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请你文艺到底啊!

bookmark

第143章 请你文艺到底啊!

乡试一般有三大主官,主考官是众所周知的,另外还有负责考务的提调官,负责考场纪律的监试官。

其中主考官和监试官,一般临近考试才会公布,防止提前串通舞弊。而南直隶乡试的提调官,一般按惯例是有应天府尹来担任。

也就是说,在四月初的当下,南直隶乡试主官里,只有江府尹是唯一能明确的一个。

之前秦德威一直在与江二公子来来回回打哑谜,大家全都下意识地默认是因为府试而纠缠。

本来府试不公是个小事,对正三品府尹而言真的是件小事,就像是从公堂拿了几根蜡烛回家用一样。

可等江二公子受到那首堪比唐诗的七律刺激后,忍不住亲口说出自家父亲后,秦德威却突然将“不公”指向了乡试,这顿时让许多人后背发冷。

再回想起来,这小学生似乎一直是在各种挑逗江二公子.

一下子涉及到乡试大典和京兆尹本人,话头立刻很敏感,顿时没人敢公开发言了,都在窃窃私语。

连江存义本人也觉得不妙,一时不知如何答话,等着别人站出来打圆场,又被顾老盟主劝着先冷静一下。

另一个被请来助拳的青年领军人物王逢元毕竟年纪不大,阅历不深,感觉对这首七律有很多不理解之处,但距离老师比较远,不好过去请教。

他左顾右盼,突然在附近发现一个眼熟的人影,便悄悄凑过去侧耳倾听。果然听到那人对旁边一个白衣士子说:“在下松江府生员何良俊.”

白衣士子干脆利落的问道:“行了行了,在下明日在旧院做东道!何兄还是明言了吧,这江二爷为何听了诗就突然发急失措?”

何良俊答道:“不能怪江存义着急,因为此诗注定会流行一时。”

白衣士子真是没有太明白,又请教道:“为何?”

又敲定一次秦淮旧院东道的何良俊耐心解释道:“因为诗词里最容易流行的两个主题里,一是情爱,二是切合当前时事的讽刺。

阁下别忘了,在当下南京城,南直隶最好的一批读书人全都聚集在秦淮河两岸,比如在下这样的。

我们举子皆为本乡一时之选,但最终大都是无缘中举的。团扇才人居上游这种讽刺,实在太切合落榜之人不服气的心境。”

最近何良俊在南京文坛也小有名气,大家都知道此人眼光很准,解读精确,写诗词能力或许比不了顶尖大家,但判断流行度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便又有几个人凑耳倾听,最终何良俊总结道:“而且此诗手法不只是浅白的直刺,还有强烈的个人格调。

诗家埋伏了很多隐喻,似乎可以有无数种解读,这又非常有助于作为话题口口相传。”

白衣士子一下子没明白:“真有那么多隐喻?”

何良俊随口举了个例子:“比如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这一句,你细品,是不是暗喻数千举子参加乡试的意思?有没有体会到一种对看诗举子们浓烈嘲弄的意味?

还有团扇才人居上游,你说是讽刺当今时事,但你细品,焉知不是诗家帮助王怜卿出头,单纯讽刺冯双双不配秦淮四大美人位置?

又比如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这一句,你细品,有没有暗讽互结盟社、以名士自诩的风气?”

偷听半晌、盟社风气实际受益人王逢元忍不住开口辩解道:“不对,这句分明是诗家位于底层处境却又羡慕上流的自嘲。”

何良俊没有反驳,只是耸了耸肩膀,只对明日金主白衣士子说:“你看,解读争议不就这样产生了吗?

此诗若不流行,还有什么能流行的?那江二爷能不急眼吗?”

最后何良俊长长叹了一口气,羡慕嫉妒恨的说:“此等天赋,恨不能为吾所有!”

别人倒是没有笑话何良俊,谁又不是同样心思呢?

