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更赋新诗换征袍

第719章 更赋新诗换征袍

次日午前,秦德威饱食一顿后就准备离家赴任。

临走时对正房徐妙璇嘱咐道:“我此去大概时长半年,秋冬过后,明春就能解职归来。你好生看顾门户、侍奉母亲。”

毕竟此时宣大总督还不是常设职务,一般秋、冬季边镇战事多,等战事结束了总督就可以撤销了。

秦德威此次出门,最终还是带上了女扮男装的李小娘子。

主要是有几点考虑,一是秦督师选了辽东五百骑亲兵,把总和副把总都是铁岭卫李家那边的亲戚,中间有李小娘子就更好沟通和指挥。

二是秦督师心理上不太适应男人贴身伺候,让李小娘子在身边更舒服些。

三是毕竟是去边镇,有昼夜都能贴身的李小娘子,可以作为最后一道护卫防线,能让秦督师心里更有安全感。

而且让李小娘子跟随,也是全家一致同意的,在京城的都听说过大同盛产美女。

另外秦督师带上了以王大为首的几个强壮家丁,以及文书吴承恩。

因为吴承恩还是比归有光脑子更灵活,性格上也更喜好四处游历,他今天一大早直接找去秦德威母亲周氏去哀求了。

当年吴承恩与曾后爹一起参加过乡试,也参加过曾后爹的婚礼,与周氏是认识的。

而且吴承恩身体也比归有光健壮的多,秦督师考虑再三后还是让吴承恩跟着走了。

然后一行人就先去了兵部,与副把总李滋汇合,而把总金汝泉领着大队人马在京城北边德胜门外等候。

秦德威在兵部领了关防和旗牌,当场就拿出三份早已拟好的总督谕令,盖上关防就发了出去。

第一份到宣府镇城,预计明天早晨能送达;第二份到宣大总督驻节地阳和城,预计后天早晨送达;第三份到大同镇城,预计后天傍晚可送达。

兵部尚书王廷相难得出来,亲自将秦德威送出大门,针对秦德威的性格很真诚的说了几句:

“你去边镇,切勿行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千万杜绝好大喜功之心,不要被几首吹捧的诗词冲昏了头。”

然后秦德威又去户部,领了第一笔二千五百两银子。

至于剩余的二万两,直接从户部驻大同镇直属仓库调拨到阳和城,不用路上带着走了。

军情紧急,便没有那么大排场。秦督师北出德胜门,与五百骑全员汇合,每人发了五两银子巨款,然后就正式出发。

京城、宣府镇城、大同镇城的格局大概是这样的,从京城向西北三百五十里左右就是宣府镇城,再从宣府镇折向西也是三百五十里左右就是大同镇城。

而宣大总督平时驻地在阳和卫城,位于宣府和大同之间,向东距离宣府镇二百四十里,向西距离大同镇一百里。

秦督师带着家丁和五百亲兵,一路前行没有停歇,当晚宿在居庸关。

别人吃饱喝足就休息,但文书吴承恩还得记录今日行程存档。

当他终于完成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正要倒头就睡时,忽然听到有人拍门。

原来是秦府家丁头目王大过来找,对吴承恩叫道:“吴先生先别歇息,老爷请你过去!”

吴承恩莫名其妙的说:“今日行程都已记录完毕,还有何事?”

王大答道:“老爷说路上略有所得,作了六七首边塞诗,口述给吴先生一起品鉴。

顺便请吴先生仔细抄录并存好稿件,日后回了京师,可以修订成集传诵。”

吴承恩:“.”

大明诗霸又要把魔爪伸向边塞诗分类了吗?

还在京城时,莫名其妙的那么多人来赠诗壮行,秦老师不敢让热度更高,所以没有写诗。

但出了京后,秦老师终于还是按捺不住了?

吐槽归吐槽,身为门生没有拒绝老师的权利,吴承恩还是老老实实去作笔记了。

“题名黄甲宴琼筵,三百人中最少年文场战罢承恩重,更赋新诗换征袍.”

“君王重简命,臣志在澄清。节钺分西顾,风寒护北征”

“许国才年少,胡为绝塞行?一身凭汉节,驰马出长城”

记完了后,吴承恩还提了句意见:“老师伱这几首,太官样文章了,差点灵气。”

“有道理”秦老师略加思索后,又开口道:“那我再加一首塞下曲,你拿笔记好了。

宣府城边秋草稀,黄沙碛里夜云飞。督师不寐听刁斗,月上辕门探马归。”

天色蒙蒙亮,诗人秦老师重新变成秦督师,从居庸关继续出发。又次日抵达了宣府城,宣府镇总兵官白爵亲自出城相迎。

虽然总兵是正二品,在地方算是最高级武官,但却是宣大总督的下属。

吴姓文书望着前方迎接人群,不禁叹道:“原本以为边镇尽为骄兵悍将,却没想到这位总兵官执礼甚恭。”

秦督师轻笑道:“这叫老江湖,其实更难慑服。”

此时全程道路已经算是走了一半,队伍人困马乏,秦德威便下令在宣府休整半日,顺便听取一下总兵官的工作汇报。

拒绝了白总兵的宴请,简单用过膳后,秦德威就问道:“宣府镇实有多少兵员?”

