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嘉靖二十一年的开端

bookmark

第905章 嘉靖二十一年的开端

嘉靖二十一年即将到来,正月元旦的前夜是旧岁除夕。这次可能是秦德威穿越以来,过得最冷清的一个除夕。

除了李娘子之外,家人都不在身边,最多就是还有李成梁这个半拉子亲戚。

秦中堂唏嘘不已,大概这就叫宦海浮沉身不由己,为了千家万户的团圆,自己却要出镇异乡,忍受着督师浙闽的孤独和寂寞。

他想来想去,在这个除夕之夜,如果还想热闹,就只能与幕府属员一起守岁了。

现如今的幕府属员里,像唐顺之、王世贞这样的江南人氏,老家距离杭州不远,没几天的路程,都请假回老家过年去了。

而关系密切的陈凤,被派到宁波去了,还在赌气不来杭州过年。、

至于在杭州本地招募的人,肯定也要回自家去,没有放弃自家不管,还陪着秦德威过年的道理。

所以秦中堂看了一圈后,似乎也只有喊上吴承恩一起了。

“如果明晚没别的事情,就一起守岁!”秦中堂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对还在承发房值班的吴承恩招呼说。

吴承恩愣了愣,有点不好意思的说:“学生我已经另外有约了,要与徐文长一起过节。”

秦德威诧异的说:“他不是绍兴人么?距离这么近,也没有回家去?”

吴承恩有点同情的说:“他说已经没有家了,所以不回去了。”

关于徐文长的身世,还是很值得同情的,秦中堂感慨完后,忽然很狐疑的问道:“你们两个怎么就凑到一起了?你们打算去哪里过节?”

吴承恩“嘿嘿嘿”的荡笑了几声,不需要明说,是个男人都懂了。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城作为一个繁华大都会,自然少不了秦楼楚馆的行当,而且档次也不差。

还挺时髦,准备来个跨年狂欢?秦德威忍不住训斥道:“现在是国丧期间,禁止娱乐!”

吴承恩解释说:“她们并没有开门营业啊,只是知己好友聚会,一起过节而已!难道因为国丧,就连春节也不能过了?”

秦中堂又语重心长的劝道:“幕府给你五十两银子的高薪,不是让你全用在花天酒地的!

你自己去也就罢了,还领着徐文长一起去,也不怕带坏了年轻人,让别人误入歧途!”

吴承恩愕然望着秦老师,当年自己在南京乡试落榜,灰心丧气的时候,是哪位十三岁的少年为了开导自己,把自己送进了秦淮旧院人家,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要不,老师一起去?”吴承恩想了半天,觉得症结可能出在这里,便试探着邀请道。

秦德威又喝道:“我怎么可能跟着你一起胡闹!你脑中都在想什么?”

现在可是国丧期间,而他这样的身份又实在太醒目了。万一被人举报弹劾,除了辞官就没有其他出路了。

吴承恩暗叹几声,此时的秦老师颇有点“江湖越老胆子越小”的意思了。

今天结束了工作后,吴承恩汇合了徐文长,兴冲冲的就往外走,准备去预约好的跨年狂欢现场。

两人才走到幕府大门外面的巷口,忽然听到有人呼唤道:“小弟!小弟!”

吴承恩转头看去,却发现喊话的人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不由得满腹狐疑。

应该是认错人了,或者喊别人,吴承恩正要继续走人,但那老人追了过来,挡在了前进道路上。

吴承恩还没说什么,忽然身旁的徐文长迎了上去,朝着那老头声音冷淡的说:“兄长怎得在这里?”

那老人又对徐文长说;“为兄找的你好苦!”

吴承恩吃了一惊,看了看年方二十的徐文长,又看了看对面那五十多岁的老人。

这俩差着如此多岁数,说是父子都有人相信,居然是兄弟?

徐文长扭头对吴承恩说:“吴前辈先过去吧!我且与兄长说几句话。”

吴承恩并不介意的说:“不妨,等一会儿再说。如果你真去不成了,我再自己过去。”

原来徐文长身世确实挺惨的,他是父亲晚年得子,但出生百日后,父亲就去世了,而后在幼年时,亲生母亲又被嫡母赶出了家门。

当年徐文长在南京与秦德威合伙说完相声后,连嫡母也去世了,而后徐文长便一直跟着大哥徐淮。

徐淮岁数比徐文长大三十多岁,兄弟两人没有什么感情可言,徐淮本身也不是多富裕,对徐文长自然也不怎么样。

所以徐文长跟着徐淮的时候,寄人篱下,过得十分不好。

再后来,徐文长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又离家出走,北上投奔秦德威了。

所幸被秦中堂所收留,给的待遇还算不错,让徐文长总算过了几天舒心日子。

童年阴影实在太深刻,在徐文长心里,已经暂时不想认亲了,就当自己是个孤家寡人。

却不料今日徐淮居然主动找了过来,尤其还是在年末这个本该合家团圆的时刻。

吴承恩虽然不是很明白内情,但看样子大概也能猜出来,其实就是“富在深山有远亲”的故事。

当年冷落慢待了徐文长的亲戚,如今听说徐文长发达了,成为东南幕府的骨干人物,便又找上门来了。

徐文长也没避开吴承恩,不耐烦的对大哥说:“你来做什么?”

