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一人得道

bookmark

第740章 一人得道

两大主题都议论出了结果,廷议也就到了结束的时候。

向宫外走的时候,二王之一、户部尚书王以旗对兵部尚书王廷相说:“浚川公今日何必如此激烈?”

今天王廷相也实在太敢说了,说什么阁臣都不如秦德威能做事;又说什么还不如设个军机处,让秦德威绕开阁臣掣肘。

王廷相抚摸了一下雪白的胡须,叹道:“我年岁六十又七矣,还有两三年就到了可以乞骸骨的时候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还顾忌什么?多说点别人不敢说的话,尽力为秦德威造造势、铺铺路罢了。

我看得真切,就如今的国势,夏言也好,严嵩也好,都没有中兴的本事,也就秦德威或许有这种能力。”

王以旗也跟着叹口气,别的不说,国库状况他是最清楚的,早则明年,迟则后年,必定开始出现亏空。

当年开始步入官场的时候,无论如何也预料不到,以后能当上户部尚书。

更想不到,大明国库居然会在自己手上开始亏空,也不知道后世人会怎么看待自己啊!

礼部尚书张潮的方向与“二王”相反,他向西渡海,来到仁寿宫,向嘉靖皇帝奏报今日廷议结果。

献俘礼这事是嘉靖皇帝极为关心的,所以要第一时间当面向皇帝奏报,写奏疏都等不及。

张潮走进殿中的时候,东厂提督秦太监正在对皇帝进行日常信息奏报。

一身道袍的嘉靖皇帝摆了摆手,示意秦太监先暂停,然后主动对张潮问道:“献俘礼可曾制定完备?”

张潮奏道:“臣等考据祖宗之法,查询历代实际操作,又结合当今盛况,已经拟定”

嘉靖皇帝迫不及待的又问道:“朕在哪里受俘?”

张潮连忙答道:“是日阁臣先迎陛下于奉天门,然后陛下出奉天门,再登午门五凤楼,臣等皆在午门外列班祝贺。”

嘉靖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说:“可!”

随后张潮才将议定的告庙、献俘、受俘、处置等程序,一一奏告与嘉靖皇帝,顺便奏请皇帝下旨调拨锦衣卫大汉将军、太常寺乐舞生提前准备。

嘉靖皇帝都同意了,难得没有刻意挑刺敲打。

然后张潮又奏道:“关于功臣秦德威,阁部院大臣议过,拟封为丰州伯.此外,应当按惯例推封父母及三代,以及恩荫子孙。”

站在一边的秦太监本来正乐呵呵的旁听,嘉靖皇帝高兴,他跟着凑趣高兴也没毛病,不会被猜疑什么。

但他听到“推封父母”四个字时,脸皮忽然轻微抽了抽。

按照大明制度,臣子做官满三年并考核合格后,便可以推恩封赠父母。

抛开那些旌表功劳的特例不谈,推封基本原则就是,当儿子的做到什么级别的官,就封父亲什么级别的官,同时封母亲同等级别的称号。

为的就是宣扬忠孝一体,让父母跟着官员一起享受荣光,所谓“显亲扬名”也。

听到这个推封问题后,嘉靖皇帝下意识的说了句:“秦德威似乎没父亲?”

秦太监:“.”

嘉靖皇帝此时口中的“父亲”自然指的是生父,而不是后爹继父,嘉靖皇帝对于是“谁是爹”的概念从来不会含糊。

自嘉靖朝就形成了新惯例,推封父母原则上是推封本生父母。

据说是为了防止出现官员庶子出身,因为母亲不是正妻,结果什么封赠也没有,让官员难以尽孝这样的人伦惨剧。

随即嘉靖皇帝又说:“可追赠秦德威生父正一品前军都督府左都督!”

