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秦失其鹿(下)

bookmark

第607章 秦失其鹿(下)

外朝廷推经常搞,早有一套固定章程了,但词臣自行推举礼部尚书的情况很少,没有效法的先例。

所以应该怎么开始?众人不知不觉又看向秦德威,毕竟这事是他向皇帝提议的。

而秦德威则走到吏部尚书许瓒面前,行个礼道:“烦请冢宰出面来主持推选。”

官场上做事,皆要有能拿上台面的由头。

外朝廷推都是由吏部尚书来主持的,而这次秦德威也请许尚书出面主持,相当于请专业人士当外援。

但许瓒摆了摆手拒绝说:“这是你们词臣的事情,本官参与其中不伦不类。”

众所周知,外朝的部、院、寺、监这些政务衙门,与翰林坊局这些内廷臣僚是两套不同体系,就是《出师表》里写的“宫中府中”的区别。

所以许天官要表现出避嫌的态度,当然如果真能参与礼部尚书的推举,许天官还是乐意至极的,毕竟这能够扩大他的影响力。

但是大明官场很多时候要讲究个“三辞三让”的规矩,不能公然表现的出迫不及待,那样会坏口碑。

所以要等秦德威再三邀请过后,许天官才可以“无可奈何”的答应。

然后就在许天官期待的目光里,秦德威转过身,又回到词臣这边,当仁不让的对着众人道:

“但凡推举人选,必定要先有个主持,既然冢宰不肯,那就由我来主持吧!”

许天官:“.”

词林官们也有点无语,但大部分人又想了想,秦德威也确实有资格主持。

毕竟秦德威是正五品,在词臣体系里绝对算得上中高级人物了。

大部分词臣都是编修、修撰、侍读、侍讲这个层次的,哪有资格与秦德威竞争。

当然也必定有不服气的,比如与秦德威最不对付的蔡昂,当场就质问了一句:

“为何要由你主持?词林里还有许多年资比你深的前辈!”

秦德威立刻就答道:“啊,对对,蔡前辈你说的都对!那么就由蔡前辈来主持好了!”

然后秦德威又对众人说:“蔡前辈德高望重,以蔡前辈的年资,主持本次推举,想必就没有人不服气了!”

众人:“.”

秦德威你今天能有点正常反应吗?怎么每次答话都不在大家预期之内?

连与你品级一样的蔡昂都不敢怼了,你秦德威还是嘉靖男儿吗?你是不是为了拉票,脸都不打算要了?

秦德威没管别人怎么想的,对着蔡昂督促说:“时间不早了,请蔡前辈赶紧开始吧!”

“啊,这”蔡学士猝不及防的被秦德威推上了主持的位置,一时间不知从何说起。

他又稳了稳心神,才重新开口说:“陛下命吾辈词臣推举大宗伯,还请诸君先畅所欲言,举荐贤良!”

“这样不行!”秦德威粗暴的打断了蔡昂,“若照蔡前辈所言,必将人多嘴杂、纷乱无章,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那么久而不决,要拖到什么时候去?”

众人暗暗点头,对了,就是这个味,这才是正版原装的秦德威。

蔡昂被怼的怒而反问道:“那你说如何选举?”

秦德威毫不客气的答话说:“第一,必须要推选词臣,不要推选外人!

第二,礼部尚书是正二品,那么只从正三品词臣里,挑出年资最深的几位作为礼部尚书的备选!

年资或者品级不够的,这次就别来凑热闹了!

然后围绕这几个备选人物,再让诸君畅所欲言的议论,这样才是有的放矢,不会散乱无章!”

单纯的词臣官职,基本上三品就到顶了。而词臣又是个非常讲究前后辈的群体,排资论辈风气很重。

所以秦德威“挑出几个年资最深的三品词臣作为备选”的建议,是非常尊重传统的,别人也都无法反驳。

蔡昂也是哑口无言,他这个主持,当了跟没当一样,简直当了个寂寞。

其实最顶级的词臣就那么些人,大家心里都有数,做不了假,很容易就挑出了三个公认年资最深的备选。

第一个备选是吏部右侍郎兼掌院翰林学士温仁和,弘治十五年进士。

第二个备选是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张潮,正德六年进士。

第三个是詹事府詹事张璧,正德六年进士,同样是正三品,威望也很高。

如果不加挂侍郎之类官衔的话,正三品的詹事府詹事就是翰林坊局系统里,最高级别的词臣官职了。

这个时候,有了目标的众人纷纷开始议论起来,尤其是秦德威这个档次的中高级词臣发言更积极。

因为词臣系统越往上越是递进的,顶级词臣升为礼部尚书走了,那么中高级词臣就有希望替补为顶级词臣位置。

秦德威这时候反倒一言不发了,静静的听着众人的各种言论。

有支持温仁和的,分量最重的人就是两个学士蔡昂与江汝璧。

有支持张璧的,份量最重的人是詹事府少詹事孙承恩。

当然也有支持张潮的,但比前两人的支持者要略少一些。

虽然张潮资历很深,绝对是翰苑老前辈,但迅速崛起却是近三年的事情。

张老师自从五品急速冲到正三品,直接翻越过了很多人,当然也会引发一些人羡慕嫉妒恨的情绪。

而且张老师还有个好门生秦德威,做人骄横霸道也就罢了,升级速度也是超快,同样也让很多人有小情绪,连累到了张潮。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支持张潮的人数,比另两个要少一些,或者说明显处于劣势,形势并不乐观。