写个嘲讽题材的诗,都能写出冷眼看世人、埋了一堆隐喻、连看诗之人一起嘲弄的装逼劲儿,谁不想呢?

王逢元也迷茫了,之前他虽然被杀了好几次,但一直抱着“既生瑜何生亮”的心态。

但现在他开始自我怀疑,自己和小学生真的能是“瑜亮”?

这时众人又听到秦德威朗声道:“在下最近阅览六朝史书,感慨历代兴衰,写了支曲词,敢请诸君品鉴!”

众人:“.”

这个转折是不是有点太生硬了?在逐渐紧张沉寂的气氛里,大家都在解读议论你的隐喻大作时,你又突然强行插播音乐又是什么鬼?

琴声很及时的响起,众人顺着声音看去,居然是王怜卿坐在窗边席位那里,开始弹奏曲目。

在座中不乏懂得音律之人,立刻就感受到了凄然苍凉的曲意,就是不懂在这时候弹这种曲子是个什么意思。

秦德威慢慢走到窗边向外看,只见秦淮河上灯火通明,画舫穿梭,夜色下河水波光粼粼,两岸亭台楼榭亮如白昼,入目处一片金粉繁华。

王怜卿弹的曲子并不长,仿佛只是个前奏。

然后她就站了起来,同样走到窗前背对着众人,与小学生并立,看着窗外景色。

窗外的繁华盛景有那么好看吗?外地人可能会惊呼,但南京本地文人都已经见惯的了,实在不觉得新鲜。

突然王怜卿又开始吐气发声,靠住小学生,背着众人唱道:“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这是戏腔清唱!众人立刻又分辨出来了,天下承平日久,这世道写戏剧还是挺时髦的,很多读书人都很精通戏曲。

没人大煞风景,一个名花榜前几位的大美人主动在这里演艺唱戏,何等稀罕难得,不听白不听!

平时若想请王怜卿这样等级的美人献唱,还是唱戏,不砸钱是不可能的!

又听王怜卿彻底展开了嗓音继续唱道:“王谢子弟堂前燕,只认衣冠好!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听完这句唱词,不少老戏迷顿时激动的浑身起鸡皮疙瘩,意识到这段戏词绝对不是一般常见的东西!

伴随着王怜卿的唱腔,众人感到一幅画面徐徐展现。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这六朝兴亡看饱!

玉树歌残了,烟煤锁神庙!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这时候,王怜卿突然转过身,两行清泪缓缓流下,渐渐污了脸上胭脂,在身后灯火辉煌的秦淮盛景掩映下,继续唱道:

“残山梦最真,旧国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

说什么江令多才,也只能悲声唱到老!”

曲终,众人望着已经泪流满面的王美人,齐齐失声!

他们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风格的戏曲,唱词里不是最常见的儿女情长、才子佳人,而是一千年前江左风流的败亡覆灭!

在美人的唱腔中,那种高强度浓烈的家国兴亡幻灭感,三百年积累的风流被摧毁的画面,几乎如在眼前重现!

南京本地文人,多多少少都有六朝情结,这是挥之不去的、永恒的文化母体,江左风流就是内心最深处的梦幻。

但这段唱词依托发生过的史实,将大家心中的梦幻撕成粉碎,但却又有别具一格的残虐之美。

所以真就有人听着听着产生共情了,只感凄美虐心,掩面而泣不能自已。

其余人也各有感怀,再看向窗外秦淮河繁华盛景,又想象着戏词中千年前的残垣败瓦,强烈对比之下,不禁连连唏嘘而再三兴叹。

优秀的歌曲,就是有这样感染人心的力量,太白楼二楼的氛围就变得感伤起来。

再过一会儿,说不得就有些唱和大作酝酿出来了,文坛聚会都是这样的玩法。

偏偏在这种文艺氛围里,就有人非常不合时宜,很不文艺的敲了敲窗棂,高声问道:“在座诸君子,觉得在下写的戏词如何啊?”

