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连坐法

胡国柱没有去山东作战,而且在他的运作之下,有五百军中的心腹报成了伤兵留在军营之中养伤,加上守卫南京的一万兵马,掌控的兵马并不多。

当然这五百兵马留下来已经是胡国柱的极限了,他现在想要做的便是利用这些兵马迅速训练出一支新的军伍,山东战场的军伍打完了这一仗估计也剩不下太多,到时候他依然是军中的掌控者。

一万兵马当然是挑选的最精锐的兵马,就连高大节接手的时候,胡国柱也很硬气:“南京乃是京都,本来只留下一万兵马已经是考虑到前线战事紧急了,若是再留些老弱病残,南京出了事,高将军你可负责得起么?”

事关皇上的事都是大事,高大节哪儿敢再争辩什么,不过也对胡国柱印象更差了一分,所有人都知道,郑经的军伍现在绝对是疥藓之疾,而且未来三五年之内都未必能够成就大事,因为他们在福建、广东闹起来,已经危害到了那些大家族的利益,没有那些大家族暗中支持,他们就是无根之木,注定没法走远,所以声势很大,但危害很小。

就算郑经想要通过仁义收买人心,那些大家族还得多一层考虑,他们若是战败了可以上船跑回台湾,这些大家族的根都在这里,那可是没办法跑的,况且程孝廉拔掉孔府之后,这两地的儒士对他也颇有微词,所以想收买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当初倭寇之所以能够横行,也是因为陆地上有人策应他们,这才能够全身而退,郑经虽然在福建原本就有几座县城,但周朝的大军过去之后已经给横扫了一遍,现在也只能找些距离陆地不远的小岛作为中转站,能做的事情十分有限。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郑经根本不可能杀到南京城下,除非是江浙的百姓亲自给他领路,还得是大部分百姓都愿意,现在看来肯定是没有可能,胡国柱留下这一万精兵强将纯粹是为了自己。

至于多出来的那五百人,大多数是军中的队正,这些人都是老兵,带新兵很有一套,胡国柱留下他们也是为了这一天,军中另提拔了新的队正,高大节刚刚接手那里懂得这些猫腻,直到他带着大军走到山东的时候事情才露出了马脚,但是已经不可能再回头去找胡国柱了。

胡国柱这一番举措倒是没逃过夏国相的眼睛,不过夏国相并不担忧,本来他和胡国柱一体的时候,高大节和两个人交情都不错,现在胡国柱恶了高大节,加深他的恶感也未尝不可。至于军中的那些小猫腻,也足以看出胡国柱此人大局观十分一般,两个派系的争斗,无论如何都不能伤了国本,他把所有的队正抽调一空,差不多让军伍的战斗力减了三成,实在是摆不到台面上。

夏国相可不是文人出身,他在军中也有一定的根基,甚至卫戍南京的军伍都是他的人,所以他早就准备好了一些低级军官,让他们快马加鞭赶到山东,送到了高大节的帐下。

这些低级军官若是一开始送未必有这么好的效果,他是接了高大节给他发的八百里加急才送过去的,在高大节眼里便是另一种感觉了,朝中的夏国相能够顶得住事,关键时候还能解自己的燃眉之急,他与夏国相的关系也就更密切了几分。

当然这些基本不会误了战事,山东现在局势有些动荡,大明军伍呈现防守的态势这是人所共知的,只要高大节不发动攻势,大明的军伍绝不会主动出击,否则现在已经到了南京城下了。

本来袁宗皓的军伍一部分已经到了河南,准备应对叶尔羌汗国的阵势,听说沐小笛大胜之后,立刻回到了山东,山东明面上的局势已经平缓了下来,只是暗地里波涛汹涌,那些大头兵可解决不了。

山东自古因为孔圣人便被称为孔孟之乡,如今有人要动孔圣人自然是有许多人不肯答应的,暗地之中锦衣卫已经拔掉了许多人,但是依旧有一股势力还在蠢蠢欲动。

程孝廉因为局势所迫,从鄂中调来了周培公,缓解山东糜烂的局势,他深知自己现在所处的地位,就像是当初的康熙一般,坚持撤藩,若是成功了,那就是千秋伟业,青史留名。若是失败了,那就是亡国之君,朝政之事乱弹琴。

如今他若是能够迈过这一关,大明便会走向新的篇章,迈不过去,便留下千古骂名,甚至周朝和清朝伪造的那些他是缅甸人的证据没准也会被史书记录在案,到时候他就是颠覆中原天下的阴谋者。