追赠的意思,就是当成死人来对待了。

被当成活死人的秦太监突然有点冲动,开口道:“似乎有些过了。”

虽然不明白秦太监为何忽然说话,但张潮也奏道:“秦德威生父失踪二十年,如今只是生死未知,未见得已经身故。”

礼法上推封活人和追赠死人是两回事,要是按照追赠死人的标准来办事,造坟立碑,万一以后那人又活着出现,就彻底搞笑了。

嘉靖皇帝有点诧异,不太理解张潮为何较真:“找不到秦德威生父本人又如何推封?”

张潮硬着头皮奏道:“秦德威自幼由其叔父抚养成人,如今也是一人兼祧叔父支脉,将推封移至其叔父也可。”

张尚书一边说着,一边心里直打鼓。

因为人人都知道,嘉靖皇帝对于“认叔伯当爹”这种事,实在有点敏感,“伯父不是爹”可是嘉靖朝最大的政治正确。

但秦德威再三恳求过,要帮叔父请封,张尚书也无可奈何,不得不向嘉靖皇帝奏请。

“张尚书你大胆!”秦太监再次突然插口,对着张潮轻喝道,有点生气的样子。

张潮没搭理秦太监,嘉靖皇帝都还没说话,你秦太监急着表什么忠心?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嘉靖皇帝询问道:“这是秦德威的意思?”

张潮奏答说:“陛下圣明,犹如烛照!其实秦德威叔父居住在南京,推封其叔父也有利于在南方宣扬陛下天威。”

秦太监心酸的闭目无言,知道今天可能会很难过,但没想到能这样难过。

早知道儿子有这本事,坐等富贵就可以了,二十年前又何必狠心自残入宫?

这一切值得吗?

最终嘉靖皇帝再三思考后,拍板道:“秦德威封丰州伯,赐世券,其余照旧。

推封秦德威叔父为南京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生母为一品夫人,恩荫一子为锦衣卫指挥使,其余为锦衣卫千户。”

叔父不是亲爹,推封立刻从正一品降到了正二品。

不过以嘉靖皇帝的抠门吝啬程度,对秦家如此封赏也算是大手笔了,为了抬高品级,特意按照武臣官职封的。

嘉靖皇帝又随口对秦太监说:“你去向秦德威生母颁发诰命!南京那里,命南京守备太监去办!”

秦太监:“.”

知道今天已经这样难过了,但还是没想到,竟然还能更难过!

按照礼法,对秦德威本人、正妻的封赏及恩荫,要等秦德威班师归来,献俘礼上颁诏。

但对秦德威叔父和生母的推封,可以提前宣旨先办了,这也是孝道的体现。

传旨人物的地位高低,往往能说明皇帝的重视程度。

嘉靖皇帝让太监系统二号人物秦太监向秦德威生母传旨颁发诰命,就是要给本朝最大功臣脸面的意思。

毕竟秦德威出塞大捷实在太解气了,嘉靖皇帝不介意多给几分荣光,向天下人彰示大明天威。

就是不知为何秦太监发起呆,嘉靖皇帝疑惑的看向秦太监,“尔为何不接旨?”

秦太监回过神来,奏道:“陛下!对秦德威以及秦家封赏委实过度了,他才二十二岁,还是留些分寸以待将来,这次就不必厚赏了。”

嘉靖皇帝皱眉道:“让伱去就去,哪来的许多废话?”

他总觉得秦太监今日有些反常,但细想后也就明白了,八成是秦太监看秦德威不顺眼,所以心里很别扭。

不过朝中看秦德威不顺眼的人多了,也不差秦太监一个,一切尽在掌控。

正式宣诰还需要等几天,因为从诰书制作到命妇朝服的准备,都需要时间。

但秦家得到大肆封赏的消息已经先传回了秦府(曾府),顿时三座大门一起轰动。

当家主妇徐妙璇请示过婆婆周氏后,秦府仆役四出,几乎买空了整个西城的彩灯。

然后在武功胡同悬挂起来,从胡同口到内宅,全部张灯结彩,喜气冲天。

东府顾氏习惯了商人身份,虽然觉得如此炫耀太高调,但念及两个儿子里,留在南京的长子得了锦衣卫指挥使、身边次子得了锦衣卫千户,也就不说什么了。

这次秦家上下男丁人人有赏,连王美人那出生才过百日的儿子也是未来的五品锦衣卫千户了。

这就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出头,全家显扬。该封的封,该赠的赠,该荫的荫,全家上上下下各有好处,也是这时代的常态。