被坏了诗意的众人一时无语,要不是看你这小学生是唱词原作者,你就要被轰出去了知道不知道?你到底懂不懂行规?

秦德威却不以为意,继续开口道:“诸君身在南都,又是饱读君子,当知六朝之故事!

有没有想过,六朝倾颓败坏,出现方才唱词中的景象,何故也?诸君岂不闻,当时有上品无寒门,英俊沉下僚之说?”

这事儿不用细说,大家都懂。

魏晋六朝时选拔人才全靠九品中正制,简单说就是靠小圈子主观品评,最后导致高位者都是高门大族的裙带关系,尸位素餐无能之极。

然后又见秦德威慷慨激昂的说:“我太祖高皇帝开基立业,深明裙带荐举之弊端,定下科举取士为国家用人根本之策。百五十年来,大体取人得法,贤臣辈出!

所以科举不公,绝非小题大做,实乃不可不关注的大事!若一直取士不公,方才戏词中的六朝故事就在眼前啊!”

众人继续无语,本以为你是个文艺少年,要带着大家一起嗨,结果你却突然开始给大家上政治课说教?

说来说去,最后还是落脚到科举不公!你这原作者能否不要这样俗气,玷污了如此风格独特、凄厉哀绝、注定经典的词曲!

有人实在忍不住了,打断了秦德威的政治课,扭转到文艺座谈会的正题上:“敢问秦小友,这段唱词是什么题目!可否将曲词借在下誊抄!”

秦德威长叹一声,答话道:“最近我时常梦到六朝,却又像是六朝梦到了我。”

众人被小学生重新出现的文艺腔震了震,又想起了那句“青溪桃叶渡江人”,莫非就是隐喻此意?

这小学生天赋非凡不流于俗,简直不像是个十三岁少年,莫非有隔世宿慧,乃是六朝风流人物转世?

“所以这段唱词命名为金陵春梦!”秦德威说着又指了指虽然满脸泪水痕迹、却别有一番新风情王怜卿:“曲词都送给了王美人,若想索求的,找她就行了!”

咔嚓,面无人色的冯双双无意间掰断了细细的竹筷。难道以后这段时间,她冯师姐就是团扇才人居上游,而王师妹就是金陵春梦王怜卿?

先前没人告诉过她,以写景写情见长的小学生也会写恶毒讽刺的诗词啊。

又有人问道:“敢问唱段可有全篇,或者有什么背景人物故事么?”

秦德威又答道:“在下曾经梦到,自己曾经是个千年前的衣冠子弟,在南朝灭亡后入仕于新朝隋。若干年后,重游金陵旧地,却偶遇当年定情的红颜知己。

两人感慨人生巨变,山河易色,忍不住站在桃叶渡口抱头痛哭!这就是唱词的背景。”

王怜卿突然很应景的握住了秦德威的手,深情款款的低头看着秦德威。

要是小郎君个子再长高一些就更好了.

大家都是读书人,只听概述就能脑补出一段凄美的才子佳人爱情故事,个人身世浮沉再配上刚才那段天下兴亡的唱词,简直绝了!

感天动地,穿透古今,催人泪下!是不是可以酝酿出一段同人故事或者诗词,蹭一蹭原唱词的流行?

秦德威继续悠悠的讲述梦里故事:“然后两人哭过之后,一起痛斥前朝用人不公、人才埋没、裙带窃位,赞美大隋开科举取士乃千古良策啊”

卧槽!在座读书人差点一起破口大骂,你小学生要文艺就文艺到底,不要总是大煞风景的突然二逼!

若不是看你是原作者,你马上就会被从窗户扔出去!老天无眼,这样的作品,怎么会从你手里创作出来的?

松江府生员何良俊又对明天金主白衣士子说:“这唱词里,只认衣冠好,应当是讽刺当时荐举制,但关键是在末尾,委实暗藏刀锋啊。”

白衣士子惊奇的说:“你又听出了什么?”