周培公临危受命赶到了山东,对于这件事他倒是不觉得程孝廉做的不对,孔府这些年吃相确实难看了一些,以前那些世家门阀好歹还让几个儿子分属不同阵营,谁赢了就能把家族传递下去,孔府倒是好,仗着自己祖宗好,直接就向胜利者投降,也不管那些失败的政权在之前多么厚待他们,别说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连一点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都没有,还谈什么孔孟后人,连村里刚刚读书识字的童子都比他们强。

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一点,但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站出来与千年的孔家作对,程孝廉敢站出来,就说明他是真的想做些对天下读书人有益的事情,这在周培公看来已经是十分难得了。

既然程孝廉愿意做这件事,那么周培公自然是义不容辞要办好,所以到了山东之后立刻施行了一项苛政,名为连坐法,一村之中十户为一组,十组为一保,这一百户人家的性命都是牵连在一起的,若是有一家暗中替周朝办事或是暗中谋害大明,其他人知情不报与之同罪,提前检举则全部无罪。

城中也是按照这种规矩,将城中按照街道划分成为各个阵营,乱世用重典,现在人心都乱了,若是不能迅速稳住他们,还不知道要出什么乱子。

果然这项规矩一出,暗地里骂声一片,许多要做事的人却老实了。

第七百一十二章 大势第四十章 乾清宫第四十一章 诏书第八百六十章 北京攻防战(九)第二百五十三章 决战(五)第八十七章 王勃第五百零六章 交手第三十八章 面子第四十三章 暴露第八百二十章 永结兄弟之好第九十四章 壮士第七百零一章 矫诏第五百四十五章 前倨后恭第四十四章 逃亡第三百四十二章 民不聊生第二百八十三章 死伤第七百九十一章 笼中鸟第一百八十六章 得志猖狂第三百八十章 石牛对石鼓第三百五十五章 “忠贞不二”尚可喜第七十九章 与虎谋皮第七百一十六章 秀才遇见兵第二百三十三章 生死一线第三百五十五章 “忠贞不二”尚可喜第七百零六章 站队第六十二章 杨有财第六百二十八章 兵入大同府第五百七十章 相遇第八百二十三章 养虎成患第四百零四章 平凉望陕西第六百三十六章 借势第二百四十八章 质问第三百九十七章 读圣贤书第六百七十五章 朱怡錩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降大雨第六百八十五章 人为财死第二百五十四章 决战(六)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留退路第十三章 胡国柱第六十一章 打劫第二百一十章 毛氏后裔第八百一十三章 试探第九百一十章 暗桩第八百一十一章 雨夜厮杀第八百二十三章 养虎成患第二百六十章 互有算计第三百八十三章 挖地七尺第七十七章 争执第五百二十七章 贪功冒进第六百二十一章 罢官免职第六百七十二章 守护第四百三十二章 以牙还牙第二百一十六章 报血仇第六百一十五章 成吉思汗的子孙第一百二十二章 蔡氏旧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吃豆子第四百八十二章 背叛第三百七十四章 美人计第六百零二章 非我族类第六百一十章 忐忑不安第七百九十一章 笼中鸟第六百四十五章 破庙第五百二十六章 随机应变第三百八十一章 身份第七百一十五章 汝州唐仁津第八百零四章 狼牙棒阵第三百六十二章 给他们加把料第八百二十三章 养虎成患第六百零八章 己巳之变第四百三十章 快人快语第一百五十二章 致仕第七百九十八章 御驾亲征第六百九十一章 双龙会第七百二十四章 杀破胆子第五百五十七章 议和第一百五十四章 家族第五章 苦命小家丁第八百四十三章 杀贼杀贼第二百九十二章 成都城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趁虚而入第七十二章 战果第四十五章 苗族第七百八十一章 破绽第四百八十六章 误打误撞第九十九章 吸收第六百五十五章 沆瀣一气第七百八十一章 破绽第一百六十九章 厨子和花匠第二百二十四章 赴宴第八百一十七章 苏醒第三十一章 替死鬼第一百一十六章 交易第七百五十一章 板荡识忠臣第四百六十二章 一锤定战第一百三十六章 战胜第三百四十二章 民不聊生第一百一十三章 倾轧第一百零一章 城门开第五百一十一章 妖术还是火器第七百五十六章 得手