对这三个备选,在旁边看热闹的阁部院大佬们也纷纷发表意见,意图对最终人选施加影响。

首辅夏言和大学士严嵩越发的后悔了,不过后悔的方向却不太一样。

严嵩后悔的是,因为大门外总有锦衣卫官校监视,没有按照儿子部署规划,早日与左都御史霍韬、兵部尚书张瓒达成勾结。

不然的话,在这种场合,大学士加左都御史加兵部尚书的组合,话语权绝对很大。

说不定就能强行施加影响,还有机会把自己心目中的人选推举上去。

严嵩有点怀疑,秦德威在大门外布置锦衣卫官校,根本不是为了收拾儿子或者羞辱严家!

秦德威就是为了防止自己与其他大臣串联,让自己这种时候孤立无援!

想到这里,严嵩忽然有点惊悚,秦德威在那个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今天这个场面?

也就是说秦德威蓄谋已久,可能早就勾通了家里仆役或者婢女,偷走了自己文稿?

而让首辅夏言后悔的是,自己推举毛伯温失败后,竟然只寄希望于秦德威与严嵩争斗,没有准备其他主动方案。

现在这样的场合,自己只能当个边缘人,连插手契机都找不到。

等其他一些大翰林表完态,秦德威就冷笑着开口道:“那么,该着我说几句了。”

其余编修、修撰这些小翰林见状,也就先闭上了嘴,等秦德威说完。

但秦德威并没有直接表态,却看向严嵩,高声问道:“当初皇上曾经下旨,叫严阁老今日举荐新任大宗伯人选!

所以我斗胆猜测,在严阁老心里,一定有个备选人吧?

不然的话,若真连个人选都拿不出来,岂不就成了欺君之罪?”

严嵩感觉自己今天不去物理手撕秦德威,就是非常有涵养了,哪还有心情与秦德威互动?

秦德威似乎也不需要严嵩说什么,自顾自的继续说:“严阁老不想说便罢,但我猜也能猜出点东西。

严阁老心目中的人选,必定是个能服众的人物,毕竟您是个新上任的大学士,该求稳要求稳。

而具备礼部尚书任职资格,又能服众的人物屈指可数。

那么刚才三个公认最具资格的备选之中,或许就有严阁老原本拟定举荐的人选啊。”

众人一时间只觉得,秦德威这通分析好有道理,逻辑满分。

但最精明的那些人已经意识到,秦德威这通分析究竟有什么意义了!

秦德威凝出十分犀利的眼神,在温仁和与张璧这两大热门候选人之间来回扫荡。

突然冷不丁的对温仁和发问:“温前辈!我斗胆问一句,你与严阁老可有过往来?”

温仁和毫不犹豫的答道:“没有!”

秦德威又迅速转向张璧,同样问道:“那么张前辈,我还是斗胆问一句,你与严嵩可曾有过往来?”

但张璧却犹豫了,没有像温仁和那样第一时间果断回答。

其实已经不用回答了,犹豫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张璧也没法,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不敢保证一切都天衣无缝。

万一以后被证实当中撒谎,政治信誉就彻底破产了,御史能直接把自己弹劾回老家去。

“呵呵呵呵.”秦德威别有用心的笑了几声。

严嵩是一种表面上的“政治正确”,所以秦德威不能明说什么,只能用笑声表达“你懂得”的内涵。

毕竟严嵩的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可是一个谄媚事君、无底线逢迎皇帝的人物。

然后秦德威就很玩味的质问詹事府少詹事孙承恩:“我就想想问孙前辈,你还支持张璧前辈么?”

孙承恩刚才是张璧最有力的支持者,这时候也极其无语。他再看向张璧,神色就有点不对了。

你张璧居然跟严嵩这样的奸臣暗中勾搭了?再公开支持张璧,会不会被认为是谄媚当红人物严嵩。

至于其他人,想法大概也差不多。原本支持张璧的人,在秦德威咄咄逼人的扫视下,也羞于再继续支持张璧了。

又听到秦德威高声叹道:“难怪严阁老当初故意派我老师张玉溪公出使,至今尚不能完差回京。”

自始至终没有人在明面上说什么,没有人会公开指责张璧。

但大家心里都明白,只要是公开推举形式,张璧今天肯定没戏了。

秦德威仿佛毫不费力,像是撕掉一张纸似的,轻轻松松就废掉了一个热门候选人。

众人这时候不约而同的把视线转向另一个热门人选,吏部右侍郎兼掌院翰林学士温仁和。

秦德威都杀掉了一个张璧,绝对不会轻易停手的,不知道又会怎么对待温学士?

