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孤独的穿越者

第839章 孤独的穿越者

在别人看来,这次是算无遗策的秦中堂终于出现了失手,秦中堂终究还像是个人。

但对“先知先觉”的秦德威而言,这又是一个巨大的“蝴蝶效应”。

和嘉靖皇帝变成植物人一样。又是一个完全脱离了原有历史轨迹的事情。

可以预见,随着秦德威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以后这样事情会越来越多。

再说起这个倭寇问题,在大明也称得上源远流长了。早在初年太祖、太宗时期,沿海就出现过倭寇,只是没有后来那么剧烈。

在原本历史时空里,嘉靖朝倭寇之患愈演愈烈,其成因和背景也是十分复杂的。

细说起来,涉及到全球海上贸易大发展、倭国内乱、以及大明朝廷海洋政策失误,还有沿海大户走私利益问题,甚至还包括嘉靖皇帝个人的偏执。

复杂的成因和背景,又导致了倭寇的成分也是十分复杂的,明人海贼和倭寇夹杂不清。

作为穿越者,秦德威当然知道倭寇问题的复杂。

而且在这个时代,只有他认识到了问题的复杂性,也只有他会提前想着去解决问题,这就是穿越者最孤独的地方。

所以从主导夷务衙门开始,秦德威就有意识的对政策开始进行改良。

他主要目的就是,逐渐消解掉一些倭寇祸患扩大的成因,避免历史上倭寇之祸对东南造成的巨大破坏。

即便不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根绝零星的倭寇现象,但也不能让倭寇在未来十年内逐渐演变成荼毒东南的大患。

只是没想到,在执行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事故。

此时此刻,严阁老仿佛年轻了十岁,对蹙眉沉思的秦德威试探着问道:“对于倭人泛海作乱,秦中堂你怎么看?”

秦德威边想边说:“这次事故既是个偶然意外,又有一定的必然性。

即便没有这次事故,也会产生其他事故,只要产生倭寇的种种因素还在,倭人的本性还在,事故就总有可能发生。

但不能因为有事故发生,就彻底走向另一个极端,大方向不应该变,朝廷政策也不能先乱!”

这几句话,秦德威说得真是发自肺腑,可惜因为认知的局限性,没有人能真正听懂,甚至还有些政敌以为这是为自己开脱之词。

左都御史屠侨颇为愤怒的说:“在你秦德威眼里,这仅仅只是一个事故?

在我看来,这次东南震动,不亚于正德朝席卷直隶的刘六刘七之乱!你秦德威尚还无动于衷否?”

兵部尚书王廷相站出来说:“就事论事,先不必上纲上线!”

www☢ттkan☢℃O

屠侨还击说:“受害的又不是伱们河南!”

众人有点无语,屠总宪这话就很没水平了,简直不像是朝廷大佬所能说出的话。

不过想想也情有可原,毕竟如果有倭人大规模作乱,屠总宪老家宁波首当其冲。

秦德威阻止了王廷相喷回去,心平气和的对屠侨说:“这次确实只能算是事故。

而且有事故也并不代表大方向错了,任何新政策执行期间,都有可能出现事故,总不能因噎废食,担心出事故就什么都不做。”

众人都有点不习惯,仿佛都是第一次看到秦中堂用这样平和的口气对屠总宪说话。

在往常时候,不知为什么,秦中堂看屠总宪很不顺眼,态度都是极其不耐烦的,动辄一句“你这新人闭嘴”就把屠总宪打发了。

屠侨又说:“即便是事故,也要有人来承担责任!”

秦德威答道:“第一责任,自然是倭人生性险恶。可以将此事通报倭国,让所有其余参与朝贡的使团拿出谢罪方案!

第二责任,就是浙江方面问题,我料定必定有应对失当之处,目前暂时不知责任在那一层级,接下来要追查惩罚!”

反正听在屠侨耳朵里,秦德威这些说法,等于是把责任全部撇开了。“那还有九艘船上千人的倭寇,正在祸害东南沿海!只说一个追查,就能平息祸患?”

秦德威呵斥道:“只是上千匪患,就让屠总宪你慌乱成这样?

临事全无静气,也无主意,只知道在此抱怨,入朝一年了还不如新人,你先闭嘴吧!”

其他人听到这里,感到这才是熟悉的味道。

在秦德威眼里,与原本历史上嘉靖朝中后期的倭寇之祸相比,这次并不算大。

但是别人并不知道原本的历史,在时人眼里,这次事故就已经算是很大的事件了。

所以说,世间万物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作为穿越者先知先觉并非只有得利,也很有一些弊端。

比如预知到未来有很大灾祸,并采取措施竭力避免时,别人往往就会很不理解,并产生非议。

故而众人对秦德威的思路没有真正明白的,只以为是为了倭国那传说中的银山。

他们不会明白秦德威借此逐步消解倭寇祸患、冲击海禁政策、打开时人视野眼界、扩张海外势力的一系列长远想法。

又有人站出来质疑说:“秦中堂你说的都是别人的责任,难道你秦德威自己就没有责任?

