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连锁反应

bookmark

第557章 连锁反应

秦德威对嘉靖皇帝所说的“预测”不叫预测,很多都是另一个时空历史发生的事实。

明代前期施行开中法时,很多盐商都是山西、陕西人,这些人在通过在边镇屯田,换取在两淮支盐,在南北之间完成财富转移。

开中法被废后,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两淮盐业里,南方人份额越来越大。

再之后,资本雄厚的徽商渐渐成为两淮盐商主体,并聚集在扬州,形成了“扬州盐商”这个历史符号,一直持续到了清代。

在当前嘉靖十六年时,以上所说的势头还在发展过程中。

而秦德威想做的,就是要逆转这个势头,重新让盐业财富继续补贴北方边镇,变成边镇物资。

经过一番激辩,秦德威明显占了上风。

前有太祖高皇帝的“圣意”,后有天数运转的“威慑”,谁能反驳的了?

但还是有些比较客观的人,对技术性问题尚有存疑:“折色法能使太仓年收数十万银两,如果改回开中法,今年种粮肯定来不及了。

所以见效至少需两年,先前盐引也都要处置,期间国库银两开支又不能停,如何是好?”

秦德威毫不客气的说:“杀张延龄!再抄张家!估计抄个几十万两不成问题,不就能弥补这一两年亏空了。”

众人:“.”

恍惚有种错觉,秦德威对抄张家比皇上还积极,一有需要用钱的地方就吵吵抄张家。

皇上怕被人说贪图张家财富,没抄过张家,只是一直关押着张延龄不放。

当然大家现在也都知道,皇上弄张家,主要目的确实也是政治方面的,为了挟制张太后。

至于京师首富张家的财富.

嘉靖皇帝也愕然望着秦德威,在所有大臣里,感觉这秦德威是对抄张家最积极的一个,难道是为了讨好自己?

秦德威很淡定,心底无私天地宽!

现在抄了张家,还能用点在国事上,要是再过几年,只怕就全踏马的拿去修仙了。

不过任何重大政策的转向或者调整,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决策也不可能是一拍脑袋就做的。

所以在文华殿激辩完,嘉靖皇帝也没有当场表态,临近午时就各自散了。

众人三三两两的往宫外走,张学士和秦学士还是一起走,边走边说。

张学士感到很欣慰,叹道:“真不容易,你终于知道做点正事了。”

花花轿子人人抬,秦德威也很给面子的回应说:“都是老师教导的好。”

张老师好歹已经挂上礼部右侍郎官衔了,不再是扑街翰林了,必须给予该有的尊重。

当然,老师对学生永远能挑出问题,张学士转而又批评说:“美中不足的是,你为何非要与蔡昂较劲?

你说的那个赌注,简直幼稚之极,毫无必要!朝堂上焉能如此儿戏?”

张老师说的事,就是秦德威刚才对皇帝说的,请查蔡昂是否有亲故、奴仆在两淮经营盐业。

如果有,就罚蔡昂,如果没有,就罚秦德威。

张学士倒不是担心蔡昂这个对家,而是担心秦德威玩火自焚:

“你就敢肯定,蔡昂一定与盐商有牵连?如果查不出什么来,陛下又较真起来,你岂不反而遭殃?”

秦德威笑道:“老师你先说,陛下会不会去暗查蔡昂?”

张学士毫不犹豫的说:“必定会!”

就凭嘉靖皇帝那个猜疑性格,秦德威抛出了这个故弄玄虚的话题,肯定会去查明白。

只是方式上可能不公开,暗中查访而已。

秦德威便不在意的说:“这就行了,只要陛下肯去查,结果如何其实不重要了。”

张学士又理解不能了。

秦学士就只好简单解释了几句:“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做任何事,第一步往往都是最难迈出去的。

只要陛下有这个心思去查蔡昂到底有没有问题,就相当于不知不觉迈出了第一步!有了第一步就有了连锁反应!”

张学士冷笑说:“但是陛下也会查你!”

秦德威愣了愣,确实非常有这种可能。

随即拍着胸脯说:“学生我在南京时,拳打西商,脚踢徽商,所以在商界关系方面,确确实实问心无愧!”

于是张学士继续冷笑:“你自己又做官又开钱庄,还要什么商界关系?万一陛下觉得,你那钱庄不错.”

秦德威很有觉悟的答道:“那我就把钱庄上交给国家!”

张学士:“.”

秦德威看张学士还是不能理解,主动释疑:“其实我对钱没有兴趣,财富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张老师忽而目光如炬:“所以你想在扬州或者淮安开钱庄分号?只怕以后两淮与西北有大量银两往来了?”

