故去,但见此人身材矮小,衣裳褴褛,手脚上都是青肿。

何同知问道:“此人就是送“羊报“的勇士?”

这名官兵叩头,却一下见到这么多官员,太紧张了不知如何言语。

一般黄河上游若是大水,水情严重。上游州府会派六百里加急的驿马向下游各州府驰报,若是特别严重的水情,连六百里加急的驿马都嫌慢了。

那么上游州府会召一名勇士,直接乘着羊皮筏子从黄河上游漂至下游传信。

乘羊皮筏子从黄河上游漂流至下游传信,这可是九死一生啊。所以一定要勇气非凡,熟悉水性的人才能担任。此人下水前先食“不饥丸“,身携几十枚水签,溯流直下向下游投签,运气特别好的话,会在半途上被巡船捞上来,但是一般都是没命。

“你是哪个省的?”

“陕西!”这官兵道了一句,众人都是骇然这漂流了可是有几百里,居然能到这里。

官兵将水签向何同知奉上。

水签上也没多说,但众官员们都知道,但凡逼得用羊报这样方式报告下游河情,那么汛情已是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

在林延潮刚卸任,何同知刚上任之时,即出现这样的事。

何同知有些六神无主,一旁吴通判更是如热锅上的蚂蚁的,摊手道:“如之奈何,如之奈何,苦矣,苦矣。”

而马通判对何同知,吴通判二人这个样子,是没有半点信心,望向林延潮道:“府台大人!”

一旁陈济川立即道:“马别驾,我们老爷已是卸职了,不是知府了,此事当由何司马做主。”

陈济川果断的拒绝,然后也是一心替林延潮甩锅。

天子这一次下旨召林延潮进京,显然是要重用的意思,对于当初林延潮上谏既往不咎了。

而且圣旨上说了即刻,还赐驰骋驿马进京。说明林延潮是一刻也不能停留,若是路途上耽搁了,那不是扫了天子的面子。

就算两个朋友以往有些失和,现在人家主动与你示好,你却不买帐,这怎么也说不过去。

更何况人家是天子啊!

至于陶望龄,袁可立心底也是知道这一点,但他们有些为难。

在读书人心底,按照民为贵君为轻的说法,当然是治下百姓为重了。

现在大水就要来了,林延潮在这个时候离开,有弃百姓于不顾的嫌疑。当然大家知道林延潮已经卸职了。但传至别人口里,哪里会认真研究这些,这对林延潮的名声而言,实是不好。

你林延潮当初不是犯颜直谏,规劝天子以百姓为重吗?现在天子给了你一点好处,你就忘记了,赶着去巴结人家,自己打自己的脸。

何同知,吴通判那边也是看了过来,以往府里大小事,林延潮都是一人作决断,众人都是习惯了。

现在林延潮卸职,何同知之前一直是闲官,现在刚上任,人心不服。吴通判夸夸其谈还可以,但要他扛责任,跑的比什么都快。

在场官员都是如此心思,他也不好揣测林延潮此时心底是怎么想的。

对他们而言林延潮留下最好,有主心骨,但又不好开这口。何同知也有心让林延潮留下,但这挽留的话,如何也是开不了。

吴通判左看右看,何同知不好说,剩下众官员属他最有威信。于是吴通判倚老卖老道了一句:“真是什么事都赶在一块了,府台在任三年,黄河是一点事都没有。现在府台卸职第一日,这羊报就来了。你说这巧不巧,都可以拿这段事说书了。”

说着吴通判自顾笑了起来,但在场却无一人附和。

吴通判见冷了场,轻咳一声收敛笑容道:“看来这龙王就是卖府台的面子,但府台上京的事又不能耽搁,我看是不是可以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什么两全其美?”

众人都吃惊了,吴通判居然能想出妙计来。

但见吴通判道:“本官有一愚之得,之前河漕衙门下文,追究沿河官员责任,言守堤若守土,官员不可擅离。所以府台可以先斩后奏,待河情过后,府台致书河漕衙门,让潘制台向天子说明,府台因上游大水之事暂缓入京,如此天子也不会追究的。”

众人一听,面面相窥。

好你个一愚之得。

陈济川忍不住斥道:“依吴別驾这么说,潘制台的一句话比圣命还大?”

