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学习实践

bookmark

第747章 学习实践

秦德威的自辩奏疏被送进宫里后,朝堂暂时又恢复了平静,大臣们都想先看看嘉靖皇帝的反应。

内阁并不愿搭理秦德威,直接把两本自辩疏都呈给皇帝了,一切交由圣裁。

嘉靖皇帝到了夜深人静的半夜三更时,才开始看奏疏,最近开始了这样的作息节奏,而这时候在旁边侍候的是大伴黄锦。

看完秦德威第一份自辩后,嘉靖皇帝直接批道:“朝廷以爵位酬功,本不欲虚置,待嫡子成年之后,可再转袭。”

按照制度,让儿子袭爵有两个前提,第一是武勋本人必须年满六十;第二,儿子必须成年,也就是年满十六岁。

秦德威两个条件都不满足,嘉靖皇帝不能完全照顾和纵容,又不能完全不照顾。

所以就定了个嫡子成年之规矩,两个条件里只需满足后一条即可。

又看完第二份自辩奏疏,嘉靖皇帝便叹道:“朝廷可用之人何其少也。”

这句话没头没尾的,乍然听到让人难以理解,朝廷里不说人才荟萃吧,但怎么也不至于到无人可用的地步。

但默不作声的黄太监脑中转了几转后,才稍稍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前些年,皇帝起居一直比较正常,接触面很广,时常能选拔出比较顺眼的大臣,到了需要用人时,就可以直接补位。

而最近这一两年,皇帝潜心修仙,虽然阅览奏疏没落下,但直接接触的大臣很少,来来回回就是夏言、严嵩、秦德威等那几个。

所以在当今需要增补大学士时,皇帝发现,没有候补的宠臣可用了,所以才会生出“可用之人”太少的感慨。

在原本历史上,嘉靖朝前期首辅更换十分频繁,而在中后期,严嵩一个人就干了将近二十年首辅,未尝没有“选择面太窄”的原因。

正在黄锦暗自揣摩的时候,嘉靖皇帝突然抬起头,对黄锦说:“明日你去翰林院,让词臣们撰青词,宫门落锁之前带回来。”

到了次日清晨,黄太监就奉旨去了翰林院,顿时让整个翰林院鸡飞狗跳起来。

嘉靖皇帝自从移居西苑后,不上朝,不开经筵,少见大臣,对一般的官员而言,可能还没那么大影响,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但翰林院就“深受其害”了,翰林的性质本就是文学侍从,与其他官员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接触皇帝机会多。

如果一年到头接触不到皇帝,那翰林还有什么威望和上升渠道可言?

所以嘉靖皇帝突然派了亲信太监来到翰林院,并搜集青词,跟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差不多。

稍微聪明点的人也能猜到几分皇帝的心思,但众人对此也是态度各异。

想想秦府门客归有光对写青词的态度,大概也能明白大部分翰林的心情了。

黄太监一直在翰林院呆到了午后,然后带着数十份青词回到宫里。

在仁寿宫外的迎和门,黄太监遇到了锦衣卫指挥陆炳,两人一个是皇帝自幼的大伴,一个是皇帝的奶兄弟,自然亲近。

打完招呼后,黄锦笑道:“听闻陆大人此去大同,收获颇丰。”

这次从大同回来的人里,除了秦德威就是陆炳收获最大了。

押着武定侯郭勋、原大同巡抚史道、原大同总兵王升这样的超豪华犯官阵容回京受审,陆炳这个关系户在锦衣卫里算是“一战成名”。

至少在现有的锦衣卫官里,除了经历过当年左顺门事件的老人,没谁这么勇猛过。

虽然朝臣心知肚明怎么回事,其实都是秦督师为了避“专擅”之嫌,所以借着陆炳之手进行的大清洗。

但在表面上,这些犯官还是陆炳押回来的,功劳也得认,别人都得给皇帝奶兄弟面子。

感觉自己在锦衣卫里的威望急剧增加,陆炳正春风得意,听到黄太监的话,也笑着回应道:“收获委实良多,但真正收获不在于几个犯官,而是在心里。”

他在大同亲眼看着秦德威如何争权夺利,如何铲除异己,如何结党营私,他发自内心的感到学到了不少。

黄锦闻言产生了小小的讶异,从刚才这句话来看,陆炳可能真有长进了,前途更进一步看好。

于是黄太监产生了进一步卖好的念头,主动开口道:“你来西苑有何要事?可曾需要我帮助?”