因为秦德威和曾后爹都出镇在外,秦府主人家没有成年男丁坐镇,徐妙璟就请了几天假,过来帮忙张罗和接待。

这日徐妙璟送完了客人,临走前给徐妙璇鼓劲说:“大姐啊,就差你生一个儿子来继承伯爵了,努力!”

徐妙璇觉得小弟这不是鼓劲,而是堵心。

俺答大军是六月破开边墙,侵入山西腹地的,然后就是秦德威临危受命紧急赶赴大同。出塞大捷之后再善后,如今已经是七月了。

十来天后,京城秦府的喜气传到了南京。

今年是乡试年,八月份就是南直隶乡试的时间,所以这时候的南京城正是读书人最多的时候。

秦德威的多年老友高长江今年肯定要再战乡试,但他这一两年去读书人里厮混交游减少了许多,反而往武定桥秦府跑的勤快,陪着秦德威叔父秦祥消遣。

反正那秦府里面,已经没有秦德威的女人了,高长江跑的勤快点也不会招人说闲话。

但高长江也不是没有竞争对手,还有个跟他跑得一样勤快的人,就是高长江的前小弟、秦府二房的现女婿焦文杰。

两人时常就能在秦府遇上,彼此感觉都十分微妙,今日又是不约而同的在秦府大门撞见了。

两人都是熟客了,就直接被领着往花园去。

此时天气渐渐凉爽,渐渐适宜户外活动了,秦祥看着已经六岁的长孙秦国祚在花园里玩耍。

为了拜湛若水为师学习,这两年正在南京游学,又被秦德威叫过来给长子当启蒙老师的李春芳正好也在。

秦祥看着大孙子,与李春芳闲谈道:“李先生啊,大郎读书天分如何?”

李春芳很妥帖的答道:“状元之子,岂能差了?”

秦祥又叹道:“我几辈子积攒的福分都给侄子了,只怕是没有儿子了,就指望大郎光宗耀祖。”

抬眼看到高长江和焦文杰联袂而来,李春芳指着他们笑道:“谁说老东主没有儿子?老东主虽然表面无子,却有两个胜似儿子的!”

秦祥忍不住哈哈大笑,“李先生会说话!闻之犹如甘草也!”

随后秦祥又问道:“明年就是会试了,李先生你不去京师?”

李春芳摇头道:“若中了进士,立刻就失去自由身,若落榜不中进士,又未免会心情颓丧。所以我干脆就不去应试了,再游历几年。”

秦祥由衷的敬佩说:“读书人里似先生你这般豁达淡泊的人,少之又少!”

忽然门子疯狂的跑了过来,对秦祥禀报道:“二老太爷!南京内守备府派人送了消息过来!”

众人都莫名其妙的,不知道守备太监有什么要说的。

那门子喘了口气,继续说:“说是老爷在大同出塞讨伐胡人,立下了盖世大功,皇上要封老爷爵位!

然后又说二老太爷你也沾光,被封了正二品都督佥事,大郎恩荫为锦衣卫指挥使,过几天就要正式登门宣诰命了!

所以内守备府传了话,让咱们家里提前做好迎接天使的准备!”

