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大学士们

bookmark

第628章 大学士们

兵部尚书这样要害位置空缺,对朝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问题。

尤其如今南巡在即,稳定大于一切的背景下,总领军务的兵部尚书不可或缺,所以必须要马上任命新的兵部尚书。

不过对于大部分殿上朝臣而言,今天这情况是非常措手不及的,之前没想到张瓒会被嘉靖皇帝当场罢免。

多数人没有预案,没有提前串连的前提下,最合适的人选几乎就是京营总督王廷相了,兵事大臣需要专业性,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担当重任的。

按照惯例,皇帝没有垂询的话,内阁大学士为了避免专权之嫌不会主动推荐外朝大员的人选。

但今天嘉靖皇帝估计是懒得听一群官员的七嘴八舌,只对三名大学士问道:“尔等阁臣可有举荐?”

首辅夏言犹豫不决的斟酌着什么,次辅顾鼎臣比较无所谓,于是严嵩先说话了:“去岁毛伯温南征回师后,尚未得用,可以执掌兵部。”

众人诧异的看了眼严阁老,谁都知道毛伯温与夏言关系密切,而你严嵩居然推荐一个夏党的人。

但殿上的人都不傻,最初的惊诧过后,大家也都想明白了。

刚才王廷相站出来给张瓒盖棺材板的行为,已经表明了王廷相对兵部尚书位置的希冀,可王廷相也是夏言的多年密友啊。

无论你夏言支持谁,只怕另一个都会离心离德。尤其毛伯温也是江西人,说不定就被严嵩拉拢过去了。

这时候众人在看夏言,大家都很好奇夏言会如何抉择。

不多久夏言对嘉靖皇帝奏道:“刑部王廷相久知兵事,可以改兵部。”

嘉靖皇帝不想拖延,当场拍板:“若无他议,王廷相改兵部!”

虽然建议得到了采纳,但是夏首辅一点高兴的心思都没有,他今天完全是被赶鸭子上架。

众人对夏首辅都很理解,他还是不敢冒彻底失去王廷相,以及王廷相背后的秦德威的风险。

而且众人都感到,对夏首辅来说,秦德威势力已经是“尾大不掉”到不可或缺了。如果夏言是权臣,那秦德威就是权臣里的权臣。

王廷相从刑部尚书改任了心心念念的兵部尚书,那么刑部尚书位置又空缺了出来。

嘉靖皇帝可能是想早早结束朝会,还是没有广泛征询意见的想法,只对大学士们说:“尔等阁臣继续举荐。”

首辅夏言不说话,刚才他已经“举荐”了一个兵部尚书,如果再举荐刑部尚书,就显得很“贪权”了,可能会引起皇帝猜疑。

于是严嵩又出列说:“毛伯温南征有功,久无实任,可补刑部尚书。”

这个道理倒是没错,嘉靖皇帝就采纳了说:“可!”

如此以来,今日最重要的人事变动就完成了,六部尚书位置变动了两个。

秦德威对严阁老的表现有些意外,只能说严嵩也不愧是严嵩,这种突发状况下,还能想尽办法捞回一点便宜。

其实秦德威刚才有心上去捣乱,但皇帝只询问了内阁大学士意见,别人都没法插嘴,他秦德威也只能憋着了。

嘉靖皇帝这种“懒政”,别人都以为只是今天特例,但却让秦德威产生了一点危机感。

这已经是非常明显的苗头了,只怕以后大学士的份量会越来越重,必须要在内阁有所布局了。

现在内阁里面严嵩是对头,而夏言太骄傲又不肯当工具人,那就只有.

接下来朝会又讨论南巡事务,首先按照惯例,如果皇帝出京,皇太子必定留在京师监国。

纵然当今皇太子只是个三岁幼童,但储君就是储君,监国的名分是跑不掉的。

随即要敲定负总责的留守大臣,嘉靖皇帝在三个大学士之间扫了几眼,就指定顾鼎臣为留守大臣,辅佐皇太子。

并下旨,顺天府及大兴、宛平二县、五城御史及兵马司、皇城各门守门官军俱听顾鼎臣指挥。

至于首辅夏言和大学士严嵩,都跟随嘉靖皇帝南下。

另外按照惯例,皇帝出京,一般六部尚书都要跟着,保证行在仍然是大明的政治中枢。

至于其他高级大臣,都要看情况安排,谁去谁不去都要经过定夺。

秦德威作为翰林院第三把手兼詹事府第三把手,享受准侍郎待遇,自然也具有被安排的资格。

秦德威看了看留守大学士顾鼎臣,忽然主动奏道:“臣秦德威蒙陛下殊恩,授与东宫显职,朝夕慎恭,愿留京辅赞储政,使陛下心安于行!”