总兵官白爵答道:“镇兵员额九万四百,实有八万,马四万。”

这个回答有实有虚,挑不出毛病,秦德威又问道:“本督师前有谕令,准备调宣府兵向西增援大同,可否齐当?”

白总兵第一次听到督师这个称谓,但也顾不得多想,连忙叫苦道:“宣府镇守边千里,兵员本就捉襟见肘。

而边墙以北的大沙窝尚有小王子部众驻牧,随时有可能南下,抽不得太多兵员去增援大同。”

当前北虏主要有三大股势力,小王子、吉囊、俺答。小王子是名义上的宗主大汗,而吉囊和俺答是亲兄弟,还都是小王子的叔叔。

简单的理解,目前小王子在最东,临近宣府;吉囊在西部河套,临近陕西三边;俺答则更临近大同。

这次打了嘉靖皇帝的脸,深入山西腹地的势力就是俺答,以后他也会成为北虏最强大的势力。

其实白总兵所言并非完全没道理,足够糊弄住一般的文官了。

整个大明北方边防都是这样,九镇边军兵力看着很多,但却稀释在漫长的防线上。

但秦德威还是拍案喝道:“你个不知好歹的军头,胆敢虚言妄语蒙蔽本督师,该当何罪!”

白总兵很有经验的回应道:“督师此话从何说起?我委实不明白,还请督师明示一二,也好知错就改。”

秦德威冷笑着说:“小王子积蓄富足,又与兀良哈三卫邻近,多有往来以通有无,根本不需要寇边抢掠!”

兀良哈三卫就是名义上投降了大明的一些北虏部落,也是唯一能与大明通贡的北虏部落,所以兀良哈三卫物资远比其他北虏部落丰富。

而小王子是北虏名义上的宗主大汗,历代积蓄极为富裕,驻地又靠近兀良哈三卫,有钱就能买到更多物资,就不必辛辛苦苦的南下抢掠。

而且缺乏攻坚能力,不能深入内地的话,只在边墙附近还未必能抢到多少东西。

所以小王子部落已经不怎么寇边了,对小王子部落来说,冒着损失部众的风险南下抢掠并不划算。

对于秦德威知道这些内情,白爵并不意外,朝廷派来的宣大总督不可能半点虏情都不通晓。

但仍然滴水不漏的辩解说:“北虏向来狡险,即便少有动静,也不能不防,督师万万不可麻痹轻敌阿。”

秦德威却说:“北虏逐水草而居,近来大沙窝渐成沙漠,本督师料知小王子已有东迁之意,欲往辽东镇方向而去,哪还有心思南下寇边?”

白总兵顿时大吃一惊,对小王子部落即将东迁的这个消息,他真不清楚,可是秦督师又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官场伦理,白总兵不便当面直接质疑上官的真假,只能答道:“下官从未听说过这个消息。”

秦德威便喝道:“本督师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此事千真万确!尔你身为总兵官,连对面敌虏的动向都探不明白?难道要本督师判你一个失职?”

反正秦德威知道在历史上,小王子部落确实迁移到东部辽河流域那边去了。

白总兵无语,既然秦督师如此肯定,那小王子即将东迁这个动向八成就是真的。

如果较真起来,确实也算自己情报失察了,然后就看秦督师是否真的打算较真了。

不知不觉间,自己这老边务居然被年轻督师拿捏住了一点主动权。

不愧是传说中的文魁,白总兵暗暗感慨。他正在琢磨该怎么回话,心神不稳的时候,突然又听到秦督师说:“还有吃了小败仗瞒报的事情,你说本督师要不要追查?”

白总兵又是吃了一惊,下意识问道:“督师初来乍到,又是怎么知晓的?”

秦德威睁大了眼睛,诧异的说:“宣府镇竟然还真有未曾上报的小败仗?本督师只是随口一诈而已。”

白总兵:“.”

秦德威迟疑着说:“莫非你想主动交待?”

白总兵忽然行了个礼,很光棍的说:“下官心服口服了!督师不必再试探了!

如今宣府镇除去分守各路营堡、边墩的官兵,驻扎在镇城的兵员不足两万,督师看着调遣吧!”

秦德威沉吟片刻后,下令道:“本督师不要步兵,只要精骑,所有步兵仍旧留下守城。

你亲率两千精骑,两日内必须出发,先前往阳和城增援!本督师已经一路传了谕令过去,令大同镇预备草料!”