秦府里这些主人客人的,听到这个消息后,齐齐目瞪口呆,甚至比五年前听到秦德威中状元还要震惊。

先前他们确实听说了秦德威出镇宣大的消息,但也没太当回事,只当是个正常官场调动,但却没想到有如此惊天动地的结果。

中状元再不可思议好歹也还是读书人范畴里,这出塞征伐还能大捷实在太超纲了。

高长江想了想秦德威的在学习和科举上的“光辉历史”,有点怀疑的说:“秦兄弟是不是冒功了?就像当年连续一年蝉联县学月考第一?”

秦祥拍了一下高长江,警告说:“慎言!自己人明白就行,不要出去这样说!”

李春芳连忙也说:“是的,关起门来怎么说都可以,出去就不要明说了!”

焦文杰:“.”

朝廷又不傻子,你们这些亲近人就这样不相信敬爱的秦学士秦大哥能出将入相么?

无论如何,有封赏就是好事。众人便一起恭喜秦祥,从此也具有官身了,还是正二品。

秦祥视线又转向秦国祚,有点苦恼的说:“大郎将来是考进士好,还是等到十六岁袭了锦衣卫指挥使好?”

继续求最后的月票啊啊啊啊啊!另,下一阶段剧情构思尚未完善,不敢轻易启动,让我再水两天。

(本章完)

第929章 混蛋玩意明早八点左右发第268章 辞官这种事第567章 深挖根源第309章 父子团聚第631章 南巡之前(下)第837章 秦德威的弱点(上)第190章 君子一言第45章 真诚的交流第585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第846章 永无宁日第819章 三种推演第748章 学习实践(下)第666章 诸事议定第572章 心照不宣第516章 看不见的手(下)第337章 都是你的错!第906章 货源不足的连锁反应第255章 余波和内情第898章 首辅之梦(下)第300章 要想生活过得去......第358章 在天牢的日子(下)第58章 暗战(上)第440章 但他写了一万字!第40章 南市楼街第911章 底线第909章 冷遇第886章 以毒攻毒第74章 喧宾夺主为了这本书更好,书友们务必来讨论下第53章 爱信不信第237章 始作俑者第506章 三月的人们第403章 套路太多了第801章 天人感应第128章 江宁县新时代第897章 首辅之梦(上)第418章 战罢文场笔阵收第570章 军国大事不是儿戏第782章 你不要过来!第656章 托臣给陛下带个话第450章 穿朝服的大人物第138章 大明好弟子(下)第503章 开了个好头第44章 神仙?妖怪?第651章 这并不是帮我昏昏沉沉躺了一天,还是请假吧第494章 十七岁的忧伤(上)无语,停电第345章 前夜今天明天请假和本书情况说明第297章 听你一次!第778章 父慈子孝第656章 托臣给陛下带个话第945章 只有娘娘你能去做了(下)第236章 拖延时间就行了第622章 都是家事(中)第140章 为五斗米折腰?第407章 他已经黔驴技穷!第725章 人在塞外飘到失联(下)第92章 存在感第759章 三人行(下)第288章 到达京师第592章 补课(上)第406章 政治的背后是经济第609章 历史转折中的秦学士(上)第277章 天威难测(中)第68章 物质文明的时代第466章 《人民的父母》第816章 谁劝谁傻!第458章 遍地废物啊第282章 苦肉计(中)第900章 调兵遣将第905章 嘉靖二十一年的开端第796章 前辈永远是前辈第247章 玩赖!第749章 重回朝堂第339章 什么叫专业第329章 不是主角第824章 大公无私的人第36章 惹不起惹不起第944章 只有娘娘你能去做了(上)第326章 想输的和想赢的(上)第264章 有的人都已经......第87章 给她写一张!第701章 左膀右臂第330章 最讨厌的人第281章 苦肉计第493章 没别人什么事了第826章 责任重于泰山(下)第890章 降维打击(上)第899章 众望所归第894章 运气的背后第685章 业余与专业(上)第23章 还得加钱第342章 扑街老翰林第824章 大公无私的人第406章 政治的背后是经济第743章 政治这东西(下)第503章 开了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