陆炳想了想后,答道:“特为武定侯郭勋而来,欲向陛下请旨。”

被陆指挥“押解”回来的三名犯官里,巡抚史道、总兵王升都属于罪证确凿的,制造“天日昭昭”冤案的最大主犯。所以罪责完全没有争议,就等着刑部走完审判流程,论罪后明正典刑。

但武定侯郭勋就比较特殊了,严格来说郭勋的罪证并不充足。

而且郭勋本身就是奉旨前往大同捉拿秦德威的,不能因为他企图对秦德威动手就判他有罪。

再说郭勋在大同,不依靠本地巡抚、总兵又能依靠谁?要说郭勋勾结巡抚、总兵共同犯罪,也缺乏过硬证据。

况且郭勋身份也比较特殊,家世乃是开国侯爵,又是前十几年的风云人物,武勋里的头号大礼议功臣,实在有点贵重。

所以刑部对郭勋的情况十分棘手,又把郭勋退回了锦衣卫,让锦衣卫“补充侦查”。

这里面的潜规则就是,如果郭勋有罪,你们锦衣卫就把他屈打成招;如果郭勋无罪,伱们锦衣卫就直接放人好了!

反正这种不清不楚的、可能徇私枉法也可能制造冤案的脏活,需要由你们锦衣卫来干,这是你们锦衣卫诏狱的责任和存在意义。

至于谁来决定郭勋有罪还是无罪,当然是宫里那位大明至尊了。

黄锦听了陆炳的来意,不禁对郭勋产生了一些同情。

当年的郭勋何等风光,屡屡以武臣身份干涉朝廷政务,堪称近百年来的独一无二,甚至还能成功举荐兵部尚书人选。

就是遇到了秦德威后,郭勋的好运戛然而止。

数年前被削去实职权柄也就罢了,今年好不容易重新取得皇帝信用,得以作为勋贵代表在无逸殿侍奉,可转眼间居然又混到了下天牢的程度。

但郭勋到底有罪无罪,黄锦并不很在意,这与他关系不大,让他感到敏感的却是另外一个情况。

“陆大人你为了郭勋之事,直接过来请旨?没有先上报东厂?”黄锦收起了笑容,神色有些严肃的问道。

陆炳答道:“即便上报东厂,还是要请旨。不如我直接请了旨,然后再禀报与东厂,这样更便捷些。”

黄锦一时无语,由谁来请旨不是随便小事,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好不好?

久在宫里,黄太监当然明白很多惯例办事程序。比如郭勋如何定性这样的大事,锦衣卫应该先禀报东厂,然后由厂公向皇上请旨。

一是因为太监出入宫禁面君更为便利,二是皇帝日常与太监更为亲近,往往也更亲信太监。这也是东厂一直凌驾于锦衣卫之上的原因。

但陆炳这次绕开了东厂,直接向皇上请旨,就不符合惯例程序。往严重里说,就是与东厂争权。

黄太监知道陆炳肯定具备这样的“软实力”,但陆炳现在这样做,后果如何真不好判断。

他还是对陆炳提醒了一句说:“只怕有人不高兴。”

陆炳故作轻松的答道:“无论怎样做事,总会有人不高兴的。”

黄太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以陆炳的“软实力”,可以判断迟早会有这么一天的。

可那东厂的秦太监能从一干潜邸从龙之人中杀出一条血路,成为二号太监、东厂厂公,又岂是好相与的?

