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你听说过莫须有吗?

bookmark

第732章 你听说过莫须有吗?

望着大同镇总兵王升这个“阶下囚”,陆炳陆指挥忽然产生了点“踌躇满志”的情绪。

因为审问如此高级的武官,也是陆指挥这辈子的第一次。但作为皇帝奶兄弟,他从来不会怕事大。

也是直到此时,陆指挥才反应过来,自己其实非常重要,甚至不可或缺!

从大明法理上来说,要提审六品以上武官,必须要经过皇帝御批,不然不许擅自审问。

秦督师虽然具有“便宜行事”之权,但临时拘押审问二品总兵官,依然是政治上很冒险的行为,在他陆炳的印象里没有过先例。

之所以说冒险有两点缘故,一是“便宜行事”确实包括临机处置,非常时候可以拘押,但是否包括审问口供就有点疑问了,尤其是没有先例的情况下;

二是当今还不是礼崩乐坏的末世,以大明成熟体制的防范意识,擅自拘押并审问地方镇守大将,容易引起朝廷的猜忌,特别是嘉靖皇帝本就是多疑性格。

所以秦德威最多只做到拘押王总兵,但需要另一个人去负责审问,以便共同承担或者分散“风险”。

而他陆炳既是锦衣卫指挥,又是皇帝奶兄弟,这样特殊身份恰好能排除皇帝猜忌心。

总而言之,秦德威也缺不了他陆炳,合作双方地位应该是对等的,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

没有“便宜行事”这个特权,他陆炳就无法对王总兵下手;

但没有他陆炳,秦德威也不好从王总兵这里审出需要的口供,然后继续推进剧情!

先前被秦德威长篇大论绕晕了,不知不觉导致了自我矮化,搞得像个工具人。

一直想到这里,才三十岁的陆炳才觉得真正通透了,不由得暗暗感慨,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而且后台太硬一路顺风顺水,可能也导致经验阅历也不足,与老官僚们的深沉还有点差距啊。

但现在想明白了,也不算晚!他陆炳并不是工具人,而是平起平坐的合作者!

收拾起心思,境界得到升华的陆指挥就开始审问王总兵,不过审到晚膳时间也没有实质性进展。

这很正常,对方毕竟是二品的总兵官,没有皇帝诏旨不好动刑,况且己方手里又没有实质性证据,拿什么去逼迫王总兵招供?

不过陆指挥并不气馁,只要这样关押并消磨下去,招供也是迟早的事情。

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的精神状态迟早瓦解。

另一边秦督师的晚膳标准照旧是八个菜,还是请了陆指挥一起用。

席间陆炳主动说了句:“方才审问王升,暂时没有进展。”

听到这个情况,秦德威只是随便“哦”了一声,表示已经知道,其他就没半点表示了。

陆指挥本来还怕秦德威着急,或者贬低自己工作能力,想着解释几句。

结果看到秦德威这个冷淡不在乎的模样,便感觉自己的工作完全没有得到尊重。

忍着一点不爽,陆指挥问道:“秦中堂莫非不关心王升有无招供,或者招供出了什么东西?”

道理很简单,如果没有王升作为突破口,你秦德威怎么继续往下搞事!

只见秦督师吐出一根鸡骨头,看向陆炳,很诧异的反问道:“无论王升招不招,有什么关系?本督师又不在乎他那点口供。”

踌躇满志、正打算与秦督师平起平坐的陆指挥愣住了,似乎遭受了一次暴击。

难道在秦德威眼里,自己这份审问工作无足轻重,审成什么样都无所谓?

“没有实证,没有口供,那你拿什么给王升定罪?”陆炳很不服的说。

秦德威啃完最后一个鸡块,丢掉骨头,轻飘飘的说了三个字:“莫须有。”

陆炳:“.”

你秦德威前两天还喊“天日昭昭”,今天又说“莫须有”,伱人格不分裂吗?