这让众人很意外,都没想到秦德威这个宠臣居然主动申请留京。

秦德威当然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大学士里顾鼎臣留守,自己如果留京可以与顾鼎臣拉拉关系。

主要是顾鼎臣为人温和柔媚,具有上好的工具人属性,如果能发展为当前内阁代言人很不错。

这个设想还是非常具备可行性的,顾鼎臣是苏州昆山的,他秦德威是南京的,好歹都是南直隶人。

而且他秦德威与苏州士人关系一向不错,跟文征明啊、王世贞他爹啊都是老朋友了,结交顾鼎臣具有非常好的群众基础。

另外秦德威真不愿意跟着出京,这次南巡筹备仓促,路上屡屡出事,沿途供应也不太好。

总而言之,一路上实在太辛苦了,还容易被嘉靖皇帝迁怒当出气筒。

至于从行宫大火里救出嘉靖皇帝的大功,秦德威只想说那是玩命,水火无情,万一出点差错会死人的!

秦德威对嘉靖皇帝奏完后,却见顾鼎臣慌慌张张的出列奏道:“秦德威学识广博,通晓山川地理风土人情,更适合伴驾南巡!”

秦德威有点生气的望向顾鼎臣,你这什么意思?小爷我好心留下陪你,你就这样态度?

可顾鼎臣完全没感受到善意,他只觉得害怕,如果秦德威留京,京城里谁说了算?出了问题责任算是谁的?

还没等秦德威说些什么,夏首辅和严阁老突然也都奏道:“秦德威不宜留京!”

三个大学士齐齐阻止秦德威留京,强迫秦德威伴驾南巡,这种空前统一的态度,让其余众人惊愕不已。

阁老们也有自己的担忧,皇帝、首辅、六部尚书都离京的话,在京师朝廷高层基本就空了。

谁敢把秦德威放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一个不小心被秦德威抄了后路怎么办?

尤其严阁老,他担心自己从湖广回来后,变成一名失独老人。

症状稍有减轻,爬起来写一点吧,今年开春邪门了,上个月急性支气管炎,这个月又急性扁桃体炎,都是从来没有过,难道我岁数大了抵抗力开始下降?

(本章完)

第6章 谁更值得相信?第770章 真正的重点第162章 预留的席位第877章 痛点第152章 人来人去第451章 秀才遇到兵第582章 浮生半日闲第182章 非你不可啊第462章 深夜传书第98章 不安分的人(下)第204章 闭上眼睛享受吧第428章 不出手则已第730章 捷报传来之后第30章 战神归来第75章 你们不用懂第820章 你也疯了?第932章 事不过三第341章 早有预谋第479章 科举余波(下)第694章 用人之道第239章 知县的知县第134章 几件小事第401章 谁怂谁是狗!第565章 谁也不许告御状第691章 不在一个层面第372章 失误!第816章 谁劝谁傻!第754章 造化弄人第564章 讲理(下)第119章 功名不过梦中迹(上)第324章 最擅长的事情第770章 真正的重点第125章 徐老三智对文征明第567章 深挖根源第532章 命运悲剧第503章 开了个好头第825章 责任重于泰山(上)第423章 即将到来的离去第564章 讲理(下)第843章 平倭乱的方略第568章 恃宠而骄第738章 打开天窗说亮话第845章 公开透明战战兢兢决定更新推迟到明天中午第306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第67章 不该问的别问(下)第647章 遍地名人第678章 伴君如伴虎(上)第327章 想输的和想赢的(下)第794章 没有简单纯粹的快乐了第742章 政治这东西(求保底月票!)第74章 喧宾夺主第34章 不正经的先生第932章 事不过三第366章 不花钱!第891章 降维打击(下)求月票!第367章 指导菜鸡第102章 糟老头子坏得很第77章 业界残酷物语第296章 探监再讲三点.......第566章 我就是这样说服的第125章 徐老三智对文征明第672章 为何就你话多!第598章 不见不散(下)第789章 乱带节奏第739章 咬人的狗不叫(求月票!)第536章 无题第394章 为什么不爽第874章 三把火(下)第806章 春雷滚滚第424章 板桥西畔夕阳斜第50章 诸神之战(下)第89章 生不见人第529章 此际偏思汝第264章 有的人都已经......第889章 没人支持?第25章 杠精本杠第183章 老干部茶话会第758章 三人行(上)第770章 真正的重点第342章 扑街老翰林第698章 最大的荣幸第57章 十点档第707章 问鼎之轻重(上)第356章 在天牢的日子(上)再请一次假第83章 看透又说破第449章 山海之间的见闻第144章 有话好好说!第281章 苦肉计第340章 谁不心烦?第684章 前首辅没了第130章 淡淡的失落第69章 “县衙巨变”第853章 听我一句劝第548章 再叫两个来!再请一次假第253章 国公与府尹(上)第554章 改良的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