次日清晨,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秦福来到仁寿宫,趁着皇帝早膳的时候,进行日常汇报。

汇报完毕时,嘉靖皇帝随口对秦太监问了句:“昨日陆炳为郭勋之事请旨,你可曾知晓?”

秦太监心里动荡了几下,但面上平静的答道:“实不知。”

然后嘉靖皇帝就没再说什么,秦太监也就告辞退下。

等回到东厂,秦太监在公房里独处时,脸上才显示出毫不遮掩的愤怒。

最近为了给“前妻”颁诰之事,心情已经够不爽了,偏生陆炳又来挑战自己的权威!

思考了片刻后,秦太监就对随从吩咐:“让徐妙璟下直后过来!”

下午时候,徐妙璟来到东厂,拜见秦太监。

秦太监就开口道:“有件事情,我认为你有必要转告秦德威去!”

对这种工作,徐妙璟算是轻车熟路了,只带着耳朵听就是。

秦太监继续说:“陆炳与郭勋大概已经勾结起来了,很可能要帮助郭勋开脱免罪!”

虽然秦太监没有任何实证,但“莫须有”谁不会啊?

就算从纯粹逻辑上来分析,陆炳如果不是有意帮郭勋脱罪,从而获得更多利益,犯得上冒着得罪东厂的风险么?

如果只是为了公事公办的将郭勋治罪,陆炳就绕过东厂自行其是,那他又能收到什么实际好处?

徐妙璟心里有点吃惊,郭勋与姐夫是什么关系他一清二楚,但也没有太过于大惊小怪。

对姐夫而言,这应该只能算是小问题吧?

至于秦太监为什么要对姐夫提醒这件事,徐妙璟也懒得想了,反正有姐夫操心,自己何必多此一举。

不过徐妙璟还是多了几分谨慎,从东厂返回西城的路上,特意经过锦衣卫衙署。

又来到设在内部的诏狱,便看到好几个武官正站在狱厅门口闲聊。

“谁在里面?”徐妙璟很自然的问了句。

便有人答道:“陆指挥正在里面。”

徐妙璟就了然于心,最近锦衣卫诏狱里也没有关押其他人犯,只有郭勋一个人被囚在这里。

所以陆炳进去,不是与郭勋碰面,又能是什么?

本来陆炳也有可能是履行职责审问郭勋,不会让徐妙璟多想,但经过秦太监“提醒”后,怎么想也觉得是陆炳去勾结郭勋了。

主要是徐妙璟不敢也不能质疑秦太监,秦太监说什么就只能信什么。

离开锦衣卫衙署,徐妙璟就迅速来到武功胡同,在书房见到了秦德威,将秦太监的原话转述过去。

秦德威就问道:“陆炳这两天去过仁寿宫?”

作为值守宫门外的“御前侍卫”,徐妙璟对此有印象,点头道:“确实去过。”

秦德威顿时就笑了:“难怪秦太监有不满,陆炳八成是尝试绕过东厂自主了。如果东厂连锦衣卫都控制不住,岂不成了笑柄?”

然后又对徐妙璟考校道:“你以为陆炳与郭勋如何?”

徐妙璟稍加思索后,就答道:“从我进锦衣卫当差,就能观察得到,陆炳此人虽然表面和气,但内里野心极大,不甘居于人下的性子。

我猜这次有可能是郭勋为了脱罪,愿意臣服于陆炳。而对陆炳而言,若能收了郭勋为羽翼,立即就能壮大自身势力。

毕竟郭勋乃是曾经的第一武臣,影响力犹在,而且郭勋与陆炳都是武勋阵营,天然就容易合作。

而且两人的差遣也十分互补,郭勋入直无逸殿,陆炳在锦衣卫衙署,一内一外,类似于张老师与姐夫你的关系。”

秦德威很欣慰的赞道:“不错,有长进!但那陆炳就不怕得罪我吗?人人皆知,我与郭勋乃是死仇!”