秦德威根本没在意陆炳想什么,打了个哈欠后站起来说:“早些安歇,明日清早还要出发。”

陆炳直接与秦德威打交道的经验不算多,不太能适应秦德威提裤无情的冷酷风格。

昨天为了拉拢自己时,滔滔不绝长篇大论;到了今天,就懒得多说几句了?做人还有没有点温度?

“你不会连莫须有都没听说过吧?”为了维护临时合作关系,秦德威不讲点什么不行了,又对陆炳说。

陆指挥很执着的问道:“莫须有究竟是什么意思?”

被纠缠的没办法,秦德威只能答道:“总兵王升最重的两个罪名是什么?一是通敌,二是勾结巡抚,是吧?

先说这个通敌,我已经以王升的语气写了一封信,让人给酋首俺答送去了,信里提到了俺答长子辛爱黄台吉的事情。

王升和俺答早就有过沟通了,甚至还有过一些约定,相互信任还是有一点的,所以这次俺答收到王升的信,肯定要回复。

而且回信的口气必定也会很熟络和友好,这不就是通敌证据了?不然俺答为什么要像朋友一样给王升回信?

就算俺答没回应也无所谓,大不了就公开对俺答喊话。

让俺答交出与王升交通的证据,不然就剁掉他儿子辛爱黄台吉一只手!反正办法多的是!”

陆炳:“.”

所以就算王升不招,也无所谓了?真的就是审不审都一样?证据凭空就会造出来?

然后秦德威继续说着:“至于总兵王升与史巡抚勾结的事情,不也是显而易见的莫须有么?”

说到这里,秦德威真懒得继续了,他又没义务手把手教导任何人!陆炳只是临时合作者,又不是亲信人物!

陆炳还在问:“那又该如何判定王总兵与史巡抚勾结?从而给史巡抚定罪?”

“到时你就知道了!”秦德威不耐烦的说。

他真心搞不懂,有些人为什么当工具人也不老实,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难道不懂无知之人最幸福这个道理吗?

于是秦督师便又语重心长、推心置腹的劝了句:“陆大人啊你也别想太多了!

让天子知道是你在审案,这就足够了。其它也不用你操心,功劳也不少你的。”

出塞之前,重点琢磨的是怎么建功立业;但大胜之后,要重点琢磨的就是如何防止嘉靖皇帝猜忌了。

这个心态如果不及时转变,不会有好下场,而陆炳就是用来糊弄嘉靖皇帝的工具。

陆指挥也由衷的理解说:“我也总算知道,为什么秦中堂出入总是护卫重重、多多益善了。”

及到次日,全军兴高采烈的出发前往大同城。

秦督师带出来的这支官兵里,近半数是从大同城调来的,回大同城就是回家,自然高兴。

对其余官兵来说,去大同城这样方圆几百里内最大都市,总比在荒郊野外扎营舒服,当然也乐意至极。

所以听到出发去大同城的命令后,官兵士气更加高昂。

这会儿秦德威也不藏着掖着了,将消息全部都散了出去,以堂堂正正王者之师的姿态,向大同城前进。

秦督师弄来的囚车,在充当了无数次背景道具之后,也终于派上了用场,被王总兵受用了。

随即大同城里就得到了正式消息,总督大人出塞大破北虏归来,即将抵达他忠实的大同城。

从钦差公馆到巡抚察院,立刻炸了。

钦差郭勋、巡抚史道,以及与他们有关连的七百里外京师的某些人,已然束手无策。

所有阴谋诡计在空前大胜面前,仿佛就像烈日下的冰雪,直接自动消融。

郭勋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对史巡抚问道:“有没有可能关闭所有城门,将秦德威拒之城外?”