方略是你拟定的,勘合也是你发放出去的,你就一点也不用负责任?”

倍感孤独的秦中堂只能长叹一声道:“只能说改良进入了深水区,看来不能只寄希望于顶层设计,妄想安安稳稳做在朝中,发布几道新政策就能获得丰收了,也需要基层有力的执行!”

严阁老没有思考秦德威那些话里的意思,全身心都在琢磨,如何借用这次事情打击秦德威。

想到这里,严阁老暗暗感到可惜。如果嘉靖皇帝还清醒着,就能通过进谗言或者设法激怒皇帝,直接把秦德威罢官,或者逼着秦德威引咎辞职。

但皇帝他在这种关键时刻,偏偏正在昏迷!朝廷中没有一个绝对权威,能强行制裁秦德威!

所以让秦德威下台的难度就大了很多,但机不可失,总要试试看。

刚才屠侨旁敲侧击的与秦德威拉扯了几个回合后,严阁老就率先直接指责秦德威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难道你身上就没有责任么?”

被点名的秦德威从深思中醒过神来,反问道:“愿闻其详,严阁老不妨细说一二。”

严嵩就继续说:“若依照皇上先前绝贡的旨意,彻底断绝与倭国的往来,就没有这些事情了!

偏生你秦德威为了出新出奇,就引狼入室,招来灾祸!”

秦德威便反驳道:“对倭国恢复朝贡贸易,并发放一批勘合,也都是皇上的旨意!”

严嵩:“.”

皇上啊你还是早点醒过来啊!就这么昏迷着,简直太耽误事了!

左都御史屠侨又愤怒了,“你就没有愧疚之心吗?”

秦德威又深深叹了口气,作为一个政治家,即便是作为一个政客,又怎么可能有愧疚?或者说,怎么可能展示出来?

别说只是间接的次要责任,即便就是真直接做错了什么,也不可能公开在政敌面前表现出愧疚。

一旦出现了那样的情况,就等于是把自己最软弱的一面呈现给别人。而敌人们就会像是闻到血腥味的鲨鱼扑过来。

所以冷酷和冷血常常是高层政客的标配,有的时候,这也是一种保护壳,避免自己被抓住弱点。

即便换成严阁老遇到了类似的处境,也绝对不会轻易承认自己有责任。

甚至不但不会表现出愧疚,还会反过来去指责别人!这就叫反客为主,外线作战!

如此众人就听到秦德威说:“我就不明白了,发生了如此重大的事故,不想着如何去迅速解决问题,却反而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是何道理?

灾祸当前,有的人只知道抱怨,有的人只知道借此攻讦别人,这种行为与内讧有何不同?

当前最重要的事情,难道不是尽快拿出应对方案?

加急公文已经传达一会儿了,但诸公却陷入了互相指责的怪圈,好像责怪同僚就能让倭寇之患消失,简直让我失望之极!”

严阁老心里也挺无奈的,按道理说,在这个问题上,秦德威是并不占理的!

而且严阁老敢肯定,殿中百分之八十的人内心深处都会认为,这次“事故”与秦德威有一定连带关系,秦德威应该对此负有一定责任。

但让严阁老最无奈的是,在秦中堂的积威之下,居然没有太多的人站出来,为了公道而发声!

不只是秦德威党羽,就是很多中立人士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没有对秦德威有半点公开质询!

这些人还有没有点客观精神了,不能因为秦德威功劳多功勋大,就这样不客观的对待他!

在这种舆论氛围下,只凭他严嵩一个人吵吵,真的很难将秦德威“问责”。

想到这里,严阁老退而求其次,又开口道:“朝廷距离浙江三千里之遥,不知道具体状况如何,如何能精准无误的制定应对方案?

所以当务之急,是派遣有足够分量的朝廷重臣,作为钦差前往浙江,就近指挥和平乱!”

秦德威也难得赞同严阁老一次,开口道:“言之有理,确实应该派遣钦差。”

在这个时候,秦中堂已经产生了以平乱为借口,亲自往东南的念头了。

如今东南不仅仅有倭寇,还有规模惊人的海上走私问题,还有土地税赋问题,甚至还有近代外交问题。

很多问题都是历朝历代所没有的新鲜问题,秦德威不相信别人能处理好。原本历史证明,也没人真正处理好。

而且去东南平乱,也是一个树立形象和威望的基础,

大明朝廷以内为贵,以京城为贵,对于秦中堂这样的中枢大佬而言,前往地方可以看作“贬谪”。

而在别人眼里,秦中堂就是为了弥补自己过失,甘愿接受“贬谪”,这就是一次坏事变成好事的宣传机会。

虽然有种种好处,但秦中堂又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目前已经坐稳了中枢,并且实权在握,从官场角度而言似乎没有必要做出改变。

只要他想,可以一直很舒服的做下去,享受着高高在上权臣的荣光。

而且最大的问题是,自己离京后,所属的党羽和政治势力应该怎么办?