何良俊便解读说:“听最后这一句,说什么江令多才,也只能悲声唱到老!江令这个六朝人物典故,或许是暗喻府尹,毕竟府尹也是姓江。”

白衣士子无语,你何良俊不去搞文字狱真可惜了,不过解说钱花得挺值的。

江存义木然地坐在主座上,好像大家都已经忘了,他江二公子才是今天的主人家!

现在大家全都在围绕着那小学生,似乎没人关注自己这个主人家,现在的舆论中心,不知不觉得全都被小学生把持了!

你们这踏马的就是排外!他一个外地人,想融入本地圈子,怎么就这么难?

想到这里,江二公子忍不住看了看顾老盟主,又看了看王逢元,你们两个本地领军人物怎么不说话?

去年小学生是怎么羞辱你们的,你们难道都忘了吗?请你们过来,也是共襄盛举,一起向小学生复仇,结果白请你们来了吗?

顾老盟主修养深厚,任凭江二公子如何使眼神,依旧不动如山。但王逢元年轻面皮薄,被江二公子看得不好意思。

按道理来说,他们今天确实是来帮着江存义这酒肉朋友助拳来的,但至今无所作为,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啊。

写完了这段一看,不拆两章了,一起发吧。

(本章完)

第283章 苦肉计(下)第785章 修仙和女人(下)第388章 众望所归第799章 父子们第37章 与你何干?第610章 历史转折中的秦学士(中)第859章 只能叫幕府了第495章 十七岁的忧伤(下)第17章 靠作品说话第224章 一片混战第73章 人心不古第655章 叫破喉咙也没用第804章 最大的保障第589章 真打?假打?第520章 这波门生不行第739章 咬人的狗不叫(求月票!)第113章 小学生插队!第115章 都不按套路第150章 真·短小无力第716章 顽固不化第755章 三岔口抉择(上)第225章 负荆请罪第331章 京城不好玩第82章 你是一个好人第346章 无理取闹第636章 忠与奸(上)第123章 买一送一第341章 早有预谋第552章 十万个为什么今晚写完又删了,本月最后一次请个假吧第16章 你拿不了第一第879章 丝绸去哪儿了?第640章 行宫里外第444章 脸有点疼第448章 一语成谶!第403章 套路太多了第189章 又吹牛了第492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第14章 笑话第525章 都有光明的未来第649章 县学惊魂(下)第39章 一直糊弄我!第262章 谁教你做事的?第410章 狗急跳墙第596章 新礼制(求月票!)第490章 宿慧灵体第865章 不服不行(求月票!)第189章 又吹牛了第897章 首辅之梦(上)第899章 众望所归第902章 后浪拍前浪第162章 预留的席位第767章 舍我其谁第596章 新礼制(求月票!)第236章 拖延时间就行了第698章 最大的荣幸第595章 一生只有一次第782章 你不要过来!第921章 适者生存(求月票!)第174章 盗用官印者,斩!第254章 国公与府尹(下)第675章 我给你看个好东西第131章 一辈子的生意第942章 从未有过的官位(求月票!)第509章 最好的药第236章 拖延时间就行了第632章 善后(上)第138章 大明好弟子(下)第368章 拉人下水第785章 修仙和女人(下)第719章 更赋新诗换征袍第781章 不是东西!第786章 风波起第274章 未来的盟主第21章 恶人还须恶人磨第20章 人外有人第833章 自求多福第57章 十点档第353章 主角和配角第15章 含着泪也要陪完第301章 没有安全感的人第359章 我并不想懂那么多第141章 唱个曲儿第279章 这就是政治第352章 不要紧!有预案!第239章 知县的知县第892章 怎么才能投靠?(继续求月票!)第572章 心照不宣第786章 风波起第440章 但他写了一万字!第262章 谁教你做事的?第126章 忠烈门前是非多第641章 大火里的人心第115章 都不按套路第894章 运气的背后第876章 判断第200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第564章 讲理(下)第555章 总有这种本事第932章 事不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