陈济川此言一出,陶望龄,袁可立都在心底大骂,什么馊主意,照吴通判这么说,林延潮自己抗命,还要将潘季驯拉下水。

就算潘季驯与林延潮再有交情,接信后也会大骂你林延潮祸害自己也就可以,别来祸害我老潘啊。

吴通判没有考虑到这一层,现在被陈济川讽刺才反应过来,但依然知错不改道:“本官不是这个意思,本官是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治河的事,没有府台不行啊。”

陈济川还要再说,林延潮伸手一止道:“济川不可对吴別驾无礼。”

众人见林延潮终于开口了,何同知立即问道:“不知府台于此事怎么看?”

林延潮道:“何別驾,诸位同僚,从林某接旨之时起,已是卸职了,不再是本府知府了,于府里大小之事,本不该多言的。但蒙何別驾信的过,以河事相询,那么林某就以局外之人说几句话。”

“敢问诸位若林某当初没有履任归德,诸位就不治河,不御水了吗?治水的事当初是由林某亲手操办,论河工在座没有人比林某更了解,但是林某在府三年修河是为何?就是为了修一条百年不坏好堤,让本府百姓从此不遭河患,”

“现在我刚卸任,你们就担心大堤御不住大水,如此是不是指林某与诸位三年都在白用工呢?”

何同知,吴通判被林延潮这一问都是满脸通红。

林延潮当下正色道:“林某对诸位有信心,也对这三年来亲手所修的河堤有信心。今年河情再猛,河情再大,也冲不垮归德的河堤,归德必然安然无恙,这就是林某为官三年的自信。”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读书时如此,为官也是如此。三年之事功,眼下到了验一验是不是真金之时,林某不会自己看不起自己,也请诸位不要看不起自己。下面请何司马主持一切,林某即接旨上京,在此与诸位告辞!”

“是,府台大人。”何同知,吴通判众官员都是向林延潮一并拱手。

林延潮点点头,当下大步离开公堂,陈济川,陶望龄,袁可立等人昂然跟随在后。

一路之上,官吏们都避道一旁,向林延潮行礼。

众官员看着林延潮的背影,想起那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的话来。林延潮现在就如同一个刚进考场的士子,卷子都没有看,就对左右同考的士子说,自己这一次一定能高中。

换了旁人,别人一定会笑话!

但对林三元而言,何人敢笑?

这就是学霸与能臣的自信。

林延潮走入后堂后,代表着他在归德的任期正式结束。

而这时,府经历黄越入内禀告道:“何司马,下官方才查验过了,沿河各县报上今年修河之事都已完备。”

沈同知收回目送林延潮的目光问道:“哦?”

“府台离任前,早已考核完各县河工,半个时辰前他还去工房张司吏确认此事。”黄越禀告道。

众官员闻此都是安心,林延潮在任前两年重淤田次河工,都抵御住了两次伏秋河汛,今年林延潮将所有气力都用在了修堤,以及补漏上。

事成之后,将功绩留给来者。

这就是林延潮上任时所言,功成不必在我,留待后人。

而今大河变害为利,大堤一御百年,百姓人人安居乐业!

比起无数将后任坑的不行的前任,林延潮在任三年,百姓温饱,留下一条坚堤,府库里还有余银数万两。

若是再出了什么问题,众官吏们可真是对不起林延潮了。

现在众官吏都看向何同知。

何同知一整官帽,对一旁跪着的官兵道:“尔冒死从上游浮水送来羊报,实有大功于本府。如此大功,焉能不赏,本丞现在赏你一百两银子,再加一壶热酒!”

明朝官兵地位低下,就算如此冒死报信,一般赏个十几两银子就算很多了。但何同知一下子赏了一百两,真可谓厚赏。

那名官兵闻言感激流涕地道:“谢过……谢过司马。”

这官兵连连叩了好几个头,然后下去领赏。

身为公门的都是精明人,众官吏见这一幕对何通判都是佩服。新官上任千头万绪,何同知第一事就是明赏罚,这手实在是高。

众官员都嘀咕道:“何同知也是厉害人,以往怎么没看出来?”