不是秦德威自大,他觉得自己这党羽完全不是严阁老的对手。只要自己不在,只怕不出俩月,就变天了。

所以向来果断的秦德威也举棋不定了,一时间不知到底应该怎么选。

于是朝堂上众人就发现了一个难得安静的秦德威,说了几段话以后,就站在那里若有所思,也不知到底在想什么。

而后严阁老继续说:“这次事情负责,钦差人选必须要满足几个条件。第一,其人必须年富力强,否则面对东南艰巨局面时,精力不够。

第二,其人必须有过地方督抚的资历,否则难以精通地方事务。

第三,必须指挥过战斗,或者参与过平乱,有带兵用兵的经验,否则拿什么剿灭倭寇?

第四,其人必须要在朝廷有很大影响力,如此才能保证上下畅通,不至于被掣肘坏事!”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严阁老这几条要求基本就是为了秦德威而量体定做的。

年富力强、干过督抚、指挥过战斗或者平乱、在朝廷有巨大影响力,这除了秦德威还能有谁?

这时候,秦中堂突然也补充了几句说:“这次事体重大,钦差的选拔标准必须严格!

严阁老提出的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全部满足,否则不足以当钦差!”

众人不知道秦中堂又在卖什么药了.

严阁老挖了个很明显的坑,你秦中堂不可能看不见,按道理应该躲开才是,为什么就往下跳?

严嵩也有点迷惑不解,就赶紧对众人说:“请诸君开始推荐人选吧!”

他这次就是阳谋,阳谋的意思就是不怕你秦德威看出来!再说这事故就是你秦德威引发出来的,你秦德威从道义上来说,也有义务去平事!

既然你秦德威都说了就按这个四条标准推荐,那就别怪别人不客气了!

在严阁老充满了期待中,秦德威突然开口说:“所以我就荐贤不避亲了,若从这四个条件出发,我看辽东曾巡抚可以当这个钦差!”

严阁老:“.”

你秦德威什么时候能干点让别人觉得是人干事的事情?

感谢大家鼓励,还是那句话,码字总有状态起伏,波峰波谷的时候,我会努力找回状态的。

(本章完)

第15章 含着泪也要陪完第58章 暗战(上)第738章 打开天窗说亮话第849章 宫斗不寒碜第482章 身不由己第633章 善后(下)第161章 县尊但衙里坐第60章 暗战(下)第517章 奏章里的玄机第676章 只能有一个学士第876章 判断第176章 不要慌!第804章 最大的保障第81章 写在即将20万字时的话第524章 成熟了第276章 天威难测(上)第796章 前辈永远是前辈第264章 有的人都已经......第48章 又一张欠条第178章 才子和美人(上)第231章 挡路的人(上)第507章 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第220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第491章 不咸鱼了第639章 确实是外行第266章 能不能做个好学生?第56章 八点档第208章 全城的希望第445章 见证历史第210章 似乎又有未来了第341章 早有预谋第373章 心虚第655章 叫破喉咙也没用第1章 序第725章 人在塞外飘到失联(下)第79章 门房秦大爷之蜕变第544章 裂痕第774章 也是误会!(求一下保底月票)第897章 首辅之梦(上)第801章 天人感应第57章 十点档第327章 想输的和想赢的(下)无语,停电第554章 改良的窗口期第262章 谁教你做事的?第629章 南巡之前(上)第901章 天下第二?今天明天请假和本书情况说明第440章 但他写了一万字!第324章 最擅长的事情第502章 终于见到了第195章 真是渣男!第579章 卧龙凤雏第163章 良心富商善人财主第219章 有钱能使鬼推磨第372章 失误!第189章 又吹牛了第703章 修身齐家第657章 吃饱了撑着第579章 卧龙凤雏第149章 那个开挂的男人第38章 该死的爱情第927章 秦党的危机第349章 人在作,天在看!(下)第517章 奏章里的玄机第428章 不出手则已第273章 反套路比拼第934章 是不是天赐良机第121章 小人物的奋斗!第830章 父与子第920章 千古奇冤(求月票!)第415章 舌灿莲花第181章 反差萌第884章 公事公办第822章 谁是秦德威?第631章 南巡之前(下)第354章 笔给你!第605章 秦失其鹿(上)第858章 没有秦德威的时候(下)第209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第662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768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778章 父慈子孝第60章 暗战(下)第803章 三进宫第269章 穿越者也把握不住了第724章 人在塞外飘到失联(上)第911章 底线第628章 大学士们第562章 讲理(上)第248章 尊师重道第438章 七个抢一个第338章 你对得起姐姐吗!第672章 为何就你话多!第587章 谁是奸臣(中)第590章 暗流第715章 画风不对第386章 何为宗师(下)第516章 看不见的手(下)第412章 被迫害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