秦德威风轻云淡的说:“哈哈哈哈,如果为了促进大明经济发展,这么干也不是不可以考虑啊。

不过难度非常大,还需要与开边市结合起来,以后再看看吧。”

开边市?与两百年世仇鞑虏互市?张老师惊愕无语,这个不肖弟子飘的总是让人无从琢磨。

嘉靖皇帝晚上回了干清宫,御马监掌印兼提督东厂秦太监跑过来问安。

想起白日文华殿的事情,嘉靖皇帝就信口吩咐道:“去暗中查访,侍讲学士蔡昂亲故中,可有两淮盐商。”

这都是东厂应该干的事,秦太监很利索的应了下来,只是不明白查这个的背景是什么。

当然秦太监也不至于傻到直接问皇帝,退下后,找了些人打听打听,就知道了文华殿上的争辩。

随后秦太监又将锦衣卫指挥佥事陆炳召了过来,考问道:“若想查访京中官员与淮盐的关系,应当如何去做?”

作为一个东厂总督,如何揣摩帝心是一门学问。

有的时候你做的多了,就是“擅作主张”;有的时候做的多了,就叫“想在领导前面”。

秦太监认为,皇上虽说只是吩咐“查访蔡昂”,但结合文华殿上的争辩后,可以做出一个判断,皇上真正感兴趣的是出身淮盐产地官员与淮盐的关系。

所以多查一些人,毫无问题,就是那么多官员应该怎么查。

陆炳也是机灵人物,当即就有了主意:“将京中江北二府官员列出名单,然后派人去各家窥探。

但凡是宅邸寒酸狭小的,必定是没钱的人家,暂时不用管了。

然后将宅邸中上的官员作为重点,按照奢华程度,进一步仔细查访。”

这办法不错,秦太监大悦,就让陆炳照办去。

此后陆炳亲自带人去了吏部,打出锦衣卫缉事名义,检阅籍册,抄了份名单,然后又将名单汇报给秦太监。

秦太监翻了翻名单,在第一页就看到一个人:扬州府江都县曾铣。

这可真踏马的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啊。

无论如何,今晚也会再写两章!!

(本章完)

第236章 拖延时间就行了第911章 底线第748章 学习实践(下)第599章 没有人能阻挡我!第280章 如果是我第451章 秀才遇到兵第15章 含着泪也要陪完第307章 完美的剧本第584章 年底那些事第469章 演不下去了第130章 淡淡的失落第220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第844章 请从秦德威始!第735章 七分政治(下)第779章 各人的夜晚第209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第363章 逆水行舟第630章 南巡之前(中)第244章 顶流巨星(中)第795章 春联那些事儿第190章 君子一言第553章 离京的和回京的第274章 未来的盟主第530章 祖传手艺(上)第202章 借银票看看第533章 廷杖之后第10章 命运和气运第70章 镇静养气再请一次假第712章 千古难题第338章 你对得起姐姐吗!第828章 皇上还是皇上(下)第443章 颜值就是正义第61章 别人家的才子第411章 官商勾结第38章 该死的爱情第732章 你听说过莫须有吗?第843章 平倭乱的方略第845章 公开透明第739章 咬人的狗不叫(求月票!)第485章 约法三章第331章 京城不好玩第246章 第一诗人的排面第288章 到达京师第940章 还是秦中堂靠得住第19章 公卿司马何须问第826章 责任重于泰山(下)第922章 新的阶段第804章 最大的保障第813章 不只有青词今天明天请假和本书情况说明第108章 劝不住(上)第120章 功名不过梦中迹(下)第295章 考校一二第339章 什么叫专业第637章 忠与奸(下)第236章 拖延时间就行了第659章 五年后的偶遇第54章 并非结束第803章 三进宫第317章 冤家路窄第221章 人之将走第343章 满耳朵都是他第47章 老秦的面子第379章 社会毒打第340章 谁不心烦?第808章 都不明白第746章 闭门造车第811章 你怎么看?第791章 最后的风头第764章 就不能像个正常人吗!第414章 流言不止第748章 学习实践(下)第102章 糟老头子坏得很第431章 这画风不对第52章 状师和御史第205章 招蜂引蝶第359章 我并不想懂那么多第139章 这不就熟了吗?第399章 县衙与巡抚(下)第147章 总会有办法收拾他第828章 皇上还是皇上(下)第615章 大洗牌(下)第538章 又是一年第565章 谁也不许告御状第885章 没有难做的生意第288章 到达京师第211章 社会人第92章 存在感第593章 补课(下)第47章 老秦的面子第900章 调兵遣将第31章 羊入虎口(上)第368章 拉人下水第529章 此际偏思汝第248章 尊师重道第68章 物质文明的时代第712章 千古难题第761章 一念之差第298章 集体懵逼的东朝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