只见秦德威走到温仁和前面,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然后说:

“温前辈乃是有德行的长者,平日里对在下也多有关照。据闻温前辈乃是弘治十五年登科,堪为词臣中最早。”

众人听到秦德威这些没用的寒暄,还是莫名其妙的,不明秦德威目的是什么。

然后秦德威转头看向内阁班位,继续说:“如果在下没有记错,三位阁老的登科时间,应该都晚于温前辈吧?”

夏言、顾鼎臣、严嵩三个大学士,闻言齐齐变了脸色。

顾鼎臣和严嵩都是弘治十八年登科,比温仁和晚了一届,夏言更不用说了,正德十二年的菜鸟,比起资历就是弟中弟。

所以温仁和如果当了礼部尚书,大家都会很别扭。

在嘉靖朝,礼部尚书基本上就是半步内阁的待遇,也可以说是连接内阁与翰苑之间的环节。

而在这个词林官系统,又是十分讲究前后辈的传统,就连大学士排序往往也是按照年科来排,谁最早谁就是第一位首辅。

像夏言这样后来居上的情况,其实是非常规的现象,这也是严嵩与夏言矛盾的根源之一。

严嵩是科举前辈,比夏言早了十多年,但夏言却一直把严嵩当手下看待,严嵩就不服了。

明白了这个背景,就能理解,一个比所有大学士都老资格的人,当了礼部尚书的话,大家为什么都会有别扭感觉。

万一哪天温仁和又凭着礼部尚书入阁,那怎么排顺序?

反正现在内阁大学士们以及秦德威,一起注视着温学士。

感觉凭空多了几许压力,温仁和长叹一声,挥挥手说:“罢了罢了,老夫退出了。”

词臣就是这样残酷,错过了自己所在的时代,没有早早在同代人中脱颖而出,基本就没机会再老来俏了。

不是每个老师都有个学生叫秦德威的。

秦德威再次对温仁和行了个礼,还是很恭敬的说:“温前辈真乃君子也!”

公认的三个备选人,转眼间就剩下一个不在现场的张潮了。

众人想到这里,无数槽点简直在心里滚滚而来!

什么夏首辅丢了机会,什么严阁老放弃了机会,什么秦失其鹿,都是没有的事情!

这只鹿可能始终都在秦的手里,从来就没有失过!

秦德威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什么双雄争霸也是不存在的,以后没准就是三足鼎立了!

(本章完)

第510章 他想搞事(求保底月票)第831章 父与子(下)第702章 政治大年第216章 少年成长日记(上)第433章 吃错药了?第701章 左膀右臂第605章 秦失其鹿(上)第861章 十六岁的花季雨季第276章 天威难测(上)第750章 战神归来第162章 预留的席位第264章 有的人都已经......第577章 所谓人情第364章 先放我出去!第940章 还是秦中堂靠得住第851章 谁最嚣张第903章 最黑暗的一天第921章 适者生存(求月票!)第544章 裂痕第486章 状元有毒第65章 不容霜节老云霞第837章 秦德威的弱点(上)第683章 没事别来晃荡!第770章 真正的重点第687章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第926章 弱国无外交第259章 你行你上啊!第319章 人生到此凄凉否?第477章 科举余波(上)第687章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第29章 智商问题第450章 穿朝服的大人物第534章 全都来了第503章 开了个好头第14章 笑话第883章 双向奔赴第571章 安南之议第492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第627章 诬陷也是一门技术(下)第395章 短兵相接第267章 一代不如一代第775章 我们不一样第857章 没有秦德威的时候(中)第904章 骑虎难下第380章 顺利过关第826章 责任重于泰山(下)第655章 叫破喉咙也没用第389章 重逢之夜第160章 感觉像是强行碰瓷!第623章 都是家事(下)第101章 他乡遇故知第489章 这门亲事......第546章 小刺激第757章 苦不堪言第618章 烧冷灶第835章 外战不外行第559章 敲打(上)第559章 敲打(上)第26章 公审之前第861章 十六岁的花季雨季给大家拜个年!第868章 截胡第553章 离京的和回京的第776章 猪队友第13章 贵圈水真浑第915章 投胎是个技术活第231章 挡路的人(上)第802章 身份标签(求月票!!!)第413章 还是莫须有第214章 最难消受第197章 莫须有第131章 一辈子的生意第274章 未来的盟主第16章 你拿不了第一第574章 分享喜悦第491章 不咸鱼了第238章 你礼貌吗?第851章 谁最嚣张第274章 未来的盟主第109章 劝不住(下)第633章 善后(下)第673章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第508章 威逼利诱第649章 县学惊魂(下)第329章 不是主角第447章 老师但请放心!第91章 会见进行时第658章 你管这叫不熟?第477章 科举余波(上)第496章 传你双修之法第439章 最辛苦的一天第251章 商业精神(中)第628章 大学士们第936章 人之将走第881章 秦中堂的狗第768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308章 以德报怨第941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第201章 谁仗谁的势第16章 你拿不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