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以毒攻毒

bookmark

第886章 以毒攻毒

如果“走私话事人”不是秦德威派下来的任务,以严世蕃的性格,还是很愿意搞这种黑白通吃的事情。

可是理智告诉自己,秦中堂又能有什么好心思呢?所以严世蕃很抗拒这个任务。

但严世蕃作为“下属”,又不太敢直接拒绝,便义正词严的质问道:“以中堂之尊,为什么要搞走私?难道连名声也不要了?”

秦德威微笑着回应说:“走私的是你严世蕃,与我的名声有什么干系?”

卧槽!严世蕃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又问道:“中堂还是明说了吧,到底有什么意图?”

秦中堂理直气壮的答道:“当然是为了捞钱!”

严世蕃感觉自己像一个忠良,苦口婆心的劝道:“中堂你又不缺钱,何必如此贪婪?钱又有什么用?”

秦德威看严世蕃像是看傻子,“钱的用处当然多了!难道平倭不需要钱?训练新兵不需要钱?重整沿海防线不需要钱?打造新战船巩固海疆不需要钱?”

对此严世蕃倒是没话可说,这两年国库是什么样,他也很清楚,已经被嘉靖皇帝挥霍的开始见底了。

只说在西苑大兴土木,修建地上仙国,每年要费多少钱?

如果说嘉靖皇帝昏迷不醒,谁心里最暗爽,想必户部尚书王以旗肯定算一个,起码不用再去应付无底洞了!

所以秦中堂重建东南沿海秩序所需要的巨额经费,国库肯定拿不出来,只能自己想办法筹集。

一般官员的做法都是刮地皮,或者割富商的肉,秦中堂却琢磨利用权力搞走私也算是思路清奇了。

严世蕃还是忍不住说:“中堂欲效仿管子敛财,就尽管去效仿,但不要引导下官走上歧途!做这种事,对下官又能有什么好处?”

秦德威诧异的说:“别告诉我,你严世蕃连中饱私囊都不会?派伱代表幕府去主持走私业务,你自己也能顺便发点财,怎能说对你没有好处?”

严世蕃仰天大笑,“你秦中堂打的好算盘!走私所得入了公账,被你拿去做公事,将来就算有人质疑,你也有辩解余地!

而我中饱私囊所得,都属于个人私账。等我被养肥了,你秦中堂正好可以杀了我,顺便取走我私账的钱,最后名利双收!”

宰肥羊这种事,他严世蕃又不是没干过,还能被你秦中堂忽悠过去?

秦德威仿佛恨铁不成钢的说:“你这个人真是有受迫害妄想,也不知道是谁把你变成这样!

你以幕府属官身份做的这种事,如果以此治罪你,难道不会牵连到幕府?

你再仔细想想,你得到了中饱私囊的机会,可以定期把钱寄给令尊或者老家!难道别人还能追回?

对了,推荐使用源丰号钱庄汇票业务!你在东南向源丰号存下钱财,等京师那边收到指令后,便可开出银票给令尊。”

严世蕃忽然觉得,这件事还是有搞头的!

虽然本土豪族的阻力肯定很大,但是秦中堂的权势也不是吃素的,而且秦德威一定有办法去收拾本土豪族!这就叫以毒攻毒!

等自己掌握了走私渠道,再寻求退路,也可以逐渐脱离幕府!好歹亲爹是执政阁老,能罩得住自己!

拿定主意后,严世蕃决定再矜持一下,也好从秦中堂手里多要点条件。

不是他严世蕃自夸,秦中堂也许有很多党羽,但能干脏活、并且肯干脏活的真不多!

秦德威一直树立清廉务实的人设,所以党羽也大都是偏于正面、爱惜羽毛的人。

所以秦中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得不用他严世蕃!只要掌握了这点,稍微拿捏一下秦中堂也不是不行。

咳嗽一声后,严世蕃缓缓说:“虽然走私是为了筹集银子而行的非常之举,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啊。

让下官做走私事务,传了出去有碍名声,下官性格并不适合忍辱负重”

秦中堂摇摇头,“本中堂听说你严世蕃已经贩运了数千匹丝绸去宁波府,企图向海上走私不成,反与本地良民起了冲突,最后酿成二三百人的大火并?”

严世蕃不忿的说:“人人皆知,那是幕府的货物!”

秦中堂却说:“但从宁波府赶来见我的屠仁老先生坚持认为,那是你严世蕃的货物,想必他们当地人都会这样认为吧?”

果然成了有可能被推出去背锅的炮灰,严世蕃认命的叹口气,“其实下官可以不讲条件忍辱负重的!”

那么多世家大族都在走私也没事,自己去搞走私又能出什么事?

秦德威暗笑,让严世蕃去搞走私,不但是为了筹集资金,而且也有一举两得的政治目的。

就目前浙江、福建沿海这个状况,如果不正式开海,想彻底根绝走私是完全不可能的。

主要是沿海民众的参与度太高了,有点法难责众的意思,总不能把所有的民众都处罚一遍。

那些世家大族敢于半公开的走私,朝廷官府还对此无可奈何,又何尝不是裹挟了民众意愿?