阳和城就是阳和卫的卫城,距离大同城百里,是宣大总督平常驻节地。

正所谓军令如山,白总兵接了命令就去准备。

晚上,秦德威召吴姓文书前来,又记录了三首诗,然后早早的睡了。

又到次日,秦德威继续带领亲兵踏上行程,沿着驿途向西而去。一路驱驰,当晚夜宿怀安卫。

过了怀安卫差不多就到了大同镇辖地,然后在黄昏时终于抵达了阳和城。

这里才有正经的总督标营,是宣大总督大本营,设有标下参将、游击各一人。再加上分路参将、本城守备,全城兵力也有一万人了。

但这次俺答深入南边山西腹地,军情紧急,秦督师当然不能像平常那样,坐在督院里发发公文就行。

所以秦督师并没有在大本营阳和城久住,休息一晚后,继续带领家丁和五百亲兵去了大同城。

阳和城距离大同城不过百里距离,骑马半天就到了。

这大同城堪称是方圆数百里内最大的雄城,城墙周长十三里,墙高四丈二尺。

接到牌票得知宣大总督要来,大同巡抚史道、大同镇总兵王升便在东门阳和门外迎接。

其他参与迎接的还有户部驻大同管粮郎中、大同知府、兵备道、游击、坐营参将等等文武官员。

无论出于什么缘故,反正这史巡抚、王总兵两人都不希望总督过来。

总督亲临大同督师,很明显就是对前一阶段的战事不满。

但不管心里怎么想的,迎接礼节都不会差了,该有的表面功夫都有。

史巡抚还很恰到好处的称赞了秦德威几句:“云中本地气候刚烈,未秋先霜,五谷之种多难养,物产素来匮乏,守军苦不堪言。

幸赖秦大人力请朝廷复开中法,数年下来果有成效,使边镇粮草足用,军民得安也!”

秦德威毫不居功的回应道:“都是圣上天恩所致,本督师焉敢居功!”

又是一群人被科普了“督师”两字,大家总算知道总督大人喜欢什么称谓了。

督、抚、总兵其乐融融一团和气,正要一起入城时,忽然从斜刺里冲出个中年男子。

虽然此人被拦在了外围,但仍大呼小叫道:“我乃奉国将军!有冤不得伸,特来请制台大人做主!”

秦德威无语,奉国将军可是属于皇族宗室的一种封号,为什么会跑来找自己告状?

大明藩王里,代王就藩于大同,所以这位奉国将军肯定就是代王这支的宗室。

多疑的秦督师立刻就开始怀疑,莫非其中有什么阴谋?还是有人想给自己下马威?

看完资料一看,月票掉出30了啊啊啊,心痛!再请大家有票就投啊!

(本章完)

第187章 激流勇退第578章 传言不可尽信第786章 风波起第762章 我也是为了你!第127章 蝴蝶效应第816章 谁劝谁傻!第641章 大火里的人心第501章 双喜临门第881章 秦中堂的狗第377章 嘉靖十二年过去了第55章 少年小秦之烦恼第117章 新老争辉(上)第398章 县衙与巡抚(上)第835章 外战不外行第935章 下面没有了第813章 不只有青词第304章 都这么有个性吗(下)第153章 一万两的生意第265章 最近喜欢写笑话第742章 政治这东西(求保底月票!)第260章 内守备厅里有坏人啊今晚更新推迟半天第309章 父子团聚第348章 人在作,天在看!(上)第272章 筹钱和赶路第902章 后浪拍前浪第584章 年底那些事第434章 真实的朝堂斗争(上)第385章 何为宗师(中)第932章 事不过三第409章 我笑他人看不穿第106章 上架倒计时三天半第654章 请从世蕃始!第713章 终究是不同的第534章 全都来了再请一次假第871章 新官上任第146章 都要多学学法律啊第582章 浮生半日闲第166章 读书人的日常第824章 大公无私的人第247章 玩赖!第764章 就不能像个正常人吗!第153章 一万两的生意第267章 一代不如一代第676章 只能有一个学士第883章 双向奔赴第73章 人心不古第651章 这并不是帮我今晚再请个假,明天开始挑战双更第669章 黄道吉日第405章 秦德威不在!第195章 真是渣男!第568章 恃宠而骄第7章 告状也是门学问第613章 玩这么大!第942章 从未有过的官位(求月票!)第368章 拉人下水第552章 十万个为什么第592章 补课(上)第136章 府试疑云第63章 楹联政治第99章 因为爱情第602章 做人不能忘本第623章 都是家事(下)第11章 我是书童?第367章 指导菜鸡第753章 一条道走到黑(下)第305章 揣摩上意第408章 劝人从良拉人下水第99章 因为爱情第791章 最后的风头第488章 讲究个合理性第880章 做点生意真难!第36章 惹不起惹不起第763章 乡试里的秘密第117章 新老争辉(上)第723章 一意孤行今晚再请个假,明天开始挑战双更第811章 你怎么看?第170章 反攻开始!第680章 伴君如伴虎(下)第603章 我还能不能相信你?第93章 隆重求月票!第611章 历史转折中的秦学士(下)第228章 谁更好玩?第794章 没有简单纯粹的快乐了第452章 熊孩子是祸根!第230章 我们都见过的第290章 帮老夫出这口气!第339章 什么叫专业第734章 七分政治第327章 想输的和想赢的(下)第766章 套路过时了!第884章 公事公办第886章 以毒攻毒第319章 人生到此凄凉否?第659章 五年后的偶遇第895章 你有梦想吗第925章 深谋远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