徐淮笑道:“在家里左灯右等,也不见小弟回家过年,所以就过来看看。”

徐文长还是很冷淡的说:“不必了,你我兄弟已经算是分家了,各过各的就好!”

徐淮故作嗔怪道:“小弟你这说的什么见外话?你连亲都没成,说什么分家?

难不成你如今发达了,就不想认穷亲戚了?”

徐文长性情属于爱恨都很极端的那种,当即就说:“不认了又如何?当初你不也不想认我这个小弟?”

徐淮跳脚说:“徐渭!你果然是不想认亲戚了!真真是白养了你几年!”

为了避免徐文长尴尬,吴承恩不想听这对兄弟之间的对话,稍稍站得远了些。

没过多久,便看到徐文长走了过来,招呼着说:“走吧!”

吴承恩问道:“你不陪着你兄长了?”

“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徐文长愤懑的说。

吴承恩莫名的想起了秦中堂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日你对我爱搭不理,明日我让你高攀不起。

便又很关心的说:“那你那边没事吧?”

徐文长答道:“能有什么事情?”

对别人家的家事,吴承恩作为外人不好说什么,只是由衷的赞叹了一句:“我只是觉得,令尊身体真好。”

徐文长:“.”

吴承恩是真心佩服,从兄弟岁数差距就能看出来,当初生下徐文长的时候,徐文长父亲肯定也已经是老迈年纪了,还能生儿育女,不服不行,

两人正要转身离开时,忽然背后的徐淮又高声叫道:“徐渭!你不想知道你生母的下落吗?”

徐文长顿时就立住不动了,仿佛被施展了定身术,一时间心乱如麻,不知道应该不应该搭腔。

幼年的时候,生母被嫡母赶出家门,这是徐文长最大的童年阴影。

吴承恩叹口气,看来这个跨年狂欢,可能只有自己去了。也挺好的,预订的两个美人,可以全归自己了。

秦中堂并不知道属员们的遭遇,最后也只能拉着李娘子,过了一个最冷清的除夕。

但从元旦开始,冷清就不复存在了,毕竟这里是幕府,幕府的主人是武英殿大学士!

整个杭州城,只要是与官字沾边的,怎么可能不来幕府做客拜年?

对一般礼节性拜年,到门口扔个帖子就行了。但如果向秦中堂拜年,则必须本人亲自到场,才能显出尊敬和诚意。

至于秦中堂见不见,那是秦中堂的事情。

就这样一直过了正月十五,嘉靖二十一年的新年节日才算过完,人们的生产生活也逐渐从节日状态,切换到正常模式。

幕府的属员也逐渐回归,全部工作重新开始运转起来。

徐文长在幕府的主要工作是情报汇总和分析,二月初时,他拿着最新的情况汇总,向秦中堂禀报道:

“宁波府的乡兵已经组建完毕,人数三千,正好达到了朝廷规定的上限。”

秦德威颇感意外的问:“竟然如此之迅速?”

他原本以为,宁波这帮豪族的乡兵组建起来,怎么也要等到二月份,没想到这帮豪族居然如此迫不及待。

虽说乡兵的战斗力肯定不怎么样,但这个组建速度确实称得上快如闪电了。

要知道,戚继光父子去义乌招兵,几个月都过去了,到现在还在训练磨合呢。

徐文长就顺口分析说:“第一,原本宁波就组建过乡兵,有一定基础,并不是完全从零开始;

第二,宁波本地大户确实也有钱,只要有钱就好办事,招募速度当然就快。”

然后徐文长又接着说:“如今这些乡兵以备倭防寇为名,把守住了内地通往宁波的水陆要道。

而后又以严防通番通倭的名义,对往来商旅严格检查,但凡有丝绸、茶叶、瓷器等大批量货物,必定横遭刁难。

轻者抽分十之一二,重则全部罚没!所以内地货物输送到宁波的渠道遇到巨大阻碍,行商已经怨声载道了!

而且从严世蕃那边传来消息,近期船引发放数量也出现了锐减现象,归根结底是货物减少了,领取船引出海的船只自然也减少。”

货物都被乡兵堵在了宁波府的各个卡口,那么能运到海边再上船的,当然就变少了。

秦中堂冷笑几声,讥讽说:“这些人还真能做的出来,我给了他们一个组建乡兵的机会,不思保家报国,却被用来谋私取利!”

徐文长便说:“他们也不傻,名义上是没有多大问题的,毕竟卫所官兵只能防备海岸,以及宁波城池,内地方向需要乡兵补充布防。

更何况乡兵把守水陆卡口,是打着备倭防寇的名义,这个也是毫无问题的。”

秦德威又详细问道:“那他们又是用什么名义抽分货物的?这又是谁给他们的权力?”