徐妙璟又答道:“那可能是陆炳凭借特殊身份,自认有冒险的本钱,无论他怎么闯祸,也不会有大事。

再说姐夫你也不可能成为陆炳的党羽,陆炳也不可能完全顺从你的意志啊。”

然后徐妙璟提醒说:“陆炳其实还好,与姐夫没有深仇。但如果郭勋搭上了陆炳,姐夫就不可大意。”

秦德威不以为意的说:“郭勋只不过是浑身破绽的土鸡瓦犬而已,我另有所图,故而一直留着他没动。

说实话,我随便出手,就能叫他死无葬身之地,又有何惧哉?”

郭勋向皇帝推荐了会炼仙器的方士段朝用,而段朝用为了个人目的,一直在忽悠皇帝闭关不出,少与外人接触。

那就巧了,秦德威也期盼这样,嘉靖皇帝最好什么也别管,为了长生闭关别出来了。

虽说历史上嘉靖皇帝最后还是没有采纳闭关的建议,但人总要有梦想,万一发生蝴蝶效应,嘉靖皇帝真闭关了呢?

这就是秦德威所说的,留着郭勋还有点用处。

岁数大了抵抗力下降,吹空调都能感冒。。两天昏昏沉沉的能完成更新就不错了,夏天也要注意点。

(本章完)

第55章 少年小秦之烦恼第11章 我是书童?第920章 千古奇冤(求月票!)第263章 都来抢人了第594章 这是秦学士的意见!第578章 传言不可尽信第216章 少年成长日记(上)第585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第14章 笑话第51章 英雄末路第82章 你是一个好人第278章 天威难测(下)第292章 怪物少年第741章 你也不想......第17章 靠作品说话第235章 您怎么不说话?第434章 真实的朝堂斗争(上)第839章 孤独的穿越者第149章 那个开挂的男人第600章 渔翁得利(上)第156章 它又来了!第814章 革弊兴利第797章 也不怕折寿!第583章 家事国事第491章 不咸鱼了第510章 他想搞事(求保底月票)第720章 遍地都是功劳第93章 隆重求月票!第1章 序第72章 教你做人!第693章 两座大门第623章 都是家事(下)第552章 十万个为什么第765章 是不是忘了什么?第364章 先放我出去!第378章 看不懂了第587章 谁是奸臣(中)第837章 秦德威的弱点(上)第11章 我是书童?第254章 国公与府尹(下)第105章 讨薪第21章 恶人还须恶人磨第462章 深夜传书第603章 我还能不能相信你?第539章 一年之计在于春第805章 这对你不好吗?第902章 后浪拍前浪第138章 大明好弟子(下)第100章 看房记第504章 良心不安(求月票!)第620章 宁错杀不放过第111章 战争已经开始了(求订阅!)第564章 讲理(下)第692章 恩威莫测第442章 嘉靖男儿第830章 父与子第798章 殿试中的猫腻第280章 如果是我第794章 没有简单纯粹的快乐了第654章 请从世蕃始!第636章 忠与奸(上)第319章 人生到此凄凉否?第222章 都市传说第187章 激流勇退第5章 一进江宁县第751章 一条道走到黑(上)第250章 商业精神(上)第252章 商业精神(下)第20章 人外有人第155章 会所采风(下)第516章 看不见的手(下)第685章 业余与专业(上)第715章 画风不对第453章 微服私访第785章 修仙和女人(下)第631章 南巡之前(下)第478章 科举余波(中)第572章 心照不宣第908章 敌进我退第567章 深挖根源第212章 依法办事第556章 南北平衡第587章 谁是奸臣(中)第340章 谁不心烦?第412章 被迫害妄想第11章 我是书童?第711章 做人的格局(下)第638章 什么叫嘉靖男儿第468章 本官可以相信你吗?第731章 我负责做人第551章 事情正在起变化第904章 骑虎难下第78章 瞎操心第392章 水到渠成第654章 请从世蕃始!第7章 告状也是门学问第161章 县尊但衙里坐第740章 一人得道第437章 老少咸宜第29章 智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