“不错,府台知人善任,故而向朝廷推举了何同知。若是吴通判这等颟顸之官主事,我等就惨了。”

赏了人后,何同知继续道:“立即召府衙官员商讨河情之事,至于各县县官立即回到辖地,会同管河官员,务必亲自上堤巡视……”

“诸位,本丞在此坐镇,大水一来,堤在则人在,堤溃则人亡……”

公堂上何同知对着众官吏们训话发出命令,所有官员马不停蹄地,都投入了这次抵御水灾之事。

而在府衙的后堂里,刚刚卸任的林延潮正忙着与林浅浅一起收拾行装。

这夜河汛传来,随即天降暴雨,河水大涨……

归德大小官员都忙于治河之事上,全府百姓们连夜被动员起来往河堤上巡防,搬运土料……

而次日府衙后院里。

大雨倾盆而下,林延潮抱着小延潮正要上马车时,停下看着这遮断天幕的大雨。

陈济川正忙碌着指挥着下人将行李搬运上马车,但雨水轰然作响,将说话声都掩盖住了。

林延潮笑了笑用衣服裹着小延潮,然后展明他撑伞上了马车。

马车上林浅浅早候着,接小延潮上了车,见他没湿了一处,方松了口气。

而小延潮上了马车后,对车外令人色变的大雨是丝毫不惧,反而生出兴奋之意来。

见了这一幕,林延潮一面擦着衣衫上的雨水,一面则与林浅浅相视一笑。

此刻展明已是驾起车,马车穿过府衙后院大门。驰骋在大雨之中。

这一日大雨滂沱,天还未亮。

林延潮没知会任何官员,更没有惊动百姓,带着家小随从,悄然地离开了归德府城,踏上了赴京的路途。

第四百三十八章 经筵之上第两百四十章 销银第十八章 传道授业(第二更)四百四十六章 宫廷盛宴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风流员外郎八百九十九章 无耻之尤第两百一十八章 诸生的心情四百七十一章 ********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吾来担之四百六十二章 为官之道一千九十八章 弹劾之事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五百二十章 碑文之事第八章 背书四百六十一章 清丈田亩论第七百一十一章 固执九百二十三章 荣升知府一千八十七章 谥号之争六百零六章 杀一儆百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林学五子七百六十四章 布局之人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题名六百四十八章 燕京时报第九十九章 我有办法(第一更)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敲竹杠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俞有请(第二更)一千两百一十四章 中华有为一千两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薪火相传第一百二十章 南园七百六十三章 天下归心八百四十六章 修河(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第五十七章 讲卷第两百八十一章 连中三元的期望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第四百一十九章 东厂听记六百三十六章 呆货一个第两百六十五章 本官就是驴脾气八百三十四章 这张脸怎如此之厚?一千二十五章 万历十四年的几件事一千两百八十一章 偷看六百五十三章 两家之好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政柄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大战影响第四百一十八章 救兵来了七百六十九章 同学情谊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阳书坊六百一十六章 林三元在哪?一千两百三十九章 陈矩五百零八章 相爷这唱得是哪一出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五百五十二章 动怒一千两百二十章 事故第八十九章 嚣张一点八百四十九章 板子与戥子一千两百四十一章 谋划已久六百八十三章 新元辅第三百五十八章 名传八方八百三十章 清官狗官第一百三十四章 立言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托付六百七十二章 归政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为宰相九百六十三章 考语六百七十六章 朕信你七百零七章 封爵之议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何为儒?(恭喜joyii书友成为本书盟主)第三百一十七章 万历皇帝七百零一章 林府喜事五百八十七章 不打不相识一千六十五章 借刀杀人之计第三百九十章 屏风书名第三百零五章 朱衣点额九百一十章 太仓王家第五十九章 天生我才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议第八十八章 有事找他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熊川谈判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俘虏第三百一十八章 张居正是地域黑四百五十二章 升官啦六百四十四章 道可御器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房官人选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海运一千七十章 正推九百五十四章 谁也不怕啊第两百六十八章 进京赶考六百八十五章 党争七百五十章 罪在朕躬第一百零一章 竞争激烈六百五十一章 我干嘛答应你第五十七章 讲卷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识真人一千一百二十章 水至清则无鱼第九十二章 当城里人(第一更)六百一十七章 谁能挽此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