徐文长看了看情报,禀报说:“但凡大批货物运到宁波境内,他们必定要求货主说明去向。

但中堂你也知道,在实际情况里,行商是根本不敢说清货物去向的,而且也无法公开解释清楚,大批货物怎么在宁波消化。

所以这就给了可趁之机,他们会以通番通倭的罪名,对货物进行罚没或者抽分。

而且他们公然声场,这些罚没和抽分,是要全部用来维持乡兵队伍的!

所以从头到尾,至少在表面道义上,他们能是能站得住脚的。”

秦德威继续冷笑:“打着备倭防寇的名义,就可以为所欲为?”

徐文长提醒说:“在官方层面上,确实不好谴责和训斥他们,他们的行为,确实都是符合朝廷旨意的!中堂若想做文章,只能另设他法了。”

秦德威转头对另一边的李成梁吩咐:“你去传令,标营官兵准备出征,三日内做好出发前往宁波府的准备!

另外从附近卫所抽调二千人马同行,以壮声势!”

幕府工作分了很多方面,大部分人都只负责一个方面,对其他方面则不是很了解,这也是秦中堂有意为之,防范的就是泄密。

所以徐文长听到这里,暗暗有点吃惊,秦中堂这是打算大举出征,直接剿灭乡兵了?

随后秦德威又说:“我需要有一个人,先行前往宁波府,但奈何没有合适人选,所余下的人都是忠厚偶君子啊。”

徐文长突然想起了什么:“我那兄长和侄儿近日到了杭州,来寻我帮忙找点差事。”

“你如实说来,他们人品如何?”秦德威似笑非笑的问,“可用不可用?”

徐文长感觉这是一道考验,想了想后,咬牙道:“我那兄长,乃是捧高踩低的性子,易小人得志的嘴脸,又十分虚荣,给点阳光就能灿烂!”

如论如何,不能坑秦中堂啊,该怎样就是怎样。

如果靠着隐瞒手段,就算一时侥幸,最后也只会引起秦中堂的暴怒和反感。

秦德威“哈哈”笑了几声,却拍案叫道:“这不就是我所需要的人才吗?”

徐文长:“.”

秦中堂似乎没发烧,怎么还烧糊涂了说胡话?

5555,请大家容忍我水一下,最近口罩时势如此,身处先行区,家里老老小小都这样,哪有精力和心情仔细构思啊。不过今天都没事了,我家这次算是熬过去了,明天可以抽出更多精力构思了。

(本章完)

第394章 为什么不爽第923章 回归的首辅第295章 考校一二第784章 修仙和女人第897章 首辅之梦(上)第64章 长大有力第938章 你以为你是秦德威?第63章 楹联政治第883章 双向奔赴第270章 去或者不去(上)第335章 君子之争(中)第507章 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第155章 会所采风(下)第489章 这门亲事......第726章 拿错剧本了第83章 看透又说破第272章 筹钱和赶路第122章 别废话第234章 这才是最难受的第653章 不需要支持(下)第39章 一直糊弄我!第344章 火坑第108章 劝不住(上)第591章 开不起玩笑第684章 前首辅没了第684章 前首辅没了第546章 小刺激第42章 大人的世界(下)第368章 拉人下水第78章 瞎操心第940章 还是秦中堂靠得住第495章 十七岁的忧伤(下)第585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第581章 功名十字路口第155章 会所采风(下)第596章 新礼制(求月票!)第563章 讲理(中)第240章 罪加二等第585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第377章 嘉靖十二年过去了第610章 历史转折中的秦学士(中)第726章 拿错剧本了第224章 一片混战第560章 敲打(下)第867章 陈年老瓜第223章 毫无波动第579章 卧龙凤雏第319章 人生到此凄凉否?第601章 渔翁得利(下)第544章 裂痕第343章 满耳朵都是他第604章 就这样巧合了?第650章 到底发生了什么第441章 有人想搞事!第466章 《人民的父母》第117章 新老争辉(上)第420章 全村的希望第478章 科举余波(中)第308章 以德报怨第585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第254章 国公与府尹(下)第457章 知人善任第693章 两座大门第120章 功名不过梦中迹(下)第895章 你有梦想吗第256章 这个笑话不好笑!第232章 挡路的人(下)第515章 看不见的手(中)第866章 我是一个人质第585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第412章 被迫害妄想第920章 千古奇冤(求月票!)第579章 卧龙凤雏第225章 负荆请罪第695章 尘封的往事第658章 你管这叫不熟?第637章 忠与奸(下)第612章 不上不下第544章 裂痕第768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939章 萧规曹随第176章 不要慌!第19章 公卿司马何须问第175章 冯老爷别这样!第548章 再叫两个来!第496章 传你双修之法第828章 皇上还是皇上(下)第825章 责任重于泰山(上)第212章 依法办事第249章 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第33章 此子恐怖如斯!第443章 颜值就是正义第158章 时间管理第749章 重回朝堂第424章 板桥西畔夕阳斜第491章 不咸鱼了第676章 只能有一个学士第400章 少说多做第396章 让他审个够!第430章 三人中出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