就是秦中堂也不能违逆人民群众的意见啊,所以想了又想,也只能以毒攻毒了。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不就是走私吗,本地豪族能干的事情,幕府一样能干,还能干的更好!

从世家大族手里抢走私贸易份额,既能打击豪族,但又不影响那些讨海民众的生计。

严世蕃这个人,就挺适合推出去干这种坏事的,也算是另一种以毒攻毒。

秦中堂座船从慈溪县继续前行,就进入了鄞县境内。鄞县就是宁波府府治所在地,宁波城同时也是鄞县县城。

按照官场规矩,秦中堂这样大佬进入鄞县后,宁波城里能上台面的官员都要到县界迎接,以及地方士绅代表。

对这套迎来送往的程序,秦中堂已经有点厌烦了。

主要是秦中堂地位太高,跨界又广,所到之处几乎所有官员都要来拜见,应酬次数远超于一般大员。

每当被迫营业,动辄接见几十个对自己毫无卵用的阿猫阿狗的时候,秦中堂就想道,难怪小说里那么多官员喜欢微服私访,也是有现实心理基础的。

秦中堂目光掠过了宁波府知府沈恺、宁波卫指挥使刘玠、户部郎中兼市舶司提举冯某、巡海御史胡某某后,忽然在后面人群里发现了一个特殊人物。

“策彦和尚!你怎得在此?”秦中堂沉下脸,大喝道。

被秦中堂点名的策彦和尚就是策彦周良,今年日本国朝贡团正使,上次他是副使,与夷务大臣秦德威认识了。

自从策彦周良抵达宁波登岸后,由于种种原因,一是九艘贡船不符管教沦为倭寇,二是嘉靖皇帝昏迷,导致策彦周良一直滞留在宁波。

如今听到秦中堂毫不客气的点名,策彦周良连忙排众而出,大礼参拜。

秦中堂厉声训斥道:“去年念及尔国所求,本中堂多发了些勘合,原本想着让尔国可以多得些大明器物,也好感念大明天恩!

孰料竟然有三批九船,假借朝贡而来,却泛海为寇!你这个正使是怎么当的?你们倭国就是这样忘恩负义?”

听到这句,本地乡绅都对策彦周良怒目而视,如果不是你们倭人作乱,秦中堂也不至于来浙江!

有九艘贡船千余人变成倭寇,造成了近些年最大的倭乱,如今还在福建一带抢掠。

朝廷追究责任时,追究到了主张扩大对倭国贸易的秦中堂头上,于是秦中堂被迫亲自收拾局面,这就是秦中堂来东南的直接导火索!

策彦周良连忙开口解释,旁边通事翻译说:“在下也是别有苦衷,勘合发的多了,难免各家鱼龙混杂。

在下名为正使,其实根本约束不了各批贡船,那三批九艘都是萨摩.”

“不必说了!”秦中堂打断了策彦周良的解释,挥了挥手道:“今日我没时间处理你们,你先下去!回驿馆闭门思过,等待我得空询问!”

策彦周良无奈的叹口气,转身离开了。

在此之后,其他各色人等才轮番上前拜见秦中堂。本地士绅中,打头的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

秦中堂就皱了皱眉头,凭借丰富的斗争经验,一看这老头的年纪,就知道来者不善。

在这时代的社会习俗中,敬老也是一个很核心的礼节。比如乡里纠纷,很多时候都由年纪最长的人出面调解,所以才有“倚老卖老”这个词。

地方官员对于本地老人,按惯例也会给点体面,不能太过于刻薄。

出面迎接官员驾到的士绅代表,一般都是中坚力量,很少有这种七老八十的人出来折腾。

所以秦中堂看到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心里立刻就拉响了警报。

说难听点,就算这七十多岁的老头啥都不干,直接栽倒在自己面前,那传了出去也说不清!

沈知府作为“地主”,在旁边一番介绍,这老头姓杨名美璜,是个退休官员,原来也做到过四品的。

只听姓氏就知道,这位杨美璜老先生必定是四大家族之一杨家的“名宿”了。

杨家从成化朝开始,就是宁波城四大家族之首。

因为当时杨家出了一个震古烁今的“记录”,同代兄弟出了五个进士,号称为“一门五进士”,在当时也是极其轰动,然后杨家就成了四大家族之首。

杨美璜老先生的祖父,就是“一门五进士”里的一个,而他的父亲也是中进士并做官,堪称是官宦世家,世代簪缨。

这样的人在本地算是德高望重了,乡绅里最有名望的人之一,所以出现在这里,可以说代表的就是本地人。

秦德威其实不想搭理这种所谓乡贤名宿,礼节性打完招呼就想走人了。

但杨老先生却主动攀谈道:“闻说老友屠仁前去拜见中堂,不知人在何处?为何不见跟着回来?如此音讯全无,好生叫老夫牵挂。”

秦德威面不改色的答道:“屠先生对禁海颇有见解,欲为本中堂献计献策,故而请了他去杭州城幕府,撰写详细条陈、已备我观摩学习了。”

杨美璜肯定不认为这是实话,但也没证据拆穿,又问道:“中堂突然巡视宁波府,所为何来?”