俺答的北虏大军估计很快就要北返了,只要能将秦德威堵在城外,很有可能就被俺答大军扫了,那世界就清净了。

史巡抚考量了片刻后,“没有可能做到。”

秦德威是宣大总督,这一亩三分地上的最高军事官员。只要秦德威没有被革职,一声令下便能让守城官兵打开城门。

如果城里有直接统兵的大将在,说不定还能凭借威信强压官兵,可是总兵官王升也已经成为阶下囚了。

更别说秦德威营中还有两千大同兵,与守城兵原本就是一起的袍泽,轻易就能叫开城门。

郭勋恨恨的捶了下桌案,起身就要往外走,同时对史巡抚说:“本钦差到大同,本为捉拿秦德威,现在看来无此必要了,本钦差这就离开大同!”

史巡抚讥诮的说:“你只怕也走不了,秦德威已经先派了飞骑传令各城门。

为防范北虏大军,大同城从今日起许进不许出,擅闯者以通敌罪格杀无论。”

两人正说着话,忽然从北方传来了隐隐的欢呼声,两人大概也猜测到了什么,便没心思说话了。

果然马上就有仆役禀报道:“秦督师率领数千官兵入城了!”

史巡抚见与郭勋也商量不出头绪,叹口气便起身告辞,离开了钦差公馆。

巡抚察院简称抚院,位置在城北,距离北城门武定门很近。

史巡抚骑着马,远远的就看到有大队人马,正在抚院大门外聚集。

走得近了,便看到秦德威秦督师在亲兵的簇拥下,正对着大门指指点点。

然后秦督师就转过头来,对史巡抚招呼说:“听说公馆已经被占用了,本督师无处可去,但看你这里不错,暂且借用了!

反正总督和巡抚的体制差不多,多有近似之处,想必衙署也正合用。”

史巡抚冷冷的问道:“你若用了这里,那本院去哪里?”

秦德威答道:“你已经有罪在身,用不着这样衙署了!”

史巡抚竭力维持着最后的体面:“本院怎么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罪?莫非弹劾你也成了罪状?你秦德威就永远不许别人弹劾么?”

秦督师轻笑几声道:“你弹劾我很正常,但不觉得王总兵弹劾我就很奇怪么?”

史巡抚仍然装糊涂说:“与王总兵有什么干系?”

秦德威就继续答道:“因为我朝文武分家,文臣武臣私人问题上没多大利益纠纷。

况且如今文臣权重,一个总兵官武臣在政治上,是没道理主动挑战总督的,对他并没有实际好处!

所以巡抚、总兵联名弹劾本督师这件事,必定是以你史道为主。那么没有实际好处的王总兵,又为什么要协助你?

我想来想去,只能判断为王总兵肯定被你拿住把柄了,所以才会接受要挟!

换句话说,你对王总兵的问题是知情的,凭这也足够定罪并拿下你了!

退一万步说,总兵有通敌,同城巡抚就算辩解说不知情,那也是失察之罪!”

史巡抚正要从逻辑上狡辩几句,但却被秦督师打断了,“别解释,解释也无用!你肯定有罪,皇上也肯定认定你有罪!”

史道:“.”

在旁边看热闹的陆炳很惊讶,这就是莫须有的威力?秦德威压根没有实证,靠几句分析就定罪了?

所以真就如秦督师所说,审问王总兵很无所谓,有没有结果无关紧要?

秦德威又对宣府来的白总兵说:“大同城如今没了总兵,城防暂时由你管起来,等待朝廷另有任命!现在你先送史巡抚去公馆!”

史道怒道:“我乃朝廷命官,钦差身份,你敢拘禁我!”

秦德威答话说:“史大人不要误解,这不是拘禁,只是请你在公馆暂住,周围可能有几个官兵保护你而已。

如果你有问题想交待,也可以拿起纸笔写下来。这叫两限,在限定的时间、限定的地点交待问题。

当年我在南京用过这个法子,很好用,帮着抓了一大批问题官员!”

随后秦德威对白总兵继续说:“武定侯郭勋应该还在公馆,一样照此处理!”