秦德威答道:“听说有二百倭寇侵入宁波城外,伤人放火,岂是小事?本中堂就亲自前来巡视,以安定地方!”

杨美璜又比较隐晦的劝道:“虽然三江口前几日出了些乱子,其实围绕的都是几千匹丝绸的生意而已。

老夫以为,和气才能生财,大张旗鼓不是长久之道。”

秦德威诧异的反问道:“难不成,老先生以为本中堂是为了几千匹丝绸来的?”

杨老先生也很想反问一句,难道不是?

便不阴不阳的顶了一句:“秦中堂大人大量,军国大事为重,休要犹如贩夫走卒,为了几千匹丝绸奔波。”

你秦德威明显是想走私捞钱,但你不按规矩来把事情搞大了!现在对你秦德威最好的办法,就是息事宁人!

走私这种事,可做不可说,你秦德威在嘴上吵吵个没完,就是最坏的行为!

就算你秦德威来宁波别有居心,但拿走私被阻当借口,对你秦德威的声誉也不好。

秦中堂对众人叹道:“其实那丝绸无所谓,无非就是点货物而已!没了也就没了吧,钱财乃身外之物,本官从来不看重。”

不知别人怎么想的,但夹在中间和稀泥的沈知府松了口气,看来秦中堂也是想打圆场了?

其实息事宁人是最好的,这件事闹大了,对谁都没有好处,难道你秦中堂为了几千匹丝绸的事情大闹一场,就有脸了?

杨老先生微微得意,捻了几下胡子,刚想倚老卖老的再说几句。

却见秦中堂脸色突然变得气愤,怒道:“让本官愤慨的是,有官船被烧!你们宁波府三江口的牙行竟敢如此大胆,一言不合就烧我幕府的官船!

这件事性质十分恶劣,必须要严查到底!这次敢烧载货官船,下次就敢烧本中堂座船了!”

杨老先生:“.”

在不要脸这方面,他一个七十多的老人,竟然输给了一个二十多的年轻人!

秦德威环顾四周,“跟随官船的幕府差役,有个叫徐惟学的,人在何处?我要问话!”

沈知府禀报说:“事起突然,暂被扣押。”

秦德威冷冷的问“是谁扣押的?”

沈知府看向了宁波卫指挥使刘玠。

众人很直观地感受到,秦中堂真的是来者不善,简直就是一个个的轮番点艹啊。

掐指一算,被关了一个月了。。。。。。唉

(本章完)

第448章 一语成谶!第510章 他想搞事(求保底月票)第876章 判断第416章 考试季来了第237章 始作俑者第352章 不要紧!有预案!第345章 前夜第499章 光明磊落(下)第258章 进宫的那个男人第703章 修身齐家第668章 平常的一天第558章 连锁反应(下)第561章 秦德威足矣!第583章 家事国事第235章 您怎么不说话?第475章 干不下去了第392章 水到渠成第460章 我跟你们不一样!第220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第870章 开海与禁海第476章 望父成龙第408章 劝人从良拉人下水第15章 含着泪也要陪完第441章 有人想搞事!第815章 君恩第52章 状师和御史第36章 惹不起惹不起第561章 秦德威足矣!第620章 宁错杀不放过第718章 纷乱的筹备第643章 两种大臣第268章 辞官这种事第670章 人数不对第293章 文坛内幕第148章 府试风云第792章 人心不古第947章 来日方长(大结局)第209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第696章 我命由我不由秦!第515章 看不见的手(中)第45章 真诚的交流第560章 敲打(下)第230章 我们都见过的今晚写完又删了,本月最后一次请个假吧第294章 救人的思路第868章 截胡第368章 拉人下水第558章 连锁反应(下)第370章 躺赢的感觉第271章 去或者不去(下)第312章 几家欢乐几家懵第239章 知县的知县第907章 魔法打败魔法第92章 存在感第338章 你对得起姐姐吗!第303章 都这么有个性吗(上)第627章 诬陷也是一门技术(下)第361章 内外纷纷说张家(上)第142章 他说出来了!第324章 最擅长的事情第907章 魔法打败魔法第150章 真·短小无力第353章 主角和配角第376章 立身之本第363章 逆水行舟第167章 事情很不对劲第493章 没别人什么事了第549章 优势在我第236章 拖延时间就行了第237章 始作俑者第155章 会所采风(下)第453章 微服私访第502章 终于见到了第341章 早有预谋第367章 指导菜鸡第926章 弱国无外交第42章 大人的世界(下)第819章 三种推演第662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380章 顺利过关第244章 顶流巨星(中)第891章 降维打击(下)求月票!第98章 不安分的人(下)第169章 在下得罪人太多...第402章 大场面!第130章 淡淡的失落第384章 何为宗师(上)第581章 功名十字路口第596章 新礼制(求月票!)第664章 老夫聊发少年狂第62章 谁是麻雀?第5章 一进江宁县第695章 尘封的往事第808章 都不明白第335章 君子之争(中)第584章 年底那些事第629章 南巡之前(上)第58章 暗战(上)第502章 终于见到了今晚请个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