白总兵犹豫了下,“那郭勋乃是侯爷,而且还是开国侯爵,身份尊贵,不好无缘无故就扣留。”

秦德威当即呵斥道:“让你去做就照做!谁说无缘无故了?

本督师塞外大捷后,回到边墙内,本想凭借大胜之势,伏击还未从内地退走的俺答大军,再求一次大捷!

怎奈郭勋勾结镇、抚等人,为一己之私诬陷我,阻碍我调兵行军,错失阻击俺答退兵的绝好良机,坏了军国大事!

你说,那郭勋有没有贻误军机的大罪?有没有影响我彻底解决俺答?该不该下狱?”

白总兵:“.”

陆炳感觉自己快疯了,这又又又是莫须有?再次凭空捏出一项罪名?

你秦德威手里什么证据和口供都没有,就把总兵、巡抚、郭勋的罪名都安排明白了!

难道你秦中堂给别人定罪,从来就是不要实证,不要审理,全靠一张嘴论断吗!

那他陆炳兢兢业业的审判工作到底有什么意义?就是为了工作而工作?

陆指挥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活得毫无价值。

其实说什么阻击俺答,秦德威真的是在吹牛。但似乎没人不信,至少没人敢公开质疑。

这大概就是吹牛的最高境界了,你吹出来得再离谱,可别人居然都相信了。

(本章完)

第101章 他乡遇故知第97章 不安分的人(上)第418章 战罢文场笔阵收第66章 不该问的别问(上)第544章 裂痕第78章 瞎操心第562章 讲理(上)第601章 渔翁得利(下)第609章 历史转折中的秦学士(上)第148章 府试风云第611章 历史转折中的秦学士(下)第725章 人在塞外飘到失联(下)第20章 人外有人第692章 恩威莫测第855章 六年和十三年的差别第452章 熊孩子是祸根!第572章 心照不宣第322章 这事没完!第60章 暗战(下)第4章 这可有点意思第281章 苦肉计第500章 这我哪知道?第759章 三人行(下)第327章 想输的和想赢的(下)第815章 君恩第399章 县衙与巡抚(下)第680章 伴君如伴虎(下)第339章 什么叫专业这个月最后一次请假第399章 县衙与巡抚(下)第607章 秦失其鹿(下)第464章 黑吃黑第115章 都不按套路再讲三点.......第288章 到达京师第651章 这并不是帮我第277章 天威难测(中)第270章 去或者不去(上)第86章 连这意识都没有第157章 大明没有证券法第929章 混蛋玩意第195章 真是渣男!第876章 判断第827章 皇上还是皇上(上)第843章 平倭乱的方略第736章 还有一个第902章 后浪拍前浪第80章 一篇词第874章 三把火(下)第160章 感觉像是强行碰瓷!第393章 讲王法第512章 人人都找他第817章 宫闱惊变第625章 想多了也没用第878章 各有所求第268章 辞官这种事第70章 镇静养气第109章 劝不住(下)第878章 各有所求第263章 都来抢人了第321章 立场是非第327章 想输的和想赢的(下)第720章 遍地都是功劳第77章 业界残酷物语第329章 不是主角第854章 史无前例第846章 永无宁日第431章 这画风不对第510章 他想搞事(求保底月票)第695章 尘封的往事第482章 身不由己第666章 诸事议定第740章 一人得道第688章 涉及秦德威无小事第708章 问鼎之轻重(下)第46章 活着好难第775章 我们不一样第209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第150章 真·短小无力第394章 为什么不爽第813章 不只有青词第915章 投胎是个技术活第216章 少年成长日记(上)第109章 劝不住(下)第933章 徐千户三打夏首辅第67章 不该问的别问(下)第819章 三种推演第780章 好大哥第493章 没别人什么事了第46章 活着好难第593章 补课(下)第545章 公平公正公开第469章 演不下去了第777章 半步颠峰第135章 咏絮之才第330章 最讨厌的人第166章 读书人的日常第605章 秦失其鹿(上)第841章 朝议第